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复方丹参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核因子-κB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对于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核因子-κB(NF-κB)活性的影响。方法成年Wistar大鼠36只,体重200~250g,雌雄不限,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4只,脊髓损伤后复方丹参处理组(A)和生理盐水对照组(B)各16只,损伤后不同时间点(12h、1d、3d、5d)处死大鼠,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脊髓组织病理变化,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NF-κB阳性细胞。免疫印记分析法,检测细胞内NF-κB的活性变化。结果HE染色发现脊髓组织病理学改变A组轻于B组。免疫组化免疫印记分析A、B2组均发现NF-κB表达,且NF-κB表达为B组大于A组。结论急性创伤性脊髓损伤后,复方丹参可以抑制NF-κB的活性表达,对减轻NF-κB介导的炎性反应起到有益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兔损伤段脊髓内MMP-2、12的表达及与损伤程度、损伤后时间点的相关性。方法将135只兔随机分为全瘫组(A组)、不全瘫组(B组)和假手术对照组(C组),每组45只。A、B组采用Allen打击法建立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模型,C组仅行椎板切除术。分别于致伤后6h、24h、48h、7d和14d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兔脊髓组织中MMP-2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兔脊髓组织中MMP-12的表达;运用改良Tarlov评分评价术前1h,术后麻醉清醒后6h,损伤后24h、48h、7d、14d兔后肢运动功能。结果(1)三组在各时间点均有MMP-2、12表达,但同一时间点A、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24h、48h、7dA组的表达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各时间点表达均维持在较恒定水平。脊髓损伤后6hMMP-2、12表达增加,伤后24h达高峰,直至7d仍有MMP-2、12的高表达。(2)各时间点兔后肢运动功能评分C组明显高于A、B组,A组同时间点评分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不同时间点MMP-2阳性细胞表达率和MMP-12实时荧光定量CT值与兔Tarlov评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887,P=0.000和r=-0.841,P=0.002。结论兔脊髓损伤后MMP-2、12的表达明显升高,且与脊髓损伤程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探讨紫草素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96只Sprague-Dawley(SD)雄性大鼠分为4组:假手术组,即A组;假手术+紫草素组,即B组;脊髓损伤+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组,即C组;脊髓损伤+紫草素组,即D组;每组24只。C、D组采用钳夹法制作大鼠急性SCI 模型。所有大鼠硬膜下置管,A 组不给药,B组和D组造模后30 min 经导管注射紫草素100 mg·kg-1,C组注射等量 DMSO,每日1次,至取材时间点。各组分别于造模后6、12 h和3 d 每组取8只大鼠,行 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评分及造模后1、3、7、14、21 d行斜板实验,再处死动物取脊髓组织。造模后1 h 每组大鼠腹腔注射碘化丙啶(propidine iodide,PI)1 mg·kg-1,术后24 h取材检测脊髓组织 PI 红染细胞数;24 h 时取材采用苏木素-伊红(haematoxylin eosin,HE)染色观察脊髓损伤情况,尼氏(Nissl)染色观察神经元存活数量,使用Western-blot技术检测 B细胞淋巴瘤-2(B cell lymphoma-2,Bcl-2)蛋白及凋亡相关蛋白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1,RIPK1)的表达水平。结果:造模后A组和B组各时间点的 BBB 评分均正常,C、D组各时间点均低于A、B组,D组造模后12 h和3 d的 BBB 评分高于同时间点C组(P<0.05)。造模后12 h,D组PI 红染细胞较C 组明显减少,神经元崩解减轻(P<0.05)。造模后24 h,A 组和 B 组脊髓组织 HE 和 Nissl 染色正常,D 组脊髓组织损伤程度和存活神经元数量均优于 C 组(P<0.05)。Bcl-2、RIPK1蛋白在A 组、B 组表达很低; RIPK1 在C组表达明显增高,在D组表达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l-2蛋白在D 组表达高于C 组(P<0.05)。结论:紫草素可减轻大鼠急性SCI后的病理变化,改善行为学评分,促进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其具体机制可能与抑制TNFR/RIPK1信号通路介导的坏死性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静脉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利用多中心急性脊髓损伤打击器(MASCIS Impactor)建立大鼠T11脊髓损伤模型,建模成功后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A组)、BMSCs移植组(B组).SCI后1周,A组自大鼠尾静脉注射无血清的DMEM/F12培养液0.1ml,B组自大鼠尾静脉注射移植BMSCs悬液0.1ml.两组大鼠于SCI后1、2、4、8周行BBB后肢运动功能评分,SCI后2、4、8周行SEP检测及脊髓组织病理学检查(HE染色与NF200免疫组化染色).[结果]SCI后2、4、8周,与A组比较,B组BBB评分升高,SEP N1潜伏期缩短、P1-N1波幅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CI后8周大鼠脊髓组织HE染色显示,两组大鼠脊髓组织损伤区均可见瘢痕组织及空洞形成,但B组脊髓空洞比A组小;SCI后2、4、8周,NF200免疫组化染色显示,两组大鼠脊髓组织均有NF200阳性表达,与A组比较,B组各时间点NF200阳性表达均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BMSCs静脉移植对大鼠SCI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白细胞介素-10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10(IL-10)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脊髓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IL-10对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单纯SCI组(A组)、IL-10治疗组(B组)及假损伤组(Sham组)。除Sham组不致伤脊髓外,A、B两组应用改良的Allen打击法制作大鼠急性 SCI模型,B组大鼠于 SCI后 30 min腹腔注射 10 μg IL-10,再分别于伤后 12、24、48 h、4、8、16和 24 d应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原位末端脱氧核糖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尿苷三磷酸生物素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法)及开放野行为评分(BBB评分)观察IL-10治疗后脊髓细胞凋亡的变化及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假损伤组未见凋亡细胞。A组大鼠伤后 12 h即可见零星的凋亡细胞,至 24 h渐增多,伤后 48 h脊髓组织凋亡细胞率达峰值。B组伤后 24、48 h及4d细胞凋亡率比单纯SCI组明显减少,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或P<0.05)。B组脊髓功能恢复亦比A组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 SCI后早期应用IL-10可抑制大鼠脊髓细胞凋亡,从而对脊髓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后应用米诺环素(minocycline)对线粒体细胞色素C的释放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成年大鼠脊髓损伤后分为应用米诺环素腹腔注射的治疗组(A组)和应用生理盐水的对照组(B组),于损伤后不同时间点取材,采用流式细胞仪磷脂结合蛋白V,碘化丙啶(AnnexinV/PI)双标检测凋亡细胞,HE染色观察损伤脊髓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胞浆中细胞色素C表达阳性的神经细胞以及BBB运动评分观察术后动物行为学。结果:HE染色镜检发现损伤脊髓组织病理学改变A组明显轻于B组;免疫组化染色A、B两组均发现凋亡的神经细胞以及胞浆中细胞色素C的阳性表达,神经细胞凋亡率及细胞色素C表达的阳性细胞率B组均〉A组(P〈0.01);术后动物行为学观察显示,与B组比较A组大鼠后肢的运动功能显著增强,后肢反射的恢复较快。BBB运动评分B组明显小于A组(P〈0.05)。结论:米诺环素能有效抑制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以及线粒体中细胞色素C的释放,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后应用大剂量甲基强地松龙(MP)对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成年大鼠随机分为脊髓损伤后应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组(A组)和应用生理盐水对照组(B组),损伤后不同时间点(4h、8h、1d、3d、7d、14d、21d)按Tarlov标准评价大鼠双后肢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然后处死。用HE染色观察损伤脊髓组织病理变化,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iNOS阳性细胞,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标记凋亡细胞。结果:HE染色镜检发现脊髓组织病理学改变A组明显轻于B组。A、B两组均发现凋亡细胞及iNOS表达,神经细胞凋亡指数及iNOS表达均为B组>A组(P<0.01)。结论: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能抑制大鼠脊髓损伤后iNOS表达及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应用坏死性凋亡抑制剂Necrostatin-1(Nec-1)抑制TNFR/RIPK介导的坏死性凋亡信号通路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作用。方法:72只雄性SPF级SD大鼠,体重0.25~0.30kg,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组,A组)、假手术+Necrostatin-1组(Sham+Nec-1组,B组)、SCI+二甲基亚砜(DMSO)(DMSO组,C组)、SCI+Nec-1组(Nec-1组,D组)。C、D组采用钳夹法制作大鼠急性SCI模型。所有大鼠硬膜下置管,A组不给药,B组和D组造模后30min经导管注射1μl Nec-1(25μg/μl),C组注射等量DMSO,1次/d,至取材时间点。各组分别于造模后12h、24h和3d三个时间点每组取6只大鼠,先行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评分,再处死动物取脊髓组织。12h时间点动物处死前1h腹腔注射碘化丙啶(propidine iodide,PI)1mg/kg,取材检测脊髓组织PI红染细胞数;24h时取材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脊髓损伤情况、尼氏(Nissl)染色观察神经元存活数目、Western Blot(WB)检测Bcl-2、坏死性凋亡蛋白RIPK1及RIPK3的表达水平;3d时取材行Tunel染色观察细胞凋亡情况。结果:造模后A组和B组各时间点的BBB评分均正常,C、D组各时间点均显著性低于A、B组,D组各时间点的BBB评分均显著高于同时间点C组(P0.05)。造模后12h,D组PI红染细胞较C组明显减少,神经元崩解减轻(P0.05)。造模后24h,A组和B组脊髓组织HE和Nissl染色正常,D组脊髓组织损伤程度和存活神经元数量均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Bcl-2、RIPK1及RIPK3均低水平表达,C组RIPK1及RIPK3表达显著性升高,D组Bcl-2表达较C组上调,RIPK1及RIPK3表达显著性下降,C、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3d,A组和B组可见少量凋亡小体,C组和D组明显增多,但D组凋亡小体数量较C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抑制TNFR/RIPK信号通路可以减轻大鼠急性SCI后的病理变化,改善行为学评分,促进脊髓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我们通过行石蜡包埋切片苏木精和伊红(HE)染色和扫描电镜观察TEHV的组织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MMP-2表达的阳性率,探讨环氧氯丙烷处理对防止组织工程心脏瓣膜钙化的作用[1].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急性脊髓损伤合并内毒素攻击时小鼠脊髓组织中锌脂蛋白A20的表达规律.方法:将健康昆明种小白鼠225只(雌雄不拘,体重18~24g)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N组,n=9),单纯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0.1ml;脊髓损伤组(A组,n=72),按改良Allen's法制作T10-T11节段脊髓损伤模型;内毒素组(B组,n=72),不进行脊髓损伤只行尾静脉注射内毒素(5mg/kg)0.1ml;脊髓损伤合并内毒素注射组(C组,n=72),制作脊髓损伤模型后再行尾静脉注射内毒素(5mg/kg)0.1ml.A、B、C组分别于处理后0.5、1、2、4、8、12、24、48h,N组于处理后48h,取T10~T11节段脊髓组织.以HE染色观察脊髓损伤程度.以免疫组化(IHC)、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分别检测脊髓组织中A20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HE染色显示N组和B组各时相点脊髓组织无明显变化;A组打击后0.5h即出现染色质凝聚,染色变深,细胞核偏位、核固缩等现象,神经细胞肿胀,可见片状出血,炎性细胞浸润;至打击8h后可见到核仁消失、核碎裂、核溶解,鬼影细胞现象;C组较A组脊髓损伤更为明显,8h除可见核固缩、碎裂、溶解外,还可见到细胞自溶、空泡形成,并随损伤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加重.IHC显示N组未见A20蛋白阳性表达,A、B组未见或仅有少量A20蛋白阳性表达,C组2h时少量表达,8h表达达高峰.RT-PCR示N组A20 mRNA呈微量表达;A组与N组比较表达升高,与B、C组比较表达高峰延迟,且在12~24h表达高于B、C组;B组在注射内毒素后0.5h,锌脂蛋白A20 mRNA较N组升高明显,1~2h为A20 mRNA表达的高峰期;C组锌脂蛋白A20 mRNA表达最明显,表达高峰在1~8h.结论:在脊髓损伤的早期就出现神经细胞变性死亡的进行性加重,同时伴有锌脂蛋白A20表达增高,合并内毒素注射时尤其明显,锌脂蛋白A20可能对于渊控脊髓损伤的炎症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神经型(nNOS)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在大鼠小肠移植急性排斥反应(AR)中作用.方法 行大鼠原位小肠移植.实验分为2组.1组:同系移植组(Lewis→Lewis,12例);2组:同种移植组(DA→Lewis,12例).观察术后生存时间.再灌注30 min、术后1、3、5、7d检测血清一氧化氮(NO)浓度;开腹行麦芽糖吸收实验;切取移植肠管,苏木素-伊红(HE)染色后光镜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移植肠nNOS和iNOS的活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移植肠nNOS mRNA和iNOS mRNA的表达.结果 A组生存时间>30 d.B组生存时间为(6.83±0.75)d.再灌注后A组nNOS染色与mRNA表达明显减弱,此后nNOS染色和mRNA表达分别于术后3、7d恢复正常.再灌注后A组iNOS染色与mRNA表达增强,此后逐渐减弱.与A组比较,术后3~7 d,B组nNOS染色减弱,iNOS染色增强,血清NO水平明显升高(P<0.05),血糖吸收值显著降低(P<0.01);术后5、7d,B组nNOS mRNA表达显著下降(P<0.001),iNOS mRNA表达明显增强(P<0.01).结论 在AR过程中,nNOS可能调节了iNOS的表达;nNOS的活性和表达与移植肠管的结构和吸收功能密切相关;iNOS的激活是加重组织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环氧酶-2(COX-2)、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和组织特异性抑制物-1(TIMP-1)在骨性关节炎(OA)中的表达,探讨其与OA的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及SABC法,检测OA及正常对照关节软骨组织切片中COX-2、MMP-3和TIMP-1蛋白的表达情况,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其在OA的发生、发展中与OA病理分级、临床影像学分级的相关性进行非参数分析。并运用Spearman相关分析检验对OA组中MMP-3蛋白与COX-2蛋白的表达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OA中MMP-3、TIMP-1、COX-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0,68.7和86.7,与它们在正常软骨组织中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MMP-3、COX-2与关节损伤程度成正相关(P<0.05),TIMP-1与关节损伤程度成负相关(<0.05)。结论OA中MMP-3/TIMP-1的变化与COX-2变化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构建大鼠腹主动脉瘤模型并观察大鼠腹主动脉瘤中骨桥蛋白(OPN)及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探讨大鼠腹主动脉瘤发生的分子机制.方法 将30只大鼠分为3组,每组10只,用酶灌注法灌注30 min构建大鼠腹主动脉瘤模型;测量动脉直径;苏木素-伊红(HE)染色及特殊染色检测主动脉的结构改变及炎性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技术、Western blot法检测动脉组织中OPN、NF-κB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结果 成功构建大鼠腹主动脉瘤模型;腹主动脉瘤组术后直径扩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并且中层弹力蛋白明显减少,炎性细胞浸润程度显著增高;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OPN、NF-κB及MMP-2在腹主动脉瘤组中的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Western blot结果同样显示OPN、NF-κB及MMP-2在腹主动脉瘤组中的表达均明显增加(P<0.01),OPN、NF-κB及MMP-2呈正相关.结论 在大鼠腹主动脉瘤模型中,OPN可能通过NF-κB途径上调MMP-2的表达,进而加速细胞外基质的降解,最终导致主动脉瘤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髓鞘相关蛋白(Nogo-A)抗体应用于脊髓损伤动物模型中对bcl-2与bax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实验动物模型.180只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损伤组和损伤后Nogo-A抗体治疗组,每组各60只.不同时间点损伤节段脊髓取材,分别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cl-2、bax表达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损伤后治疗组出血、小胶质细胞增生和炎细胞浸润均较损伤组轻.bcl-2、bax在损伤组和治疗组表达呈现动态变化,损伤后24 h bcl-2表达达高峰(3组分别为0.1004±0.0091、0.1890±0.0100、0.2456±0.0179,F=197.541,P<0.01);损伤后8 h bax表达达高峰(3组分别为0.1084±0.0041、0.3440±0.0070、0.2472±0.0071,F=1856.199,P<0.01);3组各时间点的图像分析结果 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损伤组比较,bcl-2表达增强而bax表达减弱.结论 Nogo-A抗体治疗脊髓损伤能抑制bax表达,促进bcl-2表达,减轻脊髓继发性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后应用复方丹参对细胞凋亡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脊髓损伤后应用复方丹参组(组)和应用生理盐水对照组(组),损伤后不同AB时间点(8h、1d、3d、7d、14d、28d)处死大鼠,用HE染色观察损伤脊髓组织病理变化,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标记凋亡细胞,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iNOS阳性细胞。结果:HE染色镜检发现脊髓组织病理学改变A组明显轻于B组。A、B两组均发现凋亡细胞及iNOS表达,神经细胞凋亡指数及iNOS表达均为B组>A组(P<0.01)。结论:复方丹参能抑制大鼠脊髓损伤后细胞凋亡及iNOS表达。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和β-七叶皂甙钠治疗大鼠脊髓损伤后功能恢复、损伤段神经细胞凋亡情况。方法:30只SD大鼠根据损伤及治疗情况分为4组:空白组、损伤组、治疗A组和治疗B组,观察药物治疗前后大鼠的神经功能行为、红细胞、血红蛋白的变化。损伤后12d处死动物,损伤段脊髓标本做组织学切片,HE染色;做免疫组化检测凋亡因子(包括bcl-2,bax,fas);TUNEL标记凋亡细胞;比较各组间差别。结果:治疗A、B组在用药后,红细胞、血红蛋白数值明显高于治疗前,且与损伤组比较,神经功能有显著提高(P<0.05)。凋亡指标检测:fas、bax、TUNEL显示,损伤组的凋亡阳性细胞明显多于治疗组;bcl-2显示,治疗组的阳性表达明显多于损伤组(P<0.05)。结论:rHu-EPO能抑制脊髓神经细胞凋亡,对损伤脊髓的神经功能具有保护作用,联合应用rHu-EPO和β-七叶皂甙钠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后应用二甲胺四环素(minocyc line)对Caspase-3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成年大鼠脊髓损伤后应用二甲胺四环素的治疗组(A组)和应用生理盐水对照组(B组),于损伤后不同时点取材,用HE染色观察损伤脊髓组织病理变化,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Caspase-3表达阳性细胞,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标记凋亡细胞。[结果]HE染色镜检发现脊髓组织病理学改变A组明显轻于B组。A、B两组均发现凋亡细胞及Caspase-3表达,神经细胞凋亡指数及Caspase-3表达均B组〉A组(P〈0.01)。[结论]二甲胺四环素能抑制大鼠脊髓损伤后Caspase-3表达及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EGb)对大鼠实验性脊髓损伤后组织结构及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探讨其对急性脊髓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12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损伤对照组(B组)、甲基强的松龙(MP)治疗组(C组)和EGb治疗组(D组),每组30只。B、C、D组用Allen′s法以50g·cm致伤大鼠T9脊髓制作损伤模型,B组为单纯脊髓损伤,不给药;C组为脊髓损伤后30min内,由腹腔注入MP30mg/kg;D组为术后至处死前每天腹腔给予EGb17.5mg/kg;A组只打开T9椎板,不打击脊髓,不给药。术后24h、3d、5d、7d、14d对大鼠进行脊髓运动功能(BBB)评分。于术后24h、3d、5d、7d、14d处死动物(n=6),取T9节段脊髓,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脊髓大体组织结构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基因-2(Bcl-2)和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基因伴随蛋白x(Bax)在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中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各时间点B、C、D组大鼠脊髓运动功能(BBB)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P<0.01),伤后7d、14d时C、D组评分显著高于B组(P<0.05),各时间点C组与D组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C组和D组大鼠脊髓损伤区较B组坏死程度轻、形成囊腔少,A组正常;1周后D组较C组片状出血灶少,神经细胞肿胀不明显。各时间点B、C、D组大鼠损伤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中Bcl-2阳性细胞数均显著高于A组(P<0.01),C、D组显著高于B组(P<0.01),7d、14d时D组显著高于C组(P<0.05);各时间点B、C、D组大鼠损伤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中Bax阳性细胞数均显著高于A组(P<0.01),C、D组显著低于B组(P<0.01),7d、14d时D组显著低于C组(P<0.01)。结论:EGb可能通过抑制Bax表达、提高Bcl-2表达,抑制脊髓损伤后神经元凋亡,在运动功能恢复、损伤脊髓组织保护上发挥其有益作用,1周后EGb仍能抑制脊髓损害后的继发性损伤。  相似文献   

19.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脊髓损伤修复的促进作用.方法 用改良Allen法制作大鼠脊髓损伤动物模型.随机分成对照组(A组),脊髓损伤9 d后脊髓内微量注射生理盐水溶液5μl;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B组),脊髓损伤9 d后脊髓内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5μl.移植后7、14、28 d采用斜板实验、脊髓运动功能BBB评分法观察大鼠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脊髓诱发电位的检测观察神经功能恢复,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脊髓损伤处空洞面积的改变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移植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存活及分化情况,损伤部位神经纤维的再生情况.结果 移植后28 d,两组斜板倾斜角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44.96±5.70)度,B组(53.19±6.51)度,P<0.05];两组BBB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6.8±1.2),B组(10.1±3.5),P<0.05].同时,两组MEP潜伏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4.69±0.47)ms,B组(3.97±0.83)ms,P<0.05],两组SEP潜伏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4.19±1.97)ms,B组(2.60±0.92)ms,P<0.05].两组神经轴突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32.8±6.1)条/mm2,B组(39.0±4.6)条/mm2,P<0.05].实验组可见明显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纤维再生,脊髓损伤处的空洞面积明显减小.结论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在脊髓损伤处分化为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能够减小脊髓损伤处的空洞面积,促进受损轴突的再生和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联合督脉电针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从2011年3月至7月,采用全骨髓差速贴壁培养法进行SD大鼠BMSCs的体外分离与培养;利用多中心急性脊髓损伤打击器(MASCIS Impactor)建立大鼠T11脊髓损伤模型,建模成功后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A组)、电针组(B组)、BMSCs移植组(C组)、联合组(D组).SCI后1周,C组与D组大鼠自尾静脉注射移植BMSCs悬液0.1 ml,A组与B组自大鼠尾静脉注射无血清的DMEM/F12培养液0.1 ml,B组与D组接受督脉电针治疗,1次/天.于SCI后1、2、4、8周采用BBB评分法进行后肢运动功能评分;于SCI后8周采用SEP检测脊髓传导功能,采用HE染色观察脊髓空洞大小,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神经丝蛋白(NF200)的表达.实验中获得的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 SCI后2、4、8周,与A组比较,B、C、D组BBB评分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C组比较,D组BBB评分升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I后8周,与A组比较,B、C、D组SEP潜伏期缩短、波幅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R、C组比较,D组SEP潜伏期更短,波幅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I后8周,4组大鼠脊髓组织损伤区均可见组织结构紊乱,细胞肿胀,空泡变性,且损伤区均可见瘢痕组织及空洞形成,其中A组脊髓空洞最大,B组和C组次之,D组最小.SCI后8周,4组大鼠脊髓组织均有NF200阳性表达,与A组比较,B、C、D组NF200阳性表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C组比较,D组NF200阳性表达更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BMSCs移植联合督脉电针对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优于单纯BMSCs移植和督脉电针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