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推进健康老龄化体系构建是健康中国战略下的重要决策部署,其价值产出包括老年人力资本增加的经济价值、老年人口参与的社会价值和健康养老服务升级的公共价值三部分。应努力实现安全有尊严的老龄化,打造老少联盟、互动互助的多层次支持体系,以推进健康养老服务个性化、网络化、智慧化和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老年心理障碍不容忽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志颖 《长寿》2006,(3):20-20
随着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据统计,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1.34亿,占总人口的10.2%,而且老年人所占人口比重还在逐年增加。社会老龄化带来的精神健康和心理卫生问题,向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保持老年人精神心理健康,除要延缓老年人的心理衰老之外,对于老年人群易患的某些精神疾患和心理障碍,也要予以足够的重视,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3.
里美 《健康大视野》2012,(13):40-45
养老,对于正在跑步进人老龄化社会的中国来说,从来都不是轻松的话题。中国老龄化的速度和程度超乎想象,根据统计,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未富先老”意味着社会正在迎来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养老服务等方面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人口转变的必然结果,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已经超过10%,中国已经进入老年人口型社会,积极开展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研究,尤其是研究老龄化人口对各行业的影响,并相应的进行政策引导,是实现我国健康老龄化的必然选择,如何满足老龄人口的需求,进行行业优化调整将是医疗服务行业发展面对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高龄化趋势显著、“未富先老”“空巢”老人迅速增加、农村养老问题严重。”2006年7月,在大连召开的全国养老服务社会化经验交流会议上,我国老龄化社会呈现出的5大特点成为与会代表共识。专家预计,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占世界老龄人口总数的1/5,老龄人口绝对值将成为世界之冠。从家庭人口构成上看,在当下的社会语境中,“三代同堂”几成回忆,而“空巢”老人、“留守老人”日渐耳熟能详,成为当今时代的高频词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大连市城市养老机构的现状,发现存在问题,提出解决供需矛盾的对策。方法在国有、个体办两类所有制的养老机构中,随机抽取八所进行规模、收费标准、入住率、医疗服务提供能力和老年人幸福度等方面的问卷调查。结果我市养老机构硬件设施良好,具有生活环境舒适、工作人员服务周到、机构特色突出等优势,老年人生活满意度较高.己初步形成了社会养老服务网络,但仍存在机构规模偏小、收费偏高、供需矛盾等问题。结论养老事业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社会各部门通力协作,盘活存量,开发增量,解决供需矛盾。同时鼓励发展养老产业,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养老模式,完善养老机构的医疗服务功能.实现健康老龄化社会。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传统的养老方式已不能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元化健康养老需求,因此,为老龄化人口提供医疗和健康养老双重保障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及“健康老龄化产业”应运而生。文章在简要梳理中医药医养结合服务模式与健康老龄化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中医药医养结合在健康老龄化产业中的作用及其优势,并在描绘中医药医养结合发展前景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整个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剧,银发族阵容越来越庞大,“十二五”期间,全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亿人,中国也将步入老年人口成长高峰期。我国每年平均增加800万银发族,预计到2050年,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占总人口的1/4,80岁以上的老人将超过1亿。从退休到百年终老,他们的生活该如何健康快乐地度过?  相似文献   

9.
朱霞 《药物与人》2008,(9):30-31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全国老年人有1.3亿,到2020年65岁以上的人口将达到11.5%。老年健康,逐渐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0.
1997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已达10%,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社会老龄化给经济、财政和社会带来巨大冲击,健全社会养老体系,发展多层次养老结构,形成符合国情的养老保险制度已刻不容缓。长寿的到来,无疑将改变我们的生活和文化,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大力发展老年医学,探索老年医学模式,将首先造福于老年人。  相似文献   

11.
《健康生活》2013,(3):64
中国满60岁人口今年预计将突破2亿.并在2030年前后进入老龄化高峰期,老人健康和养老服务已是国家社会急需处理的问题,中国一些学者专家及养老业者认为,银发大浪滚滚来袭,至今出台的养老政策既须加强执行力度,更须加速完善法规,方便民营企业参与养老服务。2012年12月28日,包含"常回家看看"条款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30  相似文献   

12.
林乐平 《社区卫生保健》2009,8(3):168-169,171
在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1.3亿,占总人口的10.0%,预测到2010年全球老年人口将接近12亿,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2.8亿,约占人口总数的20.0%。社会老龄化的到来使老年产业蓬勃发展,老年公寓由此应运而生.它既体现了老年人居家养老,  相似文献   

13.
1 我国老龄化趋势加速,健康老龄化面临严峻挑战 2019年1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将应对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国在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增速快于世界——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从成年型进入老年型仅用了约18年.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19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达2.54...  相似文献   

14.
正本刊讯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2013年底,全国有60岁以上老年人有2亿,预计到2026年将达到3亿。社会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高龄人群的数量庞大,但不少老人的健康状况不尽如意。中国健康教育协会会长殷大奎教授曾说,我国老年人口的健康寿命比生命年龄低9.6岁。比如:中风后长期瘫痪在床,受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折磨,骨折后残疾,失聪、失智等等。如何让老人健康养老已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5.
老年人的社区化管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的老龄化给上海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社区服务管理产生了重大影响,探索一条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的老年人保护与社区养老机制,将成为社会管理所面临的重大研究课题。文章试图从政府立法从社区管理入手探讨建立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老年人保护与养才机制。  相似文献   

16.
魏咏柏 《保健医苑》2014,(10):44-44
<正>今天的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如何养老越来越成为社会的一大难题。在经济发达的美国,老人们主要的养老方式有老年公寓、"半托制"养老机构、社区互助养老3种。  相似文献   

17.
全球人口老龄化的时代已经到来,我国也于2000年就提早步入老龄化社会。统计数据分析表明本世纪前2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以平均每年596万的速度增长,2020年至2050年增长速度将达到620万人/年,到2050年,全国的老年人口将超过4亿,老龄化水平达到30%以上,进入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北京市的老龄化社会问题也很严重,北京市老年人口在1990年就已达109万,占北京市总人口的10.10%,与全国水平相比提早10年步入老龄化城市的行列,2005年北京市抽样调查老龄人口为16.97%,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在20世纪末就已进入人口老龄化国家的行列,目前我国的老龄化水平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随着近几年社会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国家对养老问题也加大了关注和投入,通过出台相关政策来应对养老难题,但全国各地在政策落实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现实因素,如何合理配置现有养老资源、如何将养老和医疗结合起来、如何稳步推进养老机构合理布局建设、引进社会资本办养老机构存在的风险等问题突出。苏州作为医养融合试点城市之一,老龄化程度也是我国相对较高的城市,其养老模式的探讨对于我国其他城市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该文通过对苏州现行的几种养老模式进行实地调研和分析,总结其在试点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为全国其他地区解决养老难题提供参考,助力我国养老服务保障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老龄化是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的一个重要议题。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老龄化”作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项发展战略 。如今,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1.44亿,占总人口的11.03% ,己进入老龄化社会。据预测,到21世纪中叶,我国人口结构将从完成人口老龄化向老龄化高峰发展。社区体育作为城市体育的细胞,在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满足他们物质和精神文化的需求,延缓衰老,促进健康老龄化等问题上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保健水平的进步。与解放初期相比,国民期望寿命提高了将近30岁。在人们颐养天年的同时,社会老龄化问题已经提上议事日程。党中央、国务院对养老工作高度重视,把加快养老事业的发展作为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明确要求今后一个时期要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满足我国老龄化社会发展的需要。推进我国老龄服务事业的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