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回顾分析我院急诊科134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阿托品微量泵持续使用的疗效.方法:对134例急诊有机磷农药中毒进行回顾性分析,将134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67,阿托品化后使用小剂量阿托品持续微量泵泵入)和对照组(n=67,采用传统阿托品分次静脉注射方法).对两组患者阿托品用量、阿托品中毒、胆碱酯酶回升时间、中间综合征、治愈率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观察组阿托品用量、阿托品中毒例数、24 h胆碱酯酶回升例数、中间综合征例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入院阿托品化后,持续泵入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剂量易控制,明显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小剂量泵入优于传统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秦勇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5):668-669
目的:观察微量注射泵持续定量静脉注射阿托品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患者的效果。方法:40例中、重度AOP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泵入组(n=20)阿托品化后,用微量泵静脉持续给药;对照组(n=20)用静脉注射加肌肉注射给药;两组均予常规内科对症治疗。结果:泵入组和对照组比较,能有效维持阿托品化,胆碱脂酶(ChE)活力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阿托品应用总量减少(P<0.05),治愈率明显提高(P<0.05);尤其例均处置次数明显减少(P〈0.01)。结论:阿托品化后持续泵入阿托品对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效果明显,提高了AOPP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减少了工作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阿托品联合解磷定微量泵持续静脉泵入在抢救有机磷中毒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急性有机磷中毒病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将47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24例,对照组23例,治疗组采用阿托品与碘解磷定先静脉注射后持续微量泵静脉维持给药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间断分次按时静给药方法。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阿托品化时间、阿托品化剂量、阿托品总量、死亡率等。结果治疗组病死率、反跳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而两组阿托品化时间、阿托品总量及疗程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量泵输注阿托品和解磷定抢救有机磷中毒操作简便,阿托品和解磷定用量易于掌握和调控,抢救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微量注射泵持续静脉泵入阿托品与间隙反复静脉推注阿托品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70例在医院用阿托品抢救的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分为微量注射泵持续静脉泵入观察组和间隙反复静脉推注对照组各35例。结果在阿托品化量、总量相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反跳发生率5.71%(2/35)明显少于对照组25.71%(9/35),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静脉泵入阿托品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具有较佳疗效,是一种较为方便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基层医院救治有机磷中毒患者时,阿托品不同给药方式的疗效差异,为探索其最佳给药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75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25例进行人工间歇静脉推注阿托品法(A组),25例采用微量泵持续静脉输注阿托品法(B组,25例先间歇静脉推注阿托品,迭阿托品化后再用微量泵泵入阿托品(C组),分析比较三组阿托品化时间、用量、住院时间、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c组阿托品化时间、用量、住院时间、阿托品过量、不足中毒、用量、尿潴留和多器官功能损害等明显降低而治愈率显著提高(P〈0.05)。结论采用阿托品人工静脉推注,待患者阿托品化再予以微量泵给药,不仅起效速度快,而且恒速恒量,不良反应少,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托品微量泵持续静脉泵入在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5例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微量泵持续静脉泵入阿托品;对照组采用常规间断分次按时静脉泵入阿托品。其他抢救措施及药物应用相同,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意识、体温、瞳孔直径、脉搏和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阿托品总剂量、反跳和中毒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治愈率为87.0%,高于对照组的5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品微量泵持续静脉泵入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用药方法简便,易于观察和调整阿托品用量,减少阿托品中毒及反跳的发生率,且保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微量注射泵是一种新型泵力仪器,即用少量液体能将药物精确、均匀、微量、持续地泵入体内,迅速缓解症状,维持药效。我科应用微量注射泵推注硝酸甘油治疗心绞痛、心肌梗塞36例。通过对其操作方法、护理及注意事项的论述,提出其具有使用方便、省时省力、给药剂量准确、定时定量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系统地研究不同阿托品给药方法对于有机磷中毒患者的抢救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50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本组患者均使用阿托品进行抢救治疗,结合临床随机表法将其平均地列入A、B、C3组,分别使用静脉滴注方法给药、微量注射泵持续静脉推注给药与间隔静脉推注给药法,对比3组抢救效果.结果 3组的阿托品化的时间及其维持时间、72h时胆碱酯酶活性以及中毒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死亡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在应用阿托品抢救有机磷中毒患者时,最佳的给药方法为微量注射泵持续静脉推注给药,能够有效地减少阿托品化的时间和中毒情况,并能够有效地增加阿托品化的维持时间,可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阿托品治疗有机磷中毒不同用药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间歇静脉注射给予阿托品;观察组患者借助微量泵持续给予阿托品。对两组患者阿托品用量、阿托品化时间、胆碱酯酶活性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反跳现象、中毒现象以及死亡率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观察组阿托品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阿托品化时间、胆碱酯酶活性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反跳现象、中毒发生率以及死亡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借助微量泵给予有机磷中毒患者阿托品持续泵入治疗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给药方法 。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微量泵泵入与间断静脉推注阿托品治疗有机磷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广西钦州市钦南区人民医院收治的有机磷中毒患者50例,按临床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患者予以微量泵泵入阿托品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间断静脉推注阿托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评分及上升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量泵泵入阿托品治疗有机磷中毒的临床疗效好于间断静脉推注阿托品治疗,且并发症少,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保护罩与微量泵持续泵入气道湿化方法在气管切开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对照研究32例采用气管切开保护罩与微量泵持续泵入气道湿化和40例采用以往单层纱布覆盖定时间段湿化方法的气管切开患者呛咳、痰液黏稠度增加、SpO2<0.95、间断使用呼吸机的例数。结果改良气道湿化方法明显优于以往湿化方法。结论气管切开保护罩与微量泵持续泵入气道湿化方法有良好湿化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林瑛 《福建医药杂志》2002,24(5):152-152
微量注射泵 (简称微量泵 )是一种用少量液体将药物精确、微量、均匀、持续地泵入体内的新型泵力仪器。我院 ICU病房于 1995年 6月至 2 0 0 0年 12月使用微量泵推注硝普钠、多巴胺治疗体外循环术后 12 6例 ,取得良好效果 ,即能够有效地控制血压 ,降低心脏的前后负荷 ,维持平稳的血药浓度 ,预防血压过低或过高 ,无毒副反应和并发症。现将临床操作 ,护理及应用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12 6例患者中 ,男 78例 ,女 4 8例 ;年龄 18~ 5 1岁。全部为体外循环术后的病人 ,使用时间 1~ 2天 ,硝普钠最长不超过4天。2 材料与用药方法微量泵是由泵、注…  相似文献   

13.
林锋  谢颖 《福建医药杂志》2002,24(6):144-144
临床工作中 ,静脉使用某些药物时必须准确均匀地控制剂量和速度 ,微量输液泵即可达到此目的。经过临床实践 ,本文总结微量泵药物配制简易计算法。该法准确快捷 ,简便易行。现介绍如下。1 方法设定微量泵一次装药剂量为 M(单位 m g) ,每分钟泵入的药物剂量为 v (即微量泵给药速度 ,单位μg/ min) ,药液泵入速度为 V (单位 ml/ hr)。1.1 公式一 v=(M×V) / 3推导如下 ,已知微量泵一般均采用 5 0 ml一次性注射器装药 ,每次泵入药液总容积为 5 0 ml,因此 ,每分钟泵入药物剂量v (μg/ min) =药物剂量 (μg)泵液时间 (m in)= 药物剂量 (μg)[…  相似文献   

14.
朱慧丽 《海峡药学》2011,23(3):166-167
目的 探讨开胸术后微量泵静脉镇痛效果及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6月~2010年6月普通胸外科收治住院需手术治疗者(均在全麻下行开胸术)100例,所有病例随机平均分成两组,观察组为微量泵静脉泵入镇痛,对照组为肌注哌替啶镇痛,并观察镇痛效果、呼吸功能、不良反应、总评满意度、经济花费.结果 微量泵静脉泵入组镇痛效...  相似文献   

15.
金红妍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4):3785-3786
目的:探讨微泵注射替罗非班治疗急诊冠脉介入术后患者的观察和护理.方法:对119例急诊冠脉介入术后患者使用日本生产的ATOM微量泵.采用周围静脉留置针穿刺法,微泵注射替罗非班,持续24~36小时.结果:心电图ST段明显改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降低,减少了心血管不良反应的发生,但皮肤口腔黏膜出血3例、6例血小板减少.结论:术后使用静脉留置针穿刺,用微量泵控制泵入速度,密切观察病情及并发症,加强护理,促进病人早日康复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微量注射泵(简称微量泵)是一种新型泵力仪器,将少量药液精确、微量、均匀、持续地泵入体内,操作便捷、定时、定量,根据病情需要可随时调整药物浓度、速度,使药物在体内能保持有效血药浓度,运用微量泵抢救危重患者,能减轻护士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准确、安全、有效地配合医生抢救。我科于2010年3月至2012年2月使用微量泵持续推注胰岛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血管活性药经外周静脉及深静脉微量泵泵入对血管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月~12月需要经静脉血管活性药微量泵泵入治疗的80例危重患者按床号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两组均采用微量泵泵入血管活性药,观察组经深静脉泵入,对照组经外周静脉泵入,进行观察和分析,比较两种经不同静脉泵入血管活性药对血管的影响。结果血管活性药经深静脉微量泵泵入组发生了1例穿刺处局部稍红;而血管活性药经外周静脉微量泵泵入组发生了3例渗漏、2例静脉炎、甚至1例局部组织坏死。结论需要血管活性药微量泵泵入治疗的患者宜采用经深静脉微量泵泵入,不但可以快速达到药物治疗效果,而且减少了对血管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8.
何日德 《北方药学》2015,(12):119-120
目的:探讨阿托品不同给药途径救治有机磷中毒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78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给药途径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先微量泵持续静脉输注阿托品,再行间歇静脉推注;观察组患者先行间歇静脉推注阿托品,达阿托品化后再采用微量泵持续静注.观察两组患者阿托品化时间、用量以及住院时间,比较两组临床治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阿托品化时间、用量以及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高达97.50%(39/40),并发症发生率低至7.50%(3/40),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1.58%(31/38)、34.21%(13/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阿托品人工静脉推注,待患者阿托品化后再予以微量泵给药,不但起效速度快,临床疗效显著,而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9.
胺碘酮不同注射方法的临床不良反应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应用微量泵静脉注射与传统人工手推静脉注射胺碘酮的不良反应. 方法 选择应用胺碘酮治疗的心律失常病例60例, 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 研究组应用微量泵静脉注射后维持泵入, 对照组应用传统人工手推静脉注射后再维持泵入, 两组推注时间均为10 min, 剂量150 mg. 推注后观察10 min, 并于24 h观察记录静脉炎及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结果 研究组静脉炎发生率为10.0%, 对照组为36.7%, 差异有显著性(P<0.05). 研究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 对照组为10.0%, 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 微量泵注射胺碘酮减少静脉炎的发生率, 减少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许淑芬  王巍  冯敏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6):130-130
微量泵是一种体积小,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能将药物精确、微量、均匀、持续地泵入体内的一种泵力仪器,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危重患者的抢救、治疗、护理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