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100例院外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状况的调查和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了解院外糖尿病人自我血糖监测的管理现状,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能力。方法 对100例院外糖尿病患者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他们应用血糖仪自我监测血糖的操作方法、准确性及获得自测血糖的相关知识情况。结果 院外糖尿病患者及其照顾者在血糖的自我监测方面,涉及更深层次的护理操作内容掌握不够;糖尿病患者掌握相关知识不足,有76.0%的患者在采血时采取挤压的方法让血液流出;80%的患者采血前没有用温水洗手;采血前让手臂自然下垂片刻有85%患者答否;22.0%的患者没有注意试纸的有效期,甚至有14.0%患者使用过期的试纸。结论 加强对糖尿病患者血糖自我监测的技术上指导;加大对糖尿病患者的相关知识的宣教,关注社区卫生服务宣教,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现状调查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胡鹏  徐蓉  杨丹 《护理学报》2008,15(11):11-13
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的相关知识认知情况及血糖自我监测现状,为进一步开展糖尿病教育、加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500例糖尿病患者就自我血糖监测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血糖监测状况进行调查,发放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85份。结果79.8%的患者对血糖监测重要性认识不足,73.6%不了解血糖控制的目标;44.3%患者没有进行自我血糖监测,原因包括因经济问题不愿使用血糖仪、不会使用血糖仪等;55.7%患者进行自我血糖监测,其中半数以上患者对血糖监测方法未正确掌握,62.2%对血糖监测的时间和频率缺乏认识。结论糖尿病患者自我监测血糖现状不乐观,且监测血糖相关知识缺乏。应加强对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知识宣教,提高糖尿病患者对血糖监测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技术上指导,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院外糖尿病人自我血糖监测的管理现状,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能力.方法对100例院外糖尿病患者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他们应用血糖仪自我监测血糖的操作方法、准确性及获得自测血糖的相关知识情况.结果院外糖尿病患者及其照顾者在血糖的自我监测方面,涉及更深层次的护理操作内容掌握不够;糖尿病患者掌握相关知识不足,有76.0%的患者在采血时采取挤压的方法让血液流出;80%的患者采血前没有用温水洗手;采血前让手臂自然下垂片刻有85%患者答否;22.0%的患者没有注意试纸的有效期,甚至有14.0%患者使用过期的试纸.结论加强对糖尿病患者血糖自我监测的技术上指导;加大对糖尿病患者的相关知识的宣教,关注社区卫生服务宣教,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下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问卷、糖尿病自我管理能力量表,应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确定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影响因素。结果动态血糖监测下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得分为(64.87±7.43)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程、情绪状况、文化水平、系统化健康教育为动态血糖监测下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动态血糖监测下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水平偏低,影响因素较多,应针对影响因素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同伴教育联合移动医疗APP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频率的效果。方法 2015年6~9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住院部和门诊部招募符合筛选标准的2型老年糖尿病患者共82人,以自愿参与为前提,采用双盲抽签的方法随机分为6组,每组12~14人,每组为一个同伴群体。糖尿病专科护士每月以小组形式开展1次座谈会,共6月,主题为糖尿病知识分享、患者的咨询、倾诉及对于血糖监测问题的讨论。同时糖尿病专科护士利用移动医疗APP分组管理患者,患者通过APP随时进行交流。1年后对比患者教育前后的血糖监测频率、血糖指标及糖尿病自我管理量表得分。结果干预后患者血糖监测频率、自我管理能力及血糖各项指标均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伴教育联合移动医疗APP能够有效提高2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自我血糖监测频率,从而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加强健康管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糖尿病患者85例,随机分为实验组(42例)和对照组(4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普通的常规管理,内容包括血糖监测的知识和操作;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健康管理。记录和比较加强健康管理前后两组患者的血糖监测及得分情况;加强健康管理前和加强健康管理后12个月发放健康调查简表评价患者血糖的监测依从性。结果加强健康管理后患者的自我血糖监测依从性及血糖监测记录依从性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血糖监测知识的掌握状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患者自我管理的依从性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健康管理较常规管理方法相比患者血糖监测和记录的依从性显著得到了提高,同时还使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知识及技能得到了提高,并提高了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糖尿病病人自我血糖监测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95例住院糖尿病病人健康教育前后的糖尿病知识知晓情况、血糖水平、自我管理能力进行调查. [结果]实施糖尿病知识教育后糖尿病病人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明显下降(P<0.05);糖尿病知识知晓情况、自我管理能力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系统的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糖尿病病人自我血糖监测的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4):665-666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模式护理对于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身体质量指数(BMI)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8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模式管理,观察组采用自我管理模式。比较两组餐后2h血糖、BMI指数及自我管理能力。结果对照组护理餐后2h血糖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管理后BM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后饮食控制、运动锻炼、服药评估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我管理模式护理有利于降低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有利于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意识,但需加强患者对BMI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患者血糖仪的准确性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51例糖尿病患者测定静脉血浆血糖(VPG),同时用自己的血糖仪测定毛细血管血糖(CBG);填写自制调查表,做相关统计分析。结果:CBG与VPG相关性良好;但仍有测定结果超误差20%范围。血糖仪误差与血糖监测频率等无明显相关性;试纸价格等对血糖仪使用频率产生一定影响。结论:血糖仪应注意定期质检;注意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居家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探究其在居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医院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收治且现居家的糖尿病患者80例,按基础资料具有匹配性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居家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自我管理能力。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量表维度评分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构建的居家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构完整,且科学性强,其在居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能改善血糖水平,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配对血糖监测方案对糖尿病患者疾病自我管理能力及血糖控制水平的影响。 方法以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糖尿病共同照护门诊规律就诊(频率为每3个月一次复诊)一年以上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干预前后分析。分别在患者初诊及随访1年后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身高、体质量,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并使用《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6》评价其自我管理能力。于患者初诊时指导患者居家进行餐前餐后配对血糖监测,并依据监测结果适当调整饮食、运动等活动。于1年诊时,调查患者就诊前1个月平均每周实际配对血糖监测频次。采用Wilcoxon检验比较不同配对监测频次患者在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各方面(饮食、运动、自我血糖监测、遵医嘱血糖监测、足部护理和用药)的差异。采用t检验比较不同配对监测频次组间BMI及HbA1c的差异。 结果符合入选标准并完成数据收集及量表评估的患者共153例。1年诊就诊前1个月内,平均每周配对血糖监测<1次的患者86例为非配对监测组,配对血糖监测≥1次的患者67例为配对监测组。1年诊时,配对监测组与非配对监测组在饮食[7.00(5.00~7.00)分vs 5.00(3.00~7.00)分]、自我监测血糖[4.50(2.00~7.00)分vs 2.00(0.25~4.00)分]及遵医嘱血糖监测[5.00(2.00~7.00)分vs 2.00(0~3.75)分]方面比较得分均较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Z=-2.663,P=0.008;Z=-3.851,P<0.001;Z=-3.892,P<0.001);在运动、足部护理及用药方面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初诊和1年诊时,非配对监测组和配对监测组BMI和HbA1c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配对血糖监测方案有助于糖尿病患者依据血糖结果调整饮食,促进健康饮食行为,并提高其血糖监测依从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提高老年胰岛素注射患者血糖自我监测率的效果。方法:通过品管圈的建立,确定以“提高老年胰岛素注射患者血糖自我监测率”为活动主题,把握现状,设定目标,分析原因及制定对策。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与干预前比较,老年胰岛素注射患者血糖自我监测率明显提高(44.23%vs79.80%)(P〈0.01);管理后患者血糖自我监测频率明显改善,与管理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同时血糖仪使用的规范性和准确性也得到明显的提高。结论:运用品管圈活动可提高老年胰岛素注射患者血糖自我监测率以及血糖仪使用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糖监测信息系统联合协作性门诊对出院糖尿病患者的管理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医院收治的1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9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电话随访式延续护理,试验组采用血糖监测信息系统联合协作性门诊管理为患者提供为期一年的健康管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1年再入院率、血糖水平及自我管理能力评分。结果试验组的再入院率为4.8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72%(P<0.05)。试验组出院后1年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1年,试验组自我管理能力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糖监测信息系统及协作性门诊的联合应用,能够降低出院糖尿病患者的再入院率,有效巩固治疗效果、控制血糖,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研究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与其血糖控制的相关性。方法选择66例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调查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自我管理水平和各项血糖指标情况。结果参与研究患者的自我管理总分为(88.62±17.45),总体水平相对较低,同时血糖控制与患者的饮食、用药以及血糖监测三个管理维度密切相关。结论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不高,加强自我管理有利于改善患者各项血糖指标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监测糖尿病患者血糖变化的精确性及护理要点和注意事项。方法: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对50例2型糖尿病患者在护理指导下进行72h连续血糖监测。结果:5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43例患者存在餐后高血糖,2例出现黎明现象,3例存在无感知低血糖。患者行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检查的耐受性良好,无不良反应。结论:加强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知识的宣教和护理观察,有助于获得完整可靠的血糖变化信息,及时发现和预防患者即时的血糖漂移,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和指导胰岛素及口服药物治疗方案的调整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在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过程中的护理。方法:用CGMS对35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连续3d动态血糖监测,并由专人护理。结果:35例患者监测期间耐受良好,穿刺部位无感染,均获得完整的血糖变化信息。结论:护理人员掌握规范的操作方法,加强对患者相关知识的教育取得患者配合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及血糖控制的现状,为进一步进行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徐汇区康健街道164例确诊糖尿病患者进行自填式问卷。结果调查对象的日水果和蔬菜的摄入量不足,耐力运动量不足,8.80%的患者不能按医嘱用药,45.1%的患者几乎不测或每月测血糖少于1次,只有17.6%能自己监测血糖,血糖控制率只有17.4%。结论被调查对象自我管理水平较低,血糖控制不理想。低教育程度人群是我们今后健康教育的重点关注对象,通过血糖的监测来指导饮食,进行合理的锻练和用药是将来糖尿病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析血糖信息化管理系统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随访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江苏省建湖县人民医院于2022年5~8月收治的102例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化方法将纳入对象分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便携式血糖仪监测血糖,观察组采用血糖信息化管理系统监测血糖。比较2组的血糖水平、自我管理能力以及院外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随访3个月及6个月后,2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较出院时有所降低,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的6个维度评分均较出院时有所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的血糖水平和SDSCA评分均较同期对照组更优(P均<0.05)。随访期间,观察组的眼底、足部及肾脏病变等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 血糖信息化管理系统对T2DM患者血糖水平的控制、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以及院外并发症发生率的降低均可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智能血糖管理软件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10月出院且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116例糖尿病患者,按照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试验组(59例)和对照组(57例)。试验组使用智能血糖管理软件进行血糖管理,对照组进行常规血糖监测。2组患者均于出院后1周、1个月、3个月进行常规电话随访,比较2组患者出院时和出院后3个月的自我管理效能水平。结果 2组患者出院后自我管理效能水平均下降,研究组出院后自我管理效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智能血糖管理软件能部分替代医护人员,维持糖尿病患者出院后的自我管理效能,具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授权教育对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选择11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宣教,观察组实施授权教育,采用糖尿病授权简化量表(DES-SF)、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评估2组授权能力和自我管理水平,比较2组血糖控制情况。结果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授权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遵医用药、加强运动、饮食控制、血糖监测、足部护理各维度评分等自我护理能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授权教育有助于提高糖尿病患者近授权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对控制血糖在合理范围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