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救车管理方法的改进及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提高急救车使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提高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对急救车的管理方法进行探讨。方法抽取20个护理单元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的急救车采用改进的方法管理,对照组仍沿用以前的方法管理。分别评估两组护士平均每人进行1次盲取急救药品的时问及平均每周用于核对急救车内药品、物品的时间,每月评估1次,连续评估1年。结果实验组平均每人进行1次盲取急救药品所用的时间为(2.t8±0.89)min,对照组用(5.05±1.14)min;实验组平均每周用于核对急救车内药品、物品的时间为(82.11±3.17)min,而对照组用(90.82±2.93)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救车采用改进的方法管理后,使急救车内药品、物品完好率始终为100%,急救车的使用更方便、快捷,明显提高急救护理工作质量,有利于提高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产房急救车单箱封条式管理的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焱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1):982-983
目的观察急救车单箱纸封条式管理的效果。方法随机抽查(问卷和现场查看)采用开放式管理法的病区护士和采用单箱纸封条式管理法的产房护士各1059个值班次的急救药品、物品检查情况。对比两组急救药、物品的完好率。结果单箱纸封条式管理组的药、物品完好率高于开放式管理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急救车单箱纸封条式管理不仅提高了急救车的管理质量,而且大大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护士疲劳现状,为管理者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疲劳自评量表(FSAS)对北京某三甲医院的115名ICU护士进行调查。结果不同年龄护士在躯体疲劳(1.34±0.94vs2.15±1.36;t=4.197,P〈0.05),疲劳后果(1.72±0.83VS2.26±0.84;t=4.945,P〈0.05),疲劳对睡眠/休息的反应(1.18±0.90vs1.89±1.09;t=7.064,P〈0.01)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工作护士在疲劳的情境性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0±0.78vs2.61±0.74;t=2.985,P〈0.01),不同编制、婚姻状况、有无子女、护士在躯体疲劳、疲劳对睡眠/休息反应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疲劳在ICU护士中普遍存在,应重视ICU护士的疲劳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帮助ICU护士缓解疲劳,改善身心健康状况,以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细节管理对急救车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对我科病区急救车的整体布局、空间利用、药品及物品质量、管理制度等进行全方位的细节管理,抽样检查管理前(2013年,对照组)和管理后(2014年,研究组)急救车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不定期记录急救车每班检查所需时间,抽查护士1次盲取同种同等数量药品、物品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急救车专项质量检查基数不符、药品物品混放、破损或过期均明显减少(P0.05);护士每班检查急救车所需时间及护士1次盲取药品、物品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结论:细节管理可保证急救车使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提高急救护理工作质量,并减少管理时间成本。  相似文献   

5.
扎止血带抽血对血小板测定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扎止血带对血小板测定值的影响。方法:选择血管暴露良好需常规抽血检测血小板计数的患者150例,分为3组,每组50例。在不扎止血带和扎止血带10s、20s、30s后,分别采集所需的血量检测血小板计数,采用自身对照,统计分析结果。结果;扎止血带10s与不扎止血带抽血,得到的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显著(t=4.43,P〈0.001),扎止血带20s与不扎止血带抽血得到的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显著(t=5.407,P〈0.001),扎止血带30s与不扎止血带得到的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显著(t=5.629,P〈0.001)。结论:临床上抽血检测血小板计数,不宜扎止血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白蛋白与B型钠尿肽(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左心室射血分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测定95例AMI患者(AMI组)的血清白蛋白、BNP及hs—CRP浓度;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Simpson法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另外选取50例非冠心病老年患者作为正常对照组。依血清白蛋白水平不同将AMI患者分为正常血清白蛋白组(74例)和低血清白蛋白组(21例)两个亚组。结果AMI组血清白蛋白为(38.45±4.60)g/L,低于对照组(43.15±3.11)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3,P〈0.001),低血清白蛋白组BNP[(5.24±1.71)ng/L]显著高于正常血清白蛋白组[(4.17±1.61)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60,P=0.009),低血清白蛋白组hs—CRP[(1.64±0.93)mg/L]显著高于正常血清白蛋白组[(1.13±1.03)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9,P=0.045),低血清白蛋白组左心室射血分数(49.10±11.63)%显著低于正常白蛋白组(54.63±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68,P=0.025)。AMI患者血清白蛋白与BNP呈负相关(r=-0.465,P〈0.001),与hs-CRP呈负相关(r=-0.391,P〈0.001);hs—CRP与BNP呈正相关,(r=0.492,P〈0.001),BNP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0.371,P〈0.001)。结论血清白蛋白浓度变化可作为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ICA)重度狭窄或闭塞时颈内-外动脉侧支循环(IEACC)是否开放对患侧颈总动脉(CCA)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临床及影像资料完整,单侧ICA颅外段狭窄70%~99%(74例)、闭塞(86例),且健侧ICA及双侧CCA正常或狭窄程度〈50%的患者。按IEACC是否开放将患者分为ICA狭窄70%-99%IEACC开放组(42例)和IEACC未开放组(32例),闭塞IEACC开放组(43例)和IEACC未开放组(43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CCA和颈外动脉(EC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平均流速(MV)、阻力指数(RI),计算CCA的血流量(BFV)。分别比较ICA狭窄70%-99%及闭塞时,IEACC是否开放对患侧CCA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分析ECA在IEACC开放后患侧、健侧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特点。结果(1)ICA狭窄70%-99%组与闭塞组IEACC开放者患侧CCA的EDV、BFV高于IEACC未开放者,EDV分别为(15±5)cm/s、(12±5)cm/s(P=0.010)与(14±6)cm/s、(10±6)cm/s(P=0.002),BFV分别为(676±271)ml/min、(557±188)ml/min(P=0.036)与(606±218)ml/min、(488±180)ml/min(P=0.035),而PSV、MV、R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ICA狭窄70%~99%组与闭塞组IEACC开放者比较,患侧CCA的PSV、EDV、MV、RI、BF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IEACC未开放患者比较,70%~99%组的EDV及BFV高于闭塞组,分别为(12±5)cm/s、(10±6)cm/s(P=0.014)与(557±188)ml/min、(488±180)ml/min(P=0.047);(3)ICA狭窄70%~99%组及闭塞组IEACC开放者患侧ECA的PSV、EDV、MV高于健侧,分别为(124±35)cm/s、(107±22)cm/s(P〈0.001),(34±12)cm/s、(22±8)cm/s(P〈0.001)与(64±18)cm/s、(50±11)cm/s(P〈0.001);RI值患侧低于健侧,分别为0.72±0.07、0.79±0.07(P〈0.001);IEACC未开放?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肌肉注射与口服甲钴胺对老年维生素B12缺乏患者血液学指标与神经系统体征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组条件的126例老年维生素B12缺乏患者随机分为肌肉注射组(肌肉注射甲钴胺治疗)、口服组(口服甲钴胺治疗)和对照组(不用甲钴胺治疗)3组,每组42例,比较各组受试者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血清叶酸、维生素B12、同型半胱氨酸(Hey)浓度及神经系统体征的变化。结果基线状态3组受试者一般情况相似,治疗6个月后,对照组各项指标无明显改变;肌肉注射组血维生素B12由(139.13±31.57)ng/L上升至(328.10±42.35)ng/L(t=23.18,P〈0.001),Hcy由(36.29±16.23)μmol/L降至(18.23±9.85)μmol/L(t=6.16,P〈0.001),Hb由(125.34±16.21)g/L升至(132.79±15.98)g/L(t=2.12,P=0.037),MCV贝0由(92.98±5.35)n降至(87.65±5.74)fl(t=4.40,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口服组血维生素B12由(138.19±29.95)ng/L升至(487.79±32.21)ng/L(t=51.51,P〈0.001),Hey由(33.27±11.51)μmol/L降至(17.49±10.13)μmol/L(t=6.67,P〈0.001),Hb由(125.89±17.65)g/L升至(133.46±16.26)g/L(t=2.08,P=0.041),MCV由(93.08±5.10)fl降至(89.29±5.37)fl(t=3.32,P=0.ot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6个月后,肌肉注射组MMSE评分、口服组MMSE评分均较基线时有所提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633和0.408);肌肉注射组治疗6个月后跟腱反射(1.86±0.67与1.56±0.61)、口服组治疗6个月后跟腱反射(1.79±0.64与1.43±0.51)均较基线时有所增强(P值分别为0.035和0.006);肌肉注射组的足部振动觉(1.35±0.37与1.06±0.41)、口服组治疗6个月后足部振动觉(1.244±0.52与1.01±0.43)均较基线时有改善(P值分别为0.001和0.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6个月后,口服组血清维生素B12浓度较肌肉注射组更高(P〈0.001),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肌肉注射或口服甲钴胺治疗均能改善老年维生素B12缺乏患者的血液学指标和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转化生长因子p1(TGF—β1)在肝纤维化患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择56例肝纤维化患者为观察组,另选择50名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两组血清VEGF及TGF.pl浓度。结果观察组血清VEGF及TGF.p1浓度为(110.87±32.64)ng/L和(15.08±4.27)ng/L,显著高于对照组(15.98±6.75)ng/L和(7.17±2.86)ng/L(t值分别为20.166、11.066,P均〈0.001);观察组s1、s2、s3及S4期患者血清VEGF分别为(84.25±16.86)、(101.87±36.70)、(118.04±40.75)、(134.65±45.73)ng/L(F=15.689,P=0.015),TGF-β1分别为(10.87±2.64)、(13.06±2.74)、(17.87±3.28)、(22.76±4.75)ng/L(F=12.438,P=0.026);肝纤维化患者血清VEGF与TGF-β1水平呈正相关(r=0.532,P=0.013)。结论VEGF与TGF—β1与肝纤维化的发牛发展密切相关.二者联合榆涮可作为诊断及判断病情的向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10.
焦红平 《当代护士》2008,(10):78-79
目的了解县级(二级)医院血透室护士对经血液传播疾病防护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自身的防护行为现状。方法随机抽取本地区10所二级医院,对其血透室的40名在岗护士进行自行设计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的护士中,防护知识标准化总分为(72.50±8.56)分,防护行为标准化总分为(71.50±11.60)分,防护知识总分与防护行为总分之间呈正相关(p〈0.01),是否接受过防护知识培训的2组之间知识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5,p〈0.01),是否了解标准性预防的两组之间防护行为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2,p〈0.01)。结论基层医院血透室护士对于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防护知识掌握一般,工作中存在不安全行为。医院应加强对血透室护士相关防护知识的培训和管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不同学历护士婚姻质量的状况。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哈尔滨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的1250名护士进行Olson婚姻质量问卷调查。结果本组护士的婚姻满意度得分为(33.28±5.42)分,低于美国常模(37.04±7.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94,P〈0.05),婚姻质量的其他9项因子得分均低于美国常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科学历护士婚姻满意度得分(32.42±6.23)分低于大专学历护士(36.24±6.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34,P〈0.05),高于中专学历护士得分(31.20±5.3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6,P〈0.05);大专学历护士婚姻满意度得分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32.05,P〈0.05);不同学历护士其他9项婚姻质量因子得分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的婚姻质量整体偏低,不同学历护士的婚姻质量也有所不同,管理部门应根据护士的教育程度开展心理咨询和婚姻指导,改善护理人员的婚姻质量,进而提高护士的生活质量和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责任护士参与医生查房对临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每名责任护士分管2~4张病床,要求责任护士在班时,必须参与医生早晚查房。结果责任护士参与医生早晚查房前后基础护理检查评分由(94.63±0.48)分上升为(98.43±0.56)分,健康教育评分由(95.00±0.58)分上升为(98.57±0.79)分,专科护理评分由平均(95.29±0.49)分上升为(99.14±0.90)分,患者满意度由82.65%上升为93.9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1.148,17.678,14.789;X。=14.830;P〈0.01或P〈0.05)。结论责任护士参与医生早晚查房有利于临床护理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制新型可叠放标本试管架,解决集中送检标本时的不便及安全隐患。方法选择晨问集中收集、送检全院各科室尿标本69例次、482份,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可叠放标本试管架,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结果标本放置稳定有效率,观察组为98.3%,对照组为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6,P〈0.05);观察组未造成环境污染,对照组发生6次倾倒、溢洒,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6,P〈0.05)。每次送检标本所需时间观察组平均为(18.72±2.92)min,对照组平均为(27.28±3.87)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4,P〈0.01)。结论应用可叠放标本试管架集中送检标本,具有省时省力,避免送检人员再次分拣及放置的优点,提高医务人员工作效率;使标本放置稳定,避免倾倒、溢洒造成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优化护理流程对患者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确立3个科室为试点科室,调整核心工作流程,优化护理流程,优化人力资源配备,优化医嘱处理流程,简化文书书写流程等,把护士更多的时间还给患者。结果优化护理流程实施前间接护理时间为(588.20±21.91)min,实施后间接护理时间为(92.02±1.29)min,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0.20,P=0.000);护士直接护理时间从(3704.38±71.47)min增加到(4128.81±54.82)min,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77,P=0.000);实施前患者满意度总体评价为85.1%,实施后为96.6%,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88,P〈0.05)。结论优化护理流程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对甲状腺癌细胞株p53及凋亡基因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0、1mg/L的重组人甘露糖结合凝集素(RhMBL)(对照组、实验组)分别作用于两种甲状腺癌细胞株(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和甲状腺滤泡状癌细胞),利用蛋白印记(WesternBlot)检测p53、Bcl-2的表达。结果重组人甘露糖结合凝集素作用于甲状腺癌细胞株后,可使p53及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下调。(1)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p53蛋白对照组的表达量为1.51±0.29、实验组为0.74±O.0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3,P=0.040);Bcl-2蛋白对照组的表达量为1.20±0.07,实验组为0.59±0.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8,P=0.001)。(2)甲状腺滤泡状癌细胞:p53蛋白对照组的表达量为0.88±O.14,实验组为0.35±0.0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9,P=0.003);Bcl-2蛋白对照组的表达量为1.07±0.11,实验组为0.33±0.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3,P=0.000)。结论MBL在其诱导甲状腺癌细胞凋亡、抑制其增殖的的过程中,Bcl-2和p53可能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一次性自动止液输液器临床应用的优越性。方法随机抽取输液室患者20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一次性普通输液器输液,观察组采用~次性自动止液输液器,比较两组排气时间、残留小气泡例数、更换液体所需时间、排气时液体损失量。结果输液前观察组患者排气时间、液体损失量、残留小气泡情况分别分(10.2±4.7)s,(0.3±0.1)ml,2例,与对照组比较[(15.6±5.2)s,(0.9±0.2)ml,21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7.704,26.834,X2=17.741;P〈0.01或P〈0.05);输液前和输液过程中两组平均排气时间、平均液体损失量和残留小气泡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动止液输液器可节省护士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避免药物浪费,确保患者输液的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短信平台传达信息在新生儿病房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方法在新生儿病房护理管理中应用短信平台与护士沟通。比较实施短信平台沟通前(2012年1-6月)和实施后(2012年7-12月)护理信息传递时间、信息接收率、护士对信息的知晓率、会议参会率、护士满意度,评价实施后的效果。结果短信平台建立后,信息传达时间(0.04±0.15)min/条,信息接收率(99.00±1.23)%,知晓率(98.00±1.23)%,参会率(98.34±1.23)%,均优于实施前的(3.12±1.20) min/条,(8±.00±2.34)%,(88.00±2.23)%,(88.12±2.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3.95,-24.86,-21.74,-29.18;P<0.0±)。实施短信平台后,护士对医院管理方式、领导与下属关系的满意度分别为(2.79±0.99),(4.50±0.64)分,分别高于实施前的(2.03±0.74),(4.12±0.5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分别为4.7629,3.4612;P<0.0±)。结论短信平台缩短了信息传达时间,提高了信息接收率、知晓率、参会率及护士满意度,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护理质量,且短信方便、快捷、准确,适合护理管理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配套支持系统的建设对优质护理服务工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护理部组织协调,成立静脉配置中心、中央运输中心,食堂及环境保洁实行社会化管理,职能部门工作前移服务临床,减轻护士人力资源压力,落实非护理专业项目的减负工作。比较配套支持系统建设实施前后护理时间、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结果配套支持系统建设实施后护士为患者的直接护理时间由实施前的(2.97±0.40)h增加到(3.86±0.50)h,输液配制时间由(5.03±0.40)h减少至(3.46±0.12)h,护理质量平均得分由(96.11±0.70)分提高到(99.38±0.5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3.9138,13.9137,10.44;P〈0.01);患者满意度由95.13%提高到99.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03,P〈0.01)。结论配套支持系统有助于缓解护士压力,提高护理质量,使护士直接护理患者时间增加,患者满意度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长期家庭氧疗结合肺脏康复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72例需接受长期家庭氧疗的COP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予常规长期家庭氧疗治疗,治疗组同时进行肺脏康复训练。2年后比较肺功能、动脉血气参数和血液流变学指标;记录病情变化情况。结果两组随访1~2年,治疗组平均急性加重次数为(3.0±1.3)次,低于对照组的(4.0±1.6)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93,P〈0.05)。治疗组治疗2年与对照组相比,1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59±0.08)L与(1.41±0.13)L,t=-3.966,P〈0.01]、用力肺活量(FVC)[(2.47±0.20)L与(2.27±0.17)L,t=-2.788,P〈0.05]、FEV,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62.1±6.2)%与(53.1±5.0)%,t=-4.402,P〈0.01]和动脉血氧分压(Pa02)[(79.1±8.9)kPa与(60.0±6.6)kPa,t=-4.622,P〈0.01]显著升高;血浆黏度[(2.14±0.31)mPa·s与(2.44±0.45)mPa·s,t=1.985,P〈0.05]、全血低切黏度[(13.48±1.97)mPa·S与(14.33±1.87)mPa·s,t=2.126,P〈0.05]、全血中切黏度[(6.33±0.66)mPa·s与(7.92±0.98)mPa·s,t=4.238,P〈0.01]、全血高切黏度[(4.58±0.59)mPa·s与(5.33±0.68)mPa·s,t=3.890,P〈0.01]和红细胞沉降率[(30.63±5.76)ram/1h与(35.63±6.93)mm/1h,t=2.230,P〈0.05]显著降低。结论长期家庭氧疗结合肺脏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动脉血气参数和血液流变学状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以及是否能够改善神经传导速度。方法对60例2型糖尿病伴有不同程度神经病变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静脉应用甲钴胺1000μg加入生理盐水10ml,1次/d,连用3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每日静脉滴注仅硫辛酸60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连续3周观察疗效。结果治疗3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28/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20/30),治疗组临床疗效较对照组改善明显(Х^2=6.67,P〈0.05)。治疗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治疗组[治疗前、后:正中神经分别为(43.1±4.1)m/s与(57.7±4.2)m/s,t=20.67、P〈0.05;腓总神经为(37.2±5.2)m/s与(44.8±6.0)m/s,t=13.62、P〈0.05]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为:正中神经为(41.3±3.7)m/s与(45.4±3.8)m/s,t=4.18、P〈0.05;腓总神经为(37.2±4.1)m/s与(39.2±4.1)m/s,t=3.10、P〈0.05]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治疗组[治疗前、后:正中神经分别为(44.5±5.2)m/s与(52.8±5.8)m/s,t=14.91、P〈0.05;腓总神经为(42.7±4.1)m/s与(50.8±4.4)m/s,t=14.31、P〈0.05]与对照组[治疗前、后:正中神经分别为(44.3±4.6)m/s与(46.8±5.2)m/s,t=3.80、P〈0.05;腓总神经为(41.6±3.7)m/s与(44.3±4.5)m/s,t=3.95、P〈0.05]均较治疗前提高(P均〈0.05),但治疗组提高更明显(P均〈0.01)。结论α硫辛酸可明显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明显改善症状,疗效优于单独使用甲钴胺,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