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甲钴胺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甲钴胺联合胰激肽原酶对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的改善情况。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单用甲钴胺组)30例,每日给与甲钴胺针剂静脉注射0.5 mg,连续2周,2周后予以甲钴胺0.5 mg口服每天3次,持续10周;B组(联合治疗组)30例,在前组的基础上加服胰激肽原酶240 U,每天3次,连续治疗12周。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神经症状改善的情况以及神经病变自觉症状问卷(TSS)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症状及TSS评分均有明显好转,且B组优于A组。结论甲钴胺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甲钴胺联合胰激肽原酶对糖尿病周围神经损害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9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1组给予甲钴胺1500μg加入25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次/d,连用2周;治疗2组给予甲钴胺500μg肌内注射,隔日1次,连用2周;对照组给予维生素B120.5mg肌内注射,1次/d,连用2周。每组均加以胰激肽原酶肠溶片120U/次,3次/d口服辅助治疗。结果治疗1组总有效率95.6%,治疗2组总有效率8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57.1%(P<0.05),治疗组症状、体征及各项神经传导速度与对照组相比均呈有意义改善,两治疗组之间临床疗效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剂量甲钴胺联合胰激肽原酶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3.
魏则文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9):1342-1343
目的:评价胰激肽原酶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6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随机分为胰激肽原酶加甲钴胺治疗组(治疗组)34例和甲钴胺治疗组(对照组)32例。通过临床症状和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对其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DPN症状、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胰激肽原酶和甲钴胺联用可作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备选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胰激肽原酶与甲钴胺联合应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用胰激肽原酶联合甲钴胺治疗,对照组用甲钴胺治疗,12周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与治疗前比较,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正中神经、尺神经及胫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显著增加(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作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胰激肽原酶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优于单用甲钴胺,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甲钴胺与胰激肽原酶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给予甲钻胺0.5mg静脉注射,同时予以胰激肽原酶40单位加1.5ml灭菌注射用水溶解肌内注射,1次/d,共2周;对照组40例,单用甲钴胺0.5mg静脉注射,1次/d,共2周。治疗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神经传导速度。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及神经传导速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钻胺与胰激肽原酶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羟苯磺酸钙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将6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羟苯磺酸钙联合甲钴胺治疗组(n=30)和甲钴胺对照组(n=30),联合治疗组口服羟苯磺酸钙胶囊0.5 g、甲钴胺片0.5 mg;对照组口服甲钴胺片0.5 mg;均每日3次,疗程12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腓神经传导速度、神...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依帕司他片联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的疗效。方法 80例DPN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甲钴胺注射液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甲钴胺注射液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2.50%,具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现有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依帕司他片联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DPN患者疗效佳,而且也较安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徐爱花  徐海燕  章丹 《海峡药学》2013,25(2):180-181
目的观察依帕司他与甲钴胺联合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D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采用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片治疗;对照组32例,单用甲钴胺片治疗。两组均以4周为1疗程,连续治疗2疗程。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NCV)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9%,明显高于对照组65.6%,差异有显著性(P<0.01)。NCV改善情况,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帕司他与甲钴胺片联合应用可明显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优于单药治疗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采用药物治疗使血糖达标,同时肌注甲钴胺注射液0.5 mg/d,治疗组加用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320 mg/d,静脉滴注,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疗效及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SNCV)和运动传导速度(MNCV)变化。结果:2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9%和56.7%,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正中神经感觉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分别为(43.2±2.8)和(48.3±2.7)m/s,对照组分别为(39.3±2.6)和(44.8±2.2)m/s,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优于单用甲钴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胰激肽原酶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的效果。方法治疗组甲钴胺500ugl次,d,im联合胰激肽原酶肠溶片120u,tid,po;对照组日1次im,维生素B12针500ug,两组其他基础治疗相同,治疗前及治疗后的1个月、2个月检测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及排尿期逼尿肌压。结果治疗组治疗后1个月残余尿量显著降低,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及排尿期逼尿肌压均显著增加(P〈0.05);对照组各项结果较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个月残余尿量轻度降低,最大尿流率及排尿期逼尿肌压升高,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残余尿量更低,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及排尿期逼尿肌压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激肽原酶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氨溴索两种方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药物经济学效果。方法:95例慢性支气管炎病人用数字化随机法分为两组,治疗组应用氨溴索序贯疗法,即静滴盐酸氨溴索15 mg,2次/d,3 d后改为口服盐酸氨溴索片30 mg,3次/d;对照组单纯应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两组疗程均为7 d。观察疗效及药品不良反应,运用药物经济学方法分析其成本-效果。结果:两种治疗方案的有效率和药品不良反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成本分别为135.48和296.8元。成本-效果比分别为144.51和310.01。经敏感度分析,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成本分别为125.53和275.52元,成本-效果比分别为133.90和287.78。结论:氨溴索序贯疗法有效、安全、更经济,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较好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人胰岛素30R联合阿卡波糖与门冬胰岛素30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使用人胰岛素30R且餐后2 h血糖(PBG)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配对法分为两组。人胰岛素30R+阿卡波糖组以人胰岛素30R餐前半小时皮下注射,bid,起始剂量同原方案;阿卡波糖50 mg,tid,餐前即刻吞服。门冬胰岛素30组用门冬胰岛素30餐前15 min皮下注射,bid,起始剂量同原方案。疗程3个月,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胰岛素剂量,并记录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BG和HbA1c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所用的胰岛素剂量相当。与人胰岛素30R+阿卡波糖组相比,门冬胰岛素30组患者PBG下降更明显[(12.4±0.8)vs(11.0±0.6)mmol/L,P<0.01],低血糖发生率更低(40.0%vs16.7%,P<0.05)。结论:对使用预混人胰岛素治疗的PBG控制较差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门冬胰岛素30疗效更好,并且低血糖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消化系统肿瘤病人术前准备时使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意义。方法:50例营养不良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病人按区组随机化方法分为免疫增强营养组与传统配方营养组,每组各25例。在术前分别给予肠内营养乳剂(TPF-T,瑞能)和肠内营养粉剂安素,经口摄入。平均能量为104.6 kJ.kg-1.d-1,氮量0.18 g.kg-1.d-1,持续时间≥7 d。观察病人对肠内营养耐受性和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并分别于营养支持前和营养支持后第8天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肝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和免疫球蛋白(IgA、IgM和IgG)。结果:两组病人对不同配方的肠内营养方案耐受性均较好,术后均未发生感染性并发症和吻合口瘘,肝功能及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无临床意义。与营养支持前相比,免疫增强营养组在营养后第8天的CD8+水平显著降低[(29.27±6.16)%vs(25.79±5.53)%,P<0.05],CD4+/CD8+比值显著增加[(1.41±0.18)vs(1.66±0.26),P<0.01)]。在营养支持后第8天,免疫增强营养组病人IgM的血清浓度显著高于传统配方营养组[(1.38±0.41)vs(1.16±0.28),P<0.05]。结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病人术前准备时口服补充免疫增强的肠内营养剂可以改善免疫状况,肠内营养支持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肾八味复方胶囊对肾病综合征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将9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阿魏酸哌嗪片组(200 mg/kg))和肾八味复方胶囊高、中、低(600、300、150 mg/kg)剂量组。以多柔比星诱导大鼠肾病综合征模型。造模后24 h开始给药,疗程为3周。以一般状况、肾脏脏器系数、尿蛋白、微量游离血红蛋白、血肌酐、尿素氮及三酰甘油等为观察指标,观察肾八味复方胶囊对肾病综合征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经肾组织光镜检查,观察肾脏组织结构的变化并进行病理评分。结果:注射多柔比星后,模型组大鼠尿蛋白、微量游离血红蛋白、血肌酐、尿素氮及三酰甘油水平均较正常组显著升高,提示肾病综合征模型制备成功。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肾小管上皮细胞出现水肿及空泡样病变。给予肾八味复方胶囊治疗3周后,大鼠体重和尿量明显增加,血肌酐、尿素氮、三酰甘油、尿液量、尿蛋白、微量游离血红蛋白水平及肾脏脏器系数同模型组相比均有明显好转(P<0.05)。病理组织学检查则显示,肾八味复方胶囊可有效减轻肾小管水肿及空泡样病变,使肾脏病变程度有所减轻,与模型组和阳性药阿魏酸哌嗪片组相比,肾八味复方胶囊高剂量组病理评分显著下降(P<0.05)。结论:肾八味复方胶囊对肾病综合征大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血管病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20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在药物治疗相同的情况下,治疗组予早期康复训练,两组于治疗前后各行1次Fugl—Meyer、ADL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的Fugl—Meyer和ADL评定均有一定改善,但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急性脑血管病偏瘫患者接受早期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韩丽 《北方药学》2010,7(3):17-18
目的:研究新疆党参多糖的治疗癌性恶病质的效果并研究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通过BALB/c小鼠接种结肠腺癌26细胞株,建立小鼠恶病质模型。实验动物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多糖组。观察癌性恶病质小鼠治疗后的生理情况并检测血清TNF-α、IL-6水平。结果多糖组小鼠生理状况明显改善,摄食量以及体重均较模型对照组增加。多糖组小鼠血清TNF-α、IL-6水平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结论:新疆党参多糖具有明显的抗癌性恶病质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能抑制肿瘤生长、调节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6的异常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7.
胰高血糖素样肽-1是近年来2型糖尿病治疗方面的研究热点之一。它是由小肠上皮L细胞分泌的一种肽类物质,对维持餐后血糖和控制食欲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从胰高血糖素样肽-1的分泌释放机制、降血糖作用机制和已开发药物的临床效果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伸筋活血合剂的小鼠急性毒性实验以及大鼠长期毒性实验,考察其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取昆明种小鼠40只,随机分为2组,即用药组(240 g生药/kg)和对照组(生理盐水),一次性灌胃给药,连续14 d观察小鼠的活动、体重变化及死亡情况等。取大鼠80只,随机分为4组,即伸筋活血合剂高、中、低剂量组(60、216、g生药/kg)和对照组,每组20只,每天灌胃给药一次,每周按体重变化调整给药量,连灌60 d。每次给药前后观察大鼠,在第60天给药后24 h以及停药观察3周后分别每组随机处死10只大鼠(雌雄各半),检测血液学及血生化的各项指标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小鼠急性毒性实验未测出半数致死量(LD50),最大耐受量为240 g/kg,相当于临床日用量的160倍。大鼠连续60 d灌胃给药后及停药3周后,各剂量给药组与同时间对照组大鼠比较,一般状态,体重,摄食量,造血功能,肝、肾功能和重要器官重量系数,均未发现明显毒性作用;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大鼠心、肝、脾、肺、肾等器官组织也未发现明显毒性损伤变化。结论:服用伸筋活血合剂较大剂量和较长疗程毒性甚低,其日服剂量1.5 g生药/kg,确定为无毒性反应剂量,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芩术加续汤对早期先兆流产宫腔积血或阴道流血临床治疗的观察,探讨其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2年1月~2014年12月门诊和住院的经芩术加续汤治疗和黄体酮治疗后早期先兆流产宫腔积血或阴道流血的患者病历,比较宫腔积血面积变小或消失和治疗时间以及对血绒促性腺素(血HCG)及孕酮(P)的影响。结果:芩术加续汤对肾虚型、脾虚型、血热型早期先兆流产宫腔积血或阴道流血疗效分别达93.04%、94.55%、96.05%,较黄体酮的75%高,芩术加续汤止血或宫腔内积血消失平均时间(6.4±1.4)d,黄体酮平均时间(8.3±1.9)d。结论:芩术加续汤是治疗早期先兆流产肾虚型、脾虚型、血热型宫腔积血或阴道流血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20.
国内临床上广泛使用PVC输液器。研究表明PVC高分子材料对药物有不稳定性,加入邻苯二甲酸二(DEHP)后可能释放对人体有危害的物质进入药液,但大多数不会产生不良反应,对男性胎儿、新生儿和青春发育期的男性等特殊人群有潜在的高危风险,对有些药物的吸附作用使其有效浓度下降而被认为效差或无效。因此,建议研发安全、无吸附的输液器取代PVC输液器,并加强与药物相容性监测,便于指导和监管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