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内皮素 (ET)与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卡托普利疗效的影响。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5 9例CHF患者和 30例健康体检者血浆内皮素的浓度 ,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 10例CHF患者为常规治疗组和 4 9例合并卡托普利治疗CHF患者为观察组 ,同时治疗 4周复查ET。又对随访资料完整的 35例CHF患者卡托普利延长治疗到 8周、 12周后分别复查ET。结果 CHF组与对照组比较ET浓度 ,CHF组明显增高 (P <0 0 1) ,LVEF比对照组明显减少 (P <0 0 1)。治疗组和观察组治疗 4周后ET都有降低 ,但观察组降低明显 (分别P <0 0 5 ;P <0 0 1)。 35例CHF患者卡托普利延长治疗到 8周、 12周后ET浓度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但 8周与 12周相比ET浓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ET参与CHF的发生发展 ,血浆ET浓度和CHF严重程度成正相关。卡托普利应用可降低血浆ET浓度  相似文献   

2.
何林生 《安徽医学》1998,19(5):37-38
<正>为进一步观察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疗效,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合用美托洛尔;与只用常规方法治疗CHF比较.结果如下.对象与方法一、对象1、治疗组:1996年~1997年住院患者36例;男18例,女18例;年龄28~73岁.其中高血压性心脏病和冠心病16例,风湿性心脏病10例,扩张性心肌病10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促炎性细胞因子(IL-6、IL-8、TNF-α)和抗炎性细胞因子(IL-10)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中的表达,以及贝拉普利对促炎性细胞因子和抗炎性细胞因子的调控作用.方法 96例CHF患者和50例健康查体者为研究对象,96例CHF患者随机分为CHF治疗组和CHF对照组.CHF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CHF治疗组存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贝拉普利治疗,连续治疗6个月后评价临床疗效.采用流式细胞仪的液相蛋白定量技术测定受试对象血清中IL-6、IL-8、TNF-α和IL-10水平.结果 治疗前CHF组血清促炎性细胞因子(IL-6、IL-8、TNF-α)和抗炎性细胞因子(IL-10)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后CHF治疗组血清促炎性细胞因子(IL-6、IL-8、TNF-α)水平显著低于CHF对照组,血清抗炎性细胞因子(IL-10)水平显著高于CHF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贝托普利能调整CHF患者改善促炎性细胞和抗炎性细胞因子的失衡,即既能降低促炎性细胞因子浓度,又能增加抗炎性细胞因子浓度,从而延缓和抑制心肌重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培哚普利 (Perindopril)干预前后校正QT间期离散度 (QTcd)的变化。方法 :CHF患者 5 8例分基础治疗组 (A组 ,2 5例 )和基础治疗 +培哚普利治疗组 (B组 ,33例 ) ,比较治疗前后 4周、8周的QTcd变化。结果 :CHF患者应用培哚普利后 ,心律失常发生率下降 ,QTcd由入院时的 76 3± 10 7ms下降至5 1 8± 6 7ms ,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CHF患者应用培哚普利后 ,QTcd显著下降 ,同时心律失常发生率也明显下降。培哚普利对改善CHF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人们已逐步认识到神经内分泌因子激活是引起慢性心力衰竭(CHF)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故针对阻断神经内分泌因子激活途径的干预治疗受到了人们的极大关注。本研究旨在观察倍他乐克对CHF患者逆转心室重构的影响及临床疗效。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76例C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倍他乐克组)38例,男28例,女1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组)  相似文献   

6.
赖丽文 《海南医学》2006,17(5):65-65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滤过(HDF)治疗难治性充血性心衰(CHF)并肾前性肾功能不全的效果.方法对10例难治性CHF并肾前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HDF治疗.结果10例患者治疗后低钾和低钠血症纠正,肾功能明显改善,心功能改善.结论HDF是治疗难治性CHF并肾前性肾功能不全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及甲状腺激素治疗的效果。方法将86例老年C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甲状腺片10~20mg/d,疗程2周。结果治疗组治疗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明显降低,心衰越重越明显(P<0.05或0.01),治疗后T3回升或正常(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χ2=9.53,P<0.01)。结论老年CHF患者大多存在甲状腺激素异常,心衰越重越明显,短期适量的甲状腺素对老年CHF治疗有益。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应用连续性血液滤过(Continuous hemofiltration,CHF)联合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治疗重症药疹(Serious drug eruptions,SDE)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SDE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CHF+HP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行CHF联合HP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两组分别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C反应蛋白(CRP)及血小板(PLT)水平变化,并行对比分析;在治疗1周后观察比较全身皮疹状况改善程度,并比较患者单位激素累积剂量、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及死亡例数。结果:常规组总效有效率为58.33%,CHF+HP组为88.8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两组炎性细胞因子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IL-6、IL-10及CRP比较,差异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激素累积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并发MODS为20例(55.6%),CHF+HP组为9例(2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F+HP组死亡4例(11.1%),常规组为14例(38.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F联合HP治疗SDE,临床治疗效果好,患者病死率降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氟伐他汀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血清抵抗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抵抗素浓度的影响。方法:临床选择CHF患者49例,随机分为CHF对照组(25例)和CHF治疗组(2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CHF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还给予氟伐他汀口服8周(20mg/d)。治疗前、后分别测定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清抵抗素浓度,并行6min步行距离分析。结果:(1)与治疗前对比,CHF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后LVEF明显增加(P<0.05),LVDd降低,6min步行距离增加,血清抵抗素明显下降(P<0.05)。(2)治疗8周后,CHF治疗组LVEF、LVDd、6min步行距离和抵抗素水平与CHF对照组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氟伐他汀能改善心功能,并降低CHF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  相似文献   

10.
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的胰岛素抵抗及福辛普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与胰岛素抵抗 (IR)的关系及福辛普利对CHF病人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检测用福辛普利 (5~ 10mg ,1次 /日 )治疗前和治疗 4周后CHF病人空腹血糖 (FPG)、空腹血清胰岛素 (FINS)水平 ,并计算出FPG/FINS比值、IAI值 (Ln 1/FPG×FINS)作为机体胰岛素敏感性评价指标 ,并测定 2 0例健康对照者的相应数值 ,分别比较CHF组与对照组、CHF组病人治疗前后的胰岛素敏感性变化。结果 :CHF组病人的胰岛素敏感性明显低于对照组 ,FINS水平高于对照组。福辛普利治疗 4周后 ,CHF病人的胰岛素敏感性显著增加。结论 :CHF病人存在继发性IR和 /或高胰岛素血症。福辛普利有改善CHF病人IR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高中度  刘宝宏  张丽华  徐文 《华夏医学》2006,19(6):1096-1097
目的评价氯沙坦与依那普利联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65例CHF患者在应用洋地黄、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A组(n=33)口服氯沙坦50mg,依那普利10~20mg/d;B组(n=32)口服依那普利10~20mg/d。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各项指标总有效率A组与B组比较改善更为显著(P<0.05),治疗前后血生化、肝、肾功能等均无显著变化,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仿(P>0.05)。结论氯沙坦与依那普利联合治疗CHF优于单用依那普利。  相似文献   

12.
<正>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患者并室性心律失常(VA)较为常见,是否抗心律失常治疗尚存在争议。本文通过对128例CHF并VA患者治疗的临床观察,探讨其治疗意义。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128例CHF并VA住院病患者,男69例,  相似文献   

13.
桂枝救心汤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桂枝救心汤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30例,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 (LVEF)、心排血量 (CO)、每搏量 (SV)、舒张早期流速峰 (E)、舒张晚期流速峰(A),并与健康组比较。结果 CHF患者的LVEF、CO、E/A、SV较健康组明显降低,应用桂枝救心汤治疗 10d后,患者的LVEF、SV、CO较治疗前明显增加,有统计学差异(P<0. 05)。结论 桂枝救心汤治疗可改善CHF患者的左心功能,尤其是左心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4.
冯丽霞 《中原医刊》2003,30(10):51-52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是大多数器质性心脏病进展的结局。近 10年来CHF的治疗有了很大进展 ,本文从干预CHF对神经体液因素过度激活 ,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卡托普利与醛固酮 (Ald)拮抗剂螺旋内酯治疗CHF ,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对象 :92例患者均符合《内科学》(陈灏珠主编 ,卫生部规划高等医学院校教材 ,1996年第 4版 )CHF的诊断标准。其中男 5 2例 ,女 40例 ,年龄 3 2~ 84岁。心功能 (NYHA分级 ) ,心脏左室射血分数 (LEVF % )均 <40 %。病程 1~ 2 0年。病因根据病例数多…  相似文献   

15.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内皮素改变及卡托普利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内皮素 (ET)与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卡托普利对其影响。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ET浓度。6 9例CHF患者为治疗组 (CHF组 ) ,3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 6 9例CHF患者中的 12例因有禁忌症而未用卡托普利治疗为非卡托普利组 ,余 5 7例常规口服卡托普利治疗为卡托普利组 ,测入院和治疗 4周时的ET。对随访资料完整的 4 2例卡托普利组患者分别于 8周和 12周时复查ET。结果 :CHF组与对照组比较 ,ET浓度明显增高 (P <0 0 1)。CHF组治疗 4周后ET都有降低 ,但卡托普利组降低明显 (P <0 0 5 )。在 8周与 12周时卡托普利组 4 2例患者ET浓度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ET参与了CHF的发生发展 ,血浆ET浓度和CHF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卡托普利应用可降低血浆ET浓度。  相似文献   

16.
近10余年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时神经内分泌的激活、β受体一腺苷酸环化酶系统的调节,及舒张功能障碍等研究进展极为迅速,治疗CHF的方法也有较大进展。应用β受体阻滞治疗CHF日益受到重视。本院应用β1。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betaloe)治疗各种不同病因心脏病合并慢性严重CHF患者124例,获得满意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4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琳  张琪  陈晓光 《黑龙江医学》2012,36(2):112-113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 42例CHF患者在原治疗CHF药物基础上加服比索洛尔,初始剂量2.5 mg,1次/d。然后,根据患者年龄、体重、心率、血压,逐渐加量到目标剂量5.0~10 mg不等。3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显效率62%,总有效率为90%。心脏彩色多普勒测定心功能(CO、CI、EF)改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缩小,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比索洛尔是治疗CHF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8.
<正>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由不同病因的心血管疾病发展到心脏功能受损时出现的病理生理症候群。近年来,治疗CHF的方法有较大发展。本文报道应用硫酸镁对28例CHF的治疗作用。 资料与方法 病例选择:28例CHF患者均为经足量洋  相似文献   

19.
方杰 《陕西医学杂志》2007,36(4):479-480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应用洋地黄、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螺内酯及硝酸盐制剂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卡维地洛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每组30例)。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应用超声心动图(UCG)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短轴缩短率(FS)。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心功能均有明显改善。卡维地洛治疗组治疗前后LVEF(35±14VS48±10,P<0.05)、LVDD(62±7VS68±8,P<0.05)、FS(20±5VS23±6,P<0.05))显著改善。结论卡维地洛能显著改善CHF心功能,治疗CHF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慢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各种病因的CHF患者 6 1例与对照组 30例进行血清胆红素水平的测定 ,并将上述 31例CHF患者治疗后复测血清胆红素水平。结果 :CHF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增高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1) ;治疗后血清胆红素水平降低 ,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是CHF的一种反映 ,对CHF的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