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研究双苯氟嗪抗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大鼠全脑缺血15 min再灌注3 d,再灌注开始后给予双苯氟嗪(20,40和80 mg·kg-1,ig)。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Fas及Fas配体的分子定位,Western blotting和RT-PCR方法检测Fas,Fas配体,caspase 10 p20,caspase 8,I-κB-αp-I-κB-α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双苯氟嗪明显降低海马CA1区免疫阳性细胞数量及Fas,Fas配体,caspase 10 p20蛋白表达(P<0.01),且呈剂量依赖性(20和40 mg·kg-1组,r=0.92,P<0.01);显著降低Fas及Fas配体mRNA表达(P<0.01);caspase 8和I-κB-α蛋白表达在给药前后无显著变化(P>0.05);未能检测出p-I-κB-α蛋白表达。结论双苯氟嗪通过抑制CD95分子启动的死亡信号转导通路发挥其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这一作用与转录因子NF-κB无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转录因子NFATc及NF-κB在钙神经素介导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Western blotting和EMSA分子生物学技术。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CsA明显减低I/R组Fas配体和NFATc的蛋白表达;对照组、I/R组和CsA处理组I-κB-α蛋白表达无显著区别;未观察到对照组、I/R组和CsA处理组有phospho-I-κB-α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较,CsA明显减低I/R组Fas配体启动子远端和Fas配体启动子近端NFAT结合位点的NFAT-DNA结合活性(P<0.01)。结论转录因子NFATc参与钙神经素介导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促进CD95配体分子的转录表达;NF-κB可能未参与钙神经素介导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3.
羟基红花黄色素A(hydroxysafflor yellow A,HSYA)是红花中的单体有效成分。本研究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永久性脑缺血模型,观察HSYA对永久性脑缺血大鼠炎症信号转导途径相关因子的抑制作用。于缺血后3、 6、 12和24 h取大脑皮层。Western blotting 检测细胞核及胞浆核转录因子κB(NF-κB) p65及胞浆磷酸化IκB-α(pIκB-α)蛋白水平表达;Trans AM试剂盒检测NF-κB DNA结合活性;RT-PCR检测炎性因子TNF-α、 IL-1β、 IL-6和IL-10转录水平表达。结果表明,大鼠脑缺血后多次静脉注射HSYA(10 mg·kg-1),能显著抑制p65核转位以及IκB-α的磷酸化,降低NF-κB DNA结合活性,并降低促炎因子TNF-α、 IL-1β和IL-6 mRNA表达,升高抗炎因子IL-10 mRNA表达水平。提示HSYA的抗脑缺血作用可能与其抑制炎症信号途径中NF-κB激活及炎性因子转录水平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观察羟乙葛根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TNF-α表达及NF-κB活性的影响。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内栓线阻断法(MCAO)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别于缺血前30 min及再灌注即刻由尾静脉注射羟乙葛根素(10,20及40 mg·kg-1),缺血2 h再灌注24 h后取缺血侧脑组织,HE染色观察大鼠脑组织病理学变化并计数海马CA1区存活神经元数目,放射免疫分析测定脑组织匀浆中TNF-α含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测定脑组织中TNF-α mRNA表达情况,凝胶电泳迁移率实验(EMSA)观察NF-κB DNA结合活性改变,Western blotting检测观察IκBα蛋白表达情况。羟乙葛根素可明显改善大鼠海马CA1区损伤程度,升高锥体存活神经元数目,减少TNF-α蛋白及mRNA表达,抑制NF-κB DNA结合活性。羟乙葛根素可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炎症反应,这可能是其发挥脑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刘颖菊  薛春生  周歧新 《药学学报》2000,35(11):810-813
目的 观察全脑缺血再灌流后Fas和FasL基因在脑内表达的变化及氟桂嗪的影响。方法 用大鼠4血管结扎全脑缺血30 min再灌流模型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结果 脑缺血再灌流6 h在皮质及海马区即出现Fas表达阳性细胞,24~48 h时达高峰;FasL则在12 h后出现,48~72 h时达到高峰。ip氟桂嗪10 mg.kg-1和20 mg.kg-1则Fas和FasL的表达明显低于不给药的缺血再灌流对照组,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脑缺血再灌流可诱导促凋亡基因Fas和FasL在缺血易感部位表达,钙拮抗剂氟桂嗪可抑制其表达。  相似文献   

6.
摘 要 目的:观察西洋参叶20s 原人参三醇组皂苷(PQTS)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PQTS 12.5,25.0和50.0 mg·kg-1剂量组,阳性药盐酸氟桂利嗪(FHI,2.0 mg·kg-1)组。各组大鼠腹腔注射给药,每天1次,连续3 d。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缺血2 h,再灌注24 h。24 h后对大鼠神经功能进行评分,TTC染色法观察脑梗死体积,干湿重法测定脑含水量,分光光度法测定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伊文思兰(EB)法测定血脑屏障的损伤程度,QPCR检测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组织中NF κBp65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PQTS 12.5,25.0和50.0 mg·kg-1剂量组及盐酸氟桂利嗪组均能明显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缺陷症状,明显减小脑梗死体积,降低脑组织含水量、MPO活性和EB含量,显著抑制脑组织中IL-1β、IL-6和TNF-α的mRNA表达水平,同时减少NF-κBp65的蛋白表达水平(P<0.05或P<0.01)。结论:PQTS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7.
周吉银  周世文 《药学学报》2007,42(12):1243-1249
糖尿病视网膜病是最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一,是导致失明的主要原因,因此有必要寻找新的治疗药物。给大鼠腹腔注射链脲菌素(35 mg·kg-1) 2周后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14周,之后连续16周每天分别拌食给予小檗碱75、150及300 mg·kg-1、非诺贝特100 mg·kg-1和罗格列酮4 mg·kg-1。用HE染色检查视网膜结构和免疫组化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s) α/δ/γ的表达。结果发现,正常对照组大鼠的视网膜厚度大于其他各组,经小檗碱(150及300 mg·kg-1)和罗格列酮(4 mg·kg-1)的治疗能增加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的厚度,但视网膜的结构在各组间无差别;小檗碱(150及300 mg·kg-1)和罗格列酮(4 mg·kg-1)能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PPARγ蛋白表达,小檗碱(150及300 mg·kg-1)和非诺贝特(100 mg·kg-1)能显著增加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PPARα和PPARδ的表达。小檗碱调控视网膜PPAR α/δ/γ蛋白表达可能是其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的机制之一,可能成为比罗格列酮和非诺贝特更有效的用于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的药物。  相似文献   

8.
大黄素可能通过抑制Akt信号通路诱导HL-60细胞凋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研究大黄素(emodin)对人髓系白血病细胞株HL-60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Akt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 应用MTT法检测大黄素对HL-60细胞增殖的影响;细胞周期分析、线粒体细胞凋亡流式检测法分析细胞周期变化及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检测Akt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大黄素能有效抑制HL-60细胞的增殖,作用48 h的IC50约为20 μmol·L-1, 并能诱导其凋亡, 随药物作用浓度的增加, 凋亡率也逐渐上升; 大黄素作用后, HL-60细胞G0/G1期细胞增多, 而S期及G2期的细胞减少; 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 大黄素下调HL-60细胞Akt、p-Akt、IκB-α、p-IκB-α、p65、p-p65、mTOR及p-mTOR蛋白的表达。因此,大黄素能有效抑制HL-60细胞增殖,将细胞阻滞于G0/G1期,诱导其凋亡;Akt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大黄素抑制HL-60细胞增殖、诱导凋亡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脂多糖(LPS)致小鼠急性肺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小鼠腹腔注射乌司他丁(50和100 ku·kg-1)或等体积生理盐水30 min后,分别静脉注射LPS 15 mg·kg-1或等体积生理盐水,于注射LPS后不同时间检测有关各项指标。ELISA法测定血清和肺组织中TNFα水平,RT-PCR法测定TNFα mRNA和iNOS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c-Fos,c-Jun及iNOS等蛋白表达。结果乌司他丁100 ku·kg-1能显著降低LPS引起的小鼠的肺脏指数、肺组织及血清中NO水平的增加,下调肺组织c-Jun蛋白表达量和iNOS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量,而对小鼠的血清和肺组织冲洗液中TNFα含量以及肺组织MDA无明显影响。结论乌司他丁对LPS引起的小鼠肺损伤有保护作用,该作用与其抑制c-Jun蛋白和iNOS 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清脑片对沙鼠脑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10 min再灌注60 min,建立沙鼠脑缺血模型,观察高、中、低剂量清脑片组(1.5,0.75,0.375 g·kg-1)对沙鼠脑组织中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Glu)、天门冬氨酸(Asp)、血栓烷素B2(TXB2)、丙二醛(MDA)含量及ATP活性和NF-кB免疫阳性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高、中剂量清脑片可显著降低脑组织中IL-1β、TNF-α、Glu、Asp、TXB2、MDA的含量及NF-κB免疫阳性表达水平(P<0.01或P<0.05),显著提高脑组织中Na+-K+-ATP、Mg2+-ATP、Ca2+-ATP、Ca2+-Mg2+-ATP的酶活性(P<0.01或P<0.05)。结论 清脑片对沙鼠脑缺血再灌注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体内炎症因子、过氧化能力及提高酶活力有关。  相似文献   

11.
子宫中隔切除术后预防粘连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子宫中隔并不孕患者宫腔镜术后不同处理方法预防宫腔粘连的效果.方法 55例子宫中隔并不孕患者行腹腔镜监护下宫腔镜子宫中隔切除术(TCRS),术后针对不同患者采用不同术后处理措施,包括宫腔放置与不放IUD,是否进行人工周期治疗,部分患者术后使用GnRH-a类药物治疗术后第1、3个月行宫腔镜检查随访,宫内放置IUD的患者;于术后第3个月取环.结果 54例患者术后进行宫腔镜检查随访,其中40例分别于术后第1、3个月完成了术后2次宫腔镜检查,另14例只完成一次检查.宫腔术后放环与否对术后宫腔形态影响无差异(P>0.05),术后使用人工周期治疗患者较未使用者子宫内膜厚,此两者术后第3个月宫腔镜检查发现宫底创面均已有内膜覆盖.使用GnRH-a类药物患者术后官腔形态满意.结论 TCRS术后宫腔放置IUD无助于预防术后粘连的发生;术后人工周期治疗应更个体化并有针对性的使用GnRH-a类药物治疗.术后及时进行宫腔镜检查随访可防止术后宫底新粘连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许明哲  杨昭鹏  李波 《中国药事》2011,25(12):1243-1246
目的介绍欧洲药典适用性认证程序,为国内药品监管机构和原料药生产企业提供信息,促进我国原料药生产企业的国际化。方法通过查阅调研欧盟相关药品法规和与EDQM同行面对面的交流,详细了解欧洲药典适用性认证的组织机构和具体程序。结果与结论欧洲药典适用性认证程序在对原料药的质量控制有重要作用,加强了药典的监管力度,进一步保证了原料药的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给予大鼠槲皮素后血浆中代谢产物的定性检出条件。方法:给予大鼠槲皮素单体(100mg.kg-1)后腹腔静脉取血,血浆样品经2mol.L-1盐酸(甲醇-水溶液)水解,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血浆样品中代谢产物进行定性分析。结果:大鼠给药后3h内取血、血浆样品经盐酸水解处理4h,可稳定检测槲皮素和异鼠李素,样品在—20℃条件下贮存稳定。结论:血浆样品采集时间、盐酸水解时间及贮存方式等不同均可影响代谢产物的有效检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与布地奈德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将182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成三组,三组均采用综合治疗,A组62例用甲泼尼龙静脉滴注,B组60例雾化吸入布地奈德,C组60例用静滴氢化可的松,观察三组喘憋、哮鸣音消失和住院时间。结果A组喘憋、哮鸣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比B,C组缩短(P〈0.05)。结论甲泼尼龙静滴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有效、安全、方便,明显加快治愈过程,优于布地奈德与氢化可的松。  相似文献   

15.
住院患者精神用药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目前住院精神患者的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采用一日法调查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403例住院精神患者诊断和治疗情况,并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2004年调查结果相比较。结果:①传统精神药物使用显著减少,新型精神药物使用占据首位;②抗精神病药物使用趋向小剂量化;③本组联用丙戊酸盐类药物显著增多;④我院精神药物使用情况与上海精神卫生中心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近年来精神药物使用情况已发生了显著变化,与新型精神药物疗效好,副作用少,患者依从性高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4个县乡级医疗机构住院患者平均住院日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县乡级医疗机构进一步提高医疗管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将2009-2010年1504例县乡级医院住院患者平均住院天数,按性别、年龄、院别、付费方式、疾病分类进行描述性统计和秩和检验分析.结果 不同性别间及院别间平均住院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男性平均住院日为10.39 d,女性为8.69d,乡级医院为9.27d,县级医院为9.50 d.不同年龄间平均住院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于15岁组、15 ~24岁组、25~44岁组、45 ~65岁组、大干65岁组平均住院日分别为8.10 d、7.66d、8.83 d、10.26 d和11.33 d.自费患者平均住院日为8.39 d,新农合组为9.10 d,商业保险组10.17 d,社会基本医疗保险患者则为11.08 d.不同疾病分类间平均住院日差异明显,妊娠类平均住院日最短,为6.73 d,而肿瘤患者则为14.26 d.结论 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不同疾病分类及不同付费方式间平均住院日存在差异,县级医疗机构和乡级医疗机构住院患者平均住院日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慢性宫颈炎是妇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可引起盆腔脏器炎症,并且与宫颈癌的发生关系密切。本文诣在探讨不同方法在慢性宫颈炎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10例宫颈炎患者,采用药物保妇康栓、聚焦超声治疗及宫腔镜下宫颈电切术的临床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宫颈电切术治疗有效率为97.9%,明显高于另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宫腔镜下宫颈电切术治愈慢性宫颈炎,并且切除宫颈移行带,减少宫颈癌发生。  相似文献   

18.
大蒜提取物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孙萍  于维萍  段云霞 《齐鲁药事》2005,24(3):159-161
癌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恶性肿瘤,中药大蒜含有多种抗癌活性成分,其抗癌、防癌作用已被国内外大量实验研究结果证实。本文就大蒜提取物的抗癌、防癌作用及在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片剂溶出度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闫丽  商萍 《黑龙江医药》2006,19(5):379-380
目的:考察片剂溶出度的影响因素,提高片剂溶出度,从而提高产品质量。方法:通过实验,研究各种参数对片剂溶出度的影响,选择出最佳工艺条件,如改进处方、控制颗粒硬度和大小、控制压力等工艺参数,用于指导大型生产,提高片剂溶出度。结论:崩解剂及润滑剂的用量对片剂溶出度影响较大,颗粒的硬度及大小、粘合剂的温度,压片压力对片剂的溶出度亦有影响;片剂直径大小对片剂溶出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构建条形码信息追溯系统对手术器械消毒的管理促进作用,以期为消毒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16800件手术器械的消毒使用构建条形码信息追溯系统进行管理,对比实施管理前后效果,分析构建条形码信息追溯系统对于手术器械消毒的管理促进作用。结果构建条形码信息追溯系统之后,手术器械消毒的管理情况明显得到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构建条形码信息追溯系统前后效果分析实施之后,促进效果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构建条形码信息追溯系统之后,质量追溯时间明显得到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构建条形码信息追溯系统之后能够有效提升相关的工作效率,同时准确达到对手术器械的质量追溯,确保手术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