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闭合复位治疗踝关节骨折6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用手法复位小失板超关节外固定,配合早期主动功能锻炼治疗踩关节骨折60例,经5个月~5年4个月,平均3年2个月的随访观察,优良率达90.5%。认为踝关节骨折的分类正确与否与疗效直接相关。强调不同类型骨折应采用不同手法和外踝骨折解剖复位的重要性,以及小夹板固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昌中孝 《中医正骨》2003,15(7):22-22
对于踝关节旋后 外旋型 Ⅲ ~ Ⅳ 度骨折 ,临床上常采用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术治疗 ,但由于该骨折部位的局限性和骨折移位的特殊性 ,往往因难以获得满意复位而造成踝关节的结构失常 ,直接地影响着远期疗效。为了提高经皮穿针固定治疗内外踝骨折时的复位效果 ,作者自 2 0 0 1年开始对该类型骨折的移位机理和经皮穿针时骨折复位不良的原因进行了观察、研究 ,并自行设计、研制出一种逆该类型骨折移位机理进行骨折复位的踝关节骨折经皮复位器 (下称经皮复位器 ) ,经临床应用观察 ,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1 经皮复位器的构造经皮复位器由河…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我院对34例踝关节骨折治疗,总结踝关节骨折治疗经验。方法:内外踝骨折解剖复位后分别以螺丝钉或者克氏针加张力带钢丝或者用钢板固定,后踝骨折及伴有胫腓关节分离者以螺丝钉固定,手术的重点放在外踝的治疗上。结果:手术治疗后,经6到l8个月的随访,踝关节功能同健侧相比基本一致者18例;踝关节功能基本正常,走远路或上台阶后有轻度胀痛者11例;稍走远路或上台阶后出现踝部肿胀、疼痛、关节活动受限4例;踝关节肿胀明显,不能负重者1例。结论:踝关节骨折治疗后的解剖复位是踝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前提,手术复位内固定是实现解剖复位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蒙医整骨改良夹板外固定治疗外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从外踝骨折的部位及形状分析导致骨折的损伤机制,利用骨折处软组织铰链和踝关节解剖关系,进行体质个体化复位改良外固定喷酒按摩治疗。结果:采用Olerud-Molander距小腿关节骨折功能评分和Kofoed评分标准评分后疗效显著。结论:蒙医整骨对外踝骨折的体质个体化治疗方法值得采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外固定器背伸位固定治疗三踝骨折时使外踝骨折稳定的踝关节固定位置。方法:应用手术截骨方法制作三踝骨折的尸体标本模型。复位后安装外固定器,并应用6根顶针复位与固定。于外踝顶针下表面贴应变片,并与应变仪导线连接。通过调整踝关节固定复位器,分别使踝关节固定于背伸中立、背伸内翻、背伸外翻3种位置。用试验机控制加载,应用应变仪采集顶针应变数据。结果:将踝关节分别固定于背伸中立位、背伸内翻位、背伸外翻位时,外踝外后侧顶针与外侧顶针随加载出现的应变值均较小;但3种位置相比,背伸中立位固定时外踝骨折的稳定性稍好。结论:应用外固定器治疗三踝骨折时,使外踝骨折稳定的最佳踝关节固定位置可能是背伸中立位。  相似文献   

6.
中西医结合治疗踝关节骨折10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踝关节骨折,传统的治疗方法多采用闭合复位,石膏固定,并强调固定内踝的作用,但效果不甚满意。近年来的研究赞成对踝关节骨折、脱位作解剖复位和内固定,尤其是非稳定性踝关节,并特别强调整复和固定外踝骨折的重要性。现将1990年以来我院收治踝关节骨折100例,分为手法复位组和手术组,予以对照分析,介绍于下。1 临床资料100例中男60例,女40例;左侧32例,右侧51例,双侧17例;年龄最小12岁,最大82岁,平均33.5岁;跌伤23例;扭伤17例,砸伤18例,坠落伤25例,撞伤17例;单踝骨折34例,双踝骨折41例,三踝骨折25例。按照Lange-Hansen分类,旋后-内收型20例…  相似文献   

7.
刘强 《福建中医药》2003,34(1):23-23
笔者自1995年至2002年来采用手法复位,U型石膏固定,口服中药及功能锻炼综合疗法治疗踝部骨折脱位78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踝关节骨折64例,占82.1%,其中三踝骨折14例,双踝骨折25例,内踝骨折15例,外踝骨折8例,胫骨下端前缘骨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逆移位手法与传统复位手法对旋前-外旋Ⅳ度踝关节骨折的复位效果,验证逆移位手法的科学性。方法:将8对踝关节尸体标本行闭合间断骨钻孔后,根据受伤机制施加暴力,制备旋前-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尸体模型。试验采用二阶段配对交叉设计进行。同一尸体左右足进行配对后,随机决定A组先用A方案(逆移位复位手法),再用B方案(传统逆损伤复位手法),则B组先采用B方案,再用A方案,两种方案在研究过程中交叉进行。通过X线观察腓骨的侧方移位及前后移位、内踝分离及侧方移位、后踝向上移位、距骨倾斜、距骨移位、下胫腓间隙,结合Leeds评分进行评定。结果:两种复位手法均能使骨折移位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eeds分级评定结果示,传统复位手法优良率为87.6%,逆移位手法解剖复位优良率为93%,高于传统复位手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逆移位复位手法对各骨折端位移的复位与传统复位手法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复位手法治疗治疗旋前-外旋Ⅳ度踝关节骨折复位效果相当。说明不施加旋后内旋也可以达到复位,避免传统复位手法复位过程中出现二次骨折,为在临床中实现踝关节内手法精准复位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石春敏  王红杰 《中医正骨》2004,16(11):30-30
踝关节骨折脱位属较复杂的骨折类型,防止创伤性关节炎,恢复踝关节功能是该骨折的治疗目的.自1998~2002年,作者采取手法复位、纸夹板外固定治疗该类骨折20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析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必要性和踝关节骨折的术后疗效评估。方法:随机访问我院10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分别进行手术复位和手法复位,观察两组治疗的有效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施手术复位患者的关节解剖位置的恢复、术后负重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较手法复位的患者效果好;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高于对照组72%,治疗效果更理想。结论:内固定复位术的准确性高,可以清晰的看到应该恢复的关节位置,更快的帮助患者踝关节达到原来的解剖位置。尤其在下胫腓联合损伤时,手法复位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不能使患肢恢复到原来的解剖位置。  相似文献   

11.
胡培植 《中医正骨》2013,(12):57-58
目的:探讨带线锚钉固定治疗Danis-WeberⅠ型外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带线锚钉固定治疗Danis-WeberⅠ型外踝骨折患者35例,男21例,女14例.年龄23~65岁,中位数43岁.所有患者均为闭合性骨折,其中交通伤7例、扭伤22例、高处坠落伤3例、重物砸伤3例.35例患者均在伤后3 d内进行手术,术后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X线片示所有患者的骨折均达到解剖复位.本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9个月,中位数7个月.所有患者的切口均甲级愈合,骨折均在10周内愈合,未发生骨折复位丢失.术后4个月按照Baird踝关节评分标准评定,优30例、良3例、可2例.结论:带线锚钉固定治疗Danis - WeberⅠ型外踝骨折,固定牢固,操作简单,骨折愈合好,踝关节功能恢复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踝关节骨折脱位内固定治疗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1998年以来收治踝关节骨折129例,接受手术治疗106例。结果经6~24个月随访,优良率为92.4%。结论外踝骨折必须做到解剖复位,牢固可靠,手术能满足踝关节功能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郭建安  张兴平 《中医正骨》1999,11(11):11-12
通过对一组踝部骨折病例采用骨折复位固定器疗法治疗,经随访取得良好疗效,认为该疗法具有复位满意,固定稳妥,将踝关节在功能位固定,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和关节的模造,是一种治疗大块后踝部不稳定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同时对踝关节骨折的分类方法,整复,固定及功能活动等方面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三踝骨折是踝关节损伤中最严重的类型 ,是旋转暴力和内外翻暴力综合作用下所造成的 ,因此移位大 ,韧带损伤重 ,且由于是关节内骨折 ,要求达到解剖复位 ,所以临床治疗较为棘手。现将我院处理此类骨折的经验介绍如下。1 选择有经验的助手 踝关节骨折复位时需要踝关节处于牵引足背屈 90°位。所以 ,石膏固定时极其不便。复位失败往往是由于石膏固定不当造成的 ,术者与助手间配合的熟练程度是整复成功的关键。2 纠正后踝的移位 后踝骨折多为撕脱骨折 ,骨折片小。如有纵向暴力作用时后踝骨折片则较大。明确损伤机制后 ,选择不同的牵引方向及…  相似文献   

15.
骨折复位固定器治疗三踝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三踝骨折是踝关节严重的一种损伤,若复位不佳,将形成创伤性踝关节炎,造成伤残。目前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和手法整复夹板或石膏外固定。从1988年1月至1997年6月,我们采用骨折复位固定器疗法治疗三踝骨折32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将其...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取手法复位后聚脂石膏塑形外固定治疗闭合性三踝骨折并踝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运用手法复位、聚脂石膏塑形外固定治疗32例闭合性三踝骨折并踝关节脱位。结果:随访6~15个月,治愈28例(87.5%),好转4例(12.5%)。结论:手法复位聚脂石膏塑形外固定关节功能恢复快,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治疗治疗。方法本组46例踝关节骨折,对内踝骨折复位采用螺钉及张力带固定;外踝骨折行金属板螺钉内固定;后踝骨折大于关节面1/4时,自后方复位加压螺钉固定;下胫腓联合损伤,行内外踝复位固定后仍有踝穴增宽者,以全螺纹螺钉固定下胫腓关节,另加石膏外固定。结果随访6~15个月,平均9.5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一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10~18周,平均14.5周。根据BairdJackson评分系统评分,疗效:优41例,良2例,可2例,差1例。结论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须行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术中应充分重视外踝复位及下胫腓联合稳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踝关节骨折患者实施经皮微创闭合复位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的疗效差异.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1年2月平阴县中医医院诊治的10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利用随机数表法的分组方式,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为研究组实施经皮微创闭合复位治疗,为对照组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将两组患者的...  相似文献   

19.
Ⅲ型Pilon骨折踝关节及软组织均严重损伤,其治疗是一临床难题。解剖复位是功能恢复的关键,但是对复位问题研究甚少[1,2]。腓骨复位简单且原则化,经查阅文献胫骨内侧及后踝的复位研究未见报道,但早期手法整复结合手术解剖复位有助于解决Pilon骨折治疗难题,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52例踝关节骨折患者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观察骨折愈合时间及踝关节功能评分变化等。结果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39.58±3.36)天,6周愈合率为100%;AOFAS评分为(84.23±12.77)分,优良率为82.69%。结论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