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吻合口癌、贲门癌及食管癌的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胃大部切除术后吻合口癌、贲门癌及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癌4例;胃溃疡胃大部切除术后贲门癌2例;胃溃疡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上段癌3例;胃溃疡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中段癌6例;胃溃疡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下段癌6例.行残胃全切+食管部分切除,空肠食管吻合术6例;食管胃部分切除,弓下食管胃吻合3例;食管次全切除结肠代食管12例.结果 术后切口感染1例,吻合口瘘1例,1例死于肺部感染,随访20例患者中,4例术后第3年死于心脑血管意外,存活的16例患者饮食基本正常.结论 胃大部切除术后吻合口癌、贲门癌及食管癌患者若全身情况许可,无远处转移均应争取手术治疗,消化道重建器官的选择应根据患者首次手术切除情况及术者熟练程度而定. 相似文献
3.
4.
5.
6.
7.
目的 探讨远端胃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的危险因素 ,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 1998年 1月~ 2 0 0 3年 12月 ,397例伴或不伴有术后胃排空障碍的远端胃切除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数值变量采用t检验 ,分类变量采用 χ2 检验 ,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筛选与胃排空障碍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均显示胃肠吻合方式 (P =0 .0 0 0 ) ,术后腹部并发症 (P =0 .0 0 7)是强烈影响胃排空障碍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结论 存在的危险因素与胃切除术后排空障碍密切相关 ,积极防治术后并发症、合理选择胃肠重建方式有望降低术后胃排空障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9.
陈建青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1)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行腹腔镜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医院自2008年行腹腔镜胃大部切除的胃癌患者,对其发生感染与未感染患者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对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共140例患者纳入分析,术后感染率为16.7%;经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BMI、吸烟史、消化性溃疡、糖尿病史、肺部慢性疾病史、手术时间及术后卧床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对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9.90,95%CI 1.69~58.03)、BMI (OR=0.55,95%CI 0.35~0.86)、糖尿病(()R=17.16,95%CIl.35~217.41)、术后卧床时间(OR=2.91,95%CI l.45~5.86)是影响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对于体型偏瘦、高龄及患糖尿病史的患者在行腹腔镜胃大部切除之前应对基础情况进行控制,且尽量缩短术后卧床时间,以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排空障碍的原因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0例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和机械性残胃排空障碍的临床特点。选择手术和非手术治疗的措施。结果经保守治疗后痊愈、好转7例,手术探查证实机械梗阻2例,术后均治愈或好转出院。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排空障碍可为功能性因素或机械性因素所致。根据其,临床表现、X线或胃镜检查以鉴别。如无绞窄征象应先保守。若无缓解征象应考虑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11.
12.
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目的 探讨胃切除术后肠内早期营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6例胃切除患随机分2组,术后48h内均给于肠外营养支持,48h后I组继续行肠外营养,Ⅱ组改行肠内营养(能全力),连续5天。肠内制剂通过置留于空肠或十二指肠降部的鼻十二指肠/空肠管。结果 术后第7天两组病人体质量(m)、上臂肌围长(AMC)、转铁蛋白(TRF)等较术前明显增加(P均<0.05),但两组各项指标相比差异无显性意义;两组病人术前和术后7天血浆蛋白(ALb)、前白蛋白(pALb)的值相比差异均无显性意义;Ⅱ组氮平衡比I组恢复快。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安全有效,能更早恢复氮平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因胃癌行全胃切除的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对2003年6月~2005年6月因胃癌行全胃切除的66例老年患者,术后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EEN)组34例与肠外营养(PN)组32例,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EEN组与PN组的术后营养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EEN组较PN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早、住院时间短。结论术后EEN支持治疗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有利于老年全胃切除患者肠道功能恢复,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费用低廉,实施方便。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目的探讨胃大部分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危险因素、发生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从1999年1月~2006年1月收治的26例胃大部分切除部手术后胃排空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功能性胃排空障碍均发生于胃大部分切除手术后4~12d。26例经过非手术治疗在手术后10~56d恢复胃动力,痊愈出院,3w内治愈17例(47.2%),3~4w内治愈5例;4W以上治愈4例。结论胃大部分切除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病因复杂;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胃排空障碍的重要手段。采取非手术综合疗法可治愈胃排空障碍,应避免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因胃癌行全胃切除的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对2003年6月-2005年6月因胃癌行全胃切除的66例老年患者,术后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EEN)组34例与肠外营养(PN)组32例,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EEN组与PN组的术后营养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EEN组较PN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早、住院时间短。结论术后FEN支持治疗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有利于老年全胃切除患者肠道功能恢复,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费用低廉,实施方便。 相似文献
19.
20.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7)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实施胃切除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为临床上有效预防胃癌切除术后肺部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015年在医院实施胃切除术的胃癌患者150例,其中肺部感染患者31例,分析其病原菌分布及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31例出现感染的患者痰液标本共培养出病原菌45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26株占57.78%;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较高,均>85.00%;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唑林、阿莫西林、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头孢噻圬、头孢曲松耐药率较高,均>85.00%;输血、吸烟、FEV1为术后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针对患者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对降低临床上胃切除术后肺部感染率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