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血压流行是一个群体现象 ,群体的疾病应该用群体的方法来防治。国内外经验表明控制高血压最有效的方法是社区防治。社区防治应采用“高危人群策略”(对高血压病人进行检出、治疗、减少并发症 )和“全人群策略”(对全体人群进行预防 ,减少发病 )相结合的方法。社区高血压防治计划根本目的是 :在社区人群中实施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主导 ,以高血压防治为重点的干预措施 ,提高整个人群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其主要目标是在一般人群中预防高血压的发生 ;在高危人群中降低血压水平 ,提高高血压病人的管理率、服药率和控制率 ,最后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上海市社区中年人群骨密度现状,以提高知晓率与筛查率,从而延缓骨量减少,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方法 制作骨质疏松症筛查表,在上海市社区40~60岁中年群体中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收集1107例社区常住人口的临床资料,比较各阶段骨量人群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及中医证候分布。结果 上海市社区中年人群低骨量(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症)检出率为71.45%,性别、年龄、BMI与骨密度均有相关性(P<0.05)。结论 中年人群低骨量检出率较高,应积极进行早期骨质疏松症的筛查及预防治疗。  相似文献   

3.
郭兴洋  杨娟 《黑龙江医学》2015,39(2):184-185
目的分析人群骨密度变化规律及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贵阳市开展骨质疏松症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目的抽样从贵阳某医院随机抽取门诊患者、医务人员共688例,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分析仪进行腰椎正位(L1-4)检测并分析。结果 688例人群中,骨量异常79.94%。其中男性骨量减少与骨质疏松症24例,占男性骨量异常52.17%,女性骨量减少与骨质疏松症526例,占女性骨量异常81.93%。30~39岁年龄段开始出现骨量减少,40~49岁年龄段已经出现骨质疏松患者,50岁以后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症比例明显增加。医务工作者共192例,骨量异常者70.83%,与普通人群骨量异常率比较没有降低。结论随着年龄的增加T值呈下降趋势,50岁以后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明显增加,女性高于男性(P<0.05)。贵阳地区人群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有年轻化趋势,提示骨质疏松应从30岁起开始预防,最好的方式即加强锻炼、均衡饮食。在对疾病的认识及重视程度均高于普通人群的情况下,医务工作者的骨量异常率较之普通人群并没有降低,提示医务人员应提高对自身骨健康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病是指体循环动脉压增高。其流行是一个群体现象,群体的疾病应该用群体的方法来防治。国内外经验表明控制高血压的最有效的方法是社区防治。高血压病社区控制的最重要的任务是一级预防(控制危险因素)和二级预防(检出和治疗高血压病人)。长期血压高可影响重要器官尤其是心、脑、肾的功能,最终导致器官衰竭。因此,筛查、防治高血压病是社区医生最基础、最重要的任务之一。社区高血压病防治计划的根本目的是:在社区人群中实施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主导,以高血压防治为重点的干预措施,提高整个人群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其主要目标是在一般人群中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在高危人群中降低血压水平,提高高血压病人的管理率、服药率和控制率,最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1.社区主要老人疾病综合防治试点研究进行社区内主要老年性疾病调查,着重掌握Ⅱ型糖尿病、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老年期痴呆及帕金森病的现患率、高危因素、IGT人群,正常成人和老年人骨量参考值、骨折阈值;建立  相似文献   

6.
骨质疏松症社区干预及防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刚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2):219-220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细结构退化为特征,骨强度降低,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先发生于以松质骨为主的骨结构区,最大危害在于易发骨折,20%的骨质疏松症患者有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可能,而社区老年人群的干预是防治该病的基础,作者总结自己的经历、结合国内外相关的经验,认为防治骨质疏松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7.
王立群  王玉娟 《中外医疗》2010,29(31):187-187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细结构退化为特征,骨强度降低,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先发生于以松质骨为主的骨结构区,最大危害在于易发骨折,20%的骨质疏松症患者有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可能,而社区老年人群的干预是防治该病的基础[1],作者总结自己的经历、结合国内外相关的经验,认为防治骨质疏松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病的社区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经验表明控制高血压最有效的方法是社区防治,主要目标是在一般人群中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在高危人群中降低血压水平,提高高血压病人的管理率、服药率和控制率,最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社区防治高血压的关键因素是:健康教育,高血压病人的检出、防治和随访。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常见的与增龄相关的慢性骨骼疾病,我国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女性为20.7%,男性为14.4%。骨质疏松症相关脆性骨折发病率逐年攀升,其可致残、致死,且带来的医疗花费巨大。早期骨质疏松症缺乏特异症状,对于社区人群中的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及早诊断,适当干预,可减少其骨折的发生。本文报道了全科医师在社区接诊的1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诊治流程,从全科医师诊疗角度出发,详细介绍了疾病的风险评估、诊断思路和治疗方法,并结合相关文献和指南进行分析,以拓宽社区全科医师的诊疗思路,提高全科医师骨质疏松症诊治能力,发挥基层医疗在慢性病防治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流行是一个群体现象,群体的疾病应该用群体的方法来防治。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血压的患病率也不断升高。国内外经验表明控制高血压最有效的方法是社区防治。在社区人群中实施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主导,以高血压防治为重点的干预措施,提高整个人群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其主要目标是在一般人群中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在高危人群中降低血压水平,提高高血压病人的管理率、服药率和控制率,最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社区控制计划成功的三个关键因素是:公众教育、专业人员教育和高血压病人教育。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骨矿成分和骨基质等比例不断地减少,骨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度升高的全身骨代谢障碍性疾病。骨质疏松症一般分两大类,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可分为原发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原发性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笔者就目前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症状、诊断标准及防治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骨质疏松的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质疏松症是骨量降低、骨组织微结构改变 ,因而骨的脆性增加 ,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疾病。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及增龄性骨质疏松两种 ,其发病随年龄增加而增多 ,因骨质疏松而发生的骨折 ,以及由骨折引起的残疾及死亡 ,已是威胁老年人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早期发现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 ,并进行干预处理、防止骨质疏松症发生 ,从而预防骨折 ,是提高老年人群健康水平、降低老年人死亡率的重要措施之一。许多流行病学调查提示 ,有骨质疏松家族史、体格瘦小、不活动、大量吸烟、酗酒、摄入钙量不足等 ,都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3.
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骨质疏松症是当今人口老龄化社会常见的代谢性骨病,患病率逐年上升。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女性极易受累。骨质疏松症导致的骨折及其他.并发症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寿命和生活质量,并增加相关的医疗费用。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原则为掌握危险因素及易感人群,适时评估骨量,多学科综合性治疗。作者对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危险因素、评估方法和治疗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4.
骨质疏松症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质疏松症概述彭太平,张国福(江西中医学院南昌330006)关键词骨质疏松症,分类,病因病机,诊断,防治骨质疏松(Osteoporosis)是指单位体积内的骨量比正常范围减少(骨内矿化物和骨基质的比例正常)[1],以致骨胳脆性或骨折危险性增加,以及四...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体育锻炼防治骨质疏松症进行论述。近年来,多位学者通过研究发现运动可提高骨密度值,从而提出了体育锻炼可以防治骨质疏松症。因为运动可以改善骨骼的血液循环,促进骨代谢,也可以提高机体的性激素水平,促进骨形成,减少骨吸收。运动还可以促进机体维生素D的吸收和形成,有利于钙的吸收和利用。只要坚持体育锻炼,就可防治和延缓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和发展。每个人,尤其是老年朋友如果选择适合自己身体状况的运动项目,坚持锻炼,一定会提高生活质量,愉快地度过幸福的晚年。  相似文献   

16.
游利 《中国全科医学》2016,19(14):1616-1619
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导致的骨折是中老年人致残、病死的主要原因。2006年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50岁以上人群中约有6 944万人患有骨质疏松症,约2.1亿人存在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症发展特点是"悄无声息",不易察觉。除老年、绝经、疾病和药物等危险因素外,不良的生活方式也是骨质疏松症发生的重要原因。因此,早期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和非药物预防干预是防止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重要措施。本文对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和防治现状、目前常用的骨质疏松症筛查工具以及预防方法进行介绍,为基层医生在社区进行骨质疏松症早期非药物干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社区护士针对患者及社区高危人群涉及骨质疏松症的健康教育实施中存在问题,经过调查发现:患者知识欠缺、遵医率不理想;社区护士知识老化,职业素养有待提高;医护患沟通不畅.通过职业岗位培训,医学继续教育,护理心理知识的学习和访谈技巧训练后,护士职业素养、沟通能力显著提高;良好的服务满足了社区民众对骨质疏松症防治及保健知识的渴求,社区护理干预使患者遵医率得到改善;提升了对社区医院信任度.  相似文献   

18.
郝兆虎 《开卷有益》2023,(11):15-16
<正>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和增长速度均居世界首位,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女性和男性比例分别为11.8%和13.7%,骨折风险增加是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之一。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以骨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下面给大家介绍糖尿病患者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办法。我国骨质疏松症患病人数众多,其中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女性为20.7%,男性为14.4%。据统计,我国骨质疏松症患者近9000万,骨量减少者已超过2亿人。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居民预期寿命的增加,骨质疏松症以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严重影响着社区居民的生命健康,逐渐成为一个公共卫生问题.早期筛查可以发现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实现早诊断、早治疗,以达到预防并减少骨质疏松症及其相关性骨折发生的目的.本文主要阐述了骨质疏松症社区筛查的必要性、筛查技术研究进展及积极推进其在社区应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骨病变,其导致的骨折及其他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危害中老年健康的“三大杀手”之一。我国是目前全球骨质疏松症患者最多的国家,2006年的患者数量近7 000万,虽缺乏近期流行病学调查,但据估测目前的患者数量已远超上述数据。骨质疏松症是可防可治的,且预防重于治疗。其导致的骨折发病率、致残率及死亡率较高,患者的有效治疗率却较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骨质疏松症预防宣教、危险因素评估、高危人群筛查的第一道关口,是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基础,在实现骨质疏松症的全面防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017年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发布《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7版),为便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师的实际应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社区指导原则》编写组在该指南的基础上,修订了《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社区诊疗指导原则》。该指导原则介绍了骨质疏松症的分类、临床表现,就其早期筛查、诊断、防治给出了指导意见,同时给出了骨质疏松症的分级诊疗流程、社区随访管理建议。该指导原则的可操作性强,可以为基层医务人员切实做好骨质疏松症社区防控工作提供指导,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