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浓缩法直接查找孕产妇血液内羊水有形成份诊断羊水栓塞。方法用浓缩法和染色法对13例羊水栓塞患者(观察组)和20例正常产妇(对照组)腔静脉血中羊水有形成份进行检测。结果观察组中浓缩法羊水有形成份阳性率为76.9%;对照组阳性率为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瑞氏染色法阳性率为38.4%、HE染色法阳性率为48.1%。结论直接查找血液内羊水有形成份检出率高于染色法,浓缩法操作简便、快捷、准确、检出率高,可用于羊水栓塞早期诊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羊水栓塞是产科一种少见而凶险的并发症,母体死亡率高达80%以上。早期发现并确诊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我院自1991年开始从产妇外周血中寻找羊水成分,有效地降低了该病的死亡率。现将所检查的拟诊病人及对照组结果作分析报道。  相似文献   

3.
方鹏  李雅岑  叶彩眉   《护理与康复》2017,16(2):138-140
总结9例产妇分娩过程中发生羊水栓塞的早期识别与急救护理要点。抢救成功的关键是及时识别,正确判断,多科合作,医护密切配合,迅速抢救;同时加强产褥期护理,心理护理,促进产妇心身康复。9例产妇中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5例,心搏骤停1例,发生晕厥、意识丧失4例,经早期识别并予积极抗休克、抗变态反应等抢救措施,9例产妇均抢救成功。  相似文献   

4.
硫酸镁在围手术期抢救急性羊水栓塞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以硫酸镁为主的综合方法抢救5例急诊剖宫产手术中羊水栓塞获得成功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 :5例患者年龄 2 0~ 35岁 ,体质量 6 5~ 80 kg;首次剖宫产 4例 ,第3次剖宫产 1例 ;全部采取硬膜外阻滞麻醉。 4例表现为非典型急性羊水栓塞 ,1例表现为典型的急性严重羊水栓塞。1.2 抢救措施 :4例非典型急性羊水栓塞患者 2 m in内静脉给予质量分数为2 5 %的硫酸镁 10 ml,呼吸困难等好转 ,再静脉给予地塞米松 10~ 2 0 mg 0 .5 h后患者均恢复正常。 1例典型急性严重羊水栓塞患者立即静脉给予安定 3m g加 2 5 %的硫酸镁 10 m l,分别于 …  相似文献   

5.
冷沉淀是存在于血液中的一种功能性成分,具有广泛的生理功能和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近年来,冷沉淀的应用已突破传统的用于甲型血友病、纤维蛋白原及凝血因子缺乏所致的出血性疾病的治疗,在临床肿瘤手术、多发伤和手术创伤、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深度烧伤、黏膜和皮肤疾病、自发性气胸、糖尿病足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冷沉淀的应用成为医学界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6.
IL-8在大鼠羊水栓塞发病机制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羊水栓塞(AFE)的发病机制。方法孕晚期Wistar大鼠30只,胎龄20天,根据注入液体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组)10只、羊水组10只、胎粪组10只。建立羊水栓塞动物模型,观察60分钟抽动脉血1毫升随后处死动物,行酶联免疫法检测血中白介素-8(IL-8)含量。取肺组织行HE染色观察肺血管腔内中性粒细胞的表达。结果实验组(羊水组与胎粪组)与对照组比较血中IL-8含量升高(P0.01),实验组肺血管腔内中性粒细胞的数量较对照组增多(P0.01),胎粪组与羊水组比较亦有差异(P0.05)。结论羊水中的细胞因子IL-8与中性粒细胞参与了羊水栓塞的发生及发展,在羊水栓塞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有效的护理干预在羊水栓塞高危人群预防及治疗中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2015年我院羊水栓塞的高危产妇27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38例)与对照组(137例).观察组患者实行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羊水栓塞预防及抢救中的效果,并评估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出现1例羊水栓塞患者,经抢救,产妇转危为安,病情恢复良好,未出现恶性并发症.对照组中有3例羊水栓塞患者,其中2例产妇经抢救无效死亡,1例成功脱离危险,观察组患者的抢救过程的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产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出院患者满意度调查中,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96.22%,对照组为85.28%(均P<0.05).结论 有效的护理干预对羊水栓塞高危人群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能够在紧急时刻有效辅助临床医师的急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羊水栓塞(AFE)肺损伤发病机制,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AFE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20只健康妊娠晚期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组,10只)及羊水组(10只),建立AFE动物模型,1h后取家兔肺组织制作病理切片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采用链霉素亲和-生物素-过氧化酶复合物法对肺组织细支气管上皮细胞TGF-β1蛋白表达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采用MIAS-2000医学图像分析系统进行蛋白半定量分析,以最大灰度值反映TGF-β1蛋白表达量。结果羊水组肺组织病理切片见肺组织水肿,肺组织TGF-β1蛋白水平:对照组(5.02±0.76)μg/L,羊水组(19.85±1.92)μg/L,羊水组TGF—β1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AFE肺损伤与TGF—β1水平升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在肠系膜上动脉栓塞(SMAE)模型犬外周血含量的变化,探讨SMAE的早期诊断指标。方法:自体血栓栓塞法建立SMAE动物模型,酶联免疫法检测犬外周血TAT、IFABP及D-二聚体(DD)含量,自动生化分析仪测乳酸脱氢酶(LDH)。结果:栓塞后30min,SMAE组TAT值、IFABP值均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与假手术组比较,TAT值栓塞前1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时间点的IFABP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MAE犬外周血DD值、LDH值也明显升高,但升高时间迟于TAT和IFABP。检验效能分析显示:联合TAT和IFABP检测可保持较高的诊断敏感度,并提高诊断特异性。结论:TAT、IFABP可能作为SMAE的早期诊断指标,但需将二者联合检测,以提高诊断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是将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由肘窝静脉沿血管送入上腔静脉的一种方法,已发展成为一种方便、有效、安全的置管技术[1,2].但因肥胖、反复插管所致血管条件差及血管硬化等因素影响,部分患者的置管成功率很低.  相似文献   

11.
羊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核型分析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羊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核型分析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从中孕期妇女羊膜腔穿刺获取羊水,细胞培养后分析染色体核型,进行产前诊断.结果 17例产前诊断患者羊水细胞培养及制片成功率均为100%,共检出异常染色体核型3例,检出率为17.65%,其中21三体2例(11.76%),胎儿2N/4N嵌合体1例(5.88%...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产前诊断中羊水细胞培养方法及不同羊水量对培养结果的影响。方法:155例羊水标本,以不同羊水量分为两组,分别以平皿盖玻片法和培养瓶法进行培养,比较两种培养方及不同羊水量的培养结果。结果:平皿盖玻片联合培养瓶法培养一次成功并获满意核型151例,成功率97.4%;两种培养方法比较,两组中均以平皿盖玻片法成功率高于培养瓶法;平皿盖玻片法6~8mL与15~20mL羊水的培养成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羊水细胞培养中,平皿盖玻片法优于培养瓶法,前者具有成功率高、收获时间早、容易区分真假嵌合型的优点,更适用于羊水量少、孕周偏大者;产前诊断中推荐以培养瓶法联合平皿盖玻片法行羊水细胞培养。  相似文献   

13.
曾宪容  杜琼  杨友松  刘鸣  许飞  刘洁 《华西医学》2001,16(4):394-395
目的:探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E)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应用PCR技术检测22例HSE患者和179例非HSE病人脑脊液中的HSV-Ⅰ,HSV-Ⅱ核酸。结果:22例HSE病例组HSV-Ⅰ阳性15例,HSV-Ⅱ阳性2例,179例非HSE对照组HSV-Ⅰ阳性10例,PCR技术检测CSF中HSV-Ⅰ,Ⅱ核酸诊断HSE的灵敏度为77.3%,特异度为94.4%。结论:PCR技术对HSE患者CSF中HSV-Ⅰ,Ⅱ的检测有助于HSE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螺旋CT仿真内窥镜技术在早期周围性肺癌诊断中的应用,进一步提高CT在早期周围性肺癌中的诊断价值,丰富CT的诊断手段。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3例早期周围性肺癌采用薄层螺旋扫描,围绕病灶进行观察。结果:具有分叶征的肿块大于1.0cm,20例;具有毛刺征的肿块大于1.5cm,9例,在周围有炎性反应的情况下.毛刺征不易显示;具有集束征的肿块大于1.2cm.18例;胸膜凹陷征的肿块大于1.8cm,2例,对于距离胸膜太近的肿块观察较难;空泡征在内窥镜技术中难以显示。结论:螺旋CT仿真内窥镜技术在周围性肺癌中的应用的价值是肯定的,对肿块的分叶征、集束征及毛刺征的显示非常直观、准确;胸膜凹陷征可以显示邻近胸膜向凹陷处集中的征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