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初次全髋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术前数字影像虚拟的临床意义。[方法] 2017年8月—2021年6月在本院行初次THA患者60例纳入本研究。依据医患沟通结果,30例采用术前虚拟THA,30例采用常规THA。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学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虚拟组手术时间[(97.3±20.5) min vs (131.2±19.3) min, P<0.05]、术中失血量[(245.2±20.4) ml vs (322.1±25.6) ml, P<0.05]、下地行走时间[(5.2±4.4) d vs (9.2±3.7) d, P<0.05]均显著优于常规组。两组随访时间平均(14.2±3.6)个月,虚拟组恢复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显著早于常规组[(10.3±2.2)周vs (14.2±4.2)周, 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Harris评分、髋关节伸屈ROM均显著增加(P<0.05),VAS评分显著减少(P<0.05)。末次随访时,虚拟组在Harris评分[(93....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SuperPATH入路与传统后外侧入路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3年1月~2018年1月本院行单侧THA的116例患者列入本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SuperPATH组58例,后外侧组58例,分别采用相应手术入路行THA,比较两组围手术期资料、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和患髋Harris评分。[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未发生严重并发症。SuperPATH组在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和下地负重时间等指标方面优于后外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90%vs 10.34%,P0.05)。所有患者随访12~37个月,平均(27.32±6.54)个月。术后两组患者疼痛逐渐减轻,髋关节功能逐渐恢复。随访过程中未发生关节脱位、骨折或疼痛突然加剧等不良事件。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显著减少,而Harris评分显著增加(P0.05)。术前两组间VAS和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3个月时,SuperPATH组VAS评分显著低于、而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后外侧组(P0.05);术后6、12个月时两组间差异已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后外侧入路相比,SuperPATH入路THA具有减少医源性损伤、功能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SuperPATH微创全髋关节置换与直接前方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学习阶段的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2018年9月微创技术学习阶段微创单侧初次全髋关节置换41例资料,其中18例实施SuperPATH THA,23例行DAA THA。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并发症、髋臼前倾角和术后早期Harris髋关节评分。结果手术时间SuperPATH组[(132. 9±16. 7) min]短于DAA组[(159. 9±25. 1) min](t=-3. 921,P=0. 000)。手术时间反映的学习曲线早期SuperPATH组下降率高于DAA组。术中出血量SuperPATH组[(492. 2±139. 3) ml]少于DAA组[(599. 1±126. 1) ml](t=-2. 574,P=0. 014)。术后髋臼假体前倾角SuperPATH组(14. 9°±3. 3°)小于DAA组(19. 2°±4. 5°)(t=-3. 429,P=0. 001)。术后1周Harris髋关节评分(56. 8±4. 5vs. 55. 7±3. 7,t=0. 875,P=0. 387)及术后6周Harris髋关节评分(80. 3±3. 6 vs. 79. 8±3. 0,t=0. 480,P=0. 6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AA组1例术中大粗隆近端骨折,2组均未出现神经损伤、切口愈合不良、关节脱位、深静脉血栓及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SuperPATH与DAA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短期临床结果良好,相比DAA,SuperPATH技术全髋关节置换在学习阶段手术时间短,学习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45°侧卧位下经微创前外侧入路(OCM)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经验以及短期结果回顾。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45°侧卧位经微创前外侧入路(OCM)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及1年随访结果,包括可视化疼痛评分(VAS)和髋关节Harris评分,血红蛋白下降值,异体输血率,住院时间等,进行影像学评价,测量髋臼假体外展角,前倾角以及股骨假体内外翻与沉降程度,并与同期常规后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组病例进行对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卡方检验分别进行组间计量与计数资料比较。结果 OCM组术后48 h VAS评分,术后1周Harris评分,血红蛋白下降值,输血率,平均住院日均优于后入路组;术后1年OCM组平均Harris评分为(93.74±1.80),后入路组(92.24±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68,P0.05)。两组病例均无并发症发生。两组间髋臼假体外展角,前倾角比较无差异,股骨假体沉降距离,内外翻角度无差异。结论经OCM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疼痛轻,失血少,康复快,具有快速康复的优势,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但仍需期待更多的前瞻性研究及远期效果报道。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经皮穿刺辅助保留关节囊(Super PATH)全髋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和问题。方法对连续213例(256侧)患者进行对比研究,分为后外侧入路组和Super PATH入路组(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从开始该术式至研究结束的连续病例),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并发症,术后疼痛评分,独立行走时间,术后Harris评分等,所记录的资料结果应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两组间年龄、出血量、手术时间、疼痛评分、独立行走时间、术后功能评分等计量资料行t检验,性别、脱位、骨折、感染、松动等计数资料行2检验。结果后外侧入路组178例,Super PATH入路组78例,两组间年龄性别无差异,Super PATH入路组在出血量(t=2.27)、术后引流量(t=5.68)、术后疼痛评分(t=12.35)和独立行走时间(t=13.64)方面优于后外侧入路组(P0.05),在手术时间(t=19.22)和术中并发症(2=6.927)方面较后外侧入路组差(P0.05),术后Harris评分两组无差异(3月时t=0.93,1年时t=0.90,P0.05)。结论 Super PATH入路是一个可以达到快速康复目的的全髋关节置换入路,但存在较高手术难度和一定的学习代价。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Super PATH入路与传统Hardinge入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5月—2016年3月收治的154例(173髋)符合选择标准的拟行初次THA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64例(70髋)采用Super PATH入路行THA(A组),90例(103髋)采用Hardinge入路行THA(B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疾病类型、术前Harris髋关节评分(Harris hip score,HHS)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地时间、输血率及并发症等,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3 d,1、3、6、12、24周的HH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通过X线片测量相关参数对两组患者术后假体位置进行影像学评价。另外,对应用Super PATH技术以来的92例(100髋)THA进行群组分层分析。结果 A组手术切口长度、术后下地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B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输血率均高于B组(P0.05);两组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01,P=0.071)。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5个月,平均9个月。A组术后1 d、3 d及1周VAS评分显著低于B组(P0.05);A组术后1 d、3 d、1周及3周HHS评分显著高于B组(P0.05)。术后24周两组外展角及外展角位于"安全区"的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前倾角及双下肢长度差异大于B组,前倾角位于"安全区"的比例、偏心距及恢复率小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Super PATH群组的分层分析中,前30髋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输血率及术后1 d VAS评分均高于后70髋(P0.05)。前30髋发生术中大粗隆骨折1例,术后发生髋关节脱位2例;后70髋均未发生术中及术后相关并发症。两组均无神经血管损伤,假体松动、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Super PATH入路相对于Hardinge入路创伤小、术后早期疼痛轻、功能恢复较快、早期临床疗效满意,符合现代快速康复外科的要求;但其手术时间长,术中失血量大,前倾角偏大,偏心距偏小,且存在一定学习曲线,其中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随访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前侧入路和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前侧入路组(采用前侧入路THA治疗,50例)和后外侧入路组(采用后外侧入路THA治疗,50例).观察两组手术情况、并发症情况、假体安装情况,比较术后6、12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 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Super PATH入路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Super PATH入路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37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其中水泥型16例,生物型21例。记录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采用疼痛VAS评分、髋关节Harris评分评价手术效果。结果切口长度7. 0~8. 5(7. 77±0. 44) cm,手术时间50~130(96. 41±23. 74) min,术中出血量50~300(112. 70±64. 41) ml。3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9(16. 62±1. 17)个月。VAS评分术后6个月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6个月与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与术后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末次随访时无假体松动、失败、翻修病例。结论 Super PATH入路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创伤小,学习曲线不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OCM入路微创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常规前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显性失血量,并探讨原因。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3月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40例,年龄62~85岁。分为OCM入路组(20例)、常规前外侧入路组(20例),两组均为首次单侧关节置换。统计两组的术中、术后显性失血量并进行比较。结果 OCM入路与常规前外侧切口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术中出血量分别为(545.0±67.9)mL和(625.0±82.3)m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P0.05);术后引流量分别为(296.0±93.9)mL和(399.0±162.7)m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P0.05),术中、术后显性失血量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常规前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相比较,采用OCM微创小切口手术入路THA可明显降低术中、术后显性失血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SuperPATH与前外侧小切口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纳入80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40例行SuperPATH入路THA治疗(SuperPATH组),40例行前外侧小切口入路THA治疗(前外侧小切口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引流以及住院时间;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d、7d、1个月、3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两组患者术前、术后7d、1个月、3个月、6个月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两组患者术后前倾角、外展角测量值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SuperPATH组手术切口长度小于前外侧小切口组(P0.05),SuperPATH组术中出血、术后引流及住院天数均少于前外侧小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uperPATH组手术时间长于前外侧小切口组(P0.05),SuperPATH组术后1d、7dVAS优于前外侧小切口组(P0.05),但两组术后1个月、3个月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uperPATH组术后7d、1个月、3个月的髋关节功能优于前外侧小切口组,Harri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外展角、前倾角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uperPATH入路与前外侧小切口入路THA术后短期内髋关节功能恢复好,但SuperPATH入路THA手术创伤小、早期关节功能好、术后恢复快,而远期疗效还需进一步随访及评估。  相似文献   

11.
陈剑锋  严超  梁杰  魏国  熊家伟  向正宗 《骨科》2015,6(3):156-158
目的 探讨后外侧小切口微创(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MIS)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适应证及临床效果.方法 2011年7月至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68例需行THA的患者,随机分为小切口组和常规组,其中小切口组32例,采用后外侧MIS-THA;常规组36例,采用常规THA手术方法.比较两组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以及Harris评分.结果 小切口组的术后早期VAS评分以及术后1个月Harris评分皆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以及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中并无明显优势.结论 MIS-THA具有关节功能恢复快、组织创伤小、手术切口外形美观等优点,在严格掌握其适应证的情况下,建议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介绍MAKO机器人辅助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手术技术与临床结果。[方法]2017年3月~2018年3月,17例患者在MAKO机器人辅助下行THA。术前行腰椎、骨盆和同侧膝关节CT扫描,建立一个三维模型,输入MAKO机器人手臂辅助全髋关节系统,确定假体组件的大小和位置。术中对骨性标志登记,在机械臂辅助下进行截骨,安装假体。[结果] 1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中出现1例(5.88%)股骨距轻度劈裂骨折,术后无脱位等并发症。随访12个月以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为(1.26±0.71)分,Harris评分(91.17±3.82)分。术后影像检查显示假体位置良好,外展角为(41.33±3.84)°,前倾角为(16.42±1.46)°,17例患者术后双下肢长度差异均在10 mm以内。[结论] MAKO机械人辅助后外侧入路THA假体置入更精准,有利于保持髋关节的生物力学环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后外侧入路和外侧入路翻修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Vancouver B2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0年6月~2018年1月,翻修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Vancouver B2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38例。其中,采用后外侧入路18例(后外侧组),外侧入路20例(外侧组),对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首次下地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Harris评分和影像检查进行比较。[结果] 38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未发生骨折及重要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外侧组的术后首次下地时间明显早于外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外侧入路组术后1个月Harris评分优于外侧入路组(P0.05),之后两组间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末次随访时,未发生关节脱位、假体松动下沉、深静脉血栓及感染等并发症。[结论]髋关节后外侧入路和外侧入路翻修治疗Vancouver B2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各有其特点,后外侧入路术后早期康复效果优于外侧入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微创与常规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的短期临床随访结果.[方法]将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施行THA的2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前外侧入路微创组和标准后外侧入路组,各100例患者,对两组手术时间、围手术期出血量、引流量、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疼痛评分、Harri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平均随访20个月(12 ~30个月).两组患者均无骨折、感染、脱位、血管神经损伤、血栓形成等并发症.两组相比平均手术时间、末次随访VAS评分、平均Harris评分及术后影像学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切口长度、围手术期出血量、引流量、输血量、平均住院时间,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外侧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疼痛小、恢复快的特点,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改良Watson-Jones入路与改良Hardinge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疗效.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08年2月行THA治疗且获得随访的90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采用改良Watson-Jones入路行微创THA(A组)44例,男20例,女24例;平均年龄(68.2±8.0)岁.病因:股骨颈骨折23例,股骨头坏死9例等.采用改良Hardinge入路行THA(B组)46例,男21例,女25例;平均年龄(69.1±9.2)岁.病因:股骨颈骨折21例,股骨头坏死6例等.手术均由同一组医生完成.临床评估包括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及Barthel指数等,放射学评估包括髋臼外展角,记录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平均(50.9±10.1)个月随访.A组患者切口长度较B组短,失血量较B组少,术后3d内下床例数较B组多,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髋臼外展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3个月A组患者Harris评分[(82.4±3.3)分]及Barthel指数(85.4±3.8)均高于B组患者[(72.3±3.7)分、77.2±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及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末出现伤口感染、假体松动、髋关节脱位、血管神经损伤或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结论 改良Watson-Jones入路与改良Hardinge入路均能满意应用于THA,但改良Watson-Jones入路微创THA术后前3个月内功能恢复更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后侧入路与外侧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38例行THA的髋关节疾病患者根据手术入路分为后侧入路组(72例)与外侧入路组(6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下地活动时间,采用VAS评分、Harris评分评定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髋关节功能,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与外侧入路组相比,后侧入路组手术切口更小,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更少,下地活动时间更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侧入路组术后1周VAS评分明显低于外侧入路组(P0.05),术后1年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外侧入路组(P0.05)。术后1周,两组髋关节屈曲、内旋、外旋、外展活动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两组的髋关节屈曲、内旋、外旋、外展活动情况均较术后1周明显改善(P0.05);屈曲、内旋及外展角度的改善程度后侧入路组较外侧入路组更明显(P0.05),外旋角度改善程度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后侧入路组为88.89%,明显高于外侧入路组的71.21%(P0.05)。并发症:后侧入路组术后髋关节假体位置良好,无松动及感染征象;外侧入路组术后2例伤口感染、1例髋关节脱位以及2例假体松动,但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侧入路行THA对患者创伤较小,术后疼痛程度较轻,更有利于髋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定向肌群引导训练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效果。[方法] 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本科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30例实施定向肌群引导训练(训练组),另外30例采用常规康复(常规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住院期间并发症。随着时间推移,两组患者疼痛VAS评分、Harris评分、关节ROM和Tinetti试验的表现导向活动评估(performance oriented mobility assessment, POMA)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术后1个月训练组在VAS评分[(0.9±0.7) vs (3.3±0.9), P<0.001]、Harris评分[(81.8±5.8) vs (67.2±4.3), P<0.001]、髋关节ROM [(94.6±9.9) vs (77.2±7.4), P<0.001]和POMA评分[(25.3±1.4) vs (21.5±1.1), P<0.001]均显著优于常规组。[结论]定向肌群引导训练能够改善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功能,增加髋关...  相似文献   

18.
后外侧入路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íp arthroplasty,THA)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6月~2008年12月,采用改良后外侧入路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病患者31例33髋,均为单切口微创技术,并与同时期微创传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28例31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种、体重指数、髋关节功能等大致相同.分析两组病例围手术期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疼痛评分、Harris评分、假体位置、并发症等,并进行两组病例对比研究.[结果]小切口THA组与传统THA组病例随访6~48个月,平均24.8个月.两组手术时间相近.小切口组平均切口长度9.2 cm(7~11 cm),传统手术组15 cm(12~20c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围手术期出血量小切口组450 ml(200 ~600 ml),传统组800 ml(600~1200 ml),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切口组疼痛评分5.1分,传统组为6.5分(P<0.05);术后6个月小切口组Harris评分93.8分(85~99分);传统组92.1分(82~96分)(P>0.05).小切口组术后早期功能恢复较传统组快,而中期结果相似.术后及随访时,两组假体位置均良好.两组THA均末出现术后脱位、感染.肢体不等长各2例,但差异均在1 cm以内,两组均各出现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小切口微创THA可选择性用于部分髋关节疾病的治疗,手术创伤小,围手术期出血少,切口小,疼痛轻,术后恢复快,且可获得与传统后路THA相同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SuperPATH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6—2017-12行SuperPATH入路(SuperPATH组)与后外侧入路(常规组)THA治疗的7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比较2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24 h疼痛VAS评分。结果 7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0.8(6~18)个月。SuperPATH组和常规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uperPATH组切口长度较常规组短,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少于常规组,术后24 h疼痛VAS评分低于常规组,开始下床活动时间早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SuperPATH入路THA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较后外侧入路有软组织创伤小、出血少、手术风险低、关节稳定性好、术后疼痛轻、髋关节功能恢复快等优势,早期疗效安全且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直接前方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和后外侧入路(posterior approach,PA)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纳入排除标准选择我院2013年12月至2016年6月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所有病例,共有128例,分为DAA组(57例)和PA组(71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下地时间、住院时间,术前、术后1个月及随访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及Harris评分;测量术后髋臼假体的前倾角及外展角,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DAA组出血量(232.4±28.6)mL低于PA组出血量(382.3±37.5)mL,DAA组下地时间(1.8±0.7)d低于PA组下地时间(4.3±2.1)d,DAA组住院时间(7.4±1.9)d低于PA组住院时间(9.2±2.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AA组的手术时间(112.2±12.6)min长于PA组(98.4±10.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AA组术后1个月VAS评分为(2.3±0.9)分,Harris评分(84.3±4.2)分;PA组术后1个月VAS评分为(2.9±1.3)分,Harris评分(80.6±6.5)分;DAA组优于P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随访时DAA组的VAS评分为(1.5±0.8)分,Harris评分(92.2±5.3)分;PA组VAS评分为(1.3±1.1)分,Harris评分为(90.5±6.8)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AA组术后假体前倾角(21.3±3.3)°,外展角(39.8±5.4)°;PA组术后假体前倾角(20.6±4.3)°,外展角(41.3±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接前方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手术出血量小、下地时间早、住院时间短、术后疼痛较轻、假体位置良好等优点,短期临床疗效与后外侧入路均较为满意,长期临床疗效还需进一步随访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