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是一种自身免疫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神经病,以脱髓鞘反应为主,可累及运动神经、感觉神经和自主神经。GBS合并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属于GBS变异型,在临床上并不罕见,但以麻痹性肠梗阻为首发症状起病的GBS病例临床实属少见,现将收治的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经典型格林巴利综合征(GBS)临床较常见,变异型GBS 临床上发病率低,现报告伴视神经炎的复发型Miller Fisher 综合征1例,资料如下.  相似文献   

3.
吉兰一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是一种自身免疫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神经病,以脱髓鞘反应为主,可累及运动神经、感觉神经和自主神经。GBS合并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属于GBS变异型,在临床上并不罕见[1],但以麻痹性肠梗阻为首发症状起病的GBS病例临床实属少见,现将收治的1例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57岁,主因“腹胀伴停止肠内排气、排便3d”收住院。查立位腹平片示腹部肠管扩张积气、可疑气液平,初步诊断为“肠梗阻”收住我院胃肠血管外科。给予禁食、胃肠减压、抗炎、肠外营养等治疗,  相似文献   

4.
<正>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损害脊神经根和周围神经,临床上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多以四肢麻木无力、腱反射消失、蛋白细胞分离为主要特征。该病多见于前驱感染的青壮年和儿童,有部分老年人发病,围产期女性发病很少见,因围产期女性生理特点与成人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5.
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GBS)又称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炎,好发于老年人,主要损害多数脊神经根和周围神经,也常累及脑神经。临床上对格林巴利综合征按病情轻重分为7种类型。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重症患者在神经内科病情稳定后即转入康复医学科,并在入住康复医学科的24小时内进行医疗、治疗、护理的整体评估,对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预测疾病转归、制定康复治疗措施极为重要。本研究通过病例讨论的方式,来探讨急性GBS患者转入康复医学科的合适时机及注意事项,结果发现全面康复介入的最好时机在患者病情平稳以后,在急性进展期内以临床药物治疗为主,无论是急性期还是恢复期应动态监测肌电图等电生理指标变化。  相似文献   

6.
闾小慧 《河北医学》2010,16(1):110-111
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GBS),又名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或急性感染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是以周围神经和神经根的脱髓鞘及小血管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的炎性反应为病理特点的自身免疫病。约半数以上病人在发病前数日到数周内常有感染史。如咽喉痛,鼻塞,发热等上呼吸道感染以及腹泻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另外,还可有带状疱疹,流感,水痘,腮腺炎和病毒性肝炎等。各年龄组均可发病,以儿童和青壮年多见,男性略高于女性。呼吸肌麻痹是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主要危险,抢救呼吸肌麻痹是治疗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的关键。现将我科近期收治的1例病例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格林巴利综合征(简称GBS)是我国常见神经内科危急重症之一,是较为常见的多发性神经根病变,多见于青壮年。主要病变是周围神经广泛的炎症性节段性脱髓鞘,部分病例伴有远端的轴索变性,首发症状常为四肢对称性无力,可自远端向近端发展或相反,或远近端同时受累,并可波及躯干,严重者累及肋间肌及而致呼吸麻痹。我科于今年1月收治1例格林巴利综合征伴呼吸肌麻痹患者,经积极抢救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颅内压增高和视神经乳头水肿是格林—巴利氏综合征(简称GBS)少见的合并症。其发病机理目前尚无定论,我院神经内科自1960~1978年200例GBS中合并颅内压增高者9例其中2例视乳头水肿。本文根据临床症状,CT扫描及尸检对其发病机理进行探讨。临床资料 1.年龄及性别;9例中年龄最小3岁,最高43岁。男:6例、女3例。 2.发病前感染史;本组病例发病前1—3周内有  相似文献   

9.
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是一种免疫介导的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急性期主要病理改变为周围神经的单核细胞浸润及节段性脱髓鞘,严重病例除节段性脱髓鞘外还伴有轴索变性。尽管对70%以上患者来说预后良好,但它仍然是神经内科的急症,需紧急处理,否则,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临床上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随着病程的加长,病变可累及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和自主神经、以下肢感觉神经病变最常见。但并发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病例报道较少,而GBS是一种周围神经脱髓鞘疾病,也能侵犯脊神经及自主神经,容易造成误诊。现将临床上遇到的1例糖尿病肾病合并GBS的病例予以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闫莉婷  赵双平 《重庆医学》2021,50(9):1618-1620
格林巴利综合征(GBS )又称急性感性多神经炎,是以周围神经和神经根的脱髓鞘及小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的炎性反应为病理特点,由免疫介导的疾病.临床上具有明确的呼吸道或胃肠道前驱感染史,典型临床表现,结合头颈部 CT、磁共振成像(M RI)及肌电图检查,临床诊断 GBS 不难.但患者在合并有外伤、手术等情形下临床征象交错,容易造成误诊漏诊.本文对2例创伤后并发 GBS 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并结合文献探讨疑难复杂 GBS的临床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以避免延误诊治.  相似文献   

12.
格林巴利综合征 (GBS)是自身免疫性疾病 ,它引起的神经系统症状已为人所熟知 ,但引起心电图改变的报告却少见 ,现对 5 9例 GBS患者异常心电图表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996 - 2 0 0 1年我院诊治 GBS者 14 4例 ,既往有冠心病病史来诊有心电图改变者 2例 (1.4 %) ;无心脏病病史以 GBS来诊并有心电图改变者 5 9例 (4 1%) ,其中男 2 8例 ,女 31例 ,年龄 9月~ 70岁 ,平均 13.5± 15 .6岁 ;无心电图改变者 83例 (5 7.6 %)。5 9例 GBS的诊断均符合有关 GBS的诊断标准 [1] ,全部病例入院后即行首次心电图、心肌酶检查 ,并根据病情定期复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格林-巴利综合征(GBS)合并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及发病机制。方法报道2例GBS并脊髓损害的临床病例。结果2例均有典型的GBS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异常,且均合并脊髓损害。结论GBS为周围神经脱髓鞘所引起,而合并的脊髓损害症状可能为脱髓鞘损害累及中枢神经系统(脊髓)所致。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CIDP)早期临床表现、神经电生理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对我院自2000年7月~2008年1月被误诊断的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神经电生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因早期症状及体征不典型易被误诊为其他原因诱发的周围神经疾病,其中以嵌压型周围神经疾病多见。周围神经电生理检查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但应动态观察临床症状及电生理检查的变化,从而减少误诊率,以便早期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获得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格林巴利综合征(GBS)又称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本病多在数月至1年内恢复,复发者少见。本文就我科收治的1例复发性GBS患者的护理特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是感染后的自身免疫性周围神经病,病前可有病毒、细菌感染或疫苗接种史,大约70%的GBS患者有前驱感染病史。目前认为感染是GBS发病的重要启动因素,通过分子模拟机制产生自身抗体,损害周围神经。GBS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感染的机会也很多。我们报告3例已进入平台期(临床症状和体征不再加重)或已开始好转的患者在院内感染后再次加重的病例,初步探讨感染与病程的关系,以引起临床上对GBS患者预防和控制感染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是一种以小血管为主要病变的血管炎综合征,临床表现为特征性皮疹,消化道、关节及肾脏症状;偶可发生颅内出血,还可有鼻出血、咯血、睾丸出血等出血表现[1]。一些少见的症状如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昏迷,蛛网膜下腔出血,视神经炎及格林巴利综合症[2]。笔者治疗1例过敏性紫癜伴晕厥,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杨孙凤  李淮玉 《安徽医学》2009,30(2):148-150
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是一种自身免疫性周围神经疾病。促炎性因子与抑炎性因子通过改变Th1/Th2型细胞之间的平衡,主要是增强Th1型细胞的作用,在疾病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的平衡影响着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  相似文献   

19.
格林巴利综合征伴呼吸肌麻痹患儿的抢救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平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18(12):1467-1468
格林巴利综合征(GBS)即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是迅速进展而大多能治愈的周围神经疾病,多从四肢软瘫开始,并逐渐累及颅神经和呼吸肌等重要器官,呼吸肌麻痹是主要的死亡原因。目前认为GBS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度过急性期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因此,加强急性期呼吸肌麻痹的护理,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措施之一。本院于2000年2月~2003年3月共收治GBS患儿33例,其中合并呼吸肌麻痹12例,现将抢救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急性复发性格林巴利综合征是指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恢复后,经过长期无症状间隔后急性复发。本病极少见,国内尚未见这方面的专题报道,我院收治一例,报告如下。李某,女.30岁,于1992年1月3日以“四肢乏力、呼吸困难反复发作12年,再发2天”收住院。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