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周成  李震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66-167
目的通过对我院PIVAS开展一年来出现的各类差错进行分析,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优质药学服务作参考。方法依据药品说明书、《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新编药物学》等相关资料,针对2010年12月至2011年11月我院PIVAS出现的各类差错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结果 PIVAS差错率为0.08%,主要是不合理医嘱、漏审和误审、排药核对差错、配置差错、退药没及时找出。结论通过总结分析差错,制定并实施整改措施,差错率明显下降,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PIVAS在配置过程中出现的各类差错进行分析讨论,发现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总结相关的经验教训,整理改进措施。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和避免配置差错提供参考,提高医疗质量,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方法根据《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临床静脉用药调配与使用指南》及JCI要求等相关规定,对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输液配置环节出现的各类差错进行回顾性原因分析总结,并提出相对应的防范措施。结果本文结合本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工作中具体的差错例子对相应的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其差错率主要集中在:电脑系统不够完善,医师医嘱不合理,审核人员差错,输液调配差错这四个方面。结论通过对调配过程中存在的差错分析,我们总结出:优化系统,增强审方药师业务技能,加强高危药品管理,建立差错制度等改进措施,来优化完善PIVAS的工作,使工作更加高质高效,有效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中国药房》2015,(4):565-567
目的:减少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运行中差错的发生,提高静脉用药调配质量,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方法:对我院PIVAS 2013年1-4月工作流程中各个环节出现的差错进行原因分析,并制订防范措施,比较改进前、后(2013年5-8月)差错率。结果:通过改进和细化工作流程,分别针对审方、分签、贴签、排药、配制、退药、复核及打包等各环节制定了相应的防范措施并进行了改进。与改进前比较,差错率显著降低,由0.079%下降至0.037%。结论:通过分析差错发生原因并制定相关防范措施可减少差错发生,提高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差错分析及控制措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朱爱江  毛静怡 《中国药房》2008,19(34):2715-2716
目的:为保障临床用药安全,避免药疗差错提供参考。方法:根据药品说明书、《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等相关规定,对2006~2007年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出现的各类差错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地制定了控制措施。结果: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内差率为0.04%,差错率为0.001%,主要发生在医师医嘱、护士录入医嘱、药师排药、护士配置、成品核对等工作环节。结论:可通过构建完善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提高药师审方能力、加强工作人员的管理、加强核对制度等措施降低差错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的各类常见差错进行归纳分析,并提出改进策略,促进临床安全、合理、有效地用药。方法收集并归纳分析医院PIVAS自2009年6月运行以来的各类常见差错,并提出具体的改进策略。结果针对医院PIVAS的常见差错,提出了升级医嘱审核软件系统、建立贵重药品盘点制度、提高药师医嘱审核能力、建立PIVAS医嘱审核统一意见表、建立超说明书用药医嘱审核分级方法、加强核对制度及加强“四查十对”制度等改进策略。结论通过改进策略,减少了医院PIVAS的差错,促进了PIVAS的可持续性改进和临床安全、合理、有效地用药。  相似文献   

6.
屈金凤  任俊辉  孟德胜 《中国药房》2010,(13):1212-1213
目的:控制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的差错,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方法:收集和分析2008年我院PIVAS出现的各类差错,并在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后统计2009年出现的各类差错,加以比较。结果与结论:我院PIVAS差错主要为标签打印差错、药品上架差错、排药差错、配置差错,采取控制措施后差错率由2008年的0.0161%降低为2009年的0.0064%,提高了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冯锐  郑颖  刘江  杜文力  陈闻萍 《药品评价》2016,(4):25-26,40
目的:运用PDCA循环降低PIVAS排药差错。方法:PIVAS药师依据PDCA循环原理,将实施前后的排药差错进行比较,并对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经过持续改进,PIVAS排药差错率由0.033%下降至0.015%。结论:PDCA循环显著降低PIVAS排药差错率,提高了工作质量,保证了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减少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差错发生,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方法对本院PIVAS各个环节经常出现的差错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防范措施。结果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内差率为0.08%,差错率为0.001%。主要发生在贴签、药师排药、护士配置、成品复核等工作环节。结论可通过构建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加强岗前培训和继续教育、加强药品管理、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合理安排工作量等措施降低差错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介绍JCI先进的静脉配置药品的管理模式,并总结在新的管理模式下我院PIVAS药师工作内容,探讨药师在JCI模式下的新作用.方法:按照JCI标准中<药品使用和管理>的目标和要求,对本院PIVAS药师在审方、核对、高风险药品管理、药品保存、差错处理等各工作环节起到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结果:通过不断发现、核查、改正,总结等持续质量改进,药师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发挥药学专长,静脉药物配置差错率由2010年的0.033‰降至2011年的0.025‰.差错率大幅降低,保障病人用药安全.结论:通过JCI认证,对我院PIVAS各个工作环节存在的问题不断循序改进,药师为病人提供更加安全、合理、优质、规范的药学服务.  相似文献   

10.
《中国药房》2018,(5):595-598
目的:提升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PIVAS)质量管理水平,减少调剂差错,促进患者用药安全。方法:运用品管圈方法对我院PIVAS进行质量管理,以"降低冲配药品调剂内差率"为主题,分析调剂差错发生原因,确定改善重点;制订改进方案,通过PDCA(Plan,Do,Check,Action)循环管理确定有效对策;比较活动前(2016年2月)及活动后(2016年8月)的有形成果(调剂差错率)及无形成果,评价活动效果。结果:制订并实施了包括统一排班、引进PIVAS MATE流程管理软件、人员全岗培训、加强退药管理及目视管理等措施。取得的有形成果为调剂差错率由活动前的1.81‰下降为0.53‰、目标达成率达108.47%、目标进步率为70.72%;无形成果包括优化了药品调剂的工作流程,使退药制度、人员培训制度标准化,增进了圈员的自信心、责任心、合作意识、凝聚力等;另获得一项避光储药盒的实用新型专利。结论:运用品管圈方法可有效提升PIVAS工作流程中的管理质量,促进患者静脉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我院2007~2009年抗感染药物的使用情况,分析抗感染药物使用特点及变化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我院计算机管理系统,对我院2007~2009年抗感染药物的品种数、销售金额等进行统计及分析。结果及结论:我院的抗感染药物用药品种趋向精简,结构比较合理,抗感染药物品种的选择基本合理,但仍需进一步加强管理,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经济。  相似文献   

12.
徐敏  余小黄 《北方药学》2010,7(3):43-44
目的:分析门诊患者退药原因。方法:收集门诊退药处方100例,按退药原因分类。结果:退药原因所占比例依次为:患者不同意占首位、用药不良反应退药、嫌药贵、重复开药、住院退药、检查未作、其他原因等。结论:完善退药制度,加强医患沟通,减少处方出错,加强门诊用药咨询,使病人得到最佳的服务、最合理用药,以减少门诊退药的发生,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2003-2009年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免疫偏振荧光法对口服丙戊酸钠(255例)、苯妥英钠(33例)、卡马西平(48例)、地高辛(141例)的病人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丙戊酸钠的受检例数最多,在3种抗癫药物中占75.89%;苯妥英钠的受检例数最少。卡马西平达到正常血药浓度范围的比例为72.92%(35/48),位于3种抗癫药物之首。地高辛位于正常血药浓度范围的有114例,占80.85%(114/141)。结论:监测血药浓度具有重要作用,需结合临床表现来确定监测结果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伸筋活血合剂的小鼠急性毒性实验以及大鼠长期毒性实验,考察其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取昆明种小鼠40只,随机分为2组,即用药组(240 g生药/kg)和对照组(生理盐水),一次性灌胃给药,连续14 d观察小鼠的活动、体重变化及死亡情况等。取大鼠80只,随机分为4组,即伸筋活血合剂高、中、低剂量组(60、216、g生药/kg)和对照组,每组20只,每天灌胃给药一次,每周按体重变化调整给药量,连灌60 d。每次给药前后观察大鼠,在第60天给药后24 h以及停药观察3周后分别每组随机处死10只大鼠(雌雄各半),检测血液学及血生化的各项指标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小鼠急性毒性实验未测出半数致死量(LD50),最大耐受量为240 g/kg,相当于临床日用量的160倍。大鼠连续60 d灌胃给药后及停药3周后,各剂量给药组与同时间对照组大鼠比较,一般状态,体重,摄食量,造血功能,肝、肾功能和重要器官重量系数,均未发现明显毒性作用;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大鼠心、肝、脾、肺、肾等器官组织也未发现明显毒性损伤变化。结论:服用伸筋活血合剂较大剂量和较长疗程毒性甚低,其日服剂量1.5 g生药/kg,确定为无毒性反应剂量,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5.
抑郁症是复杂的精神疾病,药物干预是缓解抑郁症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帕罗西汀是临床中广泛应用的药物之一。本文对帕罗西汀和文拉法辛、阿米替林、米氮平等药物治疗抑郁症的用药量、疗程、显效率、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和起效情况等方面的对照研究作一综述,以评价各药物对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文研究棉酚与三氮唑类衍生物合成工艺的条件,及合成物的抗菌活性,反应条件涉及温度、物料比、反应时间、及反应溶剂。方法:通过正交设计寻找最佳工艺,运用熔点测定仪、红外、紫外、核磁共振等检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及化学结构,通过TLC监测反应进行程度,用抑菌实验对衍生物的抗菌活性进行研究。结果:棉酚与三氮唑类衍生物合成的最佳工艺为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为3h,反应溶剂为无水乙醇,物料比为1:3。结论:生成的衍生物有较强的脂溶性,在优化工艺下进行反应产量较高,为棉酚与三氮唑类衍生物合成提供了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厄洛替尼是一种小分子选择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临床用于一线化疗失败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本文对厄洛替尼的药理作用、药动学特征、药物相互作用、毒副作用以及临床研究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蒙药新古日古木—8胶囊剂的制备。方法:依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对胶囊剂成型工艺的参数进行优化。结论:新古日古木—8胶囊剂成型时,按处方量每280g药材经提取后加入熊胆粉及37.5g吸收剂收膏情况良好,提取物选用90%乙醇为润湿剂,制粒较为合理,内容物的粒度控制在14-20目之间流动性较好,有利于胶囊剂的分剂量。分剂量时生产环境的相对湿度控制在50%以下较为合理。生产工艺可行。本实验为蒙药新古日古木—8胶囊剂的生产可行性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不同产地蔓荆子中总黄酮和蔓荆子黄素的含量,探讨蔓荆子药材的品质变异情况。方法:采用芦丁比色法对蔓荆子中总黄酮含量进行分析,建立HPLC法对蔓荆子黄素进行含量分析。色谱柱:Zorbax 80A Extend-C18柱(250 mm×4.6 mm,5μm);保护柱:Dikma Easyguard C18柱(10 mm×4.6 mm,5μm);乙腈-0.5%磷酸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58 nm。结果:总黄酮的线性回归方程为A=12.49c+0.003 7(r=0.999 9),线性范围:10.3~51.6μg/ml。蔓荆子黄素回归方程为A=67 712c+170.7(r=0.999 7),线性范围2.49~243.2μg/ml。结论:不同产地的单叶蔓荆和蔓荆中黄酮类成分和蔓荆子黄素含量差异较大,可能受到环境、纬度等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肾八味复方胶囊对肾病综合征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将9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阿魏酸哌嗪片组(200 mg/kg))和肾八味复方胶囊高、中、低(600、300、150 mg/kg)剂量组。以多柔比星诱导大鼠肾病综合征模型。造模后24 h开始给药,疗程为3周。以一般状况、肾脏脏器系数、尿蛋白、微量游离血红蛋白、血肌酐、尿素氮及三酰甘油等为观察指标,观察肾八味复方胶囊对肾病综合征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经肾组织光镜检查,观察肾脏组织结构的变化并进行病理评分。结果:注射多柔比星后,模型组大鼠尿蛋白、微量游离血红蛋白、血肌酐、尿素氮及三酰甘油水平均较正常组显著升高,提示肾病综合征模型制备成功。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肾小管上皮细胞出现水肿及空泡样病变。给予肾八味复方胶囊治疗3周后,大鼠体重和尿量明显增加,血肌酐、尿素氮、三酰甘油、尿液量、尿蛋白、微量游离血红蛋白水平及肾脏脏器系数同模型组相比均有明显好转(P<0.05)。病理组织学检查则显示,肾八味复方胶囊可有效减轻肾小管水肿及空泡样病变,使肾脏病变程度有所减轻,与模型组和阳性药阿魏酸哌嗪片组相比,肾八味复方胶囊高剂量组病理评分显著下降(P<0.05)。结论:肾八味复方胶囊对肾病综合征大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