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大叶性肺炎57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分析儿童大叶性肺炎的临床特点、病原学变迁及治疗转归。方法:对2005年1月~2009年6月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接受诊治的570例儿童大叶性肺炎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病原学特点及治疗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70例患儿中发热456例,咳嗽535例,胸痛39例,各型皮疹36例;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377例,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66例,白甲丝酵母菌感染36例,肺炎链球菌感染35例,肺炎克雷白杆菌及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各32例,合并病毒感染119例;合并肺内并发症216例,肺外损伤以循环及消化系统为主;经系统治疗后,162例治愈,394例好转,14例死亡。结论:近年来,由肺炎链球菌感染引起的大叶性肺炎逐渐减少,而由支原体、病毒及其它细菌感染引起的大叶性肺炎逐渐增多。对于高热持续不退,刺激性干咳时间长,肺部体征不明显的大叶性肺炎患儿,应加强支原体抗体检测,必要时可早期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对于感染较重的大叶性肺炎的患儿,应及时行体液培养及药敏鉴定,明确病原、针对用药,抗生素应足量、足疗程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以大叶性肺炎为表现的小儿支原体感染肺炎的临床特点、诊疗方法。方法:总结48例以大叶性肺炎为表现的小儿支原体感染肺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与转归。结果本组病例以年长儿多见,3~5岁15例,5~13岁33例,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肺部体征少,可伴有肺外并发症;38例胸部X线呈单侧大叶性肺炎,10例胸部X线呈双侧大叶性肺炎,4例合并胸腔积液,8例合并腹泻、呕吐;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IgM测定均阳性;所有病例阿奇霉素治疗有效。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致小儿大叶性肺炎在临床和X线表现上与细菌性肺炎不易区分,尤其与肺炎链球菌感染的大叶性肺炎难以区分,血清学检测MP—IgM为诊断的主要手段;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治疗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3.
刘晓宇  徐华  戴红伟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9):3218-3219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MP)所致大叶性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6例MP所致大叶性肺炎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MP感染所致大叶性肺炎多见于年长儿,咳嗽剧烈,持续高热,肺部体征不明显,胸片和肺部CT表现重,病变多位于右肺,可合并胸腔积液,肺不张。结论:儿童大叶性肺炎要注意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症状重,采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效果佳。  相似文献   

4.
陈玉松  王敏  杨凯虹  宋有为 《中国校医》2013,27(4):244-244,248
目的探讨血清LDH、HBDH水平异常对大叶性肺炎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对本院26例伴心肌酶异常的大叶性肺炎患儿心肌酶检测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26例患儿LDH、HBDH同时增高者22例,占84.61%,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临床上应该高度重视血清LDH、HBDH水平的变化,及时进行胸部X线片、肺CT等影像学检查,以便早期诊断大叶性肺炎。大叶性肺炎患儿血清心肌酶以LDH、HBDH水平变化为主是肺脏组织自身损害的结果,还是确实合并心肌损害、或为机体其他组织感染后免疫性损害的综合结果尚有待进一步大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5.
陆婉秋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9):2965-2966
目的:探讨儿童难治性肺炎临床特点及病原学分布特征,为临床早期诊断和防治儿童难治性肺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0月该院收治的难治性肺炎患儿176例,回顾性分析17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76例难治性肺炎患儿中,男女之比为1.38∶1,1岁内婴儿发病率较高;痰液培养共检出细菌89例(50.6%),病毒52例(29.5%),支原体21(11.9%),衣原体11例(6.3%),真菌3例(1.7%)。结论:难治性肺炎患儿在婴幼儿中发病率较高,有向重症发展的倾向;细菌感染仍是首位病原,但是必须警惕不典型病原体如支原体、衣原体及真菌感染在小儿难治性肺炎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肖纫霞  彭丽  孙寒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4):4864-4865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MP)所致大叶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断与治疗。方法:对46例MP所致大叶性肺炎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MP感染所致大叶性肺炎多见于学龄期儿童,起病急,咳嗽剧烈,少痰,肺部体征轻微,胸片和肺部CT表现重,病变多位于右下肺,可合并胸腔积液,肺不张。结论:MP是年长儿大叶性肺炎的重要病因,其临床症状重,易合并肺内并发症。采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效果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Ⅱ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感染特点及影像学特点。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1月在医院就诊的120例Ⅱ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一般临床表现、血糖水平、病原微生物和CT影像学表现等资料。分析细菌感染、血糖控制与疾病转归的关系。结果 120例患者的病原菌检出率为82.5%(99/120),病原菌主要为肺炎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20例患者中CT检查显示大叶性肺炎54例,小叶性肺炎24例,肺脓肿20例,真菌感染7例,肺结核15例,均为活动性肺结核;细菌感染种数与患者预后无关(P<0.05),120例患者血糖控制良好者95例,控制不佳者25例,血糖控制较好的患者疗效与控制不佳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Ⅱ型糖尿病患者易合并肺部感染,CT检查可以更好地体现出肺部病变。积极的控制血糖和使用抗菌药物可以改善疾病的转归。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童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PIBO)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7年3月,于武汉儿童医院诊治的26例PIBO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病原学检查结果、影像学及肺功能检查结果、治疗和转归。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结果对纳入的26例PIBO患儿的研究结果如下。①主要临床表现:26例(100.0%)患儿表现为反复咳嗽及喘息,21例(80.8%)肺部闻及细湿啰音,14例(53.8%)合并活动后气促。②病原学检查结果:主要为腺病毒9例(34.6%),肺炎支原体8例(30.8%),麻疹病毒3例(11.5%)。③辅助检查结果:对26例患儿进行胸部高分辨率CT(HRCT)的检查结果显示,26例(100.0%)均为马赛克灌注征呈阳性,合并支气管扩张为2例(7.7%),合并肺实变为13例(50.0%),合并肺不张为7例(26.9%);肺功能检查结果异常患者中,20例(76.9%)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3例(11.5%)为混合性通气功能障;对11例患儿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果均显示支气管内膜炎症。④治疗与转归:对26例患儿均使用糖皮质激素及口服阿奇霉素治疗后,15例(57.7%)病情好转,11例(42.3%)临床症状反复或持续存在,本组无一例患儿死亡。结论本组PIBO患儿表现为反复咳嗽、喘息,多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胸部HRCT可见肺部特异性马赛克灌注征。腺病毒感染是该病患儿最常见病因。糖皮质激素和阿奇霉素治疗PIBO可能有效,本组PIBO患儿的总体预后欠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病原体感染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临床特点、影像特征及转归。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9年6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78例CAP患者临床资料。了解患者病原学分布情况,评估不同类型肺炎患者临床特点、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影像学表现、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WBC)、白介素-6(IL-6)]水平及转归情况。结果 678例CAP患者中病原体检测阳性420例,阳性率61.95%,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肺炎支原体肺炎及混合型感染肺炎的比例分别为44.29%、30.00%、11.90%和13.81%。不同类型CAP患者性别、病情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细菌性肺炎胸痛症状比例最高,病毒性肺炎喘鸣音比例最高,支原体肺炎咳嗽比例最高,混合型感染肺炎咳痰比例最高。不同病原体感染病变部位、CT特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病原体感染CAP患者炎症指标CRP、PCT、WBC、IL-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型感染CAP各指标水平最高,细菌性CAP次之。混合型感染CAP患者转归不良率(34.48%)最高。结论不同病原体感染CAP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转归均存在差异,混合型感染炎症指标水平最高,预后转归最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相关病原学特征。 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接诊的483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作为研究组,采集患儿鼻咽拭子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同期选择114例健康儿童纳入对照组,根据自制问卷调查两组儿童相关资料,并采用单因素χ2检验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研究影响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结果 483例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中主要是病毒感染占55.07%(266例),其次是细菌感染占33.95%(164例)。病毒感染中副流感病毒1型检出最高,为13.87%,细菌感染中副流感嗜血杆菌占比最高,为16.98%。经单因素χ2检验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儿年龄<5岁、入院前滥用抗菌药物、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有反复感染既往史、伴免疫缺陷、营养不良、3个月内住院次数≥5次为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发病的独立因素(P<0.05)。 结论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感染病原主要以副流感病毒1型和副流感嗜血杆菌为主,其感染风险和患儿年龄、入院前滥用抗菌药物、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有反复感染既往史、伴免疫缺陷、营养不良、3个月内住院次数≥5次等因素密切相关,需合理制定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儿童大叶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例儿童大叶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进行分析。结果儿童大叶性肺炎多以发热,剧咳为主要症状,起病急,发展快,病情较重,且表现多不典型,很少有肺部体征,一周后开始出现大叶性肺炎。无成人的大叶性肺炎的典型临床特点,多反复静点病情迁延不愈。化验周围血象白细胞不高,中性粒细胞偏高。病原学检查未发现较为统一的病原体,有群体发病趋势,X线多为节段性改变,单侧多见。本次收治的20例患儿,均为在校学生(7~14岁)且症状相似,说明本病有一定传染性。结论儿童大叶性肺炎有一定流行趋势,但因本病临床表现不典型,且本病早期缺乏明显肺部体征,故对于本病的诊断主要依据X线表现。所以在临床工作中,遇见咳嗽一周以上者,无论有无肺部体征,都应常规做胸片检查,以便做出及时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肺炎支原体(MP)感染支气管肺炎与大叶性肺炎患儿临床特点以及早期血液检查指标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9年12月海口市琼山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38例MP感染肺炎患儿资料,按照肺部影像检查结果将患儿分为支气管肺炎组(n=78)及大叶性肺炎组(n=60),收集两组患儿临床表现与体征,影像学检查以及血液检查结果,并评估患儿治疗效果及转归情况。结果支气管肺炎组患儿超声显示病灶多为等回声或者低回声,CT扫描可见密度不匀、边界模糊磨玻璃影或者斑片状密度增加影,伴明显支气管充气征;大叶性肺炎组患儿超声显示病灶存在显著回声,回声形态与脾脏、肝脏以及肺叶形态相近,CT充血期显示出磨玻璃样病变,实质期显示为大叶状或者显示为肺段分布实变影;支气管肺炎组发热、喘息以及胸腔积液患儿占比显著低于大叶性肺炎组(P<0.05),两组患儿呼吸困难、干咳或咳痰、双肺干、湿性啰音、呼吸音降低等临床症状体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支气管肺炎组患儿淋巴细胞计数显著高于大叶性肺炎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计数等指标水平以及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炎症指标水平低于大叶性肺炎组(P<0.05);支气管肺炎组患儿PEF、FVC以及FEV1等肺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大叶性肺炎组(P<0.05)。支气管肺炎组患儿肺部体征消失时间、发热时间、咳嗽缓解时间较大叶性肺炎组患儿显著缩短,转归情况优于大叶性肺炎组患儿(P<0.05)。结论 MP感染致支气管肺炎与大叶性肺炎患儿影像学表现、临床体征、早期血生化指标、肺功能存在差异,最终导致患儿预后不同,各指标综合分析有利于对两种肺炎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研究报道了46例疑似SARS患者的临床情况.方法收集46例疑似SARS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胸片表现,血常规,诊断和转归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46例病人中,以非传染性院外感染性肺炎占的比例最高(48%),急性支气管炎患者占第2位(33%),第3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3%).结论疑似SARS患者的诊断及鉴别论断极为重要,主要应鉴别非传染性院外感染性肺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我院46例儿童侵袭性肺炎链球菌感染临床特征及抗生素敏感性,以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46例侵袭性肺炎链球菌感染患儿临床资料及其药敏实验结果,分析其发病临床特征及对抗生素敏感性情况。结果 (1)46例侵袭性肺炎链球菌病患儿男女比例为1.56:1,2岁以下患儿居多,占58.70%。感染类型:社区获得性占80.43%(37/46),发病以秋冬季为主,临床诊断脓毒血症28例、脑膜炎8例、胸膜炎6例、坏死性肺炎2例、化脓性中耳炎和骨髓炎各1例。有基础疾病者8例,其中白血病3例,先天性心脏病2例,缺铁性贫血1例,头颅外伤1例,肾病综合征1例。合并其他病原菌感染者5例,其中合并支原体感染4例,产酸克雷伯杆菌1例。治愈率76.09%(35/46),转归23.91%(11/46),无死亡病例。(2)46例患儿均有发热,以弛张热或者稽留热为主。脓毒血症肺炎患儿出现咳嗽、呼吸困难、咳痰、发绀及肺部啰音等症状。脑膜炎患儿表现为惊厥、头疼、呕吐、意识障碍、肌张力增高、颈强直、病理征阳性等。胸膜炎患儿表现为呼吸减弱、患侧胸廓饱满呈浊音、呼吸音消失或者降低等胸腔积液症状及体征。(3)46株侵袭性肺炎链球菌中,21株对青霉素耐药,耐药率为45.65%;4株对青霉素中介,中介率8.70%;20株对青霉素敏感,敏感率43.48%。对其他抗生素不敏感率依次为:红霉素97.83%、阿奇霉素95.65%、克林霉素89.13%、复方新诺明76.09%、四环素71.74%、头孢噻肟47.83%、头孢吡肟41.30%、阿莫西林30.43%。对利福平、左氧氟沙星、万古霉素无耐药。多重耐药菌株占93.48%(43/46),其中青霉素耐药菌株多重耐药占100.00%,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多重耐药模式最为常见,占56.52%(26/46)。结论本地区儿童侵袭性肺炎链球菌感染以2岁以下居多,临床疾病主要以脓毒血症及脑膜炎最为常见,加强临床耐药性检测对于指导侵袭性肺炎链球菌病临床用药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近两年大叶性肺炎发病率已经上升,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由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细菌及病毒如EB(Epstein-Barr virus,EBV)等病原体感染引起的大叶性肺炎已经增多;大叶性肺炎患儿一般有病毒与MP及细菌其中的二者或三者的混合感染。探讨儿童大叶性肺炎致病原及易感年龄的改变情况,以便为临床医师更好的进行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阶段小儿沙眼衣原体(CT)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96例CT肺炎。结果:小婴儿CT肺炎往往为无热性肺炎,易合并细菌感染;3岁以上儿童则易出现发热,肺部体征大多阴性,而X线多表现为节段性肺炎,其临床经过类似支原体肺炎。结论:CT肺炎在不同年龄阶段的临床表现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昆明地区儿童下呼吸道感染中病毒病原学构成,为临床急性呼吸道感染提供病毒病原学诊断依据。方法选2005年10月~2006年12月昆明市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1629例,取其鼻咽部分泌物做免疫荧光检测筛查7种呼吸道病毒抗原,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629份标本中,阳性418例,阳性率为25.66%,其中合胞病毒阳性374例,占总阳性标本例数的89.47%;流感病毒A10例,占2.39%;副流感病毒Ⅲ型12例,占2.87%;副流感病毒Ⅱ型10例,占2.39%;腺病毒9例,占2.15%;副流感病毒Ⅰ型3例,占0.72%。结论昆明地区下呼吸道感染以合胞病毒为主要病原,婴幼儿(尤其<6月)病毒感染率较高,通过检测儿童呼吸道感染疾病的病毒病原,可对临床提供快速、准确的诊断依据,防止滥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泡灌洗液二代基因测序(mNGS)在学龄儿童大叶性肺炎病原学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24例学龄期大叶性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二代基因测序检测肺泡灌洗液(BALF)病原者为研究组(n=12),其余为对照组。统计血清学及肺泡灌洗液病原学常规检测结果,分析肺泡灌洗液mNGS结果。结果24例标本中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阳性21例(87.5%),嗜肺军团菌抗体阳性5例(20.8%),流感B型抗体阳性2例(8.3%),合胞病毒抗体阳性1例(4.2%),研究组与对照组的病原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例患儿BALF细菌、结核、真菌涂片均阴性;对照组菌培养均阴性,研究组菌培养阳性2例(16.7%),其中1例BALF培养为肺炎链球菌,1例痰培养及BALF培养均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研究组肺泡灌洗液mNGS分析显示,5例单一肺炎支原体拷贝数阳性,其拷贝数为19101~139304,其余均为混合性感染;所有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序列数与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住院时长有强正相关性(r值分别为0.891、0.861、0.814,P<0.05),其中序列数最高的2例患儿临床诊断均为重症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结论mNGS可提高儿童大叶性肺炎的病原诊断准确率,对临床治疗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吉林省小儿呼吸道感染病原简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简析小儿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对239例呼吸道感染病儿进行多病原学(检测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EB病毒、结核杆菌、轮状病毒、腺病毒抗体)研究。结果: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者63例,占26.4%,肺炎衣原体抗体阳性者34例,占14.2%,两者均阳性者8例,占3.3%,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4例,占1.7%,肺炎支原体合并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1例,未检测到上述病原者136例,占56.9%。肺炎支原体感染在大于7岁年龄组感染率略高(55.2%)。结论:肺炎支原体已成为小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各年龄组儿童均易感染,以大于3岁的儿童为多见。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了对1327例门诊STD病人淋球菌(NG),解脲支原体(UU)及沙眼衣原体(CT)的检测结果及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显示:在淋病患者中,有19.6%(167/854)合并UU感染,12.8%(109/854)合并CT感染,2.7%(23/854)同时合并UU和CT感染;在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患者中,7.8%(37/473)合并UU感染,8.0%(38/473)合并CT感染,1.9%(9/473)同时合并UU和CT感染.作者认为,STD患者的复合感染问题应受到足够的重视,特别是对那些有或无临床症状及临床症状不典型,治疗效果不佳的STD病人,应进行较全面的病原学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