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前路、后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自2009年9月~2017年9月手术治疗的胸腰椎结核、且随访16个月以上的86例患者。根据入路,分为前路手术组44例、后路手术组4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前路组平均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和出血量优于后路组(P0.05)。86例患者获得16~108个月随访,随访过程中前路组2例窦道形成,经换药后痊愈;后路组窦道形成和伤口渗液8例,1例清创缝合,其余7例经过换药痊愈;2例是内固定松动,但不影响稳定性,未处理。前路手术并发症发生率4.55%,而后路并发症发生率23.8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Frankel指数均较术前显著改善,不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术后时间推移,ODI评分和VAS评分均显著减少,不同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相同时间点,两组间在Frankel指数、ODI和VA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ESR和CRP均较术前显著降低,且在末次随访时进一步降低,不同时间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相应时间点,两组间ESR和CRP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后凸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路组后凸矫形率为(71.34±28.64)%,而后路组为(83.96±14.3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后凸畸形矫正均略有丢失,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后两种入路手术均可有效治疗胸腰结核,相比之下,前路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前路病灶清除融合固定术(前融合组)、后路钉棒内固定植骨术(后融合组)与后路钉棒内固定非植骨术(后固定组)治疗单节段胸腰段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7月~2017年7月,43例单节段胸腰段结核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前融合组22例,后融合组12例,后固定组9例,给予相应手术治疗。比较三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手术耗时依次为前融合组后融合组后固定组(P0.05);三组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平均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融合组术后出现隔下感染1例,肠梗阻1例,窦道形成2例;后融合组术后出现脑脊液漏2例;后固定组无严重术后并发症。所有患者随访24-108个月,平均(35.65±16.47)个月。随访过程中,三组患者均未出现药物中毒反应、结核病灶复发或再次窦道形成等严重事件。三组患者Frankel指数和VAS评分随时间推移显著改善(P0.05);相同时间点三组间Frankel指数和VA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三组术后即刻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减少(P0.05),前融合组的矫正效果显著不及后钉棒两组(P0.05);末次随访时,前融合组矫正角度丢失度数大于后钉棒植骨、后固定组(P0.05)。所有患者均获得椎间骨性融合,融合时间依次前融合组后融合组后固定组(P0.05)。[结论]三种术式均能有效治疗单节段胸腰段结核,且无论进行植骨与否均可获得椎间骨性融合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一期后路和一期前后路联合术式治疗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1年11月~2019年1月在本院住院腰椎结核患者共35例,分为两组;后路组给予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联合组给予一期后路内固定并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比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结果]在手术时间及手术出血量方面后路组优于联合组(P0.05),两组VAS评分、ESR、CRP、ASIA分级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植骨融合及纠正后Cobb角度丢失方面联合组优于后路组。[结论]前后联合术式比一期后路术式治疗腰椎结核患者植骨融合率更高及纠正后Cobb角度丢失更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前路病灶清除人工椎体植入单节段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手术治疗单运动节段腰椎结核患者20例,术前常规有效抗结核治疗4-8周,术中行病灶清除、人工椎体植入、单节段椎体钉棒内固定,术后常规抗结核12-18个月。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以及视觉模拟评分(VAS)、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至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全部恢复至E级,均未出现结核复发,无内固定失败发生。结论 腰椎结核前路病灶清除、人工椎体植入、单节段内固定可有效恢复和维持脊柱的稳定性,创伤较小,为一种值得推广的术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单纯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打压植骨及单节段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结核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9—2015-09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打压植骨及单节段固定治疗的18例单节段腰椎结核,手术前后规范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果 18例均获得4~64(38.5±6.4)个月随访。术后4.5~8.9(5.1±3.6)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术前Cobb角为(19.5±5.4)°,术后矫正至(4.2±2.5)°,末次随访时为(6.1±1.5)°,矫正丢失(1.5±0.8)°。术前ODI指数为(38.5±3.6)%,末次随访时为(9.8±2.3)%,改善率为71.3%。术后脊髓神经功能ASIA分级:1例B级恢复至D级,2例C级、4例D级恢复至E级。结论在规范抗结核药物治疗下,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打压植骨及病椎内单节段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结核术后后凸畸形得到较好矫正,末次随访时脊柱保持稳定,矫正度无明显丢失。  相似文献   

6.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21):1954-1959
[目的]观察OLIF技术联合后路Wiltse入路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5年3月~2018年3月本院手术治疗40例单节段腰椎结核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OLIF技术联合后路Wiltse入路内固定手术组(微创组)和传统前路病灶清除联合后路内固定手术组(传统组)。记录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资料,评估患者腰部疼痛、神经功能恢复、植骨融合及病灶治愈情况。[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微创组腹部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传统组(P0.05)。两组患者随访15~48个月,平均(34.42±7.61)个月。两组患者术后腰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微创组在术后各时间段的腰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两组中所有术前有神经功能损害的患者,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完全恢复正常。两组患者术后ESR和CRP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但相同时间点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前凸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但相同时间点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末次随访时,两组所有患者均达到病灶愈合、骨性融合。[结论] OLIF技术联合后路Wiltse入路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结核与传统前后路手术相比,病灶治愈效果相当,但其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患者康复快。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原位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结核临床疗效.方法 1999年2月-2005年2月,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原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结核26例,平均随访2年半(30个月).观察术前、术后、随访时的背痛、腿痛、发热、盗汗、病灶情况、窦道愈合、有无相关并发症发生等.影像学观察包括:病变节段的后凸、椎间高度、植骨融合及内固定系统姿态保持等.结果 术后1年临床症状消失,融合节段前柱高度恢复、保持并全部骨性愈合.结论 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原位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结核能达到彻底清除病灶、恢复并保持腰椎前中柱高度、早期下地活动等,方法简便安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联合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6月-2008年9月我科共收治腰椎结核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A组23例,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联合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进行治疗;B组19例采用前路钉棒系统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并发症、脊髓神经恢复情况,植骨融合率以及临床满意率等临床指标。结果A组平均手术时间257min,出血量726ml。B组平均手术时间211min,出血量537mL。两组在手术时间及出血量等指标上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中无脊髓、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时间6~42个月,平均18个月。两组术前脊髓神经功能受损患者术后皆有不同程度恢复。植骨融合率A组为91.3%,B组为89.5%,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临床满意率A组为95.7%,B组为68.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联合1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腰椎结核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前路与后路Steffee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术式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总结了1989~1995年我院61例腰椎滑脱症手术治疗效果,其中Ⅰ°滑脱28例,Ⅱ°滑脱28例。前路腹膜外腰椎融合术22例,优良率90.9%;后路Steffee手术39例,优良率79.5%。本文对本组资料两种手术方式进行了评价,提出了两种术式的个人见解,认为L_(3.4)滑脱选用前路腰椎融合术为好,而L_5滑脱以后路Steffee手术为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Quadrant通道下微创腰椎后路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6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收治的12例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Quadrant通道下经多裂肌与最长肌间隙行微创腰椎后路融合手术。其中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10例、腰椎后外侧融合2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血红蛋白水平,以及术前、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手术时间120~260 min,平均手术时间180 min;术中出血量50~800 mL,平均术中出血量375 mL;术后引流量8~321 mL,平均引流量128mL;术后血红蛋白水平93~138 g/L,平均血红蛋白水平113 g/L。所有患者无脑脊液漏、神经根损伤、感染及术后顽固性腰背痛发生。随访5~21个月(平均16个月),术前、术后末次随访VAS评分和ODI分别为(6.4±1.0)、(2.0±0.7)分和(18±4)、(46±10)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Quadrant通道下经多裂肌与最长肌间隙入路行腰椎后路融合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具有出血少、对后方韧带破坏小、脊柱稳定性好、功能恢复快等优点,符合微创理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短节段融合内固定、二期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治疗幼儿腰椎结核伴后凸畸形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2006年1月~2014年6月,本院共收治年龄7岁患有腰椎结核并后凸畸形的患儿共17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8例,年龄4~7岁,平均5.1岁。均采用后路一期钉棒内固定植骨融合,前路二期病灶清除椎间钛网植骨融合术治疗。观察比较患者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的节段后凸Cobb角变化,评估植骨融合情况及神经功能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42个月。Cobb角由术前(24.18±7.15)°减少至术后(0.12±4.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末次随访节段后凸(0.65±3.92)°,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9)。JOA评分由术前(21.53±5.04)分增加至术后(28.06±0.9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末次随访时,17例患者ASIA分级均恢复到E级。随访期间均未发现内固定松动、脱出、移位、断裂。[结论]对低龄儿童脊柱结核合并后凸畸形,采用一期后路短节段固定植骨融合合并二期前路病灶清除钛网植骨融合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分析单纯后路术式与单纯前路术式治疗成人活动性胸椎及胸腰段结核5年以上随访结果,探讨单纯后路术式的中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58例成人活动性胸椎及胸腰段结核病例,其中107例行单纯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钛棒内固定术(A组);51例行单纯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钉棒/板内固定术(B组)。再将A、B组分为两个亚组:A1组(62例)、B1组(26例)为胸椎结核组(T3~10);A2组(45例)、B2组(25例)为胸腰段结核组(T11~L2)。对比分析A、B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VAS评分、功能恢复满意度、并发症等。计算A1、A2、B1、B2组后凸矫正率、矫正角度丢失度数并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总的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1、A2组矫正率均优于B1、B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1、B2组矫正角度丢失度数均大于A1、A2组,且B2组与A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后路术式治疗胸椎及胸腰段成人脊柱结核,中长期随访结果显示疗效良好;单纯后路术式在手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后凸畸形矫正率,后凸角丢失度数,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优于单纯前路术式。  相似文献   

14.
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定义、分型"爆裂型骨折"一词由Holdsworth[1]于1963年初次提出,他把爆裂骨折定义为由于轴向载荷导致椎间盘髓核压入椎体引起上下终板骨折,并且造成椎体骨碎片向外移位的爆裂骨折.1983年Denis[2]以三柱理论重新把爆裂骨折定义为椎体前中柱的压缩骨折、椎体后缘的骨折碎块后突入椎管内,放射学显示骨折椎体呈爆裂性.几乎90%的脊柱骨折发生在胸腰段,而胸腰椎爆裂骨折占此类骨折的10%~20%.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治疗目前尚无一个统一的原则,无论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都有取得良好效果的报道,最佳的治疗方案仍然是不明确的,本文综述单节段固定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极外侧椎间融合(XLIF)联合病灶清除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结核的初步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广西贵港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例单节段腰椎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例L1/2椎体结核、2例L2/3椎体结核、4例L3/4椎体结核,均在微创通道下行XLIF联合病灶清除内固定治疗。记录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评估患者手术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观察术后并发症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顺利,手术时间(70±22)min,术中出血量(110±32)m L,植骨融合时间(7.0±1.3)个月。术后随访6~13个月(平均9.6个月)。末次随访VAS、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JOA评分改善率为56%。2例患者术后出现左大腿前内侧皮肤感觉障碍及髂腰肌肌力下降,对症处理后3个月内恢复;随访期间影像学检查显示内固定位置良好,未出现植骨块吸收和骨不连,无结核复发病例。结论应用XLIF联合病灶清除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结核,具有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可早期下床活动、明显缓解疼痛症状和改善腰椎功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后路小切口内固定前路病椎有限切除有限融合在腰椎结核中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4年6月采用后路微创切口内固定前路椎体有限融合治疗腰椎结核56例,观察术后恢复情况(Cobb角、ESR、CRP、VAS评分)。[结果]术前与术后6个月的Cobb角、VAS评分分别为(15.7±4.6)°/(5.3±2.1)°、(8.7±1.1)分/(1.7±0.2)分,术前与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复查腰椎X线片,均见植骨融合。[结论]后路小切口内固定前路病椎有限融合治疗腰椎结核,保留了腰椎正常节段的运动功能,能恢复和维持脊柱的稳定性,创伤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Ⅰ期行前路小切口沿肌间隙入路病灶清除联合后路病椎置钉固定治疗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及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治疗的82例腰椎结核患者,男50例,女32例;年龄17~84岁,平均50.5岁。根据术式不同分为两组,A组49例,行Ⅰ期前路小切口沿肌间隙入路病灶清除联合后路内固定术;B组33例,行Ⅰ期前路传统腹膜外入路病灶清除联合后路内固定术。对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Cobb角、视觉模拟评分(VAS)、红细胞沉降率(ESR)、Frankel分级进行统计分析,并观察手术并发症、内植物稳定性和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术后82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5~36个月,平均23.7个月。术后3个月随访时发现4例(A组3例,B组1例)前路手术对侧腰大肌脓肿增大,行二次手术排脓后治愈。余78例均Ⅰ期愈合,无窦道形成、切口疝、脑脊液漏、脊柱结核复发等发生。植骨块骨性融合时间3~7个月,平均4.6个月。术后肛门排气时间A组较B组早,术后VAS评分A组优于B组,两组末次随访时Cobb角、ESR和Frankel分级较术前均明显改善。结论:根据病椎的破坏程度采用前路小切口病灶清除植骨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结核是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一期后路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治疗胸腰椎结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2001年2月至2007年7月治疗胸腰段及腰椎结核18例,男11例,女7例,平均年龄36.7岁,平均病程9个月,均为初治患者。T11-L2节段10例,L3-58例,病变位于1个节段者7例,2个节段11例,术前Cobb′S角23°69,°平均38.3°。均采用一期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前路经胸腹膜外入路病灶清除植骨,术前术后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拍片显示植骨及内固定物位置良好,Cobb′S角平均14.30。18例患者获平均25个月随访,植骨均在4-6个月达骨性融合,无内固定物松动及断裂,Cobb′S角平均15.1,°无明显矫正角度丢失,脊髓功能恢复良好,按F rankel分级,术前C级3例,术后恢复到D级1例,E级2例,D级4例均恢复至E级。无结核复发。结论一期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治疗胸腰椎结核,在病变节段稳定的情况下实施病灶清除植骨,有利于前路手术的操作安全,避免植骨块的松动、脱出,植骨稳定,融合率高,能有效矫正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后路内固定加前路椎间融合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 1999年以来对有适应证的胸腰椎结核采用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加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 ,术后观察植骨融合、后凸畸形矫正、脊髓功能恢复、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 :本组 8例 ,随访时间最短 11个月 ,最长 3年半 ,平均 2 2个月。结核病灶全部愈合 ,椎间植骨融合 ,7例后凸角得到部分矫正 ,平均矫正 2 2°。下肢肌力进步 1~ 2级。发生断钉 1例。结论 :严格掌握适应证 ,在确保病灶彻底清除基础上 ,可合理使用内固定。椎间充分植骨是预防内固定失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与传统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merbody fusion,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治疗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共36例,分为MIS-TLIF治疗组与TLIF治疗组,每组各18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切口长度,手术前后进行腰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手术疗效。结果所有两组患者顺利完成手术,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为9.5个月。术前两组腰背痛VAS评分和OD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各时间点VAS及ODI评分较术前均明显降低;MIS-TLIF组术后3d及3个月腰背痛VAS评分均明显低于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腰背痛VA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及6个月两组患者ODI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S-TLIF组手术时间比PLIF组长,但术中出血量、术后术口引流量、切口长度均明显低于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影像学随访均显示手术效果满意、病变节段融合良好。结论对于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同传统TLIF术式相比较,MIS-TLIF手术可明确改善患者的症状,同时具有对肌肉及神经组织损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