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患者男性 ,31岁。因腰骶部疼痛 6h急诊入院。查体 :急性病容。多处浅表淋巴结肿大。胸骨压痛 ,双肺底闻及湿性罗音。肝下界位于肋下 6cm、剑下 8cm ,脾下界位于肋下6cm。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 118 5× 10 9/L ,幼稚细胞 0 9,淋巴细胞 0 1。红细胞 3 2 5× 10 12 /L ,血红蛋白 115 g/L ,血小板 10 0× 10 9/L。临床诊断急性白血病。入院 4h后患者突发呼吸困难 ,继而心跳骤停死亡。尸体解剖 :死者颈部、两侧腋窝及腹股沟扪及直径 1~ 2cm质中淋巴结 ,切面灰白。两肺切面有暗红色液体溢出。肝脏 2 5 2 0 g ,体积 2 0cm× 13…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性,31岁.因腰骶部疼痛6 h急诊入院.查体:急性病容.多处浅表淋巴结肿大.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36岁.因发现皮肤散在出血点,出现球结膜出血,于2010年l0月8日入院.无咳血和血尿,无黑便.患者14年前因"感冒发热服用布洛芬后1周"出现白细胞、血小板减低,2周后血红蛋白下降,经骨髓穿刺细胞学和骨髓活检等确诊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应用"康力龙和环孢素"等药物治疗后缓解,康力龙治疗约5年后停药,多次复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均偏低.2001年行剖宫产术产1女婴,其生长发育正常;患者产后多次查血常规显示白细胞、血红蛋白均偏低,血小板<10×109/L,患者未继续用药.  相似文献   

4.
一例以8;21易位为特征的亚四倍体克隆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急性白血病患者的骨髓细胞染色体进行分析时可见零星分布的多倍体细胞 ,但真正的多倍体克隆却很少发现。文献报道 4例有以 t(8;2 1)易位为特征的近四倍体克隆 [1 - 3 ] ,而儿童急性白血病国内未见报道。近来 ,我们发现 1例以 t(8;2 1)为特征的亚四倍体克隆的儿童 M2 型急性白血病 ,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患儿 ,男 ,7岁。因面色苍白、乏力 1月伴发热 1周 ,于 1997年 12月 2 4日来院就诊。查体 :全身皮肤未见出血点 ,颈部触及 5~ 6粒黄豆大小淋巴结 ,胸骨压痛 ,肝、脾未扪及。血象 :血红蛋白 34g/ L,红细胞 1.0 2× 10 1 2…  相似文献   

5.
t(8;21)(q22;q22)是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AML)N2比较常见一类易位,形成的AML1-ETO融合基因影响髓系细胞的生长和分化.该易位92%见于AML-M2患者,7%见于AML-M4患者,其中只有3%发生复杂变异体.近来我们发现一例少见t(8;21)隐藏复杂变异体M4儿童患者,化疗后骨髓虽然获得完全缓解,但出现持续性骨髓坏死.  相似文献   

6.
李桂英 《医学信息》2009,22(12):2925-2926
本文论述了建设学习型医院与现代化医院的辩证关系,介绍了南华大学附一医院图书馆在创建学习型图书馆的创新思路,阐述了医院图书馆在创建学习型医院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报道1例伴有t(8;21)易位、4号三体和寡原始细胞的白血病.初诊时患者有贫血和血小板减少,骨髓象显示14%的原始细胞和涉及三系的病态造血改变,确诊为原始细胞过多的难治性贫血.骨髓中期细胞G和R带染色体分析揭示其核型为46.XX,t(8;21)(q22;q22)/47,idem. 4/46.XX。3个月后转化为M2型白血病,化疗未获完全缓解.最终死干败血症。结合文献中的10例伴有t(8;21)易位和寡原始细胞的白血病,对其临床和生物学意义作了简要讨论,指出该类疾病的临床和生物学特性更象原发性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而非真正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故应尽早给予强烈化疗。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74岁。因头晕、乏力1个月,活动后心悸入院。查体:贫血貌,四肢有出血点,可触及淋巴结2个,胸骨无压痛,心肺未见异常,肝脾有轻度肿大。实验室检查:血象WBC83.7×109/L,中性0.64、淋巴0.13、单核0.18、嗜酸0.05,Hb50g/L,BPC14×109/L;骨髓象骨髓增生极度活跃,M∶E=105.5∶1,粒系占0.64,其中原粒占0.06,早幼粒占0.12,部分粒系可见空泡及中毒颗粒,可见核分裂相及Ptlger氏细胞。红系受抑制。淋巴系正常。单核系占0.20,幼单0.10,部分胞体较大,可见分叶状、带状及笔架、扭曲折叠的细胞核。巨核细胞28个,血小板稀少。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  相似文献   

9.
患者 男 ,5 5岁 ,因“发现双下肢皮疹 1周 ,伴发热、乏力、腹胀、眼黄 3天”入院。查体 :体温 38.3℃ ,心率 95次 /分 ,呼吸 2 0次 /分 ,血压 12 0 / 80 mm Hg(1mm Hg=0 .133k Pa) ,神志清 ,营养发育正常 ,浅表淋巴结不肿大 ,双眼巩膜黄染 ,胸骨无压痛 ,心肺正常 ,肝肋下未扪及 ,脾肋下 4指 ,质地中等 ,无压痛 ,双下肢稍肿 ,皮肤可见散在红色皮疹 ,压之不褪色 ,四肢活动正常。实验室检查 :Hb 88g/ L ,WBC 35× 10 9/ L ,PL T 31× 10 9/ L。血涂片分类 :中性 73% ,淋巴 2 5 % ,单核 2 %。血肝功能总胆红质增高 ,间接胆红素明显增高 ,…  相似文献   

10.
t(8;21)儿童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临床和生物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儿童t(8;21)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的临床和生物学特征.方法对41例儿童t(8;21)AML作了回顾性分析,取同期诊治的19例t(8;21)阴性AML作为对照组.分析临床、形态学、染色体、免疫表型和分子生物学等资料.结果本组t(8;21)AML占同期连续的60例儿童急性AML的68.3%,其中典型易位29例、变异易位2例、单纯8q-各2例、t(8;21)为特征的近四倍体2例和隐匿易位6例.37例(80.4%)为M2型AML,大多有下述形态学改变白血病细胞有核凹陷、近核浅染区、胞浆嗜碱性、伴有成熟分化和核浆发育不平衡等;有CD13高表达抗原;绘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的23例均检出AML1/ETO融合基因转录本,包括正常核型的6例;t(8;21) AML与对照组相比,完全缓解率差异无显著性(82.4% vs 75%,P>0.05),但复发率的差异有显著性(10.7% vs 41.7%,P<0.05).结论 t(8;21) AML是儿童AML中最常见的类型,主要和M2型有关,具有独特的形态学、免疫学和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11.
患儿 女,10岁,以"发热、咳嗽4天,发现血常规异常3天"入院.体查:神智清,精神一般.中度贫血貌,皮肤粘膜无黄染及皮疹,无明显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型正常,结膜无充血,巩膜无黄染,口唇苍白.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明显肿大.神经系统及其他未见异常. 实验室检查(1)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原单占25.2%,幼单占52.4%,全片可见巨核细胞2个,血小板少见.粒系占8.8%,原粒占6.8%.POX为(阳性).(2)白血病免疫分型:R3门内细胞占42.47%,表达CD33,CD56,CD38,HLA-DR,CD117,MPO,大部分表达CD34,部分表达CD13,CD15.R4门内细胞占21.07%,表达CD13,CD33,CD38,CD15,CD117,CD56,MPO,部分表达CD64,HLA-DR.(3)腹部彩超:腹腔积液,腹腔淋巴结肿大,确诊患儿为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M5).  相似文献   

12.
病例:患儿,男,34h,G2P2,孕36 6周顺产出生,因‘发绀1d,皮肤黄染0.5d入院.母孕期体健,无服药史,无放射性物质接触史,患儿父母非近亲结婚,否认家族遗传病史,患儿姐姐3岁,体健.  相似文献   

13.
患者 男,44岁。因头晕、乏力、白细胞减少7年,于1994年12月入院。患者曾职业性接触射线11年,且有含苯物质接触史。入院时查体呈贫血貌,无胸骨压痛,肝、脾及淋巴结无肿大。外周血三系均减少,骨髓增生减低,原始粒细胞 早幼粒细胞占9%,诊断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syndrome,MDS)。曾予康力龙、维甲酸及间断输血治疗。2年后症状加重,骨髓象:粒单系占70%,原始粒细胞(原始单核细胞)21.5%,早幼粒细胞(幼稚单核细胞)10.5%,免疫分型表达髓系标志,符合MDS转为急性粒单细胞白血病(acutemyelomonocyticleukemia,AML-M4)。经阿糖胞苷、…  相似文献   

14.
近来,芥子阿的平荧光素带型分析证明,Ph~1染色体是长臂部分缺失的第22对染色体,而其缺失的部分易位到第9对染色体的长臂。这种易位亦可在第22对与第9对以外其它染色体之间发生。据报告,除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OGL)外,其它疾病(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性红白血病)也可能有Pb~1染色体。本文介绍一例曾在广岛原子弹爆炸时受害、后来患了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AML)的患者。其末梢血和骨髓的带型分析,证明有Ph~1染色体及9q~ ;22q~-易位。  相似文献   

15.
患儿女,7岁,因“间断发热伴面色苍白数月,发现血常规异常5天”入院。查体:体温36.6℃,重度贫血貌。全身皮肤黏膜苍白,无皮疹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胸骨无压痛,余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査: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4.04×10^9/L,血红蛋白:68 g/L,血小板计数:26×10^9/L。骨髓像: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淋巴细胞恶性增生,原始淋巴细胞和幼稚淋巴细胞约占92.4%,糖原染色为部分颗粒状阳性。  相似文献   

16.
遗传性家族性易位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这两方面:先天性缺陷和自然流产临床后遗症的发生,发生风险。而对于表型正常(平衡)携带者的染色体重排作用则了解甚少。本文描述的是一例t(3;21)家族性易位(至少见于2代)的临床发现及其合并症。病例:先证者为一62岁的白人妇女。最近发现其右边第五根肋骨上长有一不明原因的未分化腺癌。11年前她曾长有一平滑肌肉瘤,经手术治疗,后来发现转移至右上肺;  相似文献   

17.
以肝脏巨大肿块为首发症状的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肝脏巨大肿块为首发症状的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一例@钱建忠!214400$江苏省江阴市人民医院病理科 @徐洪明!214400$江苏省江阴市人民医院病理科 @汪娟!214400$江苏省江阴市人民医院病理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报告1例伴t(14;14)(q11;q32)易位的罕见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lineage acute lymphoblastie leukemia,B-ALL)病例,阐明其临床和分子细胞遗传学特征.方法 分析1例伴t(14;14)(q11;q32)易位B-ALL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骨髓细胞24h培养后按常规方法制备染色体标本,采用R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分别应用IGH双色断裂点分离探针、CEBPE双色断裂点分离探针、4号全染色体涂染探针和ALL组合探针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分析.结果 常规细胞遗传学分析显示患者核型为47,XX,+4,t(14;14)(q11;q32)[20],FISH分析进一步证实了这种核型异常.IGH双色断裂点分离探针FISH分析表明t(14;14)(q11;q32)易位累及IGH基因,CEBPE双色断裂点分离探针FISH分析提示t(14;14)(q11;q32)易位中IGH的伙伴基因为CEBPE基因.结论 在B-ALL中t(14;4)(q11;q32)易位同时累及IGH和CEBPE基因为少见的再现性遗传学异常,该异常可定义B-ALL中一种新的亚型.伴有t(14;14)(q11;q32) IGH/CEBPE易位的B-ALL患者可能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69岁,因乏力、间断皮肤青紫、齿龈出血1个月来院就诊。查体:轻度贫血貌,浅表淋巴结不肿大,胸骨无压痛,腹软,肝脾肋下未扪及。血象:Hb75g/L、白细胞2×109/L、血小板26×109/L。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活跃,原粒73%、早幼粒1%、单核细胞4.5%。POX染色强阳性28%,弱阳性7%,阴性65%,红系明显受抑,巨核细胞数全片0,血小板显著减少。本例按FAB标准诊断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leukemia,AML)-M2a。流式细胞仪检测白血病细胞的表面抗原。采用RHG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染色体异常按《人类细胞遗传学国际命名体制(ISCN)》描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1例合并t(8;16)(p11;p13)易位的罕见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方法应用骨髓细胞学、白血病免疫分型、细胞遗传学、多重PCR、逆转录-PCR、二代测序等方法对患者进行综合检测。结果该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继发于胸腺癌化疗后,临床表现为乏力、皮肤瘀斑,同时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染色体分析发现t(8;16)(p11;p13)易位,逆转录-PCR和测序结果证实存在MYST3-CREBBP及CREBBP-MYST3两种融合基因,诱导化疗达完全缓解后短期内复发,总生存时间仅7个月。结论t(8;16)(p11;p13)易位可致MYST3基因发生重排,与CREBBP形成融合,患者具有独特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特点,常规化疗疗效差,生存期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