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病例患者,男,85岁。因"反复胸闷15d,加剧5h"入院。15d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胸闷,呈心前区压迫感,持续5min左右缓解,伴有出汗,无胸痛,无心悸,无呼吸困难。之后2d上述症状反复发作4次,于当地医院就诊。测BP90/60mmHg;查心  相似文献   

2.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54岁,以"劳累后心前区闷痛1年"为主诉入院.胸痛发作均在快步行走或上楼梯时发作,休息或含化硝酸甘油后3~5 min后可缓解,伴心慌、胸闷,多次住院诊断为"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扩冠、抗血小板、抗凝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3.
前降支肌桥合并前壁心肌梗死一例救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小玲  颜红兵  艾辉  高海  李南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49):3521-3522
临床资料 患者女,76岁,因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心功能不全1个月,反复胸痛发作7 d,于2005年1月2日入院.既往高血压10年,否认糖尿病史.患者于1个月前曾持续胸闷5 h不缓解,当时未到医院诊治.7 d前因出现反复心悸、气短、夜间不能平卧在外院就诊,体表心电图显示前壁导联异常Q波,血清心肌酶检查正常.  相似文献   

4.
1 病例 患者,女,40岁.因"反复左上腹隐痛不适1年,加重伴头晕1d"入院.患者自幼有反复癫痫发作史,予以口服抗癫痫药治疗,偶有发作,常有情绪异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利用320排CT探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狭窄程度与左心功能改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左前降支单支病变的患者108例,其中轻度狭窄患者44例,中度狭窄患者36例,重度狭窄患者28例,分别记为A组、B组、C组;另外选择健康对照组患者33例,记为D组。所有患者行CT冠状动脉造影,分析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并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LVEF)、左心室心肌质量(left ventricular myocardial mass,LVMM)、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volume,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volume,LVESV)、每搏排出量(stroke volume,SV)、心排出量(cardiac output,CO)。结果 对于左前降支病变的患者,随着左前降支狭窄程度的增加,LVEF逐步下降,并且对于中度狭窄以上的患者,LVEF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患者(P<0.05)。左前降支中度狭窄以上患者,LVEDV、LVESV及LVMM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并且LVMM随着左前降支狭窄程度的增加而升高。病变患者与对照组的SV及C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左前降支病变患者中轻度狭窄的患者与对照组比较,除了LVMM外,其他心功能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20排CT在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与心功能的相关性具有重要价值。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狭窄会引起左心功能降低,且会随着狭窄程度加重而下降,但左前降支轻度狭窄时左心功能下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正>慢性荨麻疹是一种病程迁延且反复发作的皮肤变态反应性疾病,该病的致病原因较为复杂,且主要通过引起患者皮肤黏膜血管反应所致,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边缘清晰、时隐时现、白色或鲜红色的瘙痒性风团[1]。慢性荨麻疹严重影响着患者正常的生活、工作,因此如何有效地治疗慢性荨麻疹,避免其反复发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011年9月至2015年2月,笔者使用盐酸左西替利嗪口服液治疗慢性荨麻疹取  相似文献   

7.
病历摘要 患者男,60岁,主因"多饮多尿伴发作性四肢无力4年,反复心悸出汗1月余"入院.患者4年前无诱因出现多饮、多尿,且反复发作四肢无力,休息后可缓解,未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8.
戎顺水  朱志远  毕瑛  陈军 《上海医学》2001,24(11):663-663
患者女性 ,6 4岁。平素体健。 1998年 11月 2 1日晨在公园散步时曾有心前区压迫感 ,持续 30min后自行缓解 ,之后未再发作。 3d后上午 2 :0 0卧位中出现左心前区压榨样闷痛 ,持续 5h不缓解被收治入院。患者高血压病史 30年 ,最高血压 170 /10 5mmHg。入院体格检查 :神清 ,痛苦面容 ,血压 15 0 /90mmHg ,心率 70次 /min ,心律齐 ,未闻及异常心音及杂音。两肺呼吸音清 ,未闻及干湿罗音。腹平软 ,全腹无触、压痛。入院急测肌钙蛋白T为阳性、肌钙蛋白I 38.8ng/ml(参考正常值 <0 .0 6ng/ml,心电图示V1~V4的ST段弓…  相似文献   

9.
禤锋 《柳州医学》2008,21(2):120-121
冠心病中不典型心绞痛的发生率高,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但以反复发作左前臂疼痛为主要表现而缺乏胸痛的心绞痛罕见。先将1例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患者男性,65岁,因左前臂疼痛3h于2007年3月20日来急诊。既往患"原发性高血压、慢性肾功能  相似文献   

10.
<正>1病历摘要患者,女,65岁,因反复胸闷1个月,加重3 d收住入院。患者1个月前出现反复发作胸闷不适,巴掌大小范围,常发于疲劳或情绪激动时出现,一般持续10 min左右可自行缓解,数日1次至1天数次不等,伴恶心、呕吐,3 d前劳累后突发胸痛,位于胸骨中下段,呈压榨样,向背部放射,好转后门诊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胸前导联ST段低平。既往有甲状腺功能亢  相似文献   

11.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70岁,以"发作性剑突下疼痛 5天,晕厥 1次"入院.既往有高血压、脑梗死后遗症 8年.无糖尿病史,无家族性遗传病史.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运用双源CT血管成像(CTA)探讨左冠状动脉分支夹角与左前降支斑块间的潜在关系。方法 从笔者医院2016年1~5月进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患者中,随机选取100例冠状动脉正常组和100例左前降支斑块组(支架置入术后复查、搭桥术后复查、心肌桥、冠状动脉起源异常患者除外)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结果由2名医生共同确定。100例冠状动脉正常组中,男性57例,女性43例,患者年龄为48~72岁,平均年龄57.54±8.38岁。100例左前降支斑块患者,其中男性64例,女性36例,患者年龄为41~86岁,平均年龄62.08±13.94岁。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技术测量左冠状动脉分支夹角,探讨其与左前降支斑块的关系。结果 冠状动脉正常组左冠状动脉分支夹角范围41.25°~112.14°,平均夹角69.45°±18.71°,左前降支斑块组左冠状动脉分支夹角范围54.14°~128.12°,平均夹角85.65°±15.96°,两组比较,左前降支斑块组左冠状动脉分支夹角大于冠状动脉正常组(P<0.05)。结论 双源CTA可以无创、客观评价左冠状动脉分支夹角及左前降支斑块病变,左冠状动脉分支夹角对左前降支斑块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1病例报告 患者女性,45岁,广州市人。反复发作性胸闷6年,加重3个月入院。近6年来患者无明显诱因反复发作胸闷、胸痛,以胸骨后偏左为主,无规律性,每次持续数分钟至两小时,伴心悸、头晕,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曾在多家医院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或更年期综合症。另外患者有先天性右眼共转性内斜视,已行手术矫形。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及遗传病史,父亲及哥哥均早发“冠心病”。查体:血压13.3/10.0 kPa(100/75 mmHg)。视力正常。心界不大,心率80次/mh,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无杂音。血糖、血脂…  相似文献   

14.
1资料 患者女性,15岁,因"反复跌倒发作,双手僵硬1年多,加重1月多"入院.入院前1年多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跌倒发作,发作时意识清楚,持续30秒,频率1次/周,伴双手僵硬,以第4、5指强直为主,为典型"鹰爪"状,发作时指间关节疼痛.  相似文献   

15.
<正> 患者男,53岁。反复发作性眩晕、耳鸣、头昏1年。先后诊断为“感冒”、“颈椎病”、“大脑炎”及“脑动脉硬化”等。近来又发现左上肢无脉。1990年2月收住我院血管外科。  相似文献   

16.
—股信息 患者,女性,80岁 现病史 主因"间断胸痛2年,加重2d"入院.2年前于静息时出现胸闷,外院冠状动脉造影术(CAG)示三支血管病变,对右冠状动脉(RCA)及冠状动脉回旋支(LCX)行介入治疗.2个月前再次发作心前区闷痛,向左上臂放射,持续半小时缓解,查心肌肌钙蛋白Ⅰ(cTn) 0.61 μg/L,复查CAG示左主干并左前降支(LAD)及RCA双支病变,原支架无再狭窄.于RCA植入支架一枚,建议择期行左冠状动脉主干(LM)介入治疗2 d来反复发作心前区闷痛,最长可持续1h,遂经急诊收入院.  相似文献   

17.
赵志宇  孙延安 《海军医学杂志》2010,31(1):F0003-F0003
1 基本资料 患者,女,28岁,因"反复发作风团伴痒半年余"来我院门诊就诊.患者对于半年前分娩后,皮肤泛发风团,伴瘙痒,反复发作,多于夜间睡前发作,次日下午17:00-18:00消退,于外院诊断为荨麻疹,给予氯雷他定治疗,疗效不佳,后必为西替得嗪,疗效仍不显者,皮疹每日发作.  相似文献   

18.
秦小飞 《中外医疗》2014,33(6):41-42
目的对进行了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植入支架手术后的患者进行观察,并进一步分析术后患者左心功能受到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139例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闭塞或狭窄的患者,这些患者的左心功能有着不同程度破坏。基于自愿原则,并充分考虑患者的经济情况,将他们分为两组: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组(PCI)72例,药物治疗组(SDT)67例,在手术或药物治疗前后各1个月、6个月对患者的左心室的舒张末期内径(LVEDD)、收缩末期内径(LVESD)、射血分数(LVEF)、N末端脑钠尿肽原(NT-proBNP)进行检测,并比较1、6个月两组患者左心室的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通过PCI组手术或SDT组治疗后六个月与手术或治疗前的左心室功能指标进行比较,LVEDD、LVESD、NTpro—BNP这几项指标出现明显下降(P〈0.05),LVEF指标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PCI组手术后六个月与SDT治疗后6个月的左心室功能指标进行比较,LVEDD、LVESD指标出现明显下降(P〈0.05),LVEF指标上升(P〈0.05)。PCI组手术或SDT组治疗后1个月与手术或治疗前的左心室功能指标进行比较,以上功能指标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植入支架后,患者的左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9.
<正> 病例摘要患者男性,27岁,住院号20208。因反复发作尿频、尿痛一年余于1980年4月2日入院。患者于1979年1月17日晚突然发生尿频,当夜排尿8次,每次尿量较少,伴有尿急及尿道灼痛,不发热。在本单位卫生队查尿:白细胞满视野,经抗生素治疗两天后症状缓解。同年7月,饮酒后又有类似症状发作,经治疗后症状消退。同年12月自觉“感冒”,发热伴尿频、尿急和尿痛,又经治疗10余天,症状消失。1980年2月上述症状再次发作,伴两侧腰痛,尿中查见红、白细胞。个人和家庭史中未问出有结核病史。入院时查体:血压110/80毫米汞  相似文献   

20.
黎东  罗彩东   《四川医学》2021,42(8):854-856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69岁,因"反复心悸8年,再发加重1个月"入我院.患者有反复心悸病史8年,每次持续约半小时后可自行缓解,多次发作时行心电图检查诊断"阵发性房颤".患者长期口服比索洛尔抗心律失常治疗,但房颤仍反复发作.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长期院外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因INR波动大,发生消化道出血一次,因而未能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