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纳米脂肪是将抽取出的颗粒脂肪机械乳化提纯后留下的微小颗粒组织。一方面,机械乳化过程去除了移植后难以存活的含有大油滴的成熟脂肪细胞,可减轻移植后的炎症反应与吸收;另一方面,随着针对纳米脂肪成分及作用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纳米脂肪中含有大量脂肪来源干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免疫细胞,以及细胞外基质与生长因子等,这些成分具有促进组织再生的可能。尤其是在皮肤修复领域,纳米脂肪不单能起充填作用,还能促进创面愈合,并可抑制修复后瘢痕,改善皮肤质地与色泽,甚至对毛发等皮肤附属器具有促进修复作用。本文就纳米脂肪在皮肤修复中的综合作用及可能机制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2.
从自体脂肪移植技术开展至今,经历了从块状脂肪到颗粒脂肪,从Coleman脂肪到纳米脂肪(Nanofat)、脂肪胶(Stromalvascularfraction-gel,SVF-gel),从移植技术的不断改良到细胞辅助移植技术的出现,再到对细胞辅助脂肪移植技术的不断探索,虽然在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方面已经取得了不少成就和经验,但自体脂肪移植技术仍然处于一个发展和完善的阶段。本文就自体脂肪的衍生物辅助Coleman脂肪移植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体纳米脂肪移植治疗上睑凹陷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大腿外侧作为脂肪供区,采用Coleman脂肪抽吸技术,将获得的结构脂肪组织按Tonnard机械乳化方法制成纳米脂肪,再使用钝头注脂针将纳米脂肪分层注射至上睑凹陷部位。结果:本组21例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除1例重度凹陷改善不明显外,其余患者上睑凹陷外观改善效果满意,两侧基本对称,并且眼部呈现年轻化状态。结论:纳米脂肪移植技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在修复上睑容积缺失的同时,达到了面部年轻化的效果,患者满意度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填充面部凹陷畸形的方法 和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下腹部、大腿前外侧部、臀部作为脂肪供区,在静脉麻醉或局部浸润麻醉下行脂肪抽吸术,将抽吸的脂肪经生理盐水冲洗直至清亮,静置后将脂肪注射移植于颞部、面颊部、鼻唇沟等部位,注射量视局部情况而定.自2011年10月至2012年5月,共对30例求美者行自体脂肪颗粒面部注射移植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果 本组共30例求美者,术后填充部位充盈,质地柔软,局部无硬结、感染、脂肪液化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6个月,外观自然,效果满意.结论 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是矫治面部软组织凹陷及皱纹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自体脂肪移植术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如何提高移植脂肪存活率,减少并发症,一直是整形外科的研究热点。整形科医生们仔细研究了术中的每一个步骤,如:供区的选择、脂肪的获取、纯化、注射的方法等以求提高移植存活率。近十几年来,在移植前处理脂肪的方法上有较多新理论、新技术出现,如:提取及添加基质血管成分与脂肪来源干细胞、制成纳米脂肪与基质血管成分胶等。脂肪移植前进行纯化和加工是有必要且有益的,本文针对脂肪移植的处理技术以及相应处理对移植脂肪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自体脂肪注射移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脂肪注射移植是将取自供区的脂肪组织注射到受区,而使受区功能改善,或达到丰满塑形的效果。自体脂肪组织取材容易,来源丰富,无排异反应,是良好的填充材料。近年来,研究发现脂肪组织中存在某些细胞可分化成其他组织细胞。由于脂肪细胞易于获得。使其又成为干细胞组织工程研究的理想的种子细胞,扩大了脂肪移植的临床应用范围。笔者总结国内外脂肪细胞注射移植的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7.
纳米脂肪是通过机械乳化作用将颗粒脂肪制备成可以顺利通过27 G针头的乳糜状脂肪,其具有再生的特性。纳米脂肪自2013年问世以来,在整形外科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也存在缺陷,如不可控的炎症反应,有限的填充作用,与细胞移植有关的并发症以及临床效果不确切等问题。对其衍生物进行探索,有助于克服纳米脂肪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便更好地应用于临床。笔者复习了近几年的文献,现对基于纳米脂肪而产生的衍生物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自体脂肪颗粒移植对面部整形术后常见的局部凹陷并发症进行修复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腹部、大腿部等作为脂肪供区,在局部肿胀麻醉伴或不伴静脉麻醉下行脂肪抽吸术,将抽吸获得的脂肪混悬液低速离心纯化后按需要均匀地注射移植于面部整形术后局部凹陷的部位.根据预后情况可多次注射.结果 自2007年3月至2012年9月,共采用此方法对28例患者进行治疗,术后修复部位充盈、自然,效果满意.结论 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是进行面部整形术后修复局部凹陷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自体脂肪移植具有来源广泛、获取方便、生物相容性好及手术创伤小等诸多优点,是整形外科领域不可或缺的技术,但高吸收率成为限制其发展的主要因素。纳米脂肪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在组织再生、抗衰老等方面显示了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就纳米脂肪在自体脂肪移植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与目的脂肪移植的临床效果是一种可变因素,而且其依赖于所采用的技术,同时,移植组织怎样建立血管化是未知的。近来,我们通过对蛋白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而非HE染色,对存活和死亡的脂肪细胞进行观察。方法利用如下方法对人类脂肪组织中各细胞成分(脂肪细胞,脂肪干细胞/间质细胞/祖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造血细胞)的生存能力进行评价:①储存脂肪抽吸物;②培养细胞;③培养功能性脂肪组织。此外,将小鼠腹股沟脂肪垫(150~200mg)移植于头皮下,并在第0、1、2-,3、5、7、14天对移植物进行染色。结果体外研究显示,尽管脂肪来源间质干细胞可以保持3d的活性,但在缺血环境条件下脂肪细胞最易受影响而死亡。体内研究证实,大多数移植脂肪细胞在第1天开始死亡,仅有少部分距离组织边缘300μm的脂肪细胞存活。增殖细胞的数量在第3天开始增多,从第7天开始活性脂肪细胞区域增大,提示坏死组织的修复重建过程开始。结论我们展示了非血管化的脂肪移植后脂肪组织最大程度有活力模型的令人信服的证据。我们观察到移植组织由外围至内部分为3个区域:存活区域(脂肪细胞存活),再生区域(脂肪细胞死亡,脂肪来源间质干细胞存活,坏死脂肪细胞由新生的脂肪细胞替换),坏死区域(脂肪细胞核脂肪来源间质干细胞均死亡)。  相似文献   

11.
自体脂肪颗粒腔隙内注射移植修复面部凹陷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周长兵  王大为  杨松林 《中国美容医学》2006,15(10):1122-1124,I0003
目的:探讨一种腔隙式注射移植的新方法用于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来矫治面部凹陷畸形。方法:通过受区注射麻醉液预先估计填充量,在受区皮下脂肪层用细金属线锯切割使之完全分离形成袋状腔隙,以注射器抽取腰、腹部或大腿内侧脂肪颗粒并经纯化后超量30%注射游离移植于受区。随访2年观察脂肪移植后凹陷畸形的充填效果。结果:本组17例31个部位。充填术后未发现有感染、坏死、液化等症状。凹陷部位畸形消失,外观丰满,局部无硬结,质感同周围组织,未触及移植组织的界限。结论:本方法解决了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在以往临床应用时因采用隧道式注射而发生的“卡壳”现象,影响了移植脂肪细胞的存活率及易造成局部高低不平的情况。该术式组织损伤小、并发症少、疗效确切。为自体脂肪移植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2.
马丽 《医学美学美容》2023,32(16):88-91
选取我院收治的眶区软组织容量缺失患者21例为研究对象,实施纳米脂肪移植与结构脂肪移 植综合应用的眶区年轻化手术,观察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满意度。术后21例患者临床疗效优 20例(95.24%),疗效差1例(4.76%),但该例患者皮肤质地改善;1例1个月后出现眶区容量左右两侧不 对称,程度较轻,术后5个月形态恢复正常,未发现感染、血肿、填充不足、填充过量、局部凹凸不平、脂 肪移动、脂肪液化或形成结节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治疗总满意度为95.24%。纳米脂肪移植与结构脂肪移 植手术可有效改善眶区软组织容量的缺失,改善皮肤质地。  相似文献   

13.
杨楠 《中国美容医学》2006,15(7):775-777
目的:探讨不同取脂部位所取相同体积脂肪中含完整脂肪细胞的大小数目以指导临床。方法:门诊20例要求多部位吸脂患者,机器负压抽吸前,分别以注射器抽吸法抽取腹部、大腿板状层脂肪,去除麻醉液、血液的液化脂肪标本各10ml,石蜡切片、HE染色、标注,镜下观察比较其大小、数目及密度。16例同时进行自体脂肪隆乳,随访半年至1年,观察床临疗效。结果:相同个体相同体积下腹部板状层脂肪镜下可见完整脂肪细胞,体积大、稀疏、数目少,大腿内外侧及臀部脂肪镜下观察脂肪细胞体积小、致密、完整脂肪细胞数目明显多于腹部。大腿及臀部脂肪颗粒注射移植隆乳效果优于腹部脂肪。结论:相同个体相同方法相同容积(10ml)下,大腿内外侧板状层脂肪镜下观察,其完整脂肪细胞同腹部比较,数目多、排列致密、体积小。大腿及腹部脂肪颗粒移植隆乳后外观形态、大小与移植前比较,前者满意率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4.
泪槽畸形是一种复合的面部衰老特征, 包括泪槽沟畸形和肤质老化两方面。因此泪槽畸形的纠正需要做到泪槽沟容量填充和肤质改善两大方面。纳米脂肪及其衍生物是一种含有脂肪来源干细胞的精细均一的填充物, 其精准注射和改善肤质的优势非常符合泪槽畸形的治疗需求。纳米脂肪及其衍生物的应用方式也不断改进和多样化, 从单纯注射、联合结构脂肪注射到联合手术治疗等。该文就纳米脂肪及其衍生物治疗泪槽畸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术的经验与教训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脂肪抽吸术的广泛开展引起了人们对脂肪移植手术的重新关注,目前脂肪移植术成为较多施行的美容手术之一。在此将我们进行脂肪颗粒注射移植的操作程序和体会介绍给同行,以求互相交流。1临床资料和治疗结果我们自1994年以来施行脂肪颗粒注射移植手术19例,其中女性16名,男性3名,共27个部位,单次单个部位最大注射量为200ml(静置分离后)。其中有1例上臂凹陷和1例单侧Poland综合征患者行两次移植,间隔均为6个月。随访时间在6个月以内的有3例,最长随访时间4年半。病例情况见附表。在产生并发症的患者中,3名女性行单侧隆乳术,脂肪颗粒注射移植后1…  相似文献   

16.
刘乃军  王艳 《中国美容医学》2013,22(13):1384-1388
目的:回顾总结2008~2013年笔者行湿性脂肪干细胞辅助自体颗粒脂肪注射填充移植术五年的临床经验。方法:549例均采用湿性脂肪干细胞辅助自体颗粒脂肪移植术,单次注射填充移植完成532例(96.91%),17例(3.09%)脂肪存活率较低(30%~40%)需二次注射填充移植完成。结果:本组仅2例(0.36%)出现轻微并发症,成活率和远期效果明显提高,取得预期临床效果。结论:随访1~5,采用规范的湿性肿胀技术和注射器吸脂法抽吸颗粒脂肪及湿性新鲜原代血管基质细胞和脂肪干细胞辅助自体颗粒脂肪移植注射填充移植技术效果明显持久,遵循其正确的临床操作原则和技术指南及标准操作流程,能明显提高移植脂肪成活率和良好远期效果,是一种切实、可行、有效的临床方法。  相似文献   

17.
瘢痕是皮肤创伤后异常修复的结果,可造成功能障碍及外貌损毁,而现有瘢痕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的多项研究发现,自体脂肪及其衍生物(纳米脂肪、基质血管成分胶状物)的移植可有效改善瘢痕外观、质地和局部症状。其机制可能与自体脂肪含有的多种细胞及其分泌物有关,这些组分可通过多种通路及机制干预瘢痕形成、改善瘢痕组织结构。本文就自体脂肪及其衍生物移植在瘢痕治疗中的应用进展,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自体纳米脂肪混合颗粒脂肪移植治疗儿童轻度半侧颜面短小畸形(hemifacial microsomia,HFM)面部软组织发育不良的疗效。方法 2016年7月—2020年12月,收治Pruzansky-KabanⅠ型HFM患儿24例。其中采用自体纳米脂肪混合颗粒脂肪(1∶1)移植12例(研究组),自体颗粒脂肪移植12例(对照组)。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以及患侧侧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患儿面部分为Ⅰ区(颏点-下颌角-口角)、Ⅱ区(下颌角-耳垂-鼻翼外侧脚基点-口角)、Ⅲ区(耳垂-鼻翼外侧脚基点-内眦-耳轮脚),术前基于颌面部CT扫描+三维重建数据采用Mimics软件计算3区健、患侧软组织容积差,以此确定自体脂肪抽取量及注射量。术前1 d及术后1年测量健、患侧下颌角至口角距离(下颌角-口角)、下颌角至外眦距离(下颌角-外眦)、耳垂至鼻翼外侧缘距离(耳垂-鼻翼外侧缘)以及Ⅰ、Ⅱ、Ⅲ区软组织容积,计算上述指标健、患侧差值,作为评价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术后1年患儿家长、手术医师及手术组护士三方,根据患儿手术前后正位照片评价手术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对照组分别注射脂...  相似文献   

19.
背景与目的脂肪移植的临床效果是不可预知的。本文中,我们假设离心可以产生“梯度等级密度”的具有不同特性的脂肪,可以影响脂肪抽吸物的持久性和质量。方法将人类女性脂肪抽吸物样本(10mI)以1200g速率离心3rain。弃血液和油脂成分。随后,分离出1.0ml密度最高与密度最低的脂肪,进行脂肪浸润处理及分析。将密度最高与密度最低的脂肪移植于人体FVB小鼠,然后分别于2周和10周获取组织样本,进行短期与长期持久性评价。分别通过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分析祖细胞数量以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基质细胞来源因子.1(stromalcell—derivedfactor-1,SDF-1)、血小板来源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growthfactor,PDGF)和脂连蛋白的表达。结果高密度脂肪与低密度脂肪相比,注射后2周[(85.4%±1.9%):(62.3±0.1%),P=0.05]和10周[(60.8%±4.9%):(42.2%±3.9%),P〈0.05]均表现出更高的存活百分率。而且,在高密度的脂肪抽吸物细胞群中,VEGF、基质血管成分(stromalvascularfraction,SVF)、PDGF和脂连蛋白的含量均比低密度的高(分别高出34.4%,P〈0.01;34.6,P〈0.05;52.2%,P〈0.01;45.7%,P〈0.05)。结论与低密度脂肪细胞群相比,随时间增长,高密度脂肪抽吸物细胞群可保持更高的存活百分比。因为高密度脂肪抽吸物细胞群包含更多的祖细胞和更大浓度的多种血管形成介质,所以比低密度脂肪细胞群更有助于血管形成。  相似文献   

20.
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是将抽吸所得的自体纯化颗粒脂肪注射到软组织缺损部位,从而使受区达到丰满塑形的效果。自2003年1月至2005年8月,我科应用颗粒脂肪移植矫治颞部和颊部萎缩凹陷畸形28例。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