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5):1385-1389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个性化设定止血带充气压力对其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3月~2017年8月在全麻下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7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个性化压力组36例,便携式彩超探头置于腘动脉处,当腘动脉血流峰图完全消失时的充气压力为个性化止血带压力值;固定压力组35例采用传统固定止血带压力值为270 mmHg。比较两组止血带压力值、止血带使用时间、围手术期失血量、切口及止血带部位VAS疼痛评分、止血带部位周径、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切口和止血带并发症。[结果]个性化压力组止血带的压力值、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术后第1、3 d切口及止血带部位VAS评分、术后止血带部位周径、止血带部位及切口部位并发症均显著低于固定压力组(P0.05);术后1周膝关节功能评分,个性化压力组显著高于固定压力组(P0.05)。而在术中失血量和止血带使用时间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设定个体化止血带的压力值,不仅可确保止血效果,而且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从而提升使用止血带时的安全性,更有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半程个性化压力止血带对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同济黄州医院收治的200例(200膝)KOA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A组(全程止血带+固定压力)66例,男41例,女25例,年龄58~81岁,平均(68.1±7.0)岁;B组(半程止血带+固定压力)67例,男44例,女23例,年龄59~81岁,平均(67.6±7.2)岁;C组(半程止血带+个性化压力)67例,男42例,女25例,年龄57~84岁,平均(67.9±6.6)岁。三组患者均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随访至术后4周,比较三组患者的总失血量,不同时期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牛津大学膝关节评分(Oxford评分)、肿胀程度、股四头肌肌力、生存质量。结果 三组成功完成治疗及4周随访。术后三组切口均Ⅰ期愈合,均未出现感染和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三组患者手术总失血量、并发症及A、B组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各组VAS...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止血带释放时机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失血的影响.方法 2006年6月至2008年6月,80例TK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A组:释放止血带彻底止血后关闭切口,B组:关闭切口弹力绷带包扎后释放止血带.比较两组患者的失血量、输血例数、手术时间、止血带使用时间及膝关节屈曲度.结果 A组术中失血量[(161.5±50.1)mL]多于B组((70.0±19.4)mL],术后失血量[(357.8±104.7)mL]少于B组[(467.9±116.0)mLl,总失血量[(516.8±107.9)mL]少于B组[(579.5±140.2)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输血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为(77.7±14.6)min,B组为(73.6±17.5)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止血带使用时间为(69.4±14.4)min,B组为(73.6±17.5)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膝关节屈曲A组为93°、B组为84°,术后2周A组为113°、B组为10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8周后A组膝关节屈曲为117°、B组为1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释放止血带彻底止血后关闭切口可减少手术总失血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止血带对术后疼痛和早期康复、失血量、血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8月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166例因膝关节骨关节炎行单侧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术中是否使用止血带,将患者随机分为止血带组(n=84)及非止血带组(n=82)。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置换侧别、骨关节炎分级、病程以及术前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毕至膝关节主动屈膝90°、完成直腿抬高和下地行走的时间,术中失血量以及术后3 d Hb较术前下降值,术后VAS评分、HSS评分、ROM,并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53,P=0.178)。患者均获随访,止血带组随访时间3~20个月,平均12个月;非止血带组3~22个月,平均13个月。术后止血带组及非止血带组分别有9例(10.71%)、2例(2.44%)发生血栓形成,20例(23.81%)、21例(25.61%)输血,两组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2,P=0.032),输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2,P=0.788)。术后3 d,两组Hb下降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55,P=0.066)。止血带组术中失血量显著低于非止血带组(t=—16.066,P=0.000)。术后止血带组患者完成主动屈膝90°、直腿抬高、下地行走的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较非止血带组显著延长(P0.05)。除28 d外,非止血带组3、5、7、14 d 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止血带组(P0.05)。术后28 d,非止血带组HSS评分高于止血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92,P=0.000);两组RO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76,P=0.500)。结论与不使用止血带相比,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使用止血带总体失血量及术后输血率无明显降低,但术后膝关节疼痛程度及血栓形成发生风险均明显增加,不利于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探讨止血带优化使用策略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快速康复模式中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60例共60膝同期接受单侧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全程使用止血带),优化组(仅在安装假体时使用止血带),所有患者都纳入快速康复模式。比较两组膝关节疼痛VAS评分、股四头肌肌力及大腿肿胀率、AKSS及WOMAC评分、术后并发症及住院天数。[结果]传统组手术时间略少于优化组,术后住院天数略高于优化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3、6d,传统组股四头肌肌力低于优化组,大腿肿胀率高于优化组,除术后第6 d的大腿肿胀率外,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两组在股四头肌肌力及肿胀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功能评分明显改善,术后第7 d,传统组AKSS评分低于优化组,而WOMAC评分高于优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第21、42、84 d,术后6个月及1年时传统组AKSS评分低于优化组,而WOMAC评分高于优化组,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TKA手术应用快速康复模式能促进患肢功能早期恢复,缩短住院及康复时间;止血带优化使用能明显减少患肢肌肉软组织损伤及术后应激反应,更有利于快速康复模式的实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止血带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连续入院的拟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使用止血带(止血带组,40例),一组不使用止血带(非止血带组,40例).全部采用后十字韧带替代型骨水泥固定人工膝关节(Smith-Nephew),手术由同一组医生完成.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失血量、深静脉血栓和肺动脉栓塞发生率、术中栓子面积百分率%Ae(即总栓子面积占右心房面积的百分率).术前及术后第1~10天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术中使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监测右心房,评估止血带释放后的%Ae.结果 止血带组患者术中失血最小于非止血带组患者,但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总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止血带组患者和非止血带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均未发生肺动脉栓塞.止血带组患者%Ae在释放止血带后的1 min达到高峰;非止血带组患者%Ae仅在扩髓和植入假体时出现高峰,然后缓慢下降;止血带组患者%Ae在释放止血带后大于非止血带组患者.结论 止血带的使用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总失血量并无明显影响,不增加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7.
止血带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止血带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连续入院的拟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使用止血带(止血带组,40例),一组不使用止血带(非止血带组,40例).全部采用后十字韧带替代型骨水泥固定人工膝关节(Smith-Nephew),手术由同一组医生完成.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失血量、深静脉血栓和肺动脉栓塞发生率、术中栓子面积百分率%Ae(即总栓子面积占右心房面积的百分率).术前及术后第1~10天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术中使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监测右心房,评估止血带释放后的%Ae.结果 止血带组患者术中失血最小于非止血带组患者,但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总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止血带组患者和非止血带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均未发生肺动脉栓塞.止血带组患者%Ae在释放止血带后的1 min达到高峰;非止血带组患者%Ae仅在扩髓和植入假体时出现高峰,然后缓慢下降;止血带组患者%Ae在释放止血带后大于非止血带组患者.结论 止血带的使用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总失血量并无明显影响,不增加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降低止血带压力是否会减少周围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从而降低患者术后股四头肌疼痛和肿胀程度的发生。[方法]2011年5月~2012年10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关节外科行初次、单侧TKA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8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采用止血带压力为260 mmHg(1 mmHg=0.133 kPa),共25例,平均年龄69.44岁;B组:采用止血带压力为280 mmHg,共30例,平均年龄69.53岁;C组:采用止血带压力为300 mmHg,共28例,平均年龄68.96岁。对三组患者术前资料经行统计学比较,表1所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三组患者术后3 d的股四头肌肿胀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经行记录,方差分析。[结果]三组患者术后第3dVAS疼痛评分:A组患者术后止血带处疼痛明显小于B、C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组患者和C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相近,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相似,(P>0.05,无明显差异)。患肢股四头肌肿胀程度:A组患者术后的股四头肌肿胀较术前的肿胀程度明显小于B、C两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B、C两组之间术后股四头肌肿胀程度没有明显的区别(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KA手术中止血带可引起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但盲目降低术中止血带的压力并不能减少组织损伤程度,进而减少各项不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是治疗重度骨关节退行性疾病、重建膝关节功能的重要手段,使用止血带是手术过程中的常规操作。一般认为,使用止血带能减少膝关节置换术中出血,更加清晰的暴露术野,减少神经及血管等医源性损伤。但由于止血带本身的一些特性,使用止血带可能带来神经压迫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以及全身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等。近年来,对于TKA术中使用止血带的应用研究报道逐渐增多,本文对此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止血带的不同应用方式对患者围手术期失血量、术后并发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11例TK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105例,在切口关闭前释放止血带彻底止血;B组106例,在切口关闭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后释放止血带。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总失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7 d及3个月的VAS、HSS评分以及实现膝关节90°屈曲的时间。结果总失血量:A组(945±368)ml,多于B组的(725±243)ml(P=0.032)。手术时间:A组(93.5±24.4)min,长于B组的(75.0±22.1)min(P0.001)。止血带时间:A组(64.2±18.6)min,短于B组的(75.0±22.1)min(P=0.004)。并发症:A组1例,B组5例(P=0.213)。术后7 d及3个月的VAS:A组分别为(3.9±1.2)分、(2.4±0.8)分,B组分别为(4.5±1.1)分、(2.2±0.9)分(P=0.026、P=0.835)。术后7 d及3个月的膝关节HSS评分:A组分别为(85.4±8.3)分、(90.5±8.7)分,B组分别为(78.5±7.6)、(89.2±6.8)分(P=0.015、P=0.815)。术后实现膝关节90°屈曲的时间:A组为(1.5±0.6)d,B组为(2.2±0.8)d(P=0.042)。结论 TKA中释放止血带会增加患者围手术期失血量,但可能会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早期疼痛反应,有利于早期的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1.
<正>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是治疗终末期膝关节骨病的有效方法[1]。在年龄超过60岁的亚洲老年人口中,约15%的女性及6%的男性患有膝关节骨关节炎[2]。大多数骨科医生在TKA中采用止血带,止血带的使用会提供更好地手术视野、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改善骨-骨水泥之间的交联[3]。但是由于止血带的使用及随后释放引发的机械性压迫和缺血再灌注(ischemia and reperfusion,I/R),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通过降低止血带套囊压力减少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切口并发症。方法将自2009-01—2013-03符合纳入标准的121例拟行TKA的膝骨关节炎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止血带套囊压力根据患者的心脏收缩压以及医生所决定的外放设定;试验组:止血带套囊压力根据肢体闭塞压力(LOP)设定。结果试验组止血带套囊压力明显小于对照组(P〈0.001)。2组术后疼痛和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4天出现切口并发症的29例止血带压力均超过225 mm Hg,术后2个月出现切口并发症的13例中11例止血带压力大于225 mm Hg。结论 LOP法降低了止血带套囊压力,未改变非出血区域的质量。当止血带套囊压力≤225 mm Hg时,切口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止血带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检索MEDLINE、EMBASE、OVID和ScienceDirect等数据库并结合手工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3年7月,查找有关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是否采用止血带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使用止血带可以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出血量[WMD=-203.62,95%CI(-281.74,-125.49)],但会增加术后出血量[WMD=79.43,95%CI(13.40,145.45)],使用止血带并没有明显缩短手术时间[WMD=-6.36,95%CI(-13.62,0.90)],两者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发生率亦没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是否使用止血带,对总失血量、手术时间及血栓性栓塞病的发生率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全程和半程使用止血带对术后血红蛋白(Hb)变化的影响。方法将240例行初次TKA的重度膝骨关节炎患者根据止血带使用时间分为全程组(切皮前止血带充气至关节囊闭合并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后放气,120例)和半程组(截骨完毕后止血带充气至关节囊闭合并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后放气,120例)。记录手术前后Hb及贫血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2、4 d Hb均低于术前(P<0.05),术后4 d Hb均低于术后2 d(P<0.05)。术后2、4 d Hb全程组均高于半程组(P<0.001)。术后贫血发生率全程组低于半程组(P<0.001),术后贫血程度全程组低于半程组(P<0.001)。两组均未接受输血治疗。结论 与半程使用止血带相比,TKA术中全程使用止血带可减少围手术期出血,提高术后Hb,降低术后贫血发生率及改善贫血程度。  相似文献   

15.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使用充气式止血带能提供良好术野及骨水泥-骨结合界面.然而,使用止血带会增加术中、术后发生致命性血栓栓塞的风险,引起肌肉缺血-再灌注损伤而加重术后早期疼痛,并增加皮肤水疱形成及血管神经损伤的风险,不利于术后早期功能康复锻炼,还会影响术中对髌骨轨迹的判断,对降低术中、术后总失血量的作用也不明显.如何正确使用止血带仍值得探讨,止血带对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影响仍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止血带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近期作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止血带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价值.方法 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60例拟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术前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用止血带(止血带组,n=30),一组不用止血带(非止血带组,n=30).以手术时间、围手术期失血量、术后吗啡用量、术后患肢肿胀及皮下淤血斑面积、患者膝关节活动作为评价指标,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止血带组术中出血量少于非止血带组,但两组围手术期总失血量无明显差异.术后吗啡用量、肢体肿胀、皮下淤斑面积、患肢直腿抬高及膝关节屈曲活动几项指标非止血带组优于止血带组,术后7d膝关节活动无显著差异.结论 应用止血带对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总失血量并无显著影响,但妨碍患者术后早期康复锻炼.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气压止血带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围术期失血量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16例60岁以上因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行TKA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使用气压止血带分为试验组(49例,术中未使用气压止血带)和对照组(67例,术中使用气压止血带)。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侧别、病程、术前血红蛋白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实际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和隐性失血百分比,术后3 d膝关节肿胀度及术后2周膝关节活动度。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013,P=0.000)。试验组实际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和隐性失血百分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显性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93,P=0.200)。试验组术后3 d膝关节肿胀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2周膝关节活动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KA术中应用气压止血带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但可能增加围术期隐性失血量,加重术后早期患肢肿胀,对术后早期关节功能恢复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膝关节置换术应用艾司氯胺酮对止血带损伤的影响。[方法] 106例全身麻醉下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两组,53例应用艾司氯胺酮(用药组),53例常规全麻(未用药组)。比较两组临床与检验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用药组止血带60 min [(109.7±8.3) mmHg vs (115.7±9.5) mmHg, P<0.001]和松止血带10 min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 MAP)[(102.6±7.4) mmHg vs (99.3±6.9) mmHg, P=0.019]均显著低于未用药组。相应时间点,用药组NRS评分均显著低于未用药组(P<0.05)。术后7 d用药组股部周径显著大于未用药组[(42.7±5.4) cm vs (40.4±5.1) cm, P=0.026],两组恶心呕吐、躁动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组术后谵妄发生率显著低于未用药组(1.9%vs 15.1%, P=0.031)。检验方面,充气前,两组IL-6、LA、MDA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  相似文献   

19.
评价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使用气囊止血带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全膝关节置换(TKA)术中止血带使用时间的不同对患者的影响。方法收集106例行单侧TKA术患者资料,按入院时间段分为A组(53例)和B组(53例),A组手术开始至结束全程使用了止血带,B组只在使用骨水泥过程中使用止血带。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住院天数的差异。结果与A组比较,B组患者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但术后出血量少,住院天数短,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低,术后愈合不良的发生率低,总体失血量与A组相当。结论TKA术中减少止血带使用时间能降低术后并发症且无增加出血的危险。  相似文献   

20.
充气式止血带广泛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不仅可以提供清晰的术野,而且还可以为骨水泥实现良好的微观交锁提供基础。但止血带对失血量及输血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否具有影响一直存有争议。术中应用止血带对判断髌骨的轨迹、对骨水泥的影响和术后疼痛及功能恢复情况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如何正确地使用止血带,避免其带来的术中、术后并发症仍需深入研究。故熟悉止血带的潜在危险并对该领域研究进展有所了解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