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常规镫骨手术后仍偶有迟发性面瘫发生,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的探讨镫骨手术后迟发性面瘫的发病率、发病机制及治疗.设计以诊断为依据非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耳鼻喉科完成,对象为该院镫骨手术后迟发性面瘫患者3例,均为女性,年龄34~48岁.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332例镫骨手术后发生迟发性面瘫的3例患者.主要观察指标House-Brackmann分度.结果3例镫骨手术后迟发性面瘫的发病时间在术后5,6 d,为不完全性周围性面瘫,检测1例迟发性面瘫患者抗单纯疱疹病毒抗体,呈阳性.以大剂量激素、抗病毒药、维生素治疗为主,并配合针灸治疗,3例患者全部恢复正常.结论常规镫骨手术后出现迟发性面瘫,除面神经骨管裂隙外,还可能与隐匿的单纯疱疹病毒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镫骨底板开窗人工镫骨植入术的护理配合及护理要点。方法总结132例镫骨底板开窗人工镫骨植入术患者的手术及护理配合,通过术前访视,做好充分的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中护士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熟悉手术流程,规范手术器械,面神经监护仪及二氧化碳激光及微型电钻等手术仪器的管理及使用。结果全部手术患者术中面神经监测效果满意,均手术成功,无术中面神经损伤、术后感音神经性聋和眩晕等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镫骨底板开窗人工镫骨植入术通过一系列流程化的手术护理配合,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并保证手术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频率疏密波电针配合艾灸治疗面瘫恢复期的效果及对面神经肌电图与镫骨肌反射的影响。方法 拟选取2019年9月至2022年7月马鞍山市中医院收治的面瘫恢复期患者6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33例研究组(低频率疏密波+艾灸治疗)和32例对照组(高频率疏密波+艾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分级量表等级、面部残疾指数(FDI)、面神经肌电图(ENOG)变化,并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镫骨肌反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97%显著高于对照组81.25%(P<0.05);治疗后,两组H-B等级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提高(P<0.05),且研究组H-B等级提高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面部残疾躯体功能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社会交往及自我感觉评分显著低于术前(P<0.05),研究面部残疾躯体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社会交往及自我感觉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眼轮匝肌、口轮匝肌、鼻肌...  相似文献   

4.
针灸治疗面瘫25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2003-01/2008-08临床工作中共诊治各种类型面瘫患者256例,通过分型,采用三种方法治疗,均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治疗方法及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2008年9月~2009年1月在我科就诊的Bell’s面瘫患者30例,均符合Bell’s面瘫的诊断标准,表现为单侧面颊部动作不灵,口角歪斜,无传导病变存在和听力下降症状。男18例,女12例;年龄20~68岁;病程1~14d。30例患者均采用丹麦OTO100型中耳分析仪分别于发病初期与恢复后各进行一次镫骨肌声导抗测试,压力-400~+200Dapa,探测音为226Hz,反射时跨9S,通过用3种不同频率的纯音刺激后,观察并记录其镫骨肌反射,凡出现反射为阳性,不出现反射为阴性。  相似文献   

6.
不同程度失神经支配面瘫预后的实验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不同损伤程度的面神经和面肌的机能学和组织学改变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制造面瘫模型,应用神经电图、透射电镜、扫描电镜等观察。结果压榨面神经5s组的平均神经兴奋传导抑制时间为36.5min;只有髓鞘局部松散,而口轮匝肌次级突触间隙无改变。15s组瞬目反射恢复正常平均需48±16d;大部分髓鞘结构重度松散,少部分轴突空泡化,次级突触间隙面积轻度减少。30s组瞬目反射半年内未恢复;主要表现髓鞘和轴突都变性;次级突触间隙面积显著减少。结论面神经受损伤时间越长预后越不良,应早期行面神经减压术  相似文献   

7.
β-七叶皂甙钠治疗贝尔面瘫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贝尔面瘫是指临床上不能肯定病因的不伴有其他体征或症状的单纯性周围面神经麻痹,为常见病、多发病。一般认为经过面神经管的面神经部分发生急性非化脓性炎症为致病原因之一。临床多采用以糖皮质激素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本院自1994~2002年间,采用β-七叶皂甙钠治疗贝尔面瘫,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在儿童面瘫的治疗中,为了避免针刺治疗的痛苦和恐惧感。早期综合运用激光点穴、手法按摩穴位、水针疗法等方法治疗,具有好的疗效,经2~6个疗程后结果显示,总有效率为100%,治愈率76%,有效率24%。提示儿童面瘫,早期采取综合理疗治疗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耳硬化症是一种与遗传、代谢、内分泌等因素有关的传音性耳聋,镫骨切除术是其主要的传统治疗方式。CO2激光介导下的人工镫骨置换术是通过激光将镫骨气化,与传统采用力学的手术方式比较,其具有手术准确、精细、出血少、非力学操作、手术时间短等微创手术的优点[1,2]。我科2005年  相似文献   

10.
癫痫是神经系统常见的疾病,目前癫痫治疗仍以药物为主,但是抗癫痫药物(AEDs)对骨代谢的影响却很少受到关注,早期监测骨代谢指标对癫痫患者预防骨质疏松及骨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主要从抗癫痫药物(AEDs)对骨代谢指标的影响和对骨骼健康的作用机制两方面阐述其对骨代谢的影响,为口服抗癫痫药物患者预防骨质疏松及骨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冯永嵘  张成吉 《临床荟萃》1999,14(21):996-996
近3年来,我院将大连医科大学科达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科达回春生胶囊”(Bifidobiogen)应用于临床。对各型病毒性肝炎、活动型肝硬变进行治疗观察,其结果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1.1 病例 病例选择治疗组(含对照组)均为我院1996~1998年间收住患者。依据1990年北京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修订诊断标准。观察病例中乙型肝炎(轻度)420例,(中度)820例;甲型肝炎44例,活动性肝硬变196例,计1480例,男1300例,女180例,年龄18~58岁,其中30~45岁,占70%。1.2 病例分组 我们选择临床配对法进行投药与非投药(回春生与保肝药)作以比较观察,其年龄、性别、诊断、病情以同期患者大体相当,两组患者数相等。  相似文献   

12.
孙倩  开芸 《新医学》1999,30(9):521-522
目的:观察葛根素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ACI)的治疗作用。方法:44例AC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葛根素治疗组(A组)22例应用葛根素500mg加5%葡萄溶液静脉滴注。每日1次,共14天,低分子右旋糖酐组(B组)22例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方法与疗程同A组,分别于治疗前气治疗2疗程后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同时观察血流动力学,心电图、梗死灶体积大小等指标的变化以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A组有效率8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骨肽注射液对维甲酸所致大鼠骨质疏松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5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骨肽注射液低、中、高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四组均连续2周每天注射70 mg/kg的维甲酸建模.骨肽注射液低、中、高剂量组大鼠灌胃给予100、200、400 μg/(kg·d)的骨肽注射液,正常对照组及模型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连续给药4周.观察并记录大鼠骨质量及骨密度,并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钙、血磷含量及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活性,试剂盒检测血清中抗酒石酸性磷酸酶(TRACP)活性及骨钙素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中骨质量,骨密度,血钙及血磷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ALP及TRACP活性升高(P<0.01),骨钙素含量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骨肽注射液低、中、高剂量组中骨质量、骨密度、血钙及血磷含量均明显提高(P<0.01),ALP、TRACP活性降低(P<0.01),骨钙素含量降低(P<0.01).[结论]骨肽注射液对维甲酸所致的大鼠骨质疏松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机制与其调节骨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双醋瑞因对老年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KOA患者62例,予双醋瑞因胶囊50mg、2次/天口服治疗,疗程12周.在治疗前和随访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分别进行关节功能测定,同时检测膝关节液MMP-3的含量.[结果]治疗3个月后,患者WOMAC评分较治疗前下降;治疗6个月时,WOMAC评分进一步下降;治疗12个月时,WOMAC评分保持稳定(F=15.264,P=0.000).OA严重程度指数变化也显示出相同的趋势(F=11.145,P=0.000).MRI的Recht分级显示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膝关节软骨的正常到轻度异常的比例增高 (χ^2=28.269,P=0.003).关节液MMP-3的含量治疗3个月时下降;至6个月时,MMP-3含量继续下降;到12个月,MMP-3含量保持稳定(F=12.375,P=0.000).MMP-3含量和WOMAC评分及OA严重程度指数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75(t=6.876,P=0.003)和0.710(t=5.461,P=0.014).[结论:]双醋瑞因治疗老年KOA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其机制可能与MMP-3的表达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双歧三联活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老年溃疡性结肠炎(UC )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老年U C患者8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及对照组42例。对照组患者均给予美沙拉嗪颗粒口服,每次1.0g,4次/天;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口服,每次420 mg ,3次/天。两组疗程均为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腹泻、腹痛、粘液血便以及结肠镜检查的改善情况;同时比较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C反应蛋白(CRP)及血沉(ES R )水平的变化。治疗期间详细记录两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腹泻、腹痛、粘液血便以及结肠镜下溃疡、糜烂及出血的改善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或<0.01);观察组血清MDA、SOD、CRP及ESR改善幅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均 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P>0.05),且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与单用美沙拉嗪相比,联合应用双歧三联活菌可显著地抑制炎症反应,提高体内SOD活力,降低MDA水平,从而增强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减轻肠黏膜细胞的氧化损伤,更快、更有效地改善临床症状,提高预后,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是老年UC患者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