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治疗20例多发性骨髓瘤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培莉 《安徽医学》2009,30(10):1224-1225
目的分析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20例MM患者采用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治疗3个疗程,评价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20例MM患者,2例(10%)获得CR,14例(70%)获得PR,总有效率(CR+PR)为80%,治疗前后平均血红蛋白浓度、血M蛋白浓度、浆细胞比例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所有患者均出现嗜睡、便秘不良反应,4例(20%)指端麻木感,2例(10%)下肢水肿,1例(5%)皮疹,未发现1例深静脉血检。结论沙利度胺加VAD联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轻微,易于耐受。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TD方案与VAD+沙利度胺方案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68例初治MM患者根据方案不同分为TD组(32例)和VAD+沙利度胺组(36例),两种方案分别化疗4个疗程后,评估两组患者的疗效、副作用及生存时间。结果68例患者获得完全缓解(CR)、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部分缓解(PR)、稳定(SD)和疾病进展(PD)的患者在TD组为2、3、17、7、3例,VAD组为2、4、19、6、5例。其中有效患者(ORR=CR+VGPR+PR)在两组中比例分别为68.75%和69.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有嗜睡、粒细胞减少、继发感染、周围神经病变等化疗相关副作用,经药物减量及对症处理后均可好转,TD组粒细胞减少、继发感染及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显著低于VAD+沙利度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OS及P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D方案总体疗效与VAD+沙利度胺方案相当,可作为初治MM的有效治疗方案,但相较VAD+沙利度胺方案毒副作用更轻,患者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刘雪梅  白雁  王颖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0,42(10):1257-1258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联合改良VAD(长春地辛,表柔比星,地塞米松)方案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多发骨髓瘤15例,均采用沙利度胺片联合VAD方案治疗。治疗4个周期后,观察血象、血清M蛋白、肝肾功能、尿蛋白、骨髓穿刺等,记录毒副反应。MM疗效标准,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无效(NR)。结果:15例患者,CR 2例,PR 10例,NR3例,总有效率达80%。结论:沙利度胺联合改良VAD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疗效高、副作用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T-CEM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22例复发难治性MM患者应用T—CEMD方案:沙利度胺100mg,每晚1次;环磷酰胺500mg/m^2,第1天;足叶乙甙70mg/m^2,第1~2天;米托蒽醌4mg/m^2,第1~3天;地塞米松40mg第1~4天;21d为一个疗程。19例初治MM用T—CEMD与VAD类方案交替(T-CEMD/VAD)治疗;18例初治MM单用VAD类方案治疗。结果在22例难治性MM患者中,完全缓解(CR)8例(36%)、部分缓解(PR)12例(55%)、无效(NR)2例(9%),总有效率(0RR)91%。T—CEMD/VAD方案治疗的19例中,CR6例(32%)、PR11例(58%)、NR2例,总有效率(0RR)90%。单用VAD类方案治疗18例初治MM者中,CR1例(6%)、PR8例(44%),ORRS0%。T-CEMD方案的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结论T-CEMD方案对复发难治性MM患者中的补救治疗,具有较为理想的疗效。T—CEMD/VAD交替方案治疗初治MM患者,明显优于单用VAD类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VAD方案联合沙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20例(MM)患者用VAD方案联合沙利度胺治疗。VAD方案:长春新碱0.4 mg/d静滴,第1~4天;阿霉素10 mg/d静滴,第1~4天;地塞米松40 mg/d静滴,第1~4天、第9~12天和第17~21天。28 d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沙利度胺起始剂量为100 mg/d,每周增加50 mg/d,最大剂量为200 mg/d,持续12周以上。结果 20例患者中,部分缓解13例(65%),进步5例(25.2%),无效2例(10.1%),有效率90.2%。不良反应主要有便秘和嗜睡头昏等。结论 VAD方案联合沙利度胺治疗MM具有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疗效明显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李雪华  唐正贤 《海南医学》2009,20(10):24-26
目的评价沙利度胺(Thalidomide)加联合化疗(VAD方案和MP方案)治疗初发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沙利度胺起始剂量为200 mg/d,每周递增100 mg,至患者不能耐受或最高剂量不超过400 mg/d。每间隔四周化疗一次,联合VAD方案(T-VAD组)或联合MP方案(T-MP组)。结果沙利度胺加联合化疗总有效率为75%,T-VAD组有效率83.3%,T-MP组有效率62.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位生存时间52个月;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便秘、嗜睡、水肿、指端麻木等。结论沙利度胺加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能耐受。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沙利度胺联合改良VAD+M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临床疗效。方法 27例多发性骨髓瘤分成两组,治疗组14例,给予长春新碱1.4mg/(m2.d),阿霉素40mg/(m2.d),地塞米松40mg d1-4;马法兰0.1 mg/kg、d1-7;均为28天1疗程;对照组13例,给予经典VAD方案。两组患者均同时给予沙利度胺(200mg/d)治疗。结果治疗组3例达CR,7例达PR,总有效率71.43%;对照组4例达CR,5例达PR,总有效率69.23%。两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治疗组出现糖尿病、肺部真菌感染、消化性溃疡等严重不良反应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沙利度胺联合改良VAD+M治疗方案多发性骨髓瘤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8.
王宗平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0):4195-4196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反应停)联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16例MM患者接受沙利度胺联合常规MP方案或VAD方案化疗3个疗程。以骨髓浆细胞和M蛋白比例、血红蛋白、血尿素氮、血钙等定量作为治疗前后观察指标。结果:部分缓解10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87.5%。常见不良反应为皮疹、便秘、嗜睡、乏力、头昏、四肢麻木和下肢水肿等。结论: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方案治疗MM反应率高,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低剂量沙利度胺联合常规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在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内科诊治的45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应用常规VAD方案化疗治疗的MM患者22例(常规组),接受低剂量沙利度胺联合常规VAD方案化疗治疗的MM患者23例(联合化疗组),28 d为一个疗程,至少连续治疗四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联合化疗组患者4个疗程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2.61%,明显高于常规组的52.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脱发及骨髓抑制,均未出现IV度化疗不良反应,未出现治疗相关死亡.联合化疗组患者中11例出现嗜睡症状,7例出现便秘,13例出现周围神经毒性,给予缓泻剂润肠通便、维生素B12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后症状均好转.结论 低剂量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有效率显著提高,不良反应较轻,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治疗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方法对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行沙利度胺联合MP、VAD等方案治疗,连用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41例患者中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11例,进步18例,总有效率80.49%。沙利度胺的不良反应轻微,患者均可耐受继续治疗。结论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治疗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疗效可靠,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T-VAD与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沙利度胺联合VAD与VAD两种治疗方案对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副作用。方法:将从2007年3月至2011年3月到本院就治的7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随机平分为T-VAD方案治疗组及VAD方案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T-VAD方案治疗组中,显效的有6例,有效的有25例,总有效率为86.1%;VAD方案治疗组中,显效的有2例,有效的有19例,总有效率为58.3%。T-VAD方案治疗组中有8例发生不良反应,占22.2%;VAD方案治疗组中有11例发生不良反应,占30.6%。T-VAD方案治疗组比VAD方案治疗组治疗效果优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两组患者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VAD方案相比,T-VAD方案对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治疗效果较优良、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治疗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方法52例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接受沙利度胺联合化疗3个以上疗程。以骨髓瘤细胞和M蛋白比例、血红蛋白、血钙等定量作为治疗前后观察指标。结果52例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完全缓解6例,部分缓解14例,进步24例,未缓解8例,总有效率84.6%。结论沙利度胺联合化学治疗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疗效明显,不良作用小,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沙利度胺联合MP及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4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联合MP及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方法:对应用沙利度胺联合MP及VAD方案治疗的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初治病例32例给予沙利度胺联合MP方案治疗,总有效率为81.2%;复发病例10例给予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治疗,总有效率为80.0%。结论:沙利度胺联合MP及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具有缓解率优于以往的常规(MP或VAD方案)治疗,且副作用少,患者耐受性好,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联合VT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观察采用沙利度胺(T)、长春新碱(V)、吡喃阿霉素(T)和地塞米松(D)方案联合治疗25例初治性和13例复发难治性MM的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初治MM 25例中15例完全缓解(CR),5例部分缓解(PR),5例进步(I)。复发难治MM 13例中6例CR,4例PR,3例无效。不良反应有乏力、嗜睡、腹胀、便秘及感染等,但均可耐受。结论T-VTD是治疗初治和复发难治MM效果好而又安全的方案。  相似文献   

15.
沙利度胺联合VAD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血清VEGF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变化。方法 28例MM患者,其中初治组14例,复发难治组14例,采用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治疗,在治疗前后测定每一例患者VEGF水平。结果 初治组14例:部分缓解10例,进步2例,总有效率85.7%,复发难治组14例,部分缓解6例,进步3例,总有效率64.3%。经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5)。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VEGF水平与疾病的活动情况相关,化疗有效者血清VEGF水平明显下降(P〈0.05),而化疗无效者则下降不明显(P〉0.05)。结论 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具有副作用少,耐受性好,给药方便,疗效明显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VAD方案及联合沙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蛋白C、蛋白S活性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就诊的10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随机分为VAD治疗组(56例)和T-VAD治疗组(52例)两组。分别给予VAD化疗方案及T-VAD方案治疗,检测两组的蛋白C和蛋白S活性变化,观察血栓发病情况。结果 2个治疗组均导致蛋白C和蛋白S活性降低,治疗后6月T-VAD组比VAD治疗组降低更明显,T-VAD组治疗后6个月发生静脉血栓率约为VAD治疗组的3倍。结论 VAD化疗方案用于多发性骨髓瘤如联合沙利度胺蛋白C和蛋白S活性降低,静脉血栓发病率升高,蛋白C、蛋白S活性检测可作为应用抗凝治疗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联合表柔比星+长春地辛+地塞米松(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免疫效应和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8例M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经典数字表随机分为联合组24例,采用环磷酰胺联合VAD方案治疗;对照组24例,接受单纯VAD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免疫抑制性指标、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化疗6周期后,联合组患者的免疫抑制性指标(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转化生长因子-p、白介素-6、干扰素-γ与白介素-10的比值),临床疗效指标(瘤细胞百分比、G2-微球蛋白、24小时尿液轻链、血清尿素氮)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O.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总有效率79.2%(19/24),其中CR4例(占16.7%),nCR6例(占25.0%),PR9例(占37.5%),SD3例(占12.5%),PD2倒(占8.3%)。对照组患者总体有效率55.0%(11/20),其中CR1例(占5.0%),nCR3例(占15.0%),PR7例(占35.O%),SD5例(占25.0%),PD4例(占20.0%),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对症处理后均能缓解。结论环磷酰胺联合VAD方案治疗MM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多西他赛联合顺铂、5-氟尿嘧啶(DCF)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用DC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患者27例。结果:可评价疗效者27例,完全缓解(CR)2例,占7。4%;部分缓解(PR)14例,占51.8%;稳定(SD)8例,占29.6%;进展(PD)3例,占11.1%。总有效率(CR+PR)为59.2%。中位肿瘤进展期(TTP)6.4个月,中位生存期(MST)10.2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口腔炎,无治疗相关性死亡病例。结论:多西他赛联合顺铂、5-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胃癌临床缓解率较高,提高生存质量,不良反应可耐受,可以作为难治或复发的晚期胃癌一线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用胎脾LAK细胞加rIL-2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51例,其中CR3例,PR7例,有效率CR+PR为19.6%,CR+PR+MR为31.4%。大多数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生存期延长,治疗中未见严重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