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
1996~1999年围产儿出生缺陷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我院围产儿出生缺陷情况 ,我们从 1996~1999年止 ,对我院出生的围产儿出生缺陷及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1996年 1月~ 1999年 12月 ,在我院住院分娩的围产儿 4 919例。1.2 方法。每出生 1例围产儿均由新生儿科医生检查 ,如发现畸形儿 ,由曾接受过国家出生缺陷监测培训班培训的专职医生 ,按要求将有关内容填入《出生缺陷登记卡》。2 结果2 .1 出生缺陷发生率。 4 919例围产儿中检出出生缺陷儿 4 6例 ,出生缺陷发生率为 9.35‰ ,其中男婴出生缺陷发生率为 5.2 9‰ ,女婴出生缺陷发生率为4 .0 7‰。2 .2 出…  相似文献   

3.
聂颖坤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2):4526-4528
目的:了解江门市新会区围产儿出生缺陷4年来的变化趋势。方法:采用纵向比较方法对新会区出生缺陷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年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变化不大;前4位因素为胎儿水肿综合征、唇腭裂、多发畸形(2个以上缺陷名称)、先天性心脏病;与季节无显著性差异;20岁以后随产母年龄增加成正比;与性别无明显差异;城镇发生数与乡村发生有差异。结论: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今后应把监测作为重点工作,防止漏报,积极采取措施预防出生缺陷儿出生。  相似文献   

4.
围产儿出生缺陷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目的:为了解该地区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及时发现影响出生缺陷的可疑因素。方法:在监测医院内出生的15175例围产儿中,男8051例,女7124例,出生缺陷儿254例,进行χ2检验等统计分析。结果:出生缺陷的发生与孕母年龄、出生性别有显著差异(P<0·05),提出预防出生缺陷发生的内容、重点和需求。结论:出生缺陷的防治,重在预防,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加强健康教育能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为医院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冯萍  李刚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8):4372-4373
目的:了解彭阳县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和种类,探索出生缺陷影响因素,制定降低出生缺陷干预措施。方法:对彭阳县2005~2009年所有医院住院分娩的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彭阳县2005~2009年出生缺陷发生率为62.51/万,总体呈上升趋势,出生缺陷分类依次为神经管畸形、唇腭裂、先天性脑积水、多指(趾)并指(趾)、先天性心脏病及其他等6类。农村明显高于城市,回族高于汉族,有统计学差异。年龄<20、35~岁年龄组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组。结论:做好出生缺陷监测工作,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有效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该地区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寻找影响出生缺陷的可能因素,为开展妇女保健工作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10年辽源地区出生缺陷监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2004~2010年共监测围产儿51 513例,围产儿出生缺陷383例,出生缺陷发生率74.35/万。其中2009年辽源地区出生缺陷发生率高达109.09/万,高于全省的总发生率。前3位出生缺陷顺位分别是总唇裂85例、先天性心脏病70例、神经管畸形61例;母亲在35岁以上、居住在农村、36~39周胎龄的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较多,且男性多于女性,以产后确诊为主。结论:要制定相应干预措施,将工作重点放在农村,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工作,提高医务人员畸形筛查诊断技术,同时重视孕期保健,加强优生优育科普知识宣传,不断提高群体自我保健意识,自觉做好婚前保健、孕前期、孕早期的保健工作,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出生缺陷发生的动态变化,为制定和采取预防措施提高决策依据。[方法]按照全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指定的监测方案进行规范地监测。[结果]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1.90‰;出生缺陷前5位依次为神经管畸形、多指(趾)、唇裂合并腭裂、外耳畸形、其他先天畸形。[结论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提高环保意识和保健意识,做好孕产期保健、优生保健、婚前保健,不断提高产前诊断水平,防止和控制缺陷人口的出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围产儿出生缺陷相关因素的分析,寻找可能影响出生缺陷的相关因素。方法:以河南省部分地区的出生缺陷儿为病例组,以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按1∶3比例匹配对照组。设计统一的表格由各监测医院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填写,采用Logistic分析进行出生缺陷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婚检、孕前检查、服用叶酸、孕检为出生缺陷的保护因素;早孕期感冒、不良孕产史、围孕期接触有害物质、孕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多胎为出生缺陷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婚检及孕检是出生缺陷的保护因素;不良孕产史、围孕期接触有害物质、孕期合并症及并发症为出生缺陷的危险因素。结论:提倡婚检、孕检及服用叶酸,围孕期减少有害物质接触,减少孕期合并症及并发症的发生是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2010—2015年兰州市围产儿出生缺陷、死亡状况及其变化趋势。方法收集兰州市2009年10月1日—2015年9月30日所有孕满28周至产后7天围产儿的资料。采用年估计百分比变化法(EAPC)评价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和围产儿死亡率的时间变化趋势。结果2010—2015年兰州市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城镇高于农村,全市和农村出生缺陷发生率均有上升趋势,其 EAPC 值分别为11.9%、14.1%;围产儿死亡病例以死胎为主,7天内围产儿死亡率逐年下降,EAPC 值为-15.9%。结论2010—2015年兰州市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城镇高于农村;围产儿死亡病例以死胎为主,7天内围产儿死亡率逐年下降。  相似文献   

10.
沈阳市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沈阳市出生缺陷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出生缺陷发生、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1996年1月~1999年12月,在沈阳市14所出生缺陷监测医院住院分娩孕满28周至出生后7天的围产儿.结果在53559例围产儿中,共检出407例出生缺陷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为7.60‰,出生缺陷儿死亡率为36.4%.结论农村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城市,母亲年龄、文化程度、孕次及产次为出生缺陷发生的可能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分析安庆市2014~2018年出生缺陷监测资料,了解出生缺陷发生水平和影响因素。方法按照《中国妇幼卫生监测方案》的方法要求,收集安庆市5家国家级监测医院的出生缺陷监测资料,采用SPSS18.0软件对围生儿出生缺陷发生水平和主要出生缺陷顺位进行分析。结果 5年间,监测围产儿48 764人,发现出生缺陷儿791例,5年出生缺陷的平均发生率为162.21/万。男性出生缺陷发生率(180.76/万)高于女性(140.64/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12.286,P<0.05);低年龄组的孕母出生缺陷儿发生率高于其它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16.218,P<0.05);乡村出生缺陷儿发生率(169.75/万)与城镇(152.35/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х~2=2.271,P>0.05)。前5位出生缺陷发生率依次是先天性心脏病、小耳及外耳其他畸形、多并指(趾)、唇腭裂和马蹄内翻足。结论近5年安庆市出生缺陷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应进一步加强三级预防工作,尤其要加强孕前及围孕保健的咨询和宣传,以期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张家港市2005~2009年出生缺陷发生情况,为进一步减少出生缺陷,制定预防保健措施及开展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2009年在张家港市28家医院分娩的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05~2009年累计检测围产儿47740名,监测时间延长至产后3个月的出生缺陷儿739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54.79/万,孕28周至产后7天出生缺陷发生率为46.50/万(P〈0.01)。739例出生缺陷中,先天性心脏病501例,总唇腭裂64例,多指多趾24例,小耳23例,神经管畸形16例,其他112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万),2005~2009年分别为104.93、147.21、173.04、179.39、157.17(P〈0.01);农村为163.85,城区为128.13(P〈0.01);男婴为164.79,女婴为142.38(P〈0.05);母亲年龄〈20岁、20~34岁、〉34岁的分别为551.72、149.79、217.32(P〈0.01);母亲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大专及以上的分别为135.57、177.29、163.65、122.55(P〈0.01)。[结论]张家港市2005~2009年出生缺陷发生率较高,先天性心脏病是最为常见的出生缺陷。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出生缺陷发生率的严峻形势及重大危害;分析了妇幼保健机构在出生缺陷防控工作中的重大责任;指明了妇幼保健机构如何发挥在出生缺陷防控工作中重要作用的基本思路和具体做法。旨在为有效降低区域出生缺陷的发生率提供决策思路和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海淀区围生儿死亡状况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北京市海淀区围生儿死亡变化规律和主要死亡原因。方法资料来源于北京市围生儿死亡监测网,采用以人群为基础的监测方法。围生儿死亡数据来源于分娩医院或地段保健科填写的北京市围生儿死亡报告卡。结果海淀区1997~2005年平均围生儿死亡率7.09‰,由1997年的8.22‰降至2005年的4.24‰;早期新生儿死亡率由1997年的3.82‰降至2005年的2.01‰。围生儿死亡和早期新生儿死亡的首位死因均为出生缺陷,早期新生儿死亡中出生缺陷死亡专率呈下降趋势。结论海淀区围生儿死亡率降低主要是早期新生儿死亡率降低所致,早期新生儿死亡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围生期的出生缺陷儿减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2009—2013年沧州市围生儿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为今后出生缺陷的监测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联合整群抽样的方法,对近5年沧州市围生儿出生缺陷的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9—2013年沧州市围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0.06‰,呈逐年上升趋势(χ2趋势=4.002,P=0.045);年龄、母亲的文化程度和围生儿性别与出生缺陷发生有关,年龄小于20岁和大于35岁的孕妇其围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χ2=12.713,P=0.013);文化程度越低,则出生缺陷发生率越高(χ2=8.098,P=0.017);男性围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围生儿(χ2趋势=4.120,P=0.044);出生缺陷前3位的顺位是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和总唇裂;出生缺陷活产比例高达71.82%。结论沧州市近5年围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逐年升高,相关因素有孕妇年龄、母亲的文化程度和围生儿性别。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以医院为基础的围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水平,并探讨围生儿出生缺陷相关危险因素,为降低围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海口市妇幼保健院2004年1月-2013年12月的出生缺陷监测数据,以医院分娩或引产的孕28周至产后7d的出生缺陷围生儿作为病例组,并按照1∶1的方式选择同期分娩的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对围生儿家长进行回顾性调查,采用单因素x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出生缺陷围生儿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2004年1月-2013年12月该院住院分娩围生儿37 142例,出生缺陷患儿555例,出生缺陷总体发生率为14.94‰.前10位缺陷占全部出生缺陷患儿总例次数的85.5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期经常性摄入优质蛋白(≥1次/d)是围生儿发生出生缺陷的保护因素(OR=0.591);致畸因素接触史(OR=2.179)、母亲吸烟史(OR =3.903)、母亲先天性疾病史(OR=2.130)是围生儿发生出生缺陷的危险因素.结论 加强三级预防措施,减少和控制孕期主要危险因素是预防出生缺陷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我国孕产妇死亡率的空间分布特点,利用空间模型进行拟合优度检验,探讨我国孕产妇死亡率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2005-2014年中国统计年鉴及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年鉴面板数据,运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对影响我国孕产妇死亡率的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空间滞后模型在0.1的检验水准上,孕产妇死亡率、住院分娩率、每千人口床位数、文盲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条件不变时,以上因素每增加1%,孕产妇死亡率会相应降低0.386 2/10万、0.391 1/10万、0.423 2/10万和升高0.316 5/10万。结论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住院分娩率、妇幼保健专业机构的床位数是孕产妇死亡率的保护因素;文盲率是孕产妇死亡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统计住院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寻找预防出生缺陷的措施。方法:收集2006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福建省新生儿救护中心厦门分中心住院围产儿13 898例中发生出生缺陷的临床资料,对患儿出生缺陷构成状况、孕妇多种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年间福建省新生儿救护中心厦门分中心住院患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为22.45‰(312/13 898)。出生缺陷按不同组织器官及部位划分,位于前5位依次为心血管系统、四肢畸形、肾脏发育异常、尿道下裂、颌面部畸形。结论:大力实施围产期新生儿出生缺陷监测与干预工作,积极开展围产保健、避免早孕期高危因素的暴露、提高产前筛查和诊断技术对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