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剥切术(EMR)联合氩离子血浆凝固术(APC)治疗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价值。方法:应用透明帽法对内镜下发现的食管早期癌或癌前病变的43例患者进行EMR治疗,并在窄带内镜(NBI)或碘染观察下对残留可疑病灶进行APC的灭活。术后1个月、2个月、半年、1年应用NBI技术进行内镜下随访。结果:42例行成功EMR或分次黏膜剥切术(EMRC);1例患者因病灶行黏膜下注射时无法隆起,转外科手术;并发术中出血2例,均成功内镜下止血;2例食管狭窄,行内镜下扩张治疗;无一例出现穿孔。术后病理检查,9例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31例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2例示原位癌,1例示食管癌侵及黏膜下层。1例患者切除病灶病理示食管癌侵及黏膜下层而再行外科手术;随访1例患者2个月胃镜复查活检示中度不典型增生,再行内镜下APC治疗;1例患者半年胃镜复查活检示重度不典型增生,再次行内镜下EMR;余40例患者随访至今,最长已5年未出现复发。结论:EMR联合APC是治疗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张细元 《中国医师杂志》2011,13(10):1350-1352
目的了解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HSP)的内镜特点,探讨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的相关病因。方法对本科住院的91例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行内镜检查;并检测食入性变应原及应用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观察治疗过程中腹痛缓解情况。结果91例行胃镜检查患儿中胃十二指肠黏膜均有不同程度受损占89例(97.8%)。内镜下主要表现59例为略高出黏膜的点状出血和淤斑伴周围渗出(66.3%),22例出现糜烂或多发溃疡伴出血(24.7%),其中病变以十二指肠降段出现率最高(81例,91.0%),其次为十二指肠球部(45例,50.6%)、胃(29例,32.6%)。91例患儿中13↑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64例;其中有82例对一种或多种食物不耐受。结论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内镜下胃十二指肠为出血斑及溃疡为特点,内镜检查对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早期诊断具有一定价值;食物过敏及幽门螺杆菌感染为其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内镜窄带成像(NBI)筛查食管病变的作用.方法 对400例患者进行研究,同一病例自身对照,在口服局部麻醉药物或无痛麻醉状态下,先以常规内镜模式进镜,进镜时详细观察食管,记录发现的可疑病灶,退镜至贲门时,用NBI模式退镜再次观察食管,记录发现的可疑病灶,于可疑病灶处取活检行病理检查.结果 NBI与常规内镜图像相比,两者对Barrett食管鳞柱状上皮交界处病变轮廓的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NBI对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检出率均明显优于常规内镜[96.2%(25/26)比76.9% (20/26)、91.7%(22/24)比62.5%(15/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BI操作简便,对病变轮廓显示清晰,能进一步提高常规内镜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在食管疾病的筛查中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联合使用色素内镜技术和靶向取材技术,提高大肠平坦型病变的诊断水平。方法常规结肠镜检查发现平坦型病变34例,通过肠镜活检孔于病变部位喷洒靛胭脂染色剂,观察病变范围和腺管开口类型,经粘膜剥离术切除病变组织,所切除病变组织分别行常规随机取材和实体显微镜下靶向取材,对照两者取材方法在病理学诊断上的差异性。结果色素内镜联合靶向取材技术组病理结果:炎症性病变6例,增生性息肉4例,腺瘤性息肉24例(腺瘤性息肉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18例,腺瘤性息肉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6例);对照组炎症性病变12例,增生性息肉4例,腺瘤性息肉18例(腺瘤性息肉伴低级别上皮内廇变17例,腺瘤性息肉伴高级别上皮内廇变1例)。两组在高级别上皮内廇变的检出率上有差异性(P〈0.05)。结论大肠平坦型病变具有较高的恶变倾向,色素内镜联合靶向取材技术有助于提高大肠平坦型病变的诊断率,并有望提高大肠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在食管胃间质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23例行超声内镜检查确诊的食管胃间质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超声内镜和病理免疫组织化学表现。超声内镜检查明确病灶的大小、部位、回声特点,5例在超声内镜引导下行细针穿刺活检,并对标本做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病变部位以贲门(8例)和胃底(5例)为主;7例超声内镜检查示回声不均匀,其中5例考虑为恶性倾向或恶性;16例超声内镜检查示回声均匀,其中2例考虑为恶性倾向或恶性;CD34阳性18例(78.3%)。结论超声内镜具有对食管胃间质瘤的诊断价值,而且能反映出肿瘤生物学特性。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在食管胃间质瘤诊断中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尿常规正常的过敏性紫癜患儿肾脏病理情况。方法对本院2005年至2010年小儿肾病专科31例住院尿常规正常的过敏性紫癜患儿进行肾穿刺活检,部分病例检测尿微量白蛋白。结果本组31例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肾脏病理损害,光镜结果显示病理分级Ⅱ一Ⅵ级不等,其中Ⅱ级占35.48%(11/31),Ⅲ级占54.83%(17/31),Ⅳ级、V级及Ⅵ级各占3.23%(1/31)。免疫荧光病理显示单纯IgA沉积型占48.38%(15/31),IgA+IgG沉积型占19.36%(6/31),IgA+IgM沉积型占19.36%(6/31),IgA+IgG+IgM沉积型占12.90%(4/31)。14例患儿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其中10例(10/14,占71.43%)高于正常值。结论尿常规检查正常的过敏性紫癜患儿可能已经存在肾脏病理改变,尿微量白蛋白是早期发现肾损害有意义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内镜下碘染色诊断食管癌和上皮异型增生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内镜下碘染色对食管癌和上皮异型增生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内镜下有可疑食管病变的116例患者随机分为染色组和对照组,各58例。用复方碘溶液对染色组进行食管黏膜染色检查,在不染色或淡染色区进行病理活检。对照组不进行碘染色,凭临床经验进行病理活检。结果 染色组中不染色或淡染色32例。活检发现食管癌9例,其中早期癌2例;鳞状上皮异型增生11例,其中轻度异型增生7例,中度异型增生4例。对照组中内镜下判断食管黏膜异常21例。活检发现食管癌2例;鳞状上皮异型增生3例,其中轻度异型增生2例,中度异型增生1例。2组间食管上皮异型增生和癌的病理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镜下碘染色能减少食管黏膜活检误差,提高食管癌的诊断率,助于发现食管癌前病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胡伟  时昭红  高晓阳  刘怡  黄茵 《中国医师杂志》2010,12(10):1366-1367
目的 探讨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的诊治体会.方法 经普通内镜检查发现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15例,放大染色后观察腺管开口类型,并行内镜下治疗.与其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5例LST患者,位于直肠7例,乙状结肠3例,升结肠2例,降结肠2例,盲肠1例.内镜下大体形态分型:颗粒均一型3例,结节混合型7例,扁平隆起型4例,假凹陷型1例.腺管开口类型:ⅢL型6例,Ⅳ型7例,Ⅳ+VA型2例.内镜治疗术后病理类型最多的是管状绒毛状腺瘤,其次为管状腺瘤.术前放大染色内镜观察与术后病理结果不一致者2例.结论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应提高认识,内镜下黏膜染色结合放大内镜可提高病变检出率,确定病变范围并指导内镜下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内镜下2%复方卢戈氏碘溶液进行食管黏膜染色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应用.方法:在内镜下将2%卢戈氏液喷洒在有可疑病变的食管黏膜上,根据食管上皮细胞着色情况判断病变部位,并取不染区进行病理检查.结果:151例病人中,有116例食管黏膜呈不规则片状不染或着色不良,经病理检查发现食管癌19例,各种程度的不典型增生34例,急慢性食管炎63例,正常着色者22例,深染者13例,结论:内镜下卢戈液染色是提高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国人嗜酸粒细胞性食管炎(EoE)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情况,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检索1993—2012年发表的关于国人EoE的病例报道,纳入病例需符合以下标准:(1)病历资料相对完整。(2)病例均经内镜活检和/或手术病理确诊。结果共检索到符合要求的文献6篇,包含38例经病理确诊的EoE患者,其中男24例,女14例,发病年龄(47.2±10.9)岁。病程(1.5±1.8)年,主要临床表现为吞咽困难和胸骨后痛,发生率分别为63%(24/38)和58%(22/38)。19例(83%,19/23)有过敏史,20例(80%,20/25)血嗜酸粒细胞升高。病变主要位于食管中下段,内镜下表现以充血、糜烂、黏膜质地脆多见,发现率为47%(18/38),食管黏膜中嗜酸粒细胞的数目(45.8±34.1)个/高倍视野。治疗主要采用糖皮质激素和抑酸药物。结论国人EoE少见,以中年男性为主,慢性病程,吞咽困难和胸骨后痛为常见症状,内镜+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是确诊方法,治疗以糖皮质激素和抑酸药物为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宫颈锥切术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级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 经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诊断为CIN Ⅱ~Ⅲ级并行宫颈锥切术的患者76例,对比宫颈锥切术前后病理组织学结果及治疗方法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病理组织学诊断符合率为48.68%,升级24例(31.58%),其中浸润癌8例(10.53%);降级15例(19.74%).结论 CIN Ⅱ~Ⅲ级行诊断性宫颈锥切术,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预防浸润癌的漏诊,同时又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性手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宫颈锥切术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级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经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诊断为CIN Ⅱ~Ⅲ级并行宫颈锥切术的患者76例,对比宫颈锥切术前后病理组织学结果及治疗方法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理组织学诊断符合率为48.68%,升级24例(31.58%),其中浸润癌8例(10.53%);降级15例(19.74%)。结论CIN Ⅱ~Ⅲ级行诊断陛宫颈锥切术,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预防浸润癌的漏诊,同时又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性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ZNF217在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变及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探讨ZNF217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宫颈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ZNF217在60例宫颈癌(宫颈癌组)、18例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I组)、32例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组)和20例正常宫颈组织(正常组)中的表达。结果①ZNF217蛋白主要表达于宫颈上皮细胞浆。正常宫颈组织、CINI、CINⅡ~Ⅲ及宫颈癌中的ZNF21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0%、33.3%、50.0%、81.5%。宫颈癌组与正常宫颈组、CINI组与宫颈癌组、CINⅡ~Ⅲ组与宫颈癌组间ZNF217阳性表达率有显著差异(x2值分别为18.755、12.874、7.762,均P〈0.01),而正常宫颈组与cINI组、与CINⅡ-Ⅲ组zNF217阳性表达率无明显差异(x2值分别为0.320、1.299,均P〉0.05)。ZNF217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值分别为12.851、6.222,均P〈0.05),但与组织类型和临床分期无关(x2值分别为0.009、6.675,均P〉0.05)。结论ZNF217高表达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早期子宫颈病变的诊断。方法:选择北京安贞医院门诊行液基细胞学(TCT)检查3084例,对其中146例细胞学阳性病例行阴道镜检查及镜下活组织病理检查。结果:行TCT检查3084例,细胞学阳性146例,占4·73%,其中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74例(2·40%)、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57例(1·85%)、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15例(0·49%)。对所有细胞学阳性病例均行阴道镜检查及镜下活组织病理检查。异常阴道镜图像110例(75·30%)。与病理组织学对照,ASCUS(CINⅠ34例、CINⅡ10例、CINⅢ3例);LSIL(CINⅠ25例、CINⅡ18例、CINⅢ4例、SCC1例);HSIL(CINⅡ4例、CINⅢ10例、SCC1例)。结论:应用TCT筛查子宫颈病变,细胞学阳性病例联合阴道镜检查及镜下活组织病理检查,能早期发现癌前病变,防治宫颈癌。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检测联合液基薄层细胞学试验(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评价宫颈电圈环切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治疗重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i neoplasia,CIN)Ⅱ及Ⅲ的效果及预后。方法选择2005年11月至2006年12月在本院行宫颈电圈环切术的重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患者病变组织标本为研究对象。根据诊断结果分为CIN Ⅱ组(n=68,59.13%),CIN Ⅲ组[包括原位癌(carcinoma in situ,CIS)](n=47,40.87%)(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本组115例患者均于宫颈电圈环切术后4~6个月行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6~8个月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第二代杂交捕获法(hybrid captureⅡ,HC2)检查,并随访至2008年1月。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其进行宫颈电圈环切术后疗效及预后分析研究。结果CINⅡ组行宫颈电圈环切术前,人乳头瘤病毒阳性率为73.53%(50/68),CIN Ⅲ组为95.74%(45/47),CIN Ⅲ组较CINⅡ组显著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宫颈电圈环切术后,6例患者(5.22%,6/115)病灶残留或复发。宫颈电圈环切术前,人乳头瘤病毒呈阳性患者中,宫颈电圈环切术后,5例病灶残留或复发,占术前人乳头瘤病毒呈阳性总例数的5.26%,与术前人乳头瘤病毒呈阴性患者预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术后随访中,第二代杂交捕获法人乳头瘤病毒检测灵敏度为66.67%,特异度为98.12%,阳性预测值为57.14%,阴性预测值为98.15%;液基薄层细胞学试验的人乳头瘤病毒检测灵敏度为83.33%,特异度为76.15%,阳性预测值为16.13%,阴性预测值为98.81%。宫颈电圈环切术后,人乳头瘤病毒及液基薄层细胞学试验检测均呈阳性的4例患者,全部病灶残留或复发,因此联合两种检测方法具更高的阳性预测值和特异度。结论宫颈电圈环切术是目前治疗重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有效方法。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重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发生高度相关。术前对重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患者进行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对评估术后预后临床意义不大。人乳头瘤病毒检测联合液基薄层细胞学试验对评价宫颈电圈环切术效果及患者转归,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宋丽君  陈碧  庞江琳  罗桂香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6):5133-5134,5141
目的:评价检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对筛查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价值。方法:以组织学诊断为标准,随机选择780例妇女进行HPV-DNA、液基细胞学检测,评价检测高危型HPV对筛查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价值。结果:780例妇女中,HPV感染发生率为21.3%,CINⅡ及以上的检出率(72.5%)高于CINⅠ(23.5%),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26~35、36~45、46~55岁年龄组HPV感染率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但3个年龄组之间无差别(P(0.05)。以组织学诊断为标准,以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USCUS)为分界点,HC2、液基细胞学及联合两种方法的灵敏度分别为89%、92%、100%;特异度分别为88.8%、92.1%、83.1%(P<0.05);阳性预测值为20.5%、23.5%、21.1%(P(0.05);阴性预测值为95.8%、96.7%、99.4%(P<0.05)。结论:HPV检测是筛查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可选用的方法,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测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液基细胞学(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市中心医院2008年7月~2010年5月宫颈TCT筛查与宫颈活检结果603例。结果:30~49岁年龄段患者381例(63.18%),细胞学结果在正常、LSIL、HSIL中与组织学结果符合率分别为90.76%、11.54%、60.00%,TCT诊断准确性为88.89%,敏感性为66.00%,特异性为95.43%。不典型上皮内瘤变(atypical squamous cells,ASC)378例对应组织学结果分别为正常28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Ⅰ25例,CINⅡ~Ⅲ65例,宫颈鳞状上皮细胞癌(squamous cellcarcinoma,SCC)3例。P16与Ki-67阳性率在组织学结果为正常或炎症,CINⅠ与CINⅡ~Ⅲ分别为50.00%,60.00%,100.00%和67.00%,80.00%,100.00%。结论:TCT是一种准确性高的筛查方法,对临床医生分析宫颈病变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宫颈病变DNA倍体分析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宋改环  朱宇  朱凤全  田庚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20):2657-2659
目的:探讨DNA异倍体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及宫颈癌之间的关系。方法:宫颈鳞癌4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81例(C INⅠ-Ⅱ级42例,C IN-Ⅲ级39例),慢性宫颈炎30例行流式细胞仪DNA倍体分析。正常宫颈组20例作为对照。结果:C INⅠ-Ⅱ级、C IN-Ⅲ级、宫颈癌组DNA异倍体率呈上升趋势,且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C INⅠ-Ⅱ级、C IN-Ⅲ级DNA异倍体D I值与宫颈癌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C INⅠ-Ⅱ级、C IN-Ⅲ级D I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FCM进行DNA倍体分析对于宫颈癌的诊断、预后判断及上皮内瘤样病变恶性倾向的判断、治疗及随访有着非常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阴道镜检查在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初筛作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妇科门诊病人,2009年月1月~2011年12月共458例,因宫颈细胞学异常者,进行阴道镜检查及定位活检,以组织学诊断为标准进行确诊对比。结果病理检查CINⅡ32例、CINⅢ14例、宫颈癌11例。TCT诊断LISL175例、HISL37例、宫颈癌7例,TCT检测HISL以上病变的敏感度54.38%,特异度96.76%;阴道镜检查结果 CINⅡ27例、CINⅢ9例、宫颈癌10例,阴道镜检查诊断CINⅡ以上病变敏感度为63.16%,特异性为97.50%。两者比较2=0.905,p>0.05。结论阴道镜检查在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筛查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性高,是一种简便易行、安全价廉的方法,作用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