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用建立的ABC-ELISA定量法测定肿瘤患者红细胞趋化因子受体的变化规律。方法用ABC-ELISA定量法同批测定肿瘤患者和献血员红细胞趋化因子受体的变化。结果25例肿瘤患者红细胞对IL-8的吸附率为(46.05±13.33)%,而29例献血员红细胞对IL-8的吸附率为(54.05±10.36)%,差异显著(P<0.02)。结论肿瘤患者红细胞调控IL-8等趋化因子能力下降,表明肿瘤患者细胞因子调控能力失常,测定方法简便可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银屑病患者红细胞趋化因子受体(ECKR)与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的相互关系。方法 用IL-8作配体,分离一定量的红细胞与IL-8结合,离心后取上清波用ELISA法检测IL-8含量,反映红细胞上ECKR结合活性,并同时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对血清中IgG、IgA、IgM含量进行测定,采用顾及从法测定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结果 银屑病总者ECKR结合活性明显降低(P<0.01),血清IgM含量明显增高(P<0.01),ECKR与sIL—2R相关不显著(r=0.159,P>0.05),而与IgA呈显著正相关(r=0.476,P<0.05)。结论 红细胞主要通过ECKR在银屑病发病过程中参与细胞因子的调控,ECKR不是信号转导受体。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红细胞趋化因子受体与红细胞天然免疫能力的相关性。方法 分离一定量的红细胞与IL-8结合,离心后取上清液用ELISA法测IL-8含量,反映红细胞上趋化因子受体结合活性;在新鲜血中加入一定量的癌细胞,计算花环率,反映红细胞天然免疫能力。结果 肝硬化患者红细胞趋化因子受体和红细胞天然免疫能力均比正常人低(P<0.01);而血清IL-8含量比正常人高(P<0.01);红细胞趋化因子受体降低与红细胞天然免疫能力呈正相关(P<0.01),与血清IL-8含量则呈负相关(P<0.01)。结论 红细胞参与细胞因子调控,在肝硬化的发病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大肠癌患者血细胞天然免疫及红细胞趋化因子受体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大肠癌患者红细胞及其它血细胞天然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血细胞免疫粘附肿瘤细胞能力的粘附试验和红细胞趋化因子受体的免疫酶联竞争法。结果 大肠癌患者红细胞、淋巴细胞、粒细胞天然免疫功能明显下降 ,包括红细胞CR1活性及趋化因子受体活性都下降 (P <0 .0 1)。结论 大肠癌患者红细胞及其它血细胞天然免疫功能均下降。表明大肠癌患者血细胞天然免疫功能全面低下和紊乱 ,该研究对大肠癌防治方案的创新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红细胞趋化因子受体测定方法的建立及临床初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探讨用白介素-8作配体,检测红细胞趋化因子受体结合活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离的红细胞与一定量的IL-8溶液结合,离心后取上清液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IL-8含量,反映ECKR结合活性。结果34例正常人ECKR结合活性为37.6±7.8,30例肝炎、31例肺癌、16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和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则分别为19.7±105、19.8±10.9、21.5±6.4和21.3±12.2  相似文献   

6.
肝癌患者红细胞趋化因子受体结合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用白介素-8(IL-8)作为配体,检测红细胞趋化因子受体(ECKR)结合活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离的红细胞与一定量的IL-8溶液结合,离心后取上清液,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IL-8含量,反映ECKR结合活性。结果 肝癌患者ECKR结合活性明显低于正常人(P<0.01)。结论 红细胞参与趋化因子的调控,在肝癌疾病中,可能起到重要的作用,临床上检测ECKR结合活性,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红细胞Duffy抗原趋化因子受体在抗原激活淋巴细胞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健康成人ACD抗凝全血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获得淋巴细胞悬液和红细胞悬液,以灭活腹水癌细胞S180作为激活抗原,以自体血浆作为反应基质,应用Fy6单抗封闭红细胞Duffy抗原趋化因子受体,观察红细胞对抗原激活淋巴细胞的调控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表面CD25的表达情况,ELISA测定上清液IL-8、TNF-α变化情况。结果Fy6单抗封闭后红细胞对淋巴细胞CD25表达量(5.73±0.65)%较未封闭组(6.11±0.71)%明显降低(P<0.05),而IL-8和TNF-α分泌量(226.82±70.78)pg/mL和(97.17±58.26)pg/mL却明显高于未阻断组〔分别为(169.65±87.60)pg/mL和(43.56±40.47)pg/mL〕(P<0.05)。结论红细胞Duffy血型抗原作为红细胞上杂性趋化因子受体,在抗原激活淋巴细胞免疫反应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维持红细胞趋化因子功能对提高淋巴细胞免疫活性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在HIV感染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建涛  刘德育 《中药材》2003,26(2):130-134
随着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在HIV感染中的作用被发现,人们对HIV如何进入细胞有了进一步的认识。CD4分子是HIV进入靶细胞的主要受体,但仅有CD4尚不足以使HIV侵入细胞,还必须以趋化因子受体为辅助受体。辅助受体与CD4分子形成复合体,gp120与之结合并发生构象改变,使gp41暴露,从而引发膜融合。HIV利用靶细胞的辅助受体随感染阶段而不同,初期以被嗜巨噬细胞病毒利用的CCR5为主,随着HIV由巨噬细胞嗜性转变为双嗜性和T细胞嗜性,辅助受体也从CCR5转变为以CXCR4为主。利用阻断趋化因子受体的方法可以有效地阻止HIV入侵细胞,从而为艾滋病的防治开辟了新的前景。本文就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的结构和功能,HIV感染细胞及其与辅助受体相互作用的机制,辅助受体基因多态性与艾滋病的进程,以辅助受体为靶位的新药开发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红细胞趋化因子受体测定方法的建立及临床初步应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用白介素-8(IL-8)作配体,检测红细胞趋化因子受体(ECKR)结合活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离的红细胞与一定量的IL-8溶液结合,离心后取上清液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IL-8含量,反映ECKR结合活性。结果34例正常人ECKR(红细胞数为3.0×1012/L)结合活性(±s%)为37.6±7.8,30例肝炎、31例肺癌、16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和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则分别为19.7±10.5、19.8±10.9、21.5±6.4和21.3±12.2。经统计,各疾病组ECKR结合活性明显低于正常人组(P<0.01)。结论红细胞参与趋化因子的调控,在上述疾病的发病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临床上检测ECKR结合活性有其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前有关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在结直肠癌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分子生物学、分子免疫学的发展,趋化因子及其受体有望成为结直肠癌辅助诊断、治疗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银屑病俗称为"牛皮癣",属于中医"白疕"的范畴,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且反复发作的,以红斑、脱屑、斑块为主要皮损的皮肤病,其病程缠绵反复,顽固难愈,为临床常见病、难治病。古代医学将寻常型银屑病的病机总结为风、湿、热、燥、毒等范畴,临床辨证分型主要以血热、血瘀、血燥常见,治则主要有清热凉血解毒、活血化瘀、养血润燥,临床用药以凉血、养血及活血类等理血中药为主。本文主要对理血中药及临床中常用的几味理血中药在银屑病治疗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Th17细胞相关因子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32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和15名健康人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各组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检测患者外周血Th17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7和IL-23的表达。结果:银屑病患者Th17细胞表达百分比(2.8±1.3)(明显高于对照组(0.4±0.3)((P〈0.05);银屑病患者IL-17、IL-23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与皮损面积和严重指数(PASI)呈正相关。结论: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增加,IL-17、IL-23水平升高,Th17细胞可能参与银屑病的发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血细胞快速培养系统模式设计为红细胞调控血糖的系统血液生物学实验,探讨肝癌患者与正常人红细胞胰岛素受体调控血糖浓度能力的差异,为肝癌系统理论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研究方法。方法:肝癌患者与正常人枸橼酸抗凝新鲜血各自都设为全血细胞培养组和白细胞培养组,37℃温育1h,测定培养物中血糖浓度(mmol/L),计算红细胞对血糖吸附率=(白细胞培养组血糖浓度一全血培养组血糖浓度)/白细胞培养组血糖浓度。结果:正常人红细胞对血糖吸附率明显高于肝癌患者红细胞对血糖吸附率。结论:肝癌患者红细胞胰岛素受体调低血糖,将血糖转换为能量的功能明显低下。红细胞具有系统血液生物学调节功能(包括免疫和内分泌等)。枸橼酸抗凝新鲜血是一种动态的和活的血细胞悬液,而枸橼酸抗凝新鲜血细胞快速培养系统模式可设计成各种系统血液生物学实验体系用于各种疾病系统血液生物学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阳和汤对急性乳腺炎患者血浆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及血沉、血常规的影响。方法急性乳腺炎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各35例,中药组以阳和汤治疗,西药组以青霉素静滴,疗程7 d;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7 d后进行血浆C反应蛋白及血沉、血常规检测,并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血沉、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而中药组C反应蛋白、血沉下降幅度更明显;中药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药组。结论阳和汤治疗急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优于青霉素。  相似文献   

15.
荆永杰 《光明中医》2016,(13):1852-1853
目的探讨消银解毒饮治疗银屑病血热证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09年11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136例银屑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口服青黛胶囊,治疗组给予消银解毒饮。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银解毒饮治疗银屑病血热证疗效显著,且无不良反应出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银屑灵片对寻常型银屑病肥胖患者血清瘦素动态表达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7年6月广东省中医院收治的男性银屑病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外用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口服银屑灵片,连续用药2个月。观察2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治疗后1、2个月评价中医证候积分、皮损程度及体重指数(BMI),以及血清瘦素的动态表达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3. 3%,较对照组的73. 3%明显升高(P 0. 05);治疗后1、2个月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BMI与皮损PAS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 0. 05),且治疗2个月的中医证候积分、BMI与皮损PASI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后1个月(P 0. 05),组间比较以观察组的下降程度更显著(P 0. 05);治疗2个月后,2组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 0. 05),且显著低于治疗后1个月(P 0. 05),组间比较以观察组的下降程度更显著(P 0. 05)。结论:银屑灵片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BMI,减轻银屑病皮损斑块的严重程度,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瘦素水平以调节机体的代谢状态,通过调节瘦素水平从而降低IFN-γ水平,达到治疗银屑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红细胞经洗涤和低渗处理前后天然免疫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 采用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试验测定肿瘤患者未经处理、经洗涤并等渗处理和经洗涤并低渗处理3组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能力。结果 3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检测比较,经洗涤并低渗处理组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能力[粘附率(39.20±18.14)%]显著高于未经处理组[粘附率(27.27±13.09)%,P<0.01]和经洗涤并等渗处理纽[粘附率(28.40±15.46)%,P<0.05]。结论 洗涤并低渗膨胀导致红细胞膜发生改变,天然免疫粘附功能增强,对红细胞药物载体的制备和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的机理研究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照射联合中药对寻常型银屑病血热型患者的血清白介素(IL)-17、IL-22、IL-23的影响。方法:40例寻常型银屑病血热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联合组各20例。中药组采用1:2服凉血活血汤治疗,联合组在中药组治疗基础上采用NB—UVB照射治疗。采用ELISA法对40例患者治疗前后和10例对照组的健康志愿者血清中的IL-17、IL-22、IL-23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治疗前中药组、联合组IL-17、IL-22、IL-23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中药组、联合组治疗前后自身IL-17、IL-22、IL-23水平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中药组、联合组3项指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中药组、联合组治疗后3项指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NB—UVB照射联合中药对寻常型银屑病血热型患者的免疫功能有一定影响,且优于单纯中药治疗。  相似文献   

19.
大小刺激量捻转补泻法对血虚证大鼠红细胞计数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大小刺激量捻转补泻法与补泻效应的关系。方法 :70只Wistar大鼠采用断尾放血法造成血虚证模型 ,随机分为 7个组 (A、B、C、D、E、F、G组 ) ,每组 10只 ,A、B组为对照组 ,C、D、E、F、G组分别采用不同捻转参数 (捻转幅度、频率和时间 )的捻转补泻手法针刺血虚证大鼠的“足三里”穴 ,观察对红细胞计数的影响。结果 :不同捻转幅度、捻转频率和捻转时间决定的捻转补泻法对血虚证大鼠模型的红细胞计数可产生不同影响。当捻转刺激量≤ 2圈 /次、60次 /min、2min操作时间时 ,呈现补法效应 ,当捻转刺激量大于此时 ,呈现泻法效应。结论 :以刺激量大小决定的捻转补泻法是客观存在的 ,并存在一个临界点 ,当刺激量小于这个临界点时产生补的效应 ,大于这个临界点时则产生泻的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