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比较黄连解毒汤中栀子苷在正常和脑缺血大鼠体内的动力学过程。方法 正常大鼠及脑缺血大鼠 ig 黄连解毒汤后不同时间采血,用 HPLC 法测定栀子苷的血药浓度,3P87 软件拟合药动学参数。结果 脑缺血及正常大鼠栀子苷药动学符合一室模型。脑缺血及正常状态下大鼠 ig 黄连解毒汤后,栀子苷在脑缺血及正常状态下体内的 AUC 分别为 (15.819±5.228)、(11.395±3.111)μg?h?mL-1,t1/2 ke分别为(4.704±1.850)、(3.695±1.595) h,C max分别为 (2.135±0.202)、(1.677±0.621) μg/mL。结论 栀子苷在脑缺血状态下的血药浓度及吸收效果优于正常状态,在体内停留的时间较长,消除较慢,反映了黄连解毒汤临床对症治疗脑缺血疾病的合理性,体现了方证对应的思想。  相似文献   

2.
黄连解毒汤中三种成分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黄连解毒汤中盐酸小檗碱、黄芩苷、栀子苷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健康大鼠灌胃给予黄连解毒汤,收集不同时间的含药血浆,采用HPLC法测定大鼠血浆中盐酸小檗碱、黄芩苷、栀子苷三种成分的血药浓度,运用3P97药代动力学软件拟合房室模型,计算其药动学参数。结果:黄连解毒汤中盐酸小檗碱和黄芩苷在大鼠血浆中的药-时过程属于一室开放模型,栀子苷在大鼠血浆中的药-时过程属于二室开放模型。结论:建立了HPLC法测定黄连解毒汤中三种成分血药浓度的方法,为黄连解毒汤的合理用药提供了药代动力学数据,同时也为中药复方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用HPLC方法测定4种不同工艺制备的黄连银毒汤提了粉末及2种日本汉方制剂黄连解毒汤中的黄芩苷含量,结果表明方法简便,快速,精密度及回收率好,适合于制剂生产中多批量产品的质量控制,采用此法比较了不同工艺制备的贡连解毒汤及日本汉方制剂东洋黄连解毒汤,津村黄连解毒汤的黄芩苷的含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黄连解毒汤(HLJDT)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的预防作用,为黄连解毒汤临床防治酒精性肝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选取60只C57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HLJDT低、中、高剂量(0.61、1.22、2.44 g/kg/d)模型组,每组各12只。模型组用50%乙醇灌胃,同时采用HLJDT进行实验干预,6周后,对各组小鼠的体质量、肝指数、血清生化指标以及肝脏和结肠的病理学改变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结果 HLJDT各剂量模型组小鼠的体重增长量均显著增加(P<0.05),肝指数明显降低(P<0.05),同时HLJDT各剂量模型组能显著降低血清ALT、AST和TG的含量(P<0.05)。病理结果显示HLJDT各剂量均对酒精性肝损伤有显著的改善作用,且从低剂量到高剂量组对肠粘膜通透性具有递增的改善作用。结论 黄连解毒汤可显著降低肠粘膜的通透性,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的预防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用所建立的黄芩苷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分析(ELISA)法检测不同厂家葛根芩连片中黄芩苷的含量差异。方法利用黄芩苷单克隆抗体,通过考察线性关系、精密度、加样回收率等方法学指标,建立黄芩苷的间接竞争ELISA法,并用所建立的方法测定7个不同厂家葛根芩连片中黄芩苷的含量。结果建立的黄芩苷间接竞争ELISA法的线性范围为16.157~1 280 mg/L,板间精密度RSD≤9.0%,板内精密度RSD≤5.1%,平均回收率为107.1%(RSD=4.9%)。7个厂家生产的葛根芩连片中黄芩苷含量从4.45 mg/片到13.41 mg/片不等。结论间接竞争ELISA法便捷、灵敏、精确、重现性好,可用于测定含黄芩的中药复方中黄芩苷的含量,该方法测得不同厂家的葛根芩连片中黄芩苷的含量差距较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黄连解毒汤中主要成分黄芩苷、汉黄芩苷在糖尿病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方法 链脲佐菌素ip给药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ig黄连解毒汤提取物后取血分离血浆,采用HPLC-UV法检测血浆中黄芩苷、汉黄芩苷质量浓度,以矩量法计算药动学参数.采用黄连解毒汤提取物与大鼠粪便温孵,从肠道代谢方面研究黄芩苷和汉黄芩苷动力学改变的初步机制.结果 黄芩苷在正常大鼠和糖尿病大鼠中的tmax2分别为(4.50±1.92)、(7.5±1.0)h,Cmax1分别为(2.83±0.25)、(9.54±2.87)μg/mL,Cmax2分别为(2.56±0.63)、(6.58±1.15)μg/mL,AUC(0~24)分别为(37.58±7.57)、(92.75±24.62)μg·h/mL,t1/2分别为(6.6±2.4)、(12.64±3.35)h.汉黄芩苷在正常大鼠和糖尿病大鼠中的tmax2分别为(5.5±1.0)、(8.00±1.63)h,Cmax1分别为(1.36±0.17)、(6.16±1.40)μg/mL,Cmax2分别为(1.58±0.17)、(4.11±0.76)μg/mL,AUC(0~24)分别为(27.02±3.72)、(58.16±16.43)μg·h/mL,t1/2分别为(9.72±2.24)、(7.89±1.63)h.实验结果表明大鼠在糖尿病病理状态下黄芩苷和汉黄芩苷的Cmax1、Cmax2、AUC(0~24)明显增加,黄芩苷的t1/2显著延长.粪便温孵的结果表明,黄芩苷在糖尿病大鼠粪便中降解加快.结论 黄芩苷在糖尿病大鼠中的动力学改变的原因可能由于黄芩苷在糖尿病大鼠肠道代谢加快.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黄连解毒汤对KM小鼠T细胞组成及肠粘膜中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用黄连解毒汤灌胃小鼠7d和14d后分别采集相关样本,ELISA法测定小鼠回盲段肠粘液中sIgA、IL-6及IL-22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脾脏中CD3~+T、CD4~+T和CD8~+T含量。结果:与空白组相比,黄连解毒汤给药组CD3~+T含量明显升高,CD4~+T和CD8~+T含量则明显降低,灌胃7d与14d对于给药组CD3~+T、CD4~+T和CD8~+T含量无明显变化;黄连解毒汤给药组sIgA浓度明显升高,IL-6含量则明显降低,灌胃7d与14d对于给药组sIgA含量无明显变化,IL-6变化不明显,IL-22于7d升高而于14d降低,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黄连解毒汤能促进CD3~+T和sIgA分泌,抑制CD4~+T、CD8~+T和IL-6分泌和表达,对IL-22的表达则具有先促进后抑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黄连解毒汤对小鼠肠黏膜组织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观察黄连解毒汤对小鼠肠道组织的影响,研究尝试从肠黏膜组织结构角度探讨"苦寒伤胃"药的机制,以期为临床合理使用清热解毒中药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建立抗生素引起菌群失调小鼠模型和不同剂量的黄连解毒汤灌胃小鼠模型,与正常小鼠比较,评价黄连解毒汤对小鼠肠道组织的影响情况.结果 灌胃14 d后黄连解毒汤高剂量组出现回肠黏膜损伤脱落,盲肠水肿.其盲肠指数与抗生素组、正常组均存在差异显著性(P<0.05).黄连解毒汤低剂量组回肠黏膜和盲肠均正常,其盲肠指数与正常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抗生素组存在差异显著性(P<0.05).结论 黄连解毒汤在高剂量长期应用时将损伤小鼠肠道组织,有类似滥用抗生素的破坏作用.在低剂量使用时对小鼠肠道组织无明显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测定黄连解毒汤中黄芩苷含量。 方法 以黄芩苷为标样,采用紫外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分别以289 nm和353 nm作为测定波长和参比波长,测定了黄连解毒汤中黄芩苷的含量。 结果 黄芩苷在6~18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日内RSD为0.67%,日间RSD为1.11%,平均回收率为101.24%。结论 本方法操作简单、稳定可靠,为黄连解毒汤中黄芩苷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方便可靠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栀子苷(Jasminoidin,JA)在正常大鼠血浆中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和在肝、脾、肾、脑中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phenomenex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20∶80),流速0.8 ml/min,检测波长238 nm,柱温30℃。大鼠按JA单剂量60 mg/kg灌胃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点JA血药浓度和各组织浓度,通过DAS 2.0程序软件模拟计算,得出相应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结果 JA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权重为1的二室模型,各组织中药物浓度以肾脏最高,其他依次为肝、脾和脑。结论此方法简便、准确、稳定,可用于JA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和组织分布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栀子苷改善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效果。方法:利用链脲佐菌素(STZ)建立1型糖尿病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栀子苷低剂量组(100 mg/kg)、栀子苷高剂量组(200 mg/kg)和正常组。模型组和正常组给予0.9%氯化钠溶液,栀子苷剂量组给予相应剂量栀子苷,连续灌胃8周,观察记录小鼠生活状态,检测体质量和血糖,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RT-qPCR法检测TNF-α、IL-6和IL-1β mRNA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生活质量降低,体质量增长缓慢(P<0.01),血糖增高(P<0.01),病理染色显示肾小球结构明显受损,肾间质炎性细胞大量浸润,RT-qPCR法检测结果显示肾组织中TNF-α、IL-6和IL-1β mRNA表达量上升(P<0.01)。相较于模型组,栀子苷低、高剂量组小鼠生活状态尚可,体质量增长较快(P<0.05),血糖明显下降(P<0.01),肾组织病理形态明显改善,肾组织中TNF-α、IL-6和IL-1β mRNA表达量下降(P<0.01)。结论:栀子苷能有效改善小鼠的糖尿病肾病状态,降低血糖,保护肾组织,其调控机制可能与其能改善糖尿病小鼠炎症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延长不同实验步骤温育时间对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 Ag)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结果的影响,从而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精确性。方法在其他实验参数不变的条件下,通过延长加酶前、加酶后、显色等步骤的温育时间,分别对强阳性、中阳性、弱阳性、阴性标本进行检测,所得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1延长加酶前温育时间对强阳性和弱阳性标本的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强阳性标本吸光度明显下降,弱阳性标本明显加强,并与延长的时间密切相关。2延长加酶后温育时间对各标本吸光度(阴性除外)影响最显著。3延长显色时间对实验结果影响并不明显。4延长各反应步骤温育时间对HBs Ag阴性标本吸光度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选择正确的步骤适当延长温育时间可提高ELISA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弱阳性标本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制可替宁单克隆抗体(单抗),并建立检测人体尿液样本中可替宁的免疫检测方法。方法: 利用人工合成的可替宁-牛血清白蛋白(COT-BSA)免疫BALB/c小鼠,通过细胞融合技术筛选一种对可替宁具有高特异性和敏感性的单抗,并将该单抗用于建立间接竞争ELISA(ic-ELISA)和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检测人体尿液中可替宁的含量。结果: 所研制的可替宁单抗经ic-ELISA鉴定,半数有效抑制浓度为21 ng/mL,经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鉴定,截断值为100 ng/mL。所建立的ic-ELISA方法检测限为0.1 ng/mL,回收率为99.41%~117.98%,批间和批内变异系数分别小于等于15.31%和15.07%。所建立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稳定性和重复性检测准确率均为100%。结论: 以制备的可替宁单抗为基础开发的ic-ELISA和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可快速、可靠地检测人体尿液中可替宁含量,可作为环境烟草烟雾在人体内暴露程度的有效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4.
HPLC测定清肺抑火片中栀子苷的含量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清肺抑火片中栀子苷含量的方法。方法 以DiamonsilTMC18 ( 5μm, 4. 6mm×200mm)为色谱柱,以ψ(甲醇∶水) =25∶7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 238nm,流速为 1. 0mL·min-1。结果栀子苷的线性范围为0 2884~1. 4420μg(r=0. 9998),平均回收率(n=5)为 98. 6%,RSD为 0. 92%。结论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该制剂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5.
SARS病房工作的医护人员血清中特异抗体测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检测密切接触SARS患者的医护人员血清中SARS病毒IgM及IgG抗体的水平,对SARS病毒有无隐性感染作初步调查.方法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和间接免疫荧光法(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ⅡFA)检测200例正常人,200例在SARS病房工作1个月的医护人员血清中SARS病毒IgM及IgG抗体的水平.结果正常人及医护人员血清中未检测到SARS病毒IgM及IgG抗体.结论不同于普通的流行性传染性疾病,SARS病毒可能不具有隐性感染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测定栀丹安神颗粒中栀子苷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 采用Phenomenex ODS(3)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甲醇–水(27∶73);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40 nm;进样量:10 μL;柱温:35 ℃。结果 栀子苷在40.64~609.60 ng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7.74%,RSD值为1.09%(n=9)。结论 本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专属性强,可用于栀丹安神颗粒中栀子苷的测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新西兰小鼠NZB、NZW、及其杂交子代(NZB×NZW)F1小鼠血清抗DNA抗体的水平差异.方法: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检测新西兰小鼠血清IgG及IgM型抗dsDNA及抗ssDNA抗体滴度.结果:与亲代NZB及NZW相比,其F1子代小鼠IgG型抗dsDNA及抗ssDNA抗体滴度明显增高(P<0.01),IgM型抗dsDNA及抗ssDNA抗体滴度则比NZW增高(P<0.01),比NZB反而降低.结论:致病性IgG型抗DNA抗体是促使新西兰小鼠狼疮发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与单次灌胃相比,小鼠连续三次灌服~3H-AME后24 h,其血、胃肠道及内容物中有明显的放射性升高,各组织则未见升高;灌服后第4d测定,在胸腺、直肠、脑和皮肤等组织有明显的放射性升高,而食管、前胃、睾丸、小肠等组织则无明显升高。说明多次摄入AME后,先在血中累积,而组织中累积较晚,在所有组织中食管累积最不明显,可能与AME和食管上皮细胞的结合具有特异性强、亲和力高有关。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