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内镜将化疗缓释粒子植入肿瘤体内治疗晚期胃肠道肿瘤,是一种新的靶向化疗措施。我院2006年1月-2012年7月对67例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进行了此项治疗,对其近期不良发应和毒性作用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入选患者67例,男38例,女29例,年龄62~88(75±13)岁。食管癌27例,胃窦部癌12例,贲门胃底癌20例,结肠癌8例,均为病理证实。所有病例均因高龄、病灶多处  相似文献   

2.
陈宁 《黑龙江医药》2012,25(3):381-383
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多种人类癌症细胞中包含小部分具有干细胞特性的癌细胞,称为肿瘤干细胞.肿瘤干细胞维持肿瘤的生长;可能引发转移.本篇文章的目的是评估肿瘤干细胞存在的证据,及其对现行治疗实体肿瘤的影响.在评估中我们发现肿瘤干细胞具有与正常干细胞相似的两个主要特征,自我更新和分化.肿瘤干细胞的存在与癌症治疗方面具有广阔的临床意义.肿瘤干细胞的靶向治疗,对肿瘤干细胞进行表面标记,在实体瘤中对肿瘤干细胞的鉴别和分离,逆转肿瘤干细胞对放化疗的抵制.临床试验表明肿瘤干细胞能够驱使和维持人类多种类型恶性肿瘤生存.然而,多年的肿瘤干细胞靶向治疗仍然面临多方面困难.  相似文献   

3.
肿瘤干细胞靶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多种肿瘤中都存在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CSC),这部分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分化潜能,是肿瘤生长、增殖和转移的根源。此外,肿瘤干细胞具有正常干细胞的自我保护特性,如有效的DNA修复、高表达多药耐药型膜转运蛋白以及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及拥有特定的微环境,使其能够逃逸现有的肿瘤治疗手段,导致肿瘤复发。针对这些保护机制,并利用肿瘤干细胞与正常干细胞的之间的差异进行靶向治疗,可能达到根治肿瘤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肿瘤干细胞学说的出现使肿瘤干细胞靶向治疗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途径。本文从肿瘤干细胞学说出发,对肿瘤干细胞靶向治疗策略的各种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前治疗血液系统肿瘤主要的采用化疗、放疗及干细胞移植.但现有的化疗药物及放疗、移植都存在选择性不高的缺点,在杀伤肿瘤细胞同时,也可能损害体内某些类型的正常细胞,治疗中常出现较明显的毒副反应,且易复发.为提高治疗的效果,目前对肿瘤的靶向治疗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所谓靶向治疗就是指针对疾病的某一靶点,采取有效的药物或方法,阻断或抑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从而达到治愈该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引发肿瘤的细胞亦称为肿瘤干细胞,可能成为治疗恶性血液病和实体瘤新的细胞靶点,近年来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此外,肿瘤干细胞对目前肿瘤治疗药物不敏感,是目前药物治疗肿瘤局限性的可能原因。尽管对肿瘤干细胞的识别和表征有待深入,目前已经开展靶向肿瘤干细胞治疗策略的研究。本文详细综述此领域的发展及在抗肿瘤药物发现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临床对肿瘤患者选择化疗药物治疗过程中表现出的不良反应类型,以确定最佳的化疗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肿瘤患者180例作为本次实验对比观察对象;临床均选择化疗药物进行疾病治疗,对用药后表现出的不良反应类型加以分析。结果临床对肿瘤患者选择化疗药物加以治疗后,患者较易表现出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的现象,主要体现为恶心症状、脱发症状以及腹泻等系列疾病症状。对患者选择化疗药物的类型不同,最终导致患者表现出不良反应的类型有所不同。对于本次研究的180例肿瘤患者,针对年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在13~29岁患有肿瘤疾病的患者例数为56例,在30~47岁患有肿瘤疾病的患者例数为72例,在48~67岁患有肿瘤疾病的患者例数为52例。结论针对肿瘤患者在选择化疗药物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临床存在较高概率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情况,对患者会造成较大的不良反应,对此临床需要采取具体的干预方法对患者进行干预,以将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8.
曹梦雪  孙凡  林厚文 《药学实践杂志》2017,35(3):193-196,247
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位居各类疾病之首,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是目前肿瘤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肿瘤治疗的失败又与肿瘤干细胞有着密切的关系。肿瘤干细胞的耐药机制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高表达的ABC转运蛋白介导化疗药物外排;乙醛脱氢酶的高表达与肿瘤的发病率和预后差显著相关;高效的DNA损伤修复能力;促存活通路的激活能力。笔者综合介绍肿瘤干细胞几种主要的治疗耐受机制,以期为开发新型抗肿瘤药物以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电视辅助的胸腔镜手术 ( video- assisted thoracoscopicsurgery,VATS)是微创外科在胸外科领域中的重大革命 [1 ] ,已广泛应用于胸部疾患的诊断、治疗中 ,在某些疾病的治疗中 ,已逐渐替代了传统的开胸手术。近年来胸腔镜在胸部肿瘤的应用日渐广泛 ,但在恶性肿瘤的应用上尚有许多争议。我院自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1年 1月对 10例胸部肿瘤的患者行胸腔镜的手术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1.1.1 一般资料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1年 1月我科用胸腔镜治疗胸部肿瘤 10例 ,男性 6例 ,女性 4例。年龄 3 5~ 76岁 ,平均 5 3岁…  相似文献   

10.
分子靶向治疗是当今肿瘤临床研究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肿瘤靶向治疗已开始在肿瘤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靶向治疗的效果取决于靶向药物自身的特性和肿瘤是否存在靶向药物作用的相应分子靶点,由此药物病理学应运而生。在靶向治疗的新模式中,病理医师不仅要作出疾病的诊断,提供肿瘤的预后指标,而且还要检测肿瘤中是否存在靶向药物相应的分子靶点,以作为临床医师实施靶向药物治疗的依据。突显出在靶向治疗中病理医师与临床医师合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肠闻质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4年1月经手术及病理、免疫组化证实的胃肠间质肿瘤1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胃部分切除4例,半胃或次胃切除10例,全胃切除3例,姑息手术1例。14个月后复发1例,再次手术,再复发后行靶向治疗。结论病理学联合免疫组化检查(CD117、CD34、SMA、S100)是提高诊断率的关键。手术治疗仍是主要治疗手段,手术时应避免医源性种植。复发或不能切除者可用靶向治疗。  相似文献   

12.
结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34例外科治疗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结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患者的最佳外科治疗方式。方法对我院1999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34例结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例患者均进行了手术治疗,其中23例一期肿瘤切除后吻合,单纯造瘘7例,Hartmann手术3例,32例治愈出院,死亡2例。结论结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经积极准备后,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来选择最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肿瘤是当今社会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即使在人类医学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对于肿瘤的治疗仍是一大难题,其根本原因是对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和复发的机制尚不清楚。近些年来,研究人员通过对肿瘤细胞表面标志物、增殖能力和致瘤能力等的深入研究,提出了肿瘤干细胞理论,即肿瘤中存在着少数具有无限自我更新能力和异种免疫缺陷动物致瘤能力的干细胞样肿瘤细胞,它们在肿瘤的发生、生长和转移等生物学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该理论的提出给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策略。本文将对肿瘤干细胞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肿瘤干细胞的特性以及肿瘤干细胞的分离和鉴定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多学科协作快速(MDT)流程下,结肠癌肿瘤内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的89例结肠癌患者的案例,其中采用多科学协作快速流程治疗的患者有41例为MDT组,采用同时期常规模式治疗的患者有48例为非MDT组,对两组进行临床观察发现两者的差异性。结果 MDT组较之非MDT组,术后的肿瘤复发率或者转移率更低(P<0.05)。结论对结肠癌肿瘤患者采用MDT模式治疗效果更佳,有助于治疗方案时间的合理分配,对于复发率或者转移率也起到了降低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针对妇产科肿瘤患者术后血栓性疾病进行治疗分析,找出其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抽取本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妇产科肿瘤患者经过手术之后发生血栓性疾病的10例病例,采用回顾性的方法对他们进行分析和统计。结果在10例患者中,有7例深静脉血栓性疾病患者经过深入治疗后痊愈,有2例肺血栓疾病患者经过心内科治疗后痊愈,有1例急性肺血栓患者因发病突然,未来得及抢救而死亡,总体治疗结果较好。结论妇产科肿瘤患者术后发生血栓性疾病的主要原因是肿瘤细胞、手术中的全身性麻醉、手术后卧床不起、肥胖等引起的血流缓慢、高凝等现象。所以要诊治妇科肿瘤患者术后血栓性疾病,就应该鼓励患者在术后进行适量运动,或者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技术。  相似文献   

16.
肿瘤特异靶向性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生物技术迅猛发展,针对肿瘤细胞的特异靶向性治疗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同时,肿瘤治疗中的特异靶向药物载体也随着多学科综合性发展而不断出现,如抗体载体、配体载体、活性多肽载体、微粒复合载体等。通过对这些特异靶向药物载体的了解,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和不断完善现有的肿瘤特异靶向治疗。本文综述了目前在临床和实验研究中几种常见的肿瘤特异靶向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小肠肿瘤是少见病,临床症状体征无特异性,目前又缺乏特异性的诊断方法,故较易误诊或漏诊而延误治疗。笔者从1995年1月~2002年6月收治10例小肠肿瘤患者,院外误诊达9例,误诊率达90%。本文对误诊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摘要: 肿瘤微环境 (TME) 在局部耐药性、 免疫逃脱和远端转移等多个肿瘤发生、 发展的步骤中起关键作用。依据 不同个体的 TME, 准确评估和选择临床用药, 可有效控制原位癌和转移癌的恶性转化。目前, 治疗癌症的主要方法 是化疗, 由于 TME 中良性细胞可调节癌细胞对标准化疗和靶向药物治疗的反应, 因此, 结合靶向 TME 治疗会取得更 理想的临床疗效。本文就乳腺癌 TME 中细胞外基质 (ECM)、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调节性 T 细 胞和骨髓间质干细胞对肿瘤发生、 发展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脾肿瘤手术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徐锋 《医药论坛杂志》2006,27(4):55-55,57
目的探讨原发性脾脏肿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991年1月,2004年12月本院手术治疗15例原发性脾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患者中良性10例,恶性5例。10例良性肿瘤中8例行脾切除术,2例行脾部分切除术。5例恶性肿瘤中4例行脾切除术,1例行脾联合胰体尾切除。结论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脾肿瘤的主要方法。脾良性肿瘤可根据情况行脾切除或脾部分切除术,恶性肿瘤应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20.
袁涛  文坤明△ 《天津医药》2020,48(11):1115-1119
肿瘤干细胞的存在是恶性肿瘤发生、复发、转移及耐药的根本原因。目前临床上并没有针对肿瘤干细胞的有效治疗手段,因此寻找针对肿瘤干细胞的治疗靶点,对指导结直肠癌治疗及改善其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大量研究表明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s)在调节结直肠癌肿瘤干细胞中起关键作用。本文归纳总结microRNAs的合成途径与功能以及其通过肿瘤干细胞相关信号通路和上皮间质转化途径调控结直肠癌肿瘤干细胞的作用机制。对结直肠癌肿瘤干细胞相关microRNAs进行深入研究,为结直肠癌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及切入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