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剂量A型肉毒毒素小腿塑形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156侧小腿,双侧注射A型肉毒毒素200U,观察治疗前后不同时期就医者小腿周径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不同时期小腿周径均较治疗前减小(P0.01),药物注射后4~12周小腿周径减小最明显,平均缩小(1.8±0.7)cm,随访24~36个月,总体满意率96%。结论:小剂量A型肉毒毒素注射小腿塑形,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一种效果较好的小腿塑形方法。方法在行小腿塑形时,首先采用负压吸脂技术。吸脂术后缝合切口,然后将A型肉毒毒素均匀地注射于腓肠肌内,每侧小腿注射10个点50U。术后适当加压包扎。抬高患肢。结果本组26例求美者,术后经6个月至1年的随访,双侧小腿的表面平整,无明显凹凸不平,曲线均匀对称。皮肤色泽与质地良好,行走及其他功能均正常。结论吸脂术联合A型肉毒毒素注射行小腿塑形,具有操作简单。创伤较轻,恢复较快,安全有效,效果稳定等特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一种效果较好的小腿塑形方法。方法在行小腿塑形时,首先采用负压吸脂技术,吸脂术后缝合切口,然后将A型肉毒毒素均匀地注射于腓肠肌内,每侧小腿注射10个点50U。术后适当加压包扎,抬高患肢。结果本组26例求美者,术后经6个月至1年的随访,双侧小腿的表面平整,无明显凹凸不平,曲线均匀对称,皮肤色泽与质地良好,行走及其他功能均正常。结论吸脂术联合A型肉毒毒素注射行小腿塑形,具有操作简单,创伤较轻,恢复较快,安全有效,效果稳定等特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头痛的效果。方法头痛病人20例,随机分为三组注射A型肉毒毒素。Ⅰ组,双侧皱眉肌每点注射25U;Ⅱ组,双侧皱眉肌和双额肌每点注射10U;Ⅲ组,除了双侧皱眉肌和额肌外,在降眉肌、颞肌、枕肌、头顶帽状腱膜或颈椎旁的明显压痛点注射5~10U,总量不超过100U。3个月后疼痛复发者可重复注射。结果治疗后第7天,三组的头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由治疗前7.2、7.1和7.3分降至2.8、2.3和2.5分,头痛程度比治疗前分别降低了67.5%、68.1%和68.8%,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头痛发作次数由治疗前平均每周12.7、13.1和11.9次减少至5.0、4.9和4.7次,分别降低了60.6%、62.2%和60.5%;服用原镇痛药片由治疗前每周平均14.2、13.8和13.6片,分别减少至5.6、5.7和4.9片,比治疗前降低了60.5%、58.1%和63.9%;疗效维持是3.8、3.6和4.0个月;病人满意度分别为2.2、2.1和2.0分。Ⅲ组有1例感觉抬头乏力,2周后渐恢复。结论A型肉毒毒素注射可有效减轻头痛,但不同注射点和剂量对临床效果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良性咬肌肥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报道注射肉毒毒素治疗咬肌肥大,Capra对5例猿猴做治疗咬肌肥大的动物实验,病理检查证明在63-84d内都可见咬肌的萎缩,临床报道的最长随访期是25个月,仍未见复发。[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A型肉毒毒素治疗咬肌肥大5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寻求保守治疗咬肌肥大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国产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BTX_A)对5例咬肌肥大患者进行了治疗。其中4例双侧咬肌肥大每侧注射剂量为50U/1ml,1例单侧肥大注射剂量为60U/1ml。结果5例均治疗有效,其中4例对面型改变表示满意。5例均无并发症发生。随访时间为3~9个月,肥大未见复发。结论BTX_A治疗咬肌肥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保守疗法。 相似文献
8.
9.
目的介绍A型肉毒毒素除皱的疗效。方法 A型肉毒毒素注射除皱,应严格地、正确地注射到引发皱纹的肌肉处,可令肌肉松弛、皱纹消失。结果在各种皱纹处注射A型肉毒毒素后3-7天后皱纹开始消退,可维持平均4-7个月。失效后可再注射。结论 A型肉毒毒素注射除皱效果肯定,副作用不良反映较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经尿道镜于尿道外括约肌和前列腺内注射A型肉毒毒素(BTX—A)治疗难治性BPH病例的临床疗效的观察,寻求此类病例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具有手术指征但存在手术禁忌证且药物治疗无效的BPH病例35例,经尿道镜于尿道外括约肌、前列腺多点注射BTX—A进行治疗。对治疗前后患者症状及各项尿动力参数变化进行观察比较。结果:35例患者经尿道前列腺及尿道外括约肌注射A型肉毒毒素后5~l3d治疗效果开始显现,平均7.2d。术后随访3~8个月,随访期未发生毒副作用。4例患者治疗后效果减退,准备行第2次注射。结论:BTX—A经尿道镜注射于前列腺治疗具有手术指征但存在手术禁忌证且药物治疗无效的BPH病例。操作简单,治疗效果确切,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1.
A型肉毒毒素治疗挛缩性瘢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type A,BTXA)治疗挛缩性瘢痕的疗效.方法 选取26例挛缩性瘢痕患者,随机分为A型肉毒毒素组(BTXA组)和曲安奈德组(TAC组,对照组),注射药物治疗前测量各组患者瘢痕长轴长度,并于注射后再次测量其长度,1次/月,共6次,通过比较治疗前后差值评价药物疗效.切取各组瘢痕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观察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肌球蛋白-Ⅱ的表达情况.结果 药物作用1个月后,BTXA组较TAC组瘢痕挛缩程度明显减轻(P<0.05),尤以6个月时差异最明显,BTXA组和TAC组瘢痕长轴长度差值分别为(1.23±0.42) cm和(0.56±0.33) cm.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BTXA组瘢痕内α-SMA及肌球蛋白-Ⅱ表达较TAC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A型肉毒毒素治疗挛缩性瘢痕操作简单、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咬肌肌内注射A型肉毒毒素对大鼠下颌骨发育的影响.方法 以28日龄Wistar大鼠为实验模型,于右侧咬肌肌内注射A型肉毒毒素,左侧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仅麻醉;75日龄时行头颅CT平扫+三维重建,测量两组大鼠下颌骨长度、高度及间距后处死,称量双侧咬肌质量,并取咬肌和下颌骨标本行组织学检查.结果 大鼠的咬肌质量肉毒毒素组右侧为(0.4575±0.0940)g,空白对照组右侧为(0.8899±0.1030)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肉毒毒素组右侧下颌骨高度Ⅱ为(10.8±0.8)mm、下颌骨高度Ⅲ为(9.5±0.6)mm,空白对照组右侧下颌骨高度Ⅱ为(12.5±0.6)mm、下颌骨高度Ⅲ为(10.7±0.4)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颌间距肉毒毒素组为(11.6±0.6)mm,空白对照组为(12.4±0.6)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幼龄大鼠咬肌肌内注射A型肉毒毒素,成年后下颌骨高度降低,下颌骨长度和下颌间距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咬肌肥厚伴有颏部短小者采用小切口颏成形联合A型肉毒毒素一针多点咬肌注射面部轮廓塑形的效果。方法:本组20例均为女性,年龄18~42岁,平均年龄38岁,均为咬肌肥厚伴下颌短小,按受术者要求雕刻隆颏假体,在下唇距唇龈沟0.5cm口腔粘膜面,尖牙和第一前磨牙之间对应位置设计长约1cm两纵切口,分离并放入假体。在咬肌中心点进针注射0.2ml,然后把针头退至皮下,再向周围各点进针至咬肌内注射0.1ml。平均每侧注射剂量为50U。如两侧咬肌不对称可适当调整注射剂量。结果:本组共20例均为咬肌肥厚伴有颏部短小,经小切口颏成形联合A型肉毒毒素一针多点咬肌注射面部轮廓塑形,经6个月以上随访,均获得满意效果,无并发症。结论:小切口颏成形联合A型肉毒毒素一针多点咬肌注射面部轮廓塑形是一种创伤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较适合于咬肌肥大伴下颌短小的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A型肉毒毒素肌内注射后不同时间段肌肉的改变进行观察,了解肉毒毒素对肌肉的改变过程,并为化学去神经肌肉游离移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16只活体兔桡侧腕伸肌进行肉毒毒素注射,分为4组(即1、2、3、4周组),每组4个肌肉,躯体对侧作为对比.分别在注射后1~4周进行大体观察,以及组织学和电镜观察.结果 药物注射后1周,肌内酶、糖原和线粒体都开始减少,体积的减少在3周左右明显,4周后肌酶的减少更加明显,并且内部区域有坏死灶,但体积较前有所恢复.结论 A型肉毒毒素肌内注射后可以减缓肌肉代谢和缩小肌肉体积,其中以第3周最为明显,可以为化学去神经肌肉游离移植的时间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讨论应用A型肉毒素治疗眼睑痉挛的疗法。方法:对30例眼睑痉挛患者用BTXA进行局部眼睑下注射前均行眼部常规检查和确定痉挛强度,按治疗标准进行评估。结果:3天后症状完全缓解20例(66.67%),6例明显缓解(20%),4例部分缓解(13.33%),10天后3例患者治疗效果不理想,再次重复注射,完全缓解,效果达100%。所有患者治疗期间未出现并发症。结论:BTXA局部注射是治疗眼睑痉挛的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的方法,可以推广。 相似文献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