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老年缺血性肠病的新认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缺血性肠病或称缺血性结肠炎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肠壁血流减少所致的肠壁缺血性损害,使肠壁营养障碍的一种综合征.近年来随着社会人口的日益老年化,动脉硬化所致的疾病发病率增加,缺血性肠病的患病率也有所增加.尤其是老年人临床表现不典型,误诊率高,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是临床上严重的急腹症之一.  相似文献   

2.
缺血性结肠炎是一种因肠系膜动脉闭塞或狭窄引起的局限性肠壁梗死或相对缺血所致的结肠病变。1963年Boley首先报道,1966年Marston正式命名并提出了临床分类。缺血性结肠炎较常见于老年人,因本病主要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后者老年人发病率高。Marston报道16例,平均59岁。竹本报道45例,平均58岁。  相似文献   

3.
缺血性结肠炎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血性结肠炎是由于局部肠壁供血减少或缺如而引起的一类疾病 ,是一种少见病。但近年来临床工作者对缺血性结肠疾病有新的认识并予以重视 ,但由于本病缺乏特异性诊断 ,且多发于老年人 ,并伴有其它疾病 ,早期易漏诊或误诊 ,失去内科保守治疗的时机 ,待发生腹膜炎时结肠已广泛坏死 ,失去手术治疗时机 ,病死率高。现就本院 1992年以来收治的 12例缺血性结肠炎病人做一临床分析。临床资料 :本组 12例患者 ,男 9例 ,女 3例 ,年龄 5 2~72岁 ,平均 65 5岁。急性起病 11例 ,均有腹痛和粘液血便 ,其中恶心呕吐 9例 ,腹胀 8例 ,发热 2例 (体温 3 7 5…  相似文献   

4.
缺血性结肠炎(ischemic colitis IC)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肠壁血流减少所致的肠壁缺血性疾病。现将我院近5年来诊断的22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老年人缺血性结肠炎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缺血性结肠炎是由于肠壁血液供血不足导致的结肠缺血性肠病,是下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之一。本病临床上多有腹痛、便血、腹泻等表现。动脉硬化和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率较高,且常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本病易误诊,早期诊断和治疗,患者可在短期内完全康复,如延误诊断可导致肠壁坏死、穿孔,甚至休克。  相似文献   

6.
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转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相钊 《胃肠病学》2003,8(5):318-319
缺血性结肠炎(ischemic colitis,IC)是由于肠壁血液供应不足导致的结肠缺血性疾病,是下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之一。本病临床上多有腹痛、便血、腹泻和肠壁坏死、穿孔等表现,动脉硬化和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率较高,且常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本病较易误诊,如能早期诊断和治疗,则患者可以在短期内完全康复。为提高本病的诊治水平,本文复习了我院34例IC病例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和治疗转归进行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7.
提高缺血性肠病的临床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血性肠病是一组因小肠、结肠血液供应不足导致的不同程度的肠壁局部组织坏死和一系列症状的疾病,可分为急性肠系膜缺血(AMI)、慢性肠系膜缺血(CMI)及缺血性结肠炎(IC),以IC最多见。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血性腹泻、血便及腹胀等消化道症状。该病与动脉粥样硬化、肠系膜动静脉栓塞及血栓形成、心搏量减少及血管炎等有关,患者可同时存在高血压、糖尿病及急性心肌梗死等老龄化疾病。DSA及CT检查对于诊断AMI及CMI价值较高,而IC则主要依赖于结肠镜的诊断。预后也各不相同,AMI病情凶险,死亡率高,须早期诊断及手术治疗;而IC临床症状多为自限性,预后良好。缺血性肠病临床误诊率较高,应引起临床医师重视。  相似文献   

8.
缺血性结肠炎4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血性结肠炎者由于肠道血流灌注不足常引起结肠损伤,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是本病的危险因子,并且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其发病率亦呈上升趋势,已成为下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回顾我院因缺血性结肠炎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国内外的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及内镜特点和转归   总被引:70,自引:1,他引:70  
目的 观察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及内镜特征。方法 对60例缺血性结肠炎病人的临床经过及内镜表现进行总结。结果 本病多发生于50岁以上中老年人(87%),女性多见(男:女为1:2),且多数(76.7%)伴有可能相关的基础疾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血液病或腹腔手术史。早期内镜表现主要为结肠黏膜高度水肿、充血、出血、糜烂及溃疡。病变大多为一过型,如能早期诊断与治疗,多数预后良好。病变转归与发病年龄、病变程度及病程长短、伴随的基础疾病以及有无并发症可能相关。结论 结肠镜在诊断早期缺血性结肠炎中非常有用。  相似文献   

10.
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缺血性肠病鉴别诊断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血性肠病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肠道急性或慢性血流灌注不良所致的肠壁缺血性疾病,病变侵及黏膜层和黏膜下层,包括缺血性结肠炎、肠系膜动脉栓塞、肠系膜静脉栓塞等。随着社会人口日益老龄化,缺血性结肠炎的患病率也有增加,其临床表现有腹痛、便血、腹泻,严重者可以出现肠坏死、肠穿孔、腹膜炎甚至出现感染性休克。国内外多报道缺血性结肠炎的内镜检查,而未见有关血浆D-二聚体变化的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内镜检查及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于缺血性肠病鉴别诊断及其判断预后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简介了缺血性结肠炎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诊断及治疗。提出老年人突发腹痛、便血、腹泻三主征要首先考虑缺血性结肠炎的可能,早期结肠镜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首选方法,对于提高临床医师对缺血性结肠炎的认识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2.
缺血性结肠炎的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缺血性结肠炎(ischemic colitis,IC)是由于结肠血流减少导致肠壁缺血及继发炎症,是缺血性肠病(ischemic bowel dis-ease)中最常见的类型。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及影像诊断有其相对特征性,也有非特异性。早期发现早期诊断缺血性结肠炎,将有助于该病的治疗及预后。  相似文献   

13.
缺血性肠病(ischemic bowel disease)是由于肠壁血流灌注不良所致相应肠道发生急性或慢性缺血性损害,可累及整个消化道,但主要累及结肠,故亦称为缺血性结肠炎[1].本病的及时诊断是治疗的关键.现总结我院43例缺血性肠病的内镜及病理特点,旨在探讨其在缺血性肠病上的诊断价值,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4.
老年人缺血性肠炎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血性结肠炎(IC)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肠道血流灌注不良,从而导致肠壁缺血性损害,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伴或不伴有腹痛的便血[1].该病多见于老年人,临床表现非特异性,误诊率高,严重者可发生肠梗阻、肠坏死甚至中毒性休克,是临床上严重的急腹症之一.本研究回顾分析了老年人IC的临床病理随访资料,旨在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提高对该病在临床诊断和治疗方面的认识,为临床诊疗提供合理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及内镜下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37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内镜下表现.结果 31例患者年龄大于50岁,29例伴有高血压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便秘、腹部手术等基础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急性起病、腹痛、腹泻及便血.结肠镜下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  相似文献   

16.
缺血性结肠炎4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内镜特征和诊治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7年6月44例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资料.结果缺血性结肠炎好发于老年人,多伴有相关基础疾病,主要临床表现是急性下腹痛和便血。内镜检查提示病变主要发生在左半结肠,呈节段性分布,结肠黏膜高度水肿、充血、糜烂、坏死及溃疡。大多数病例呈一过性表现,如能早期诊断与治疗,预后良好。结论急性腹痛和便血且伴有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的老年患者应考虑有缺血性结肠炎可能,病变转归与发病年龄、病变程度及病程长短、伴随的基础疾病及有无并发症可能相关。内镜检查在明确诊断、早期治疗和判断预后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内镜表现及诊治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资料及内镜特征。结果缺血性结肠炎好发于老年人,多有相关的基础疾病,以腹痛、腹泻、便血为主要表现,内镜检查病变主要发生在左半结肠,呈节段性分布,大多数病例呈一过性改变,预后良好。结论具有相关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发生腹痛、便血者,应考虑到缺血性结肠炎的可能,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预后良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内镜、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 2003年1月~2010年12月于我院确诊为缺血性结肠炎的住院患者37例,分析临床、内镜、组织病理学特点及治疗转归的情况。结果缺血性结肠炎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泻、血便,常合并有基础疾病,病变以左半结肠多见,早期结肠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是确诊缺血性结肠炎的关键。结论缺血性肠炎临床易误诊。诊断治疗及时治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分析缺血性结肠炎及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特点与组织病理学的差异,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2013年20例缺血性结肠炎及3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性别、病程、年龄、基础疾病史、临床表现,肠镜结果及病理特点等资料,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缺血性结肠炎发病以60岁以上老年人为主,起病急,病程短,多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溃疡性结肠炎以中青年患者为主,病程长,伴随基础疾病较少见,前者临床表现以腹胀、呕吐多见,后者以黏液血便及里急后重症状较多见。缺血性结肠炎肠镜下病变较少累及直肠,多出现黏膜水肿,溃疡多呈纵行,溃疡性结肠炎常累及直肠,常合并炎性假息肉,溃疡以地图状为主,病变部位呈连续性。病理上,缺血性结肠炎以血管扩张充血、间质水肿及血管壁增厚多见,而炎性细胞浸润及隐窝脓肿较少见。结论结合年龄、既往病史、临床症状及内镜、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有助于缺血性结肠炎与溃疡性结肠炎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0.
缺血性结肠炎(ischemic colitis,IC)是由于肠道血液供应不足或回流受阻致肠壁缺氧损伤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炎性病变.临床表现有腹痛、便血及腹泻,严重者可致肠坏死、穿孔、腹膜炎及感染中毒性休克,是下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之一.现将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102例诊断为IC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内镜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