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剖宫产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对2006年1月~2008年12月第二产程剖宫产128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第一产程剖宫产514例为对照,分析比较两组的产后岀血率、术中出血量及术中术后并发症如:切口撕裂、产后岀血、术后病率、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新生儿并发症如:新生儿窒息、吸入性肺炎、颅内岀血的发生率。结果:第二产程组术中出血量及产后岀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第一产程组(P<0.05),术后病率及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第二产程剖宫产新生儿窒息及吸入综合征、颅内出血等并发症与第一产程剖宫产相比明显增加(P<0.05)。结论:第二产程剖宫产较一般头位急症剖宫产对母婴更为不利,因此,在掌握适当指征,避免不必要剖宫产,降低剖宫产率的同时,应尽量避免第二产程剖宫产,减少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王洁  周紫琼  曾月蛾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1):2937-2938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剖宫产术对母儿的影响,如何严格把握手术指征和提高手术操作技能以提高产科质量。方法:对在我院住院行第二产程剖宫产术105例产妇与同期择期剖宫产1250例母儿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第二产程剖宫产术产妇产后出血,子宫切口裂伤,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等母儿并发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严格把握第二产程剖宫产术的手术指征及提高手术技能是降低母儿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 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分娩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产妇733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2 454例非瘢痕子宫剖宫产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析并比较两组间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构成,术中及术后情况,并比较不同手术切口及不同手术间隔时间对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结果研究组其总手术时间、分娩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较对照组的患者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盆腹腔的粘连、前置胎盘、胎盘植入和产后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中,横切口组盆腹腔粘连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纵切口组(P<0.05),而胎盘植入、前置胎盘和子宫破裂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次剖宫产术后与再次剖宫产间隔时间≤3年者较间隔>3年者更易发生子宫破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非瘢痕子宫剖宫产者高,临床应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对产妇加强宣教,鼓励产妇选择阴道分娩,进而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4.
第二产程剖宫产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秀真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1):3020-3022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剖宫产相关因素。方法:以进入第二产程后施行剖宫产253例为观察组,从同期头位急症剖宫产中随机选择253例为对照组,对两组剖宫产手术指征及对母婴的危害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剖宫产手术指征以头盆不称为主,并发胎儿宫内窘迫、巨大儿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宫腔感染、子宫收缩乏力出血、切口撕裂、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吸入性肺炎均高于对照组。结论:降低第二产程剖宫产率是降低母婴并发症和提高产科质量的关键因素,严密观察产程进展和加强分娩期监测,及早发现和诊断异常分娩征象,正确适时地施行阴道助产,可明显减少第二产程剖宫产率,降低母婴并发症和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产程阶段的剖宫产术与母婴并发症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5年6月在该院行剖宫产术的产妇120例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其不同产程分为:第一产程剖宫产产妇60例为观察组,第二产程剖宫产产妇60例为对照组。监测比较两组产妇的产后总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术中术后各种并发症发生情况,其新生儿5 min内Apgar综合评分以及各种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产妇的产后总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术中术后各种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5 min内Apgar综合评分以及各种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第一产程行剖宫产相对于第二产程行剖宫产,更有利于母婴健康,减少产妇以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因此,在临床上剖宫产术应选择合适的产程阶段,尽量指导产妇在第一产程行剖宫产,以利于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瘢痕子宫与非指征剖宫产孕妇产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剖宫产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包括瘢痕子宫妊娠与非指征剖宫产各100例,分析统计产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瘢痕子宫组盆腔粘连、胎盘植入、子宫破裂、产后出血均高于非指征组(P<0.05或P<0.01),两组切口愈合延迟、产褥期感染发生率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妊娠剖宫产并发症显著多于非指征剖宫产。  相似文献   

7.
第二产程剖宫产26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翠红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5):3529-3530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剖宫产的原因和并发症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选择三亚市妇幼保健院2008年1~12月第二产程剖宫产265例(观察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同期临产后头位剖宫产518例(对照组)作比较。结果:观察组头盆不称、羊水粪染率、新生儿窒息率、术后并发症均较对照组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第二产程剖宫产对母婴危害大,应尽量降低第二产程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二次剖宫产与非瘢痕子宫产妇剖宫产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差异,进一步了解瘢痕子宫二次剖宫产手术的风险性,从而降低由瘢痕子宫造成的高剖宫产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来277例行剖宫产产妇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其中实验组为瘢痕子宫产妇行二次剖宫产125例,对照组为同期非瘢痕子宫产妇剖宫产152例,对比两组产妇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瘢痕子宫产妇二次剖宫产中出现盆腹腔粘连、子宫破裂、产后出血、产后感染以及前置胎盘并发症的发生率均高于非瘢痕子宫剖宫产产妇,且除胎盘植入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剖宫产产妇均出现并发症,且瘢痕子宫产妇二次行剖宫产出现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增高,所以临床上应严格掌握首次剖宫产的指征,同时产科医生应高度重视瘢痕子宫产妇二次行剖宫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产程标准实施后剖宫产率、剖宫产指征及母婴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实行传统产程管理分娩的1 100例产妇(对照组)与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采取新产程标准管理分娩的960例产妇(研究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产妇分娩方式、剖宫产率、剖宫产指征及母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0. 94%vs 37. 91%,P <0. 05);阴道分娩产妇中,研究组人工干预率低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产妇潜伏期时间及第一产程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0. 05);研究组潜伏期延长、活跃期停滞、相对头盆不称、会阴撕裂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产后出血、产褥感染、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新产程标准实施下充分评估可有效减少产前干预,有助于促进产妇自然分娩。  相似文献   

10.
宁丰  周霓  韦凤莲  林红  黄桂凤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2):5093-5096
目的:研究在产程潜伏期及活跃期实施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分娩镇痛对分娩方式、剖宫产指征、缩宫素使用情况、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2 000例初产妇,根据实施分娩镇痛时宫口扩张情况分为潜伏期组(A组)1 000例,活跃期组(B组)1 000例。另选未行分娩镇痛的初产妇1 000例为对照组(C组)。比较三组产妇的分娩方式、剖宫产指征、缩宫素使用情况、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A组和B组剖宫产率比C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缩宫素使用比C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在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指征前3位A组依次为活跃期停滞、第二产程停滞、胎儿窘迫;B组依次为第二产程停滞、活跃期停滞、胎儿窘迫;C组依次为胎儿窘迫、活跃期停滞、第二产程停滞。C组因胎儿窘迫改行剖宫产的比例明显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因活跃期停滞、第二产程停滞改行剖宫产的比例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论在潜伏期或活跃期实施分娩镇痛均不影响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实施分娩镇痛能降低剖宫产率,但会增加缩宫素的使用。  相似文献   

11.
重视助产技术的应用 合理降低剖宫产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春英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7):4309-4310
目的:了解重视助产技术对降低剖宫产率的影响。方法:将2008年1月~2010年1月萧山区第三人民医院产科的550例产妇随机分为改良组350例,对照组200例,所有产妇的文化背景、胎位情况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产妇的助产模式按一般方式进行;而对改良组产妇的助产采用"一对一"模式,指定护士长监督责任医生实施"一对一"助产模式。结果:两组产妇剖宫产构成比及阴道产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剖宫产指征构成比比较显示,宫内窘迫、宫缩乏力、其他因素和头盆不正指征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社会因素指征构成比无统计学差异。两组产妇阴道产产程及产后出血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视助产技术能降低分娩过程中胎儿窘迫及宫缩乏力等剖宫产指征的发生,进而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低位产钳术与剖宫产术对母儿预后的影响,并分析其临床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该院住院头位经阴道试产发生第二产程延长或停滞时行低位产钳术的产妇60例为A组,另选取同样情况下行剖宫产术的产妇60例为B组,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手术方法对母儿预后的影响及结局。结果:A组产妇产后出血、产褥感染、新生儿窒息和新生儿产伤发生率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患2个或2个以上并发症的比例低于B组。结论:低位产钳术可降低母儿并发症的发生率,是解决第二产程头位难产的重要手术方法,紧急情况下使用能有效缩短第二产程,较剖宫产术更为简便迅速,有利于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3.
崔志宏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9):1326-1327
目的:探讨不同产程剖宫产术与子宫切口撕裂的关系。方法:对2005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在山西省中阳县人民医院行剖宫产分娩的652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52例孕妇行剖宫产,术中发生子宫切口撕裂26例,撕裂率为3.99%;其中初产妇14例,经产妇12例,孕38~42周16例,>42周10例。未进入产程和进入产程的产妇子宫切口撕裂发生率分别为1.27%和6.55%,两组子宫切口撕裂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进入产程的三组患者子宫切口撕裂发生率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撕裂伤的具体情况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之间的出血情况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中子宫切口撕裂与产程有关,第二产程撕裂发生率显著高于第一产程。宫口开得越大,撕裂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经低频电刺激联合穴位按摩对剖宫产产后泌乳素和产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受剖宫产分娩的150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75例,对照组产后实施常规产科护理,干预组增加低频电刺激联合穴位按摩,观察两组的泌乳情况、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组产妇初次泌乳时间早于对照组,平均泌乳量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后第1天、第3天时干预组产妇的泌乳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产妇术后肠鸣音恢复及恢复排便、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产妇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产后实施低频电刺激联合穴位按摩可提高乳汁分泌效果,增加泌乳素分泌,同时可减少并发症,提高产后恢复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剖宫产对母婴的影响,减少母婴并发症.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我院近两年188例急诊头位第二产程剖宫产孕妇为研究组,同期188例急诊非第二产程剖宫产初产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在手术指征、剖宫产相关因素及母婴并发症之间的差异,比较第二产程剖宫产对母婴的影响.结果:研究组(第二产程组)头盆不称、胎方位异常是剖宫产的主要原因,并且研究组羊水粪染率高,胎儿体重偏大,新生儿窒息率高,随着第二产程时间的延长,母婴并发症增加,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结论:第二产程剖宫产对母婴危害大,尽可能降低第二产程剖宫产率,减少剖宫产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孟琳 《中国医师杂志》2000,2(6):365-366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手术率的上升,其指征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其中因社会因素影响而实行剖宫产者占相当比例,剖宫产术后并发症有所上升,尤其是子宫切口愈合不良者有所增加。本文观察了340例不同产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情况,结果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资料来源 1999年1月~6月在我院共分娩720例。其中剖宫产340例(4722%),其中包括未临产者100例,临产后施术240例(第一产程潜伏期112例,活跃期110例,第二产程18例),分别占剖宫产术的2941%、3294%、3235%、529%。1·2 手术指征 见表1。表1手术指征产程例数胎儿窘迫妊高征头盆不称臀足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无保护会阴助产分娩对产妇妊娠结局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该院接诊的住院分娩产妇11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助产分娩,观察组给予无保护会阴助产分娩。统计两组产妇产程时间、妊娠结局、疼痛分级及产后生活质量,记录两组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第三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观察组产妇顺产率高于对照组,会阴侧切率、剖宫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观察组产后无痛率、轻度疼痛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观察组产妇产后食欲、社会功能、精神状态、日常活动、业余时间、睡眠质量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观察组产妇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无保护会阴助产模式可有效提高顺产率,降低会阴侧切率、剖宫产率,缩短产程,缓解疼痛,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产妇产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长春地区不同等级医院的剖宫产率、剖宫产指征及其相关性,探讨有效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吉林大学第二医院(A组)、农安县人民医院(B组)及榆树市妇幼保健院(C组)住院分娩的7 598例临床资料。结果:A组剖宫产率为75.75%,B组为81.56%,C组为75.14%,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首位剖宫产指征均为社会因素,C组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科并发症及合并症是A组的第二位剖宫产指征,与B、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头盆不称在B组剖宫产指征中居第二位,与A、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剖宫产指征与医院等级无相关性。结论:长春地区的剖宫产率明显高于国家平均水平,与医院等级无相关性,社会因素是影响剖宫产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产钳在头位剖宫产术中胎头娩出困难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4~2009年在该院916例头位分娩剖宫产术中胎头娩出困难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剖宫产双叶小产钳助娩544例为观察组,简称产钳组。其余两组为对照组:宫底加压组277例,助手宫底加压协助成功娩出胎头,简称加压组;宫底加压加产钳组95例,系因宫底加压失败改用产钳助产,简称复合组。观察子宫切开至胎儿娩出的时间(U-DI)、新生儿窒息、子宫切口撕裂延长以及产后出血情况。结果:加压组与复合组产妇发生子宫切口撕裂延长情况均多于产钳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产后出血无明显差异。观察U-DI产钳组少于加压组及复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钳组面部损伤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组新生儿窒息更多见,不仅发生率高,而且程度重。加压组、复合组发生新生儿窒息率高于产钳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头位分娩剖宫产术前应进行娩头困难的评估,术中一旦胎头娩出困难尽早应用剖宫产小叶产钳助产,该方法安全可行,在某种程度上降低母婴并发症,但是需要注意提高手术技巧,避免新生儿颜面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的临床特征,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无锡市妇幼保健院生产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4 397例中随机选取100例再次剖宫产的患者为观察组;选取行阴道分娩的108例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依据剖宫产指征行常规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对照组依据阴道分娩指征行阴道分娩。比较两组产妇术中、术后情况以及总发生率发生情况;比较新生儿相关情况。结果观察组生产时出血量(420.5±18.5)ml,高于对照组的(209.2±15.3)ml,产后出血量(480.3±27.4)ml,高于对照组的(304.9±17.2)ml,观察组住院时间(7.6±1.2)d,多于对照组的(4.3±0.8)d,观察组恶露持续时间(55.9±16.1)h,多于对照组(40.5±12.8)h,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湿肺率(14.0%)高于对照组(3.7%),观察组产妇并发症总发生率(29.0%)高于对照组(13.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剖宫产分娩生产时以及产后出血量多,住院时间和恶露持续时间长,手术风险高,新生儿湿肺率高,产妇并发症发生率高。在严格掌握指征的前提下,选择阴道分娩的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