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3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层CT在肠套叠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肠套叠患者的CT表现。结果 16例肠套叠中,小肠套叠6例,结肠套叠7例,回盲部套叠3例,本组13例可见"靶征",9例同时可见"彗星尾征",3例可见"双肠管征",6例肠壁增厚,4例不全梗阻,4例可见腹水。结论 CT在诊断肠套叠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小儿肠套叠CT影像特点及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T在小儿肠套叠的影像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小儿肠套叠术前CT检查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及MPR技术重建.结果 13例中,小肠型肠套叠3例,小肠结肠型10例.出现靶形征9例,慧星尾征8例,双晕征3例.结论 小儿肠套叠有特征性的CT征象,所以CT可提高肠套叠诊断正确率,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影像依据,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成人肠套叠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祖华  余日胜 《江西医药》2007,42(2):112-114
目的 探讨CT对成人肠套叠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5例成人肠套叠的CT表现.结果 15例成人肠套叠的原因分别为:恶性病变包括结肠癌3例,淋巴瘤2例,转移瘤1例,共6例(6/15);良性病变包括血管瘤2例,粘膜下脂肪瘤4例,平滑肌瘤2例,结肠息肉1例,共9例(9/15).表现为小肠-结肠套叠5例,小肠型肠套叠3例,结肠-结肠型肠套叠7例.CT直接征象:靶征12例,彗星尾征7例,肾形征4例,其间肠系膜脂肪套入形成半月形或环形征象9例,如套入部与鞘部肠壁间的气体则形成偏心或外周气泡6例;间接征象:肠壁增厚7例,近侧肠腔不同程度的扩张9例,肠梗阻6例,邻近肠系膜或筋膜浸润1例.CT发现原发病8例(8/15).结论 CT对成人肠套叠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并为术前病因诊断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
范胜坤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8):2744-2745
目的:探讨螺旋CT对成人肠套叠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54例成人肠套叠的CT表现资料.结果:54例成人肠套叠的原因分别为:恶性病变包括结肠癌15例,淋巴瘤5例,转移瘤1例,共21例;良性病变包括脂肪瘤30例,平滑肌瘤2例,结肠息肉1例,共33例.表现为小肠-结肠套叠22例,小肠型肠套叠5例,结肠-结肠型肠套叠27例.CT直接征象:靶征48例,彗星尾征3例,肾形征3例,其间肠系膜脂肪套入形成半月形或环形征象35例,如套入部与鞘部肠壁间的气体则形成偏心或外周气泡18例;间接征象;肠壁增厚47例,近侧肠腔不同程度的扩张40例,肠梗阻39例,邻近肠系膜或筋膜浸润21例.结论:肠套叠的CT表现较有特征性,其原发病变CT检出率较高,对脂肪瘤等尚可作出可靠的定性诊断.因此,CT检查是成人肠套叠较理想的影像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5.
肠套叠是婴幼儿常见的急腹症 ,多见于 2岁以下的婴儿。通过X线下空气灌肠可有 85 %的病儿得以治愈 ,避免了手术。本文根据临床资料结合文献探讨X线在婴儿肠套叠诊治中的价值。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收集 1999年 7月至 2 0 0 0年 6月临床资料完整的 5 8例婴儿肠套叠病例 ,其中男 38例 ,女 2 0例 ;月龄 2~ 2 4个月 ,平均 9个月。发病时间 2 4h内 35例 ,2 5~ 4 8h者 2 1例 ,4 8~ 72h者 2例。临床表现 :阵发性哭闹、腹痛 5 7例 ,呕吐 4 9例 ,血便或呈果酱样大便 4 1例 ,腹部触及包块 5 3例。B超检查提示肠套叠者 12例。1 2 X线诊治…  相似文献   

6.
吴斗  冯亦农  吴晋普 《天津医药》2006,34(6):420-421
隐匿性骨折是指用常规X线检查难以发现或者难以及时发现,经过一段时间或者用其他影像学方法才能发现的骨折.这类骨折如果不能及时诊断,可能延误治疗,影响治疗效果,给患者带来本可避免的、精神上和身体上的痛苦.国内外偶有此类骨折的报道,最终大多是通过CT或MRI确诊.为了探讨隐匿性骨折的诊断方法,现将我院2001年-2004年急诊工作中收治35例隐匿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小肠脂肪瘤伴肠套叠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腹腔镜下切除与病理证实的4例小肠脂肪瘤伴肠套叠的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小肠脂肪瘤位于空肠远段1例,回肠中段1例,回肠远段2例.肿瘤大小为2.1~3.5 cm,均呈类圆形、类椭圆形.CT值呈脂肪密度,无明显强化.肠套叠类型为空-空肠型1例,回-回肠型1例,回-结肠型1例,回-回-结肠型1例.结论 小肠脂肪瘤伴肠套叠有其特点,螺旋CT扫描及增强扫描能很好地显示病变的位置、特点及其相关肠管的伴随征象,有助于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成人肠套叠的螺旋CT征象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6例成人肠套叠的螺旋CT表现及其病理改变.结果 26例肠套叠患者的CT表现为:靶征11例、彗星尾征或肾形征9例、肿块样改变6例.26例成人肠套叠的病因分别为:原发癌15例,,转移瘤2例,淋巴瘤2例,息肉3例,阑尾炎4例.按套入部类型分为结-结套15例,回-结套6例,回-回套5例.结论 螺旋CT对肠套叠的表现有一定特征性,能很好地显示肠套叠的套入部,尤其增强对成人肠套叠的诊断、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空气灌肠治疗肠套叠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套叠是一种常见儿科急症,如不能及时正确治疗,可出现肠坏死,水电解质紊乱等严重并发症。我院1997~2000年采用X线透视下空气灌肠治疗肠套叠11例,疗效满意,现就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11例患者,均为病程1周以内的原发性肠套叠,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4月~2岁。2例空气灌肠复位失败,经手术复位治愈,住院天数3~8天。 2 治疗方法 治疗前常规给安定(0.2~0.3mg/kg)阿托品(0.01~0.03mg/kg)肌注,X线透视下,患儿平卧处置台,以Folley气囊导尿管置入肛门,充满气囊固定,以苏州电控设备四厂生产的cy-3型无水银肠套叠注气…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前瞻性定群调查实验,探讨婴儿急性肠套叠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总结我院2000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经空气灌肠或手术证实的婴儿急性肠套叠患者,对发病48h以内早期诊断的85例患儿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85例中腹部能触及包块者仅占33.72%,多数病例仅表现为反复烦躁、哭闹。B超检查腹部阳性的占93.05%。治疗方面,经空气或钡剂灌肠复位的占91.66%,6例经手术治疗的病人均为复套叠。所有病人均痊愈。结论应重视早期不典型症状,腹部B超探查和肛门指诊对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对有复套叠可能的患儿,应注意早期鉴别,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11.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小儿肠套叠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小儿肠套叠的诊断价值,并根据套叠肠管及其肠系膜血管的血流动力学情况选择复位治疗方式,进行疗效观察.方法 对377例可疑肠套叠患儿进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肠套叠后,重点观察套叠肠管及其肠系膜血管的血流动力学情况,并依此选择进行水压灌肠复位治疗.结果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肠套叠263例,诊断符合率100%,其中选择水压灌肠复位成功253例,复位成功率96.2%;10例复位失败后改手术治疗,失败组套叠肠管肠壁严重水肿,无血流显示.结论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准确率高.根据套叠肠管及其肠系膜血管的血流动力学情况可将肠套叠分三种类型:Ⅰ型即肠管肠壁血流信号增加或正常,应用水压灌肠复位;Ⅱ型即肠管肠壁血流较少且阻力指数偏高,尽量试用水压灌肠复位;Ⅲ型即肠壁严重水肿,阻力指数显著升高,无血流显示,禁忌水压灌肠复位,应尽快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超声对小儿肠套叠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12例肠套叠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并与气钡灌肠术后、手术后结果对照.结果 112例患者中,超声诊断肠套叠112例,诊断符合率100%.结论 超声诊断肠套叠方便快捷.诊断准确率高,并能与其他类型小儿急腹症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轮状病毒感染与小儿原发性肠套叠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轮状病毒感染在小儿肠套叠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方法对72例原发性肠套叠患儿和78例健康对照儿童的粪便标本进行轮状病毒检测,所有粪便标本均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肠道病毒研究所采用WHO标准ELISA试剂盒进行复核。结果 研究组中轮状病毒PAGE检测均为阴性,对照组中发现1份轮状病毒阳性标本。复核结果与PAGE检测结果相同,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轮状病毒感染与小儿原发性肠套叠之间不存在必然的因果联系。  相似文献   

14.
247例小儿急性肠套叠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小儿肠套叠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总结247例小儿急性肠套叠的临床表现、治疗及效果。结果 244例均以阵发性哭闹(或腹痛)、呕吐、血便和腹部包块为主要症状,X线透视下行空气灌肠确诊和整复治疗,成功达210例(85.3%)。结论 小儿急性肠套叠早期诊断和治疗与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成人肠套叠的病因特点和诊治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成人肠套叠的临床资料.结果 ①腹痛为最常见症状,共15例(100%),有腹部肿块者8例(53.3%),有血便者7例(46.7%);②术前确诊为肠套叠者6例(40%),肠梗阻13例(86.7%),腹部包块疑消化道肿瘤5例(33.3%),急性阑尾炎1例(6.7%);③引起肠套叠的病变有:小肠肿瘤7例(46.7%),小肠憩室2例(13.3%),盲肠游离症1例(6.7%),结肠肿瘤4例(26.7%)等;④本组均行剖腹手术治疗,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 ①成人肠套叠大部分继发于小肠病变,且以小肠肿瘤最多见;②钡剂灌肠摄片、B超、纤维结肠镜有助于成人肠套叠的诊断,CT为最有诊断价值的检查;③治疗首选手术,腹腔镜也可以作为诊断与治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高频超声在小儿肠套叠诊断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肠套叠的超声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了近8年来经手术或X线空气灌肠而明确诊断的患者158例,其中153例同时行高频超声检查。结果153例中回结型127例,复合型26例。声像图特点为纵向探查呈套筒样改变,横向检查呈靶环征;还可见到肠管扩张,呈单个或多个圆形、椭圆形管状液性暗区,有时肠壁粘膜呈鱼刺状或齿状回声。结论高频超声显像诊断小儿肠套叠完全,诊断符合率高。  相似文献   

17.
薛红喜 《医药世界》2010,(9):994-995
目的探讨老年人粘连性肠梗阻的诊治。方法分析223例老年人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情况。结果腹部X线平片检查后确诊,不完全性肠梗阻98例,完全性肠梗阻125例;手术治疗136例。结论老年人肠梗阻更为复杂,几乎都有腹部手术史,合并症多。往往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需腹部X线摄片诊断,治疗方法取决于肠梗阻的性质。难点是发现早期绞窄并及时手术。需进行严密不间断的前后对比观察,一旦肠袢坏死,手术并发症与病死率将明显增高。同时治疗过程中应重视围手术期处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小儿肠套叠(ITST)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对小儿肠套叠的治疗作用。方法将我院98例行B超及X线平片检查并经手术或灌肠确诊的ITST,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给予X线下空气灌肠复位治疗;观察组49例给予超声监测下水压灌肠复位治疗,并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B超诊断正确98例,符合率100.00%;观察组的复位成功率为93.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59%(P<0.05),两组复位失败共13例占13.27%(13/98),后均行手术治疗成功;而观察组复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20%(P<0.05),两组患儿均积极手术治疗并痊愈出院。结论 B超诊断ITST准确性高、方法简便、迅速、无创伤、安全、疗效好、无辐射。B超不仅可作为诊断肠套叠的方法,而且可在实时超声图像的监视下进行复位,且复位率高,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脉冲式空气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的临床应用与疗效。方法对本组发病在0.5~48h的43例患儿,经肛门插入Foley气囊导管,连接JS-818电脑遥控灌肠整复仪,先行诊断性空气灌肠,确诊后用脉冲式空气灌肠复位,气压选择在8~16kPa,难复者结合手法按摩。结果 43例患儿中,回盲型27例(62.8%),回结型9例(20.9%),回回结型7例(16.3%),复位成功40例,成功率为93%,无肠穿孔发生。结论掌握好适应证,脉冲式空气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安全性高,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