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优化假性延髓麻痹穴位配伍方案,精简穴位,减轻患者痛苦。方法: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假性延髓麻痹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分别进行针刺治疗,治疗结束后对吞咽功能和言语功能两方面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对于吞咽功能疗效的有效率为96.6%,对照组有效率为90%,治疗组言语功能疗效有效率为90%,对照组有效率为83.3%,治疗前后两组在吞咽功能和言语功能两方面的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项舌针配合治疗假性延髓麻痹疗效与单纯项针治疗假性延髓麻痹疗效相当,优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环颈七针治疗假性延髓麻痹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环颈七针治疗假性延髓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假性延髓麻痹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各80例,均予常规药物治疗,针刺组加用针刺颈颈部治疗。以吞咽功能、言语功能为主要观察指标,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后2组吞咽功能及语言功能均明显改善(P<0.05或0.01);且针刺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总有效率针刺组85%,对照组4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环颈七针能够明显改善假性延髓麻痹患者吞咽和言语功能,减少假性延髓麻痹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且针刺后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假性延髓性麻痹的吞咽、言语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依照指南给予规范西医治疗和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针刺治疗。均连续治疗两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方法对吞咽、言语障碍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前吞咽、言语功能评级比较,差别均不大(均P 0.05)。治疗后两组吞咽、言语功能评级与治疗前比较均改善(均P 0.05),且治疗组吞咽、言语功能评级改善优于对照组(均P 0.05)。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7.50%,高于对照组的70.00%(P 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针刺治疗假性延髓性麻痹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项针治疗中风后假性延髓麻痹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项针治疗假性延髓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假性延髓麻痹患者随机分为项针治疗组和药物对照组各90例,治疗组采用项针加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研究结束治疗组和对照组最后符合标准的病例数均为88例。结果两组吞咽、言语功能分级比较,治疗后组内比较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吞咽、言语功能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项针加药物治疗假性延髓麻痹的吞咽、言语功能分级及临床疗效均优于药物治疗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脑梗死后假性延髓麻痹所致构音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梗死后假性延髓麻痹所致构音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言语康复训练配合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Frenchay构音评定量表(FDA)等级、FDA评分及纤维鼻咽喉镜检查评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FDA等级、FDA评分及纤维鼻咽喉镜检查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FDA等级、FDA评分及纤维鼻咽喉镜检查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为6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能显著改善脑梗死后假性延髓麻痹所致构音障碍患者的言语功能。  相似文献   

6.
《陕西中医》2015,(10):1413-1414
目的:研究针刺疗法应用于中风假性延髓麻痹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接诊的中风假性延髓麻痹患者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西医联合针刺治疗)与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各38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间疗效对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吞咽功能评级结果、各症状(饮水呛咳、构音障碍及声嘶)消失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水平,各指标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均<0.05)。结论:针刺治疗中风假性延髓麻痹的临床效果显著,有利于症状改善,促进吞咽功能恢复,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7.
刘波  赵敬东 《四川中医》2014,(1):143-145
目的:观察颈项舌下9针治疗对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患者的经颅多普勒、吞咽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4例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予常规药物治疗、偏瘫肢体运动训练、接受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针刺风池、翳风、金津、玉液、上廉泉、上夹廉泉等穴,两组治疗3周后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经颅多普勒参数无显著性改变(P0.05);治疗后治疗组吞咽功能改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SWALQOL量表评分均明显改善(P0.01),治疗后治疗组的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颈项舌下9针治疗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患者的吞咽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项针治疗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的作用机制。方法:对90例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患者采用单盲法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分别对其治疗前后的吞咽、言语功能进行评定及对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β1治疗前后变化进行对比研究。结果:①项针可明显改善假性延髓麻痹病人的吞咽和言语障碍,提高吞咽和言语功能分级,针刺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且吞咽功能的恢复优于言语功能;②项针能明显提高假性延髓麻痹病人血清VEGF和TGF—β1水平,尤以第28天为著(P〈0.01)。结论:项针治疗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的疗效肯定,其机理可能与影响血管生成生长因子的代谢,促进血管生成,保护神经元及脑卒中后脑可塑性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9.
头针结合体针治疗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所致吞咽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体针对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所致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随机将70例卒中后合并假性延髓麻痹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采用头针结合体针配合吞咽训练治疗,对照组仅采用体针及吞咽训练,治疗前后选用洼田氏饮水试验进行评分及疗效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评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低(P<0.05);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为85.71%,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采用头针结合体针能明显提高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所致吞咽障碍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项针治疗假性球麻痹的临床疗效及机理。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刺组44例,运用项针配合体针治疗,留针30min,每日1次,6天为1个疗程,休息1天后进行第2个疗程,最长治疗3个疗程;对照组42例,运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吞咽、言语功能的评定和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反复唾液吞咽测试、洼田氏饮水测试、洼田氏吞咽能力评定、言语功能评定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改善(P〈0.05),针刺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针刺组并发症出现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项针可以减少假性球麻痹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项针可明显改善假性球麻痹病人的吞咽和言语障碍,提高吞咽和言语功能分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项针对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患者临床疗效及其血液流变学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规范治疗和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项针治疗.观察治疗后的吞咽功能、言语功能和血液流变学变化,评定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前后吞咽功能、言语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假性球麻痹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项针治疗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疗效确切,应用安全,临床中易于学习推广.  相似文献   

12.
项针治疗假性延髓麻痹的临床疗效再评价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项针治疗假性延髓麻痹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180例假性延髓麻痹患者随机分为2组:项针治疗组和药物对照组各90例,治疗组采用项针为主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研究结束治疗组和对照组最后符合标准的病例数均为88例.结果:2组吞咽、言语功能的临床疗效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项针治疗为主治疗假性延髓麻痹优于药物对照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针刺任脉治疗脑梗塞假性球麻痹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针刺任脉治疗脑梗塞假性球麻痹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脑卒中患者33例,17例为治疗组,16例作为对照组。从吞咽功能和言语功能改善方面评定其临床疗效。[结果]在患者吞咽功能和言语功能疗效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针刺任脉能改善脑梗塞假性球麻痹患者吞咽功能和言语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复方麝香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真性延髓麻痹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血栓素TXB2和前列环素6-keto PGF1a的影响。方法将90例真性延髓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复方麝香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言语功能、吞咽功能及血浆TXB2、6-keto PGF1a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言语功能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37.8%和80.0%,对照组分别为6.7%和51.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吞咽功能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36.7%和80.0%,对照组分别为6.7%和51.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浆TXB2及6-keto-PGF1a含量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浆TXB2及6-keto-PGF1a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是一种治疗急性脑梗死后真性延髓麻痹的有效方法,能明显改善患者言语功能和吞咽功能,并调节TXB2、6-keto PGF1a的平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吞咽功能障碍训练治疗中风后假性延髓麻痹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100例中风后假性延髓麻痹患者,采用盲选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吞咽功能障碍训练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配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吞咽功能障碍训练治疗中风后假性延髓麻痹患者的临床效果更明显,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三部开窍利咽针刺法联合辨证取穴对中风后假性延髓性麻痹吞咽困难患者吞咽功能以及血清前白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中风后假性延髓性麻痹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与基础针刺治疗,其中治疗组运用三部开窍利咽针刺法配合辨证取穴法进行治疗,每日施针1次,7 d为1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吞咽功能评分、洼田氏饮水试验分级、血清前白蛋白水平、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吞咽功能评分明显降低,且治疗组降低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洼田氏饮水试验分级与治疗前比较明显改善,且治疗组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清前白蛋白水平明显升高,且治疗组升高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对中风后假性延髓性麻痹吞咽困难患者应用三部开窍利咽针刺法联合辨证取穴治疗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有效改善患者吞咽功能障碍,提高血清前白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吞咽功能训练改善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功能的疗效。方法:101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观察组51例在与对照组治疗相同的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针刺治疗,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价临床疗效,吞咽线电视透视(VFSS)评分评价治疗前后吞咽障碍改善情况。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0.20%、对照组74.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F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项针治疗假性延髓麻痹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根据腧穴的“近治作用”研究项颈部腧穴治疗假性延髓麻痹的针刺方法。方法 将病人分治疗组10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常规使用治疗脑血管疾病药物,治疗组加用项针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吞咽语言功能变化两组间疗后提高3级以上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项针治疗假性延髓麻痹有良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于氏项针治疗脑梗死所致假性延髓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梗死所致假性延髓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30例,治疗组采用于氏项针、于氏头针、常规体针治疗;对照组采用于氏头针、常规体针治疗。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两组针灸治疗均以6天为一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两疗程间休息1天。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吞咽功能及语言功能的评分均有显著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提高程度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吞咽功能的临床疗效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语言功能的临床疗效为93.33%,略高于对照组的76.67%,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氏项针治疗脑梗死所致假性延髓麻痹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及语言功能。  相似文献   

20.
陈英华  刘勇 《中医药信息》2009,26(5):106-107
目的:为了探讨针刺配合醒脑静穴位注射治疗假性延髓麻痹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120例假性延髓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评定治疗前后两组病人吞咽功能的分级,以及血浆TXB2、6-keto-PGF1a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吞咽功能提高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血浆TXB2显著降低、6-keto-PGF1α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配合醒脑静穴位注射治疗假性延髓麻痹患者疗效肯定,可明显改善吞咽功能,可调节TXB2、6-keto-PGF1a的平衡,抑制血小板活化,改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