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氯胺酮对芬太尼诱发咳嗽反射的影响。方法400例ASA分级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氯胺酮组(K组)和安慰剂组(P组),每组各200例。术前1h肌肉注射阿托品0.02mg/kg和苯巴比妥2mg/kg。诱导前上肢静脉注射氯胺酮0.1mg/kg(K组)或0.9%氯化钠溶液(P组),均为2ml,1min后静脉注射芬太尼3μg,kg,记录咳嗽发生时机、次数及程度。结果K组咳嗽发生率明显低于P组[8%(16/200)和40%(80/200),P〈0.01],且发生时间延迟(P〈0.01),但两组咳嗽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注射氯胺酮可抑制芬太尼诱导的咳嗽反射,且发生时间延迟。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托烷司琼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择180例择期LC患者,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每组60例,在手术结束10min前T组静脉注射托烷司琼2mg,F组氟哌利多5mg和S组生理盐水2ml。观察3组患者手术结束后0~5h、6~10h、11~24h、25~48h各时段恶心、呕吐和48h内头痛、头晕、嗜睡和锥体外系症状的发生情况。结果 3组中T组PONV的发生率最低(P〈0.05),F组次之;头晕、头痛发生率F组明显高于S、T2组(P〈0.05),S、T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嗜睡的发生率F组高于S组。结论 托烷司琼和氟哌利多静脉注射均能明显减少LC患者PONV的发生率,但氟哌利多会增加头痛、头晕、嗜睡和锥体外系症状的发生率;而托烷司琼效果更佳,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在全身麻醉诱导时不同的肌松药与芬太尼注药顺序对芬太尼引起咳嗽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ASA分级Ⅰ-Ⅱ级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芬太尼肌松药组(Fen—Vec组)和肌松药芬太尼组(Vec-Fen组),每组60例。全部患者在右上肢远端建立静脉通道。两组均先分别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1mg/kg、异丙酚1.0mg/kg开始诱导,然后Fen-Vec组先后静脉注射芬太尼5μg/kg、维库溴铵0.1mg/kg;Vec-Fen组先静脉注射维库溴铵0.1mg/kg,60s后静脉注射芬太尼5μg/kg。两组芬太尼均于5s内静脉注射完毕,静脉注射维库溴铵后2.5min气管插管。观察并记录静脉注射芬太尼后15s内咳嗽的发生情况,记录麻醉诱导前即刻(T0)、静脉注射芬太尼前(T1)、插管前即刻(T2)、插管后1min(T3)、插管后3min(T4)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变化。结果Vec-Fen组的咳嗽发生率(10.0%,6/60)低于Fen-Vec组(43.3%,2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各时间点血压和心率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诱导时采用先肌松药后芬太尼的注药顺序可预防芬太尼引起的咳嗽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小剂量氯胺酮联合芬太尼与单纯应用芬太尼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效应。方法择期行上腹部手术后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每组40例。以一次性静脉镇痛泵(2ml/h)分别行静脉术后镇痛。F组:单纯芬太尼镇痛,0.4μg/(kg·h)芬太尼+5mg氟哌利多。KF1组:氯胺酮联合芬太尼镇痛,0.2μg/(kg·h)芬太尼+40μg/(kg·h)氯胺酮+5mg氟哌利多。KF2组:氯胺酮联合芬太尼镇痛,0.2μg/(kg·h)芬太尼+80μg/(kg·h)氯胺酮+5mg氟哌利多。各组镇痛泵中药物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观察各组患者镇痛48h内的静息镇痛评分(VAS方法)、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和幻觉的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者的静息镇痛评分在12h内KF1组和KF2组明显低于F组(P〈0.05),而在12h后没有明显差别(P〉0.05);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发生率KF1组和KF2组显著低于F组(P〈0.01)。KFI组和KF2组之间在静息镇痛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方面没有明显差别。三组中均无幻觉发生。结论小剂量氯胺酮用于术后静脉镇痛可明显减少芬太尼的剂量,使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发生率降低,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应用芬太尼术后静脉镇痛。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地塞米松联合氟哌利多预防芬太尼术后静脉镇痛所致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 200例全麻下行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50例.对照组在手术结束时静脉注射生理盐水4 mL;氟哌利多组在镇痛药液中加入氟哌利多10mg;地塞米松组在手术结束时静脉注射地塞米松20 mg(4 mL);地塞米松联合氟哌利多组(联合组)在手术结束时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 mg(2 mL)和镇痛药液中加入氟哌利多5mg.术毕所有患者静脉自控镇痛液中均加入芬太尼1.0 mg和咪唑安定10mg.观察术后48 h内患者镇痛效果和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恶心呕吐率(40%)明显高于氟哌利多组(16.0%)、地塞米松组(20.0%)和联合组(4.0%)(P<0.05);联合组恶心呕吐发生率(4.0%)明显低于氟哌利多组(16.0%)和地塞米松组(20.0%)(P<0.05).结论 地塞米松与氟哌利多单独应用对芬太尼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所致恶心呕吐有预防作用.两药联合应用可产生协同相加作用,使镇吐作用加强.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对麻醉诱导期患者低血压,咳嗽反应的影响。方法年龄20~74岁的择期手术患者80例,体重45~80kg,进行全身麻醉,在麻醉诱导期,对病人使用氯胺酮0.3mg/kg(氯胺酮组)和使用相同容量的0.9%生理盐水(对照组),10s注完,1min后使用芬太尼3μg/kg,5s内注射完毕,观察芬太尼注射后1min之内咳嗽的严重程度和发生时间,咳嗽的严重程度分为(轻度1-2次,中度3—4次,重度〉5次);与注药前和注药1min后观察血压,心率,氧饱和度并做纪录。结果氯胺酮组患者表现为咳嗽潜伏期延长,咳嗽次数明显减少,咳嗽严重程度减低(P〈0.05);并且氯胺酮组血压变化幅度较小。结论小剂量使用氯胺酮可以有效地减少芬太尼引起的咳嗽,延长咳嗽潜伏时间,并使诱导期的血压变化幅度减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和评价不同剂量的麻黄碱预防芬太尼引起的咳嗽反射的效果。方法105例拟行全身麻醉患者,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35例。Ⅰ组0.9%氯化钠溶液5ml,Ⅱ组麻黄碱3mg,Ⅲ组麻黄碱5mg,均在8~10S静脉匀速注入。1rain后分别静脉注射芬太尼3μg/kg。记录咳嗽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记录注射麻黄碱前(T0)、注射麻黄碱后1min(T1)及注射芬太尼后1、2min(T2-T3)时收缩压(SBP)和HR的变化。结果Ⅰ、Ⅱ、Ⅲ组咳嗽发生率分别为62.9%(22/35),34.3%(12/35)、11.4%(4/35),Ⅱ组和Ⅲ组咳嗽发生率均低于I组(P〈0.05或〈0.01),Ⅲ组咳嗽发生率也低于Ⅱ组(P〈0.05)。Ⅰ组在T3时SBP和HR较T0时明显下降(P〈0.01);Ⅱ组在T3时仅SBP较T0时明显下降(P〈0.05);Ⅲ组在T1时SBP和HR较T0时明显升高(P〈0.05)。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小剂量麻黄碱具有明显预防芬太尼引起的咳嗽反射的作用,3mg和5mR麻黄碱的效果均很理想.此方法安全有效。方便易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酒石酸布托啡诺与芬太尼用于子宫切除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0例择期行子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临床观察组(酒石酸布托啡诺组30例):酒石酸布托啡诺8嘴+氟哌利多5mg+0.9%生理盐水加至100ml;对照组(芬太尼组30例):芬太尼1.0rag+氟哌利多5mg+0.9%生理盐水加至100ml,选择负荷剂量加维持剂量即微泵连续给药方式行静脉镇痛(持续注药速度为2.0ml/h,单次PCA剂量为1ml,锁定时间30min)。结果酒石酸布托啡诺组与芬太尼组相比,镇痛评分(VAS)、镇静评分、恶心呕吐、尿潴留发生均无显著差异性(P〉0.05),两组患者均无呼吸抑制发生。结论酒石酸布托啡诺用于术后静脉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
闫振亚  王鸽 《现代保健》2009,(33):72-73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对芬太尼静注引起咳嗽的影响。方法50例拟在全麻下手术的妇科患者,ASAⅠ~Ⅱ级,年龄18~56岁,随机分为两组:A组静注氯胺酮0.5mg/k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5m1);B组注射生理盐水5ml,1min后分别快速静注3μg/kg芬太尼。观察注射后咳嗽发生情况。结果A组咳嗽发生率4%,B组咳嗽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预注0.5mg/kg氯胺酮可以预防芬太尼引起的咳嗽反射。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昂丹司琼联合氟哌利多对妇科手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择期妇科手术的60例患者,ASA Ⅰ~Ⅱ级,年龄23~76岁,体重40~75kg,随机分为氟哌利多组(A组)和昂丹司琼联合氟哌利多组(B组),每组30例。所有病例均选择连硬外阻滞麻醉,常规于T12~L4间隙穿刺置管,用0.75%罗哌卡因维持麻醉,间断给药,控制阻滞平面上界达R水平,手术开始常规辅助哌替啶50mg、胃复安10mg控制术中内脏牵拉反应。A组于术毕自硬膜外注入镇痛负荷量4ml(含吗啡1mg+氟哌利多1mg,用生理盐水稀释),然后接PCEA泵,泵内镇痛液配方为:0.15%罗哌卡因150ml,内含吗啡3mg、氟哌利多2.5mg,给药模式为背景剂量+患者自控量,背景剂量为4ml/h,单次追加药量为0.5ml,锁定时间15min;B组术毕单次缓慢静注昂丹司琼4mg(不少于2min)后予以术后镇痛,镇痛方案同A组。观察术后24h内PONV的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PONV的发生率A组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昂丹司琼联合氟哌利多可通过不同作用途径阻断妇科手术后PONV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地佐辛、芬太尼与高乌甲素合用于妇科手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效果。方法将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A、B、C、D四组,每组20例,分别选用地佐辛0.8mg/kg、地佐辛0.4mg/kg加高乌甲素32mg、芬太尼0.02mg/kg和芬太尼0.01mg/kg加高乌甲素32mg进行镇痛,并对各组不同时点进行镇痛、舒适度和镇静评分。观察术后1、6、12、24、36、48h生命体征及不良反应。结果(1)术后1、6h,A组与D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1h,A组与C组;术后6、12h,A组与D组;BC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恶心、头痛头晕的发生率,D组与其余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患苞手术后PCIA选择地佐辛0.8ms/kg和地佐辛0.4mg/kg加高乌甲素32mg与芬太尼0.02ms/kg进行镇痛,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而应用地佐辛0.8mg/kg镇痛效果最好、舒适度最佳;选择芬太尼0.01mg/kg加高乌甲素32mg镇痛效果最差、不良反应发生最多。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预输注不同剂量右旋美托咪定对双腔支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影响。方法胸外科择期手术需行双腔支气管插管患者90例,年龄18—61岁,体质量45—71kg,ASAⅠ~Ⅱ级。分为三组(n=30):生理盐水对照组(A组)、右旋美托咪定0.25μg/kg组(B组)和右旋美托咪定0.5μg/kg组(C组)。麻醉诱导依次静注咪唑安定0.03—0.05mg/kg、舒芬太尼0.25μg/kg、依托咪酯0.2mg/kg、罗库溴铵0.8mg/kg。分别记录麻醉诱导前(T0)、插管前(T1)、插管后即刻(12)、插管后1min(T3)、3min(T4)、10min(T5)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结果与A组比较,B组和C组在插管后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均更平稳,但C组在插管前后的显著心率过缓发生率高于B组(P〈0.05)。结论诱导前15min静脉注射DEX0.25μg/kg能安全有效的控制双腔支气管插管反应,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阿立哌唑联合抗抑郁剂对治疗反应不佳的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本院75例抑郁症患者按数字表法分2组,阿立哌唑组(38例)在原抗抑郁剂剂量不变的基础上添加阿立哌唑5mg/d(顿服),一周内加到目标剂量10mg/d(顿服),视不良反应情况而定,对不能耐受5mg/d者,可减至2.5mg/d;对照组原抗抑郁剂剂量不变,两组疗程6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的第7、14、28、42天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价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及耐受性。结果阿立哌唑组和对照组分别脱落5例及5例,脱落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VS14%,P〉0.05),可供分析病例65例。观察终点阿立哌唑组(n=33)和对照组(n=32)HAMD-17减分分别为11.6±6.8和6.8±6.2(t=2.97,P〈0.01),有效率和缓解率分别为58%VS28%及37%VS13%(X^2=5.75,4.98,P〈0.05),阿立哌唑组在治疗的第二周开始出现增效作用;阿立哌唑组比对照组失眠和静坐不能多见。结论阿立哌唑联合抗抑郁剂治疗抑郁症可以增加疗效,耐受性高,增效作用较快,适合于治疗对单一抗抑郁剂治疗部分有效或未能缓解的抑郁症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0.5%罗哌卡因切口浸润麻醉对异氟醚吸入全麻开颅术中血流动力学及血糖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设计,将24例大脑半球胶质瘤择期手术患者分为罗哌卡因组(A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B组),每组12例。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mg/kg,芬太尼4μgCkg,丙泊酚2mg/kg,维库溴铵0.1mg/kg诱导行气管插管。吸入异氟醚1.0MAC维持麻醉。切皮前10min,A组用0.5%罗哌卡因40ml头皮切口浸润麻醉,B组用生理盐水40ml切口浸润,两组溶液均加入1:200 000肾上腺素。记录手术前、气管插管后、切口浸润即刻及其后5、10min、切皮即刻及其后5、10min、钻颅骨、切开硬脑膜、缝合硬脑膜、缝合皮下组织、缝合皮肤、手术完毕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异氟醚吸入浓度,并于术前、气管插管后、切皮后10min、术毕时抽取动脉血测定血糖。结果 A组切口浸润后10min至缝合硬脑膜时MAP、HR均低于B组(P〈0.05〉;缝合皮下组织至术毕时A组的异氟醚浓度低于B组(P〈0.05);B组血糖随切皮刺激强度增高而逐渐升高(P〈0.05)。结论 0.5%罗哌卡因切口浸润麻醉,有效地预防了全麻开、关颅时血流动力学的升高,有利于神经外科麻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托烷司琼与氟哌利多预防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renous analgesia,PCIA)所致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手术需行全身麻醉ASAⅠ—Ⅱ级患者120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无明显胃肠道功能异常和恶心呕吐症状,无心、肺、肝、肾功能不全;术前24h未给任何止吐药。术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①Ⅰ组(生理盐水组,n40),术毕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mL,患者PCIA配方为舒芬太尾100~150μ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②Ⅱ组(托烷司琼组,n=40),术毕静脉注射托烷司琼2mg;在Ⅰ组PCIA配方中加托烷司琼5mg。③Ⅲ组(氟哌利多组,n40)术毕静脉注射氟哌利多2.5mg,在Ⅰ组PCIA配方中加氟哌利多2.5mg。术后连续观察48h,记录术后0、4、8、16、24、32、48h视觉模拟评分(gAS)、舒适评分(BCS)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镇痛及舒适评分均达基本满意水平,各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防治恶心、呕吐效果,Ⅱ组效果最好,Ⅱ组、Ⅲ组与Ⅰ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O.05);Ⅱ组与Ⅲ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出现了3例锥体外系症状及7例嗜睡症状。结论托烷司琼及氟哌利多均能抑制PCIA所致恶心、呕吐,但托烷司琼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6.
樊麦英  肖奇明 《中国医师杂志》2011,13(7):909-911,916
目的观察缬沙坦对急性肺损伤大鼠TGF-β/Smad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2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缬沙坦组三组,每组8只。缬沙坦组于气管内滴注博莱霉素(BLM)生理盐水溶液(5mg/kg)以复制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并于造模当天每日给予缬沙坦(20mg/kg)灌胃;模型组以生理盐水代替缬沙坦灌胃;对照组则均用生理盐水代替BLM和缬沙坦。各组动物均于制模开始后第7天处死,分取肺组织行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肺损伤程度、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肺组织TGF—β1、Smad2/3和Smad7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缬沙坦组大鼠肺组织损伤程度较模型组比较明显减少(P〈0.01)。模型组肺组织内TGF-β1、Smad2/3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强(P〈0.01)。缬沙坦组TGF-β1、Smad2/3蛋白表达水平较模型组降低(P〈0.01)。Smad7蛋白在模型组肺组织内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0.23±0.02vs0.36±0.03,P〈0.01),缬沙坦组Smad7蛋白表达同模型组比较明显增强(P〈0.01)。结论缬沙坦可下调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内TGF—β、Smad2/3蛋白表达,上调Smad7蛋白表达,从而阻断TGF-β/Smad信号通路,减轻急性肺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7.
张荣  董志芳 《现代医院》2013,(12):47-48
目的评价布托啡诺对剖宫产患者术中及术后寒战的防治作用。方法选择90例择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三组:布托啡诺组(B组)、曲马多组(T组)、对照组(N组),每组30例。胎儿娩出后B组给予布托啡诺(0.01mg/kg)加生理盐水10m1静脉注射,T组给予曲马多(1mg/kg)加生理盐水10ml静脉注射,N组给予生理盐水10ml静脉注射。分别记录用药前及用药后3、5min时循环、呼吸的变化,寒战的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三纽患者循环呼吸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与N组比较B组和T组患者均于用药后5min寒战停止,但T组出现恶心、呕吐及复发寒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B组高,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布托啡诺(0.01mg/kg)在治疗剖宫产患者术中及术后寒战中效果优于曲马多(1mg/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腔镜手术病人静脉注射氟马西尼对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后苏醒和定向力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本院60例行腔镜手术的病人按入院顺序分为氟马西尼组(F组)和对照组(C组)。所有病人均在芬太尼和丙泊酚TCI诱导后,使用丙泊酚TCI+瑞芬太尼持续泵人维持麻醉,以喉罩保持气道通畅,手术结束后停止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当TCI泵显示血浆浓度为2μg/kg时,F组静脉给氟马西尼0.5mg,C组给相同容量的生理盐水,随后进行两组病人唤醒,观察其睫毛反射消失、听觉反应(T1)、指令动作(T2)、拔喉罩(T3)及定向力恢复(T4)时间,以及相应时间点病人心率,平均动脉血压以及TCI泵所显示的丙?白酚血浆浓度(PCP)变化。结果两组病人的睫毛反射消失和拔喉罩所需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F组的听觉反应,指令动作,定向力恢复所需时间均明显比C组短(P〈0.05);F组在T1时,心率及MAP明显低于C组(P〈0.05),而在其他时间点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组在T1、T2、T4时,PCP明显高于C组(P〈0.05),而L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马西尼能加快丙泊酚TCI麻醉后病人苏醒,并促进麻醉后病人定向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喉罩下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联合局部浸润麻醉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术40例。按麻醉方法不同分为2组,每组20例。实验组患儿静脉注射丙泊酚和雷米芬太尼后置入喉罩,连接麻醉机控制通气,麻醉维持采用丙泊酚和雷米芬太尼持续输注。1%利多卡因8mg/kg行局部浸润麻醉,手术结束停麻醉药。对照组静脉给予咪唑安定和氯胺酮,术中微量泵人咪唑安定加氯胺酮,术中根据需要调整输注速度,手术结束前5min停药。比较两组患儿的镇静镇痛效果、术中SpO:、手术时间及苏醒时间。结果两组患儿术中镇静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能满足手术需要;两组患儿术中SpO:(%)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对气道的控制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苏醒时间显著长于实验组(P〈0.01)。结论喉罩下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联合局部浸润麻醉是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术一种很好的快通道麻醉技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麻醉诱导前静脉预注甲泼尼龙抑制芬太尼诱发咳嗽反射的效果.方法 将100例择期行全身麻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甲泼尼龙组,每组50例,两组在麻醉诱导前分别静脉注射0.9%氯化钠5ml或甲泼尼龙40 mg(用0.9%氯化钠稀释至5 ml),在10min后静脉依次注射咪达唑仑0.1 mg/kg、芬太尼3 μ g/kg、依托咪酯0.3 mg/kg、维库溴铵0.1 mg/kg,芬太尼注射时间小于15s.记录咳嗽发生的次数和强度及麻醉前、给芬太尼后2min、全身麻醉完成后1min、气管插管后即刻、气管插管后5 min时的心率、平均动脉压.结果 甲泼尼龙组咳嗽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6%(8/50)比46%(23/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泼尼龙组和对照组除给芬太尼后2min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3.12±10.02)次/min比(82.12±8.98)次/min、(90.44±12.67) mmHg(1mmHg =0.133 kPa)比(97.38±13.27) mmHg,P<0.05]外,其他各时间点两组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静脉预注甲泼尼龙能够有效降低芬太尼诱发咳嗽反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