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低温等离子刀联合匹多莫德对小儿喉乳头状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对黄石市中心医院及武汉市儿童医院2009-2014年诊疗的小儿喉乳头状瘤43例完整随访病历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治疗方法分为CO2激光联合匹多莫德组(A组)及低温等离子刀联合匹多莫德组(B组)。记录不同方法治疗后患儿肿瘤复发情况,统计复发率和复发时间,并运用解剖划分法,以此作为不同方法治疗的疗效指标。结果:两组复发率统计学无差异(61.90%vs 59.09%)(P>0.05),但B组复发时间[(8.13±1.17)月]要长于A组[(6.21±1.08月])(P<0.05);两组术前平均解剖亚区为(3.85±1.45)和(3.64±1.57),两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月和6月A组平均(1.82±0.98)和(2.52±1.18)个解剖亚区,B组平均(1.28±0.69)和(1.88±0.79)个解剖亚区,B组均要少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温等离子刀联合匹多莫德治疗小儿乳头状瘤,能够有效延长肿物复发时间,使乳头状瘤复发范围较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分析炎琥宁联合匹多莫德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3-11月本院确诊的手足口病患儿10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4例和试验组5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隔离、对症治疗和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对照组将炎琥宁加入5%葡萄糖液100 mL中静脉滴注,按5 mg/(kg·d)计算用量。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口服匹多莫德400 mg/次,2次/d。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在退热时间、溃疡愈合时间、皮疹消退时间以及治愈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琥宁和匹多莫德联用可以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小儿喉乳头状瘤22例分析陈晓云小儿喉乳头状瘤是一种非浸润性良性肿瘤,发病率虽低,但复发率极高,目前治疗尚无良方,有关其预后的文献报道不多,本院1992.9-1996.9间共收住22例,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22例患者,男女各11例,年龄10月~13岁...  相似文献   

4.
小儿喉乳头状瘤(JLP)的发生与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有密切关系,近几年有逐渐增加的趋势。此病在儿童期生长迅速,术后易复发,但随着年龄的增加,有自愈倾向。由于支撑喉镜、全麻技术、显微镜及激光技术等在JLP手术中的应用,使手术从范围到方式已有了一定改变。1995  相似文献   

5.
王善庆  王善用 《吉林医学》2014,(7):1443-1444
目的:研究匹多莫德联合蒲地蓝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临床效果。方法:将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81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给予蒲地蓝口服及病毒唑,对症处理等,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匹多莫德口服,观察两组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免疫功能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匹多莫德联合蒲地蓝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小儿喉乳头状瘤的临床特征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喉乳头状瘤(juvenileonset laryngeal papilloma,JLP)为非浸润性良性上皮瘤, 80%发生于7岁以前,更集中于4岁以下.其显著的临床特征常表现为复发性,常自行缓解或缓解后又复发.好发部位依次为声带、会厌、室带以及喉的其他区域,也可侵及鼻咽、咽、气管、支气管等处,故又可称为儿童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病(juvenileonset recurrent respiratory papillomatosis,JORRP).我科自1993~2002年收治了喉乳头状瘤患儿20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张杰 《中国医刊》2000,35(2):27-27
1 一般情况我院1990年1月~1996年1月收治的喉乳头状瘤病人共14例,其中男9例,女5例。这14例患者除1例外,均经我院行喉乳头状瘤摘除术及病理报告确诊。此14例病人均为缓解呼吸困难行气管切开术。现就发病年龄,家族史,妊娠史,瘤体发生部位及扩展种植,治疗手段等方面逐一进...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匹多莫德用于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的小儿患者16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4例患儿给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观察组84例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匹多莫德口服。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咳嗽、喘息、肺部听诊得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患儿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停止治疗6个月内,观察组发生感染次数少于对照组,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匹多莫德用于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不仅可以提高治疗的效果,而且可以有效预防其复发,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对喉乳头状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南阳医院2005—2013年收治的喉乳头状瘤患者31例,其中13例为对照组(行全麻支撑喉镜下喉乳头状瘤切除术,2005—2010年收治),18例为观察组(行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2010—2013年收治),术后病理均提示良性喉乳头状瘤。结果术后随访3 a,观察组术后3 a复发率、癌变率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6%比23.1%和0.0%比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喉乳头状瘤,患者术后3 a复发率、癌变率均较低,在准确把握适应证的前提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氟尿嘧啶联合西多福韦术后治疗成人喉乳头状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68例行支撑喉镜下手术切除术喉乳头状瘤患者术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人白细胞干扰素肌肉注射治疗12个月;观察组患者给予氟尿嘧啶联合西多福韦病灶注射治疗12个月,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显著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症状改善更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喉乳头状瘤复发率、复发时间及癌变率分别为26.5%(9/34)、(309.7±12.2)d、8.8%(3/34),对照组患者喉乳头状瘤复发率、复发时间及癌变率分别为47.1%(16/34)、(108.5±7.8)d、20.6%(7/34);观察组患者喉乳头状瘤复发率和癌变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复发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5)。结论氟尿嘧啶联合西多福韦术后治疗成人喉乳头状瘤可显著降低肿瘤复发率、癌变率,延迟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12.
喉部肿瘤与人类乳头状瘤病毒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明确喉部良、恶性肿瘤与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型特异性聚合酶反应(PCR)技术,对60例喉癌、36例喉乳头状瘤及78例声带息肉的新鲜冰冻组织标本进行HPV-DNA的检测。结果 HPV16型阳性者在喉癌组为20例(33.33%),喉乳头状瘤组为4例(11.11%)及声带息肉组为4例(5.13%)(P〈0.005);HPV6/11型阳性者在喉乳头状瘤组为35例(97.22  相似文献   

13.
舒仕瑜  柏林  唐文  叶茂 《重庆医学》2007,36(15):1472-1473
目的 探讨儿童喉乳头状瘤手术的麻醉方法.方法 对我院近年收治的28例喉乳头状瘤患儿的术中麻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在静脉复合麻醉下,大部分患儿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放置支撑喉镜顺利,安全度过围手术期,仅少数患儿因并发喉痉挛或喉水肿导致呼吸道梗阻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结论 儿童喉乳头瘤手术的麻醉关键是保证有效通气的情况下,保持足够的麻醉深度,使声带松弛无咽喉反射,心血管反应轻,术毕苏醒快,避免任何可加重喉梗阻和呼吸困难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支撑喉镜下小儿喉乳头状瘤切除术麻醉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支撑喉镜下小儿喉乳头状瘤切除术麻醉处理方式.方法 小儿喉乳头状瘤切除术32例,其中Ⅰ度喉梗阻(简称Ⅰ)15例,Ⅱ度喉梗阻(简称Ⅱ)12例,Ⅲ度喉梗阻(简称Ⅲ)5例.丙泊酚复合芬太尼或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气管插管者采用呼吸暂停法.记录麻醉诱导前、手术开始、术中10min、手术结束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氧饱和度(SpO2),记录麻醉诱导时低氧血症、气管插管以及术中声带活动发生情况.结果 各时点MAP、HR、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Ⅰ相比,Ⅱ、Ⅲ低氧血症与气管插管发生率高(P<0.05),与Ⅱ相比,Ⅲ低氧血症与气管插管发生率高(P<0.05);与Ⅰ相比,Ⅱ术中声带活动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术中声带活动发生率低于Ⅰ和Ⅱ(P<0.05).结论 小儿喉乳头状瘤切除术麻醉处理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麻醉用药和麻醉方式,静脉复合麻醉和呼吸暂停法在小儿喉乳头状瘤切除术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匹多莫德颗粒治疗手足口病肺炎的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5月-2011年6月开平市中心医院儿科住院的手足口病并发支气管肺炎的患儿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两组惠儿皆行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服匹多莫德颗粒,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1周后,两组疗效比较,对照组总有效率73.53%,治疗组94.12%,P〈0.05。结论:口服匹多莫德颗粒辅助治疗手足口病肺炎,能够提高治愈率,缩短治疗时间,辅助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用免疫组化技术对9例慢性喉炎、11例喉乳头状瘤及35例喉鳞癌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慢性喉炎、喉乳头状瘤及喉鳞癌,PCNA指数分别为15.01%、26.38%和48.0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在高、中、低分化鳞癌中,PCNA指数分别为36.18%、49.05%和58.46%,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01);PCNA阳性细胞在慢性喉炎、喉乳头状瘤及喉鳞癌的分布也有不同。提示:喉部不同病变PCNA的表达存在明显差异,且在喉肿瘤的良恶性病变判别及恶性分级等方面PCNA的表达亦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7.
喉癌中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检测及其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喉鳞状细胞癌中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18亚型)感染情况及临床分析。方法: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42例喉鳞癌组织中HPV16,18亚型情况进行检测。结果:42例喉鳞癌组织中HPV16,18亚型感染阳性率64.29%(27/42),但HPV16,18感染与临床分期、癌细胞的分化程度、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型无关。结论:HPV16,18感染可能是人喉癌形成的触发因素,它对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影  相似文献   

18.
李黎  张少容  熊辉强  高树峰  兰宁 《重庆医学》2013,(27):3269-3271,3274
目的探讨伊洛马司他联合化疗药物卡培他滨对人喉癌hep-2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伊洛马司他、卡培他滨两药单独和联合处理hep-2细胞,未处理组为对照组,采用甲基偶氮唑盐(MTT)法分析hep-2细胞的增殖活性,并采用金氏Q值判断联合用药的性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ep-2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mRNA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hep-2细胞的凋亡率。结果伊洛马司他与卡培他滨对hep-2细胞均有抑制作用,联合用药细胞抑制率明显增高(P<0.05),两药联合浓度为(8+100)μg/mL时为协同作用,(40+400)μg/mL时为相加作用;RT-PCR示伊洛马司他组与联合用药组的MMP-9mRNA的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用药组MMP-9mRNA的表达水平低于伊洛马司他组(P<0.05);流式细胞术示伊洛马司他组及卡培他滨组的凋亡率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用药组的凋亡率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伊洛马司他与卡培他滨联合用药可明显增强单药对喉癌hep-2细胞的抑制效应和诱导细胞凋亡作用,伊洛马司他的作用机制可能是下调MMP-9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及其上游调控因子HSF1在喉乳头状瘤和声带白斑中的表达,阐明其在喉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例声带白斑 (声带白斑组)、6例喉乳头状瘤(喉乳头状瘤组)和7例声带息肉(对照组)的组织标本中HSP70和HSF1蛋白的表达。结果: HSP70和HSF1蛋白在喉乳头状瘤、声带白斑中的表达高于声带息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声带白斑在所有组织中表达最高。对声带息肉、喉乳头状瘤、声带白斑中HSP70蛋白表达量与HSF1表达的关系进行直线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SP70蛋白表达量与HSF1的变化呈现正的直线相关(r=0.867,P<0.01)。结论:HSP70和HSF1在声带白斑中的高表达可能与喉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且HSP70和HSF1可能成为喉癌早期诊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匹多莫德和伐昔洛韦预防尖锐湿疣复发的效果及其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将178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联合治疗组(60例)、匹多莫德组(60例)和伐昔洛韦组(58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电离子去除疣体,联合治疗组患者给予匹多莫德和伐昔洛韦口服,匹多莫德组患者给予匹多莫德口服,伐昔洛韦组患者给予伐昔洛韦口服。随访6个月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时采集外周血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复发7例,复发频次为11例次,复发率为11.67%;匹多莫德组患者复发16例,复发频次为36例次,复发率为26.67%;伐昔洛韦组患者复发19例,复发频次为51例次,复发率为32.76%。联合治疗组患者复发率显著低于匹多莫德组和伐昔洛韦组(P<0.05,P<0.01),而匹多莫德组和伐昔洛韦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复发频次也均显著低于匹多莫德组和伐昔洛韦组(P<0.05)。联合治疗组和匹多莫德组患者治疗后CD3+、CD4+百分比及CD4+/CD8+均上升,CD8+百分比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伐昔洛韦组患者治疗前后CD3+、CD4+、CD8+百分比及CD4+/CD8+有变化,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匹多莫德组患者治疗后比较,联合治疗组患者加服伐昔洛韦后,其治疗后的T淋巴细胞亚群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变化(P>0.05);与伐昔洛韦组治疗后比较,联合治疗组加用匹多莫德后,其治疗后CD3+、CD4+百分比及CD4+/CD8+显著上升,而CD8+百分比则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匹多莫德能提高尖锐湿疣患者的免疫功能,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的失常,与伐昔洛韦联用可有效预防尖锐湿疣的复发,其疗效优于单用匹多莫德或伐昔洛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