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管抑素基因和内皮抑素基因治疗裸鼠肺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均依赖于血管生成,以新生血管为靶点,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已成为近年来癌症治疗的新策略。肿瘤血管生成是一个多步骤的复杂过程,并由多种血管生成因子和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共同调控所决定的。在血管生成抑制因子中,血管抑素(angiostatin)及内皮抑素(endostatin)起重要作用,两者均能强烈、特异性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阻断肿瘤的血管生成[1]。本研究应用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接种裸鼠成瘤,然后分别用血管抑素基因和内皮抑素基因瘤内注射进行治疗,以观察肿瘤生长受抑制情况。1 材料和方法1) 肺癌裸鼠模型…  相似文献   

2.
内皮抑素(Endostatin)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和内皮抑素(Endostatin)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两者间的平衡决定了血管的生长或抑制。在肿瘤生长过程中,存在持续而失控的血管生成。1971年,Folkman首次提出肿瘤生长和转移依赖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3.
汪力慧 《中国热带医学》2012,12(10):1182-1184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抑素(Endostatin)对小鼠体内Lewis肺癌生长、血管生成及转移的影响。方法将荷Lew is肺癌的C57鼠进行不同剂量组的内皮抑素血管内皮抑素和顺铂干预,观察肿瘤生长、移植瘤及转移瘤体内的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及转移发生率,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血管内皮抑素对鼠Lewis肺癌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显著下调移植瘤及转移瘤内微血管密度,减少肿瘤肺转移率,其作用程度与内皮抑素剂量呈现明显正相关,且血管内皮抑素中未见获得性耐药现象发生。结论血管内皮抑素可以通过下调肿瘤组织中的MVD,抑制肿瘤生长及减少转移的发生,不会诱发肿瘤对化疗药物的耐药现象发生,值得在抗癌治疗中使用。  相似文献   

4.
赵卉  薛毅珑 《农垦医学》2007,29(1):69-71
血管生成是恶性肿瘤生长和转移的病理学基础,内皮抑素是胶原蛋白ⅩⅧ的羟基末端水解片断,研究表明它可以通过抑制新生血管生长进而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本文介绍了内皮抑素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抗肿瘤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尹嘉  卢亦成 《医学综述》2007,13(17):1304-1305
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与肿瘤区血管生长有着密切关系,如何抑制破坏肿瘤新生血管已成为实体瘤治疗的一种新策略。内皮抑素是目前发现最强的血管生长抑制剂,胶质瘤是富含血管的肿瘤,内皮抑素能否用于治疗胶质瘤,具体用什么形式治疗得到了广泛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十全大补汤对小鼠原发性肝癌生长以及其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通过小鼠肝癌细胞CT-26接种小鼠,构建荷兰裸鼠原发性肝肿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治疗,研究组给予十全大补汤治疗。治疗10 d后取小鼠血液分析其中小鼠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抑素和内皮抑素水平,并测量2组小鼠的肿瘤大小和质量,免疫组织化检测转移瘤微血管密度及细胞增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小鼠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降低(P<0.05),血管抑素和内皮抑素表达上调(P<0.05),肿瘤组织Ki 67明显降低(P<0.05),转移瘤微血管密度明显降低(P<0.05),并且研究组小鼠的肿瘤质量和尺寸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十全大补汤能够抑制小鼠原发性肝癌肿瘤的生长,扰乱小鼠血清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抑素和内皮抑素的表达水平,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对原发性肝癌小鼠的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内皮抑素的研究现状及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O’ReiHy从鼠的血管内皮细胞瘤(EOMA)培养液提取出内皮抑素——一种新的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经过7年的实验动物研究和Ⅰ期、Ⅱ期临床试验证明,内皮抑素能促使肿瘤细胞的凋亡,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具有很强的抗肿瘤特性。近年来,内皮抑素基因治疗与化学治疗、放射治疗、免疫疗法的联合疗法已经成功用于实验动物和临床试验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现就内皮抑素药理作用、作用机制、应用基础研究现状及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张玮  潘月龙  魏启春 《浙江医学》2011,33(9):1409-1412
1971年Folkman提出了一个里程碑式的假说——血管生成假说,即实体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依赖新生血管的形成。阻断血管生成能够有效抑制肿瘤生长。这一假说后被多方验证并得到公认,使抗血管生成成为肿瘤治疗领域的一条新的途径和手段。血管内皮抑素(ES)的发现与血管抑素的发现基于同一个现象——“原位肿瘤可以抑制转移灶形成”现象,  相似文献   

9.
人脑胶质瘤是起源于中枢神经系统上皮细胞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胶质瘤是一种高度血管化的肿瘤,新血管生成在胶质瘤生长、浸润过程中起重要作用.Folkman[1]于1971年提出的"肿瘤血管新生理论"认为,当肿瘤直径大于2.0mm时,为保持其自身快速增殖,实体肿瘤内必须有新生血管为肿瘤生长提供营养和转移途径.因此,恶性肿瘤生长、浸润与转移的前提之一即是诱导新生血管生成,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也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众多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2]、整合素连接激酶(ILK)[3]及CD151[4]均能促进肿瘤血管生成,本综述旨在分析三者在肿瘤血管生成和胶质瘤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依赖于血管生成[1,2 ] 。肿瘤血管形成不仅为肿瘤提供丰富的营养和生长基质 ,而且为肿瘤的转移提供了重要的通道 ,因此 ,研究肿瘤血管形成的调控机制 ,对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抗肿瘤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肿瘤细胞可通过合成分泌血管生成因子调节肿瘤组织的血管生成。目前已分离和纯化了 2 0多种血管生成因子和相关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 ,VEGF)作为最重要的血管生成因子 ,与肿瘤的关系备受关注。1 VEGF的生理功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也称血管通透因子(vascularpermeabilityfacto…  相似文献   

11.
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因子治疗肺癌的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肿瘤的生长、浸润和转移与新生血管密切相关。实体肿瘤形成后 ,即进入无血管的浸润前期 ,此时肿瘤细胞主要靠弥散供给营养 ,它的结节直径一般小于 2~ 3mm ,细胞数在 10 7以内。而体积增大超过2~ 3mm的肿瘤不仅需要新生血管维持营养供给和排泄代谢产物 ,还需要其提供有利于转移的通道。抑制新生血管的生成可使肿瘤进入休眠状态并诱导凋亡。血管抑素 (angiostatin)和内皮抑素 (endo statin)是 1994、1997年相继发现的血管生成抑制因子〔1,2〕,短短几年来对它们的研究取得了飞速的发展。血管抑素和内皮抑素有望成为…  相似文献   

12.
肿瘤抗血管治疗现状与血管生成抑制—细胞毒疗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发现无论肿瘤原发灶的生长,还是肿瘤的播散转移以及转移灶的生长均需要新生血管形成来提供氧气、营养和转移通道,呈血管依赖性[1~3]."饿死肿瘤,挽救患者"(Starve the tumor,save the patient)[4]的构思使血管生成抑制疗法成为颇有前景的新型抗肿瘤策略之一.本文就实体瘤血管生成的作用、血管生成抑制治疗的现状、作用特点以及血管生成抑制-细胞毒疗法等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3.
杨树艳  韩世愈  李琳 《黑龙江医学》2006,30(11):820-822
目的研究腺病毒介导的人血管抑素基因对卵巢癌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人卵巢癌裸鼠动物模型,检测腺病毒介导的人血管抑素基因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人血管抑素基因可明显的抑制卵巢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结论腺病毒介导的人血管抑素基因在体内高效表达,并明显抑制人卵巢癌裸鼠移植瘤的肿瘤血管生成和肿瘤生长,为抗血管生成方法治疗卵巢癌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对Lewis肺癌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剂量不同时间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对Lewis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建立Lewis肺癌自发转移模型,将40只荷瘤小鼠随机分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小、中、大剂量组(5、15、30 mg.kg-1.d-1)及对照组各10只,连续给药14 d,停药1周后处死小鼠,绘制肿瘤生长曲线,计算原发瘤抑瘤率;利用光镜和透射电镜技术,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对Lewis肺癌细胞以及对荷瘤小鼠血管内皮细胞和肿瘤细胞的形态学改变。[结果]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对Lewis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与浓度和作用时间呈正相关,400 ng处理72 h后的抑制率为(68.4±1.5)%,与处理24 h后的抑制率(21.9±2.1)%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各给药组肿瘤生长均较对照组缓慢,小、中、大剂量组的抑瘤率分别为28.2%、49.7%、52.8%。各给药组小鼠瘤组织内均有大面积坏死,血管内皮细胞和肿瘤细胞均发生早期凋亡的改变,且具有剂量依赖性。[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对Lewis肺癌的抑制作用可能表现为对肿瘤细胞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双重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1994年,O'Reilly等[1]在荷瘤小鼠血清中,发现了一种能特异性抑制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因子,称为血管抑素(angiostatin,AG)。它能强烈抑制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并促其凋亡,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2,3]。  相似文献   

16.
李国栋  房学东 《吉林医学》2006,27(5):454-457
血管生成(angiogenesis)是指新血管形成(blood vessel for-mation),生理性过程(如:伤口愈合)和病理性过程(如:动脉硬化、肿瘤进展转移)均与此有关。肿瘤生长依赖于血管生成,肿瘤的血管生成是指血管从周围组织向实体瘤生长,这是肿瘤释放某些化学物质引起的。肿瘤细胞在缺氧诱导下生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肿瘤血管生成的首要刺激因子。本文指的是VEGF家族中的VEGF-A,而对VEGF-C与VEGF-D及其受体VEG-FR3与肿瘤淋巴转移的关系以及相对应的抗肿瘤研究[1~3]未加以详述。血…  相似文献   

17.
抗肿瘤新生血管药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莉  陈正堂 《重庆医学》2008,37(3):321-323
研究证明,临床上任何可探测出的实体瘤的生长和转移是依赖于血管生成的.Folkman等[1]提出,实体瘤的生长有赖于血管的生成,如果没有血管,肿瘤直径不会超过1~2mm,目前研究表明,肿瘤血管形成与下列机制有关:(1)肿瘤血管生成因子产生过多使之与肿瘤血管抑制因子失衡,导致内皮细胞激活,产生血管生成表型(angiogenic phenotype);(2)血管部位细胞外基质改变、基底膜降解,内皮细胞芽生、增殖和迁移;(3)新生内皮细胞索形成管状毛细血管襻及管腔;(4)新生血管管腔的贯通[2].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不仅为肿瘤的生长提供能量来源,也为肿瘤的转移提供通道.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内皮抑素作为一种抑制血管生成的蛋白,能否与阿霉素协同作用治疗肝细胞癌(HCC).方法 构建内皮抑素表达质粒和在BALB/c裸鼠皮下建立HepG2人肝细胞肝癌动物模型,用阿霉素和生长抑素表达质粒基因转染治疗.结果 构建的内皮抑素表达质粒在体内、外均可稳定表达.内皮抑素蛋白与阿霉素协同抑制肿瘤和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内皮抑素基因治疗及阿霉素均可抑制裸鼠皮下肿瘤的生长及新生血管的生成,并且呈现协同作用.内皮抑素基因转染下调了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而阿霉素仅能下调VEGF的表达.内皮抑素及阿霉素协同下调VEGF的表达.结论 内皮抑素及阿霉素联合作用对抑制HCC治疗有确切效果,内皮抑素可提高阿霉素对肝癌细胞生长的抑制.  相似文献   

19.
肿瘤的生长及转移依赖于肿瘤血管生成(angiogenesis),如果没有血管形成,实体瘤的体积只能维持在显微水平[1、2],因此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已成为不同于常规抗肿瘤治疗的新策略[3]。目前已发现了许多肿瘤血管生成抑制物,如TNP-470[4],血小板因子4[5]干扰素a[6]等。但这些抑制物要么因易形成耐药[6,7],要么因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作用不强使应用受到限制,因此,有必要寻找作用更强、无耐药性形成的肿瘤血管生成抑制物。1997年Folkman及其同事们就发现了具有这种作用的内皮细胞生成抑制因子─—Endo-Ststin。1Endostatin的发现Folkman…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70年代,美国著名学者Folkman首次提出“肿瘤生长依赖于血管生成”及“通过抑制血管生成便可抑制肿瘤生长”的著名学说^[1]。乳腺癌是世界范围内严重危害妇女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近年来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大量研究证明^[2,3],乳腺癌组织中血管生成与肿瘤细胞的增殖、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