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急诊腹部CT用于闭合性腹部伤腹膜后血肿中的效果,探讨一种有效的诊断方法,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本院急诊科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78例闭合性腹部伤腹膜后血肿患者,均行急诊腹部CT检查与剖腹探查术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以剖腹探查术诊断结果为标准,分析急诊腹部CT检查对腹膜后血肿的诊断价值,并探讨该病的治疗方法。结果急诊腹部CT检查与剖腹探查术检查的诊断准确率(97.44%、100.00%)相近,P0.05;急诊腹部CT对腹膜后血肿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是89.29%、77.27%、90.91%、73.91%。结论急诊腹部CT检查在闭合性腹部伤腹膜后血肿诊治中的应用价值高,有助于急诊科对该病疾病类型与病因的诊断,可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且该项检查对机体无创伤,安全性高,值得推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高频超声、CT与MRI对急性闭合性肌肉肌腱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就诊疑似急性闭合性肌肉肌腱损伤患者85例,样本均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分别行高频超声、CT与MRI诊断,最终手术确诊急性闭合性肌肉肌腱损伤44例。以手术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评估上述3种影像学检测方式对急性闭合性肌肉肌腱损伤的诊断及分类诊断价值,并计算灵敏度等诊断效能指标。结果 3种影像学诊断方式对急性闭合性肌肉肌腱损伤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与金标准诊断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检测方式与金标准诊断一致性分别为0.788、0.717、0.906。MRI灵敏度等诊断效能指标相对较高,分别为灵敏度95.45%、特异度95.12%、阳性预测值95.45%、阴性预测值95.12%。高频超声对跟腱断裂伤、髌骨脱位肌腱断裂和腓肠肌撕裂诊断结果与金标准一致性较高(Kappa均为1.000),CT对跟腱断裂伤、肱二头肌肌肉损伤和髌骨脱位肌腱断裂诊断结果与金标准一致性较高(Kappa均为1.000),MRI对各种类型急性闭合性肌肉肌腱损伤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仅伸指肌腱损伤、腓肠肌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分析超声造影检查对腹部脏器闭合性损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腹部实质脏器闭合性损伤患者共58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超声检查、超声造影检查以及手术治疗,超声检查结果以手术探查结果作为评估准确率的最终标准。记录并比较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的敏感性、诊断率和特异性等情况。结果 58例患者中,腹部实质脏器闭合性损伤患者中共53例,手术探查发现,肝损伤者18例,脾损伤者25例,肾损伤9例。与手术探查结果进行比较,超声造影检查的灵敏度为96.23%,特异性为80.0%,准确率为94.83%,阳性预测值为98.08%,阴性预测值为66.67%,常规超声检查的灵敏度为75.47%,特异度为60.0%,准确率为74.14%,阳性预测值为95.24%,阴性预测值为18.75%;超声造影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阴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常规超声检查(P<0.05)。结论 采用超声造影检查腹腔实质器官闭合性损伤时,其具有更高的诊断准确度、敏感度及特异度,且检查简单方便,操作时间短,可迅速实时评估腹部损伤情况,有助于缩短临床救治时间,适合临床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腹部CT扫描诊断急性阑尾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01—2022-01于郑州华卓医院经腹腔镜探查所见和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的1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腹腔镜探查所见及术后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评价术前CT扫描对诊断急性阑尾炎的临床价值。结果 本组156例患者中,病理检查结果为急性阑尾炎116例,非急性阑尾炎40例。110例行腹部CT扫描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患者中,与病理检查结果一致的104例,误诊6例;46例非急性阑尾炎患者中,与病理检查结果一致的34例,误诊12例。70例行腹部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患者中,与病理检查结果一致的60例,误诊10例;86例非急性阑尾炎的患者中,与病理检查结果一致的30例,56例漏诊。以腹腔镜探查所见和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将急性阑尾炎作为阳性,将非急性阑尾炎作为阴性。术前腹部CT扫描诊断急性阑尾炎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以及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腹部超声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拟诊为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前腹部CT扫描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以及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可作为制订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闭合性腹部损伤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6例闭合性腹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CT诊断结果,并与手术结果对比。结果 66例闭合性腹部损伤患者的CT诊断时间平均为(24.52±3.26)分钟。CT结果显示,66例患者中,有25例肝脏损伤,23例肾脏损伤,31例脾损伤,5例胰腺损伤,12例肠和肠系膜损伤,10例腹膜出血。与手术结果对比,漏诊胰腺损伤1例,肠和肠系膜损伤2例,CT诊断肝脏损伤、肾损伤、脾损伤、胰腺损伤、肠和肠系膜损伤、腹膜出血的符合率分别为100.00%、100.00%、100.00%、80.00%、83.33%、100.00%。结论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能够清楚显示闭合性腹部损伤患者的损伤部位以及类型,评价是否有血肿、积血等合并症,为其临床诊治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腹膜后血肿的诊断和治疗:附41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为了探讨在腹部损伤患者手术中腹膜后血肿的诊断和治疗,以及手术指征和手术方式,对1996年以来收治腹部损伤患者238例中腹膜后血肿4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组手术32例(13.4%),未手术9例(3.8%)。结果显示:32例腹膜后血肿手术患者死亡2例(6.3%),其余均痊愈,9例未手术的患者均经保守治疗痊愈。提示稳定型腹膜后血肿多见于腹膜后挫伤,可密切观察;扩张型、搏动型腹膜后血肿多见于血管损伤,进展快、范围大,多发性腹膜后血肿应及时切开血肿进行探查、止血。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256例闭合性腹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闭合性腹部损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236例行剖腹探查术,同时行胸腔闭式引流术25例,胸腹联合手术14例,颅内血肿清除术11例,四肢骨折手术内固定40例,探查阴性4例。非手术治疗20例。结果治愈出院242例,切口脂肪液化8例,胆汁漏3例,胰瘘1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2例。结论闭合性腹部损伤的病人病情较复杂、危重,必须及时快速正确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8.
腹部CT在外伤性腹膜后血肿诊治中的价值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目的 探讨急诊腹部CT检查在闭合性腹部伤腹膜后血肿诊治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腹膜后血肿的临床资料。结果 急诊腹部CT对腹部闭合伤腹膜后血肿的诊断率达100%,结论 急诊腹部CT在腹部闭合伤腹膜后血肿的诊断及指导手术方面有极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腹部创伤定点超声(focussedassessmentsonographtrauma,FAST)检查在急诊科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6例腹部闭合性创伤的患者进行FAST检查,与腹部CT或手术探查结果进行比较,评价FAST检查对腹部闭合性创伤患者的快速诊断效能。结果FAST的敏感性90.7%,特异性69.7%,阳性预测值79.6%,阴性预测值85.2%,假阳性率30.3%,假阴性率9.3%,准确性81.6%。FAST检查平均用时(3.5±1.3)min,远优于CT检查的(29.1±12.5)min。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AST检查法对腹部闭合性创伤患者具有快速评价诊断效能,可作为急诊医生判断腹部外伤患者是否存在腹部损伤的初步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探讨多层螺旋CT与腹部X线平片诊断急性肠梗阻的临床价值。选取2015年1—12月接受诊治的65例疑似急性肠梗阻患者的腹部X线平片、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以病理学结果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多层螺旋CT、腹部X线平片鉴别诊断急性肠梗阻的临床价值。65例疑似肠梗阻患者,经手术和临床最终确诊急性肠梗阻50例(76.92%)、假性肠梗阻15例(23.08%);多层螺旋CT诊断小肠梗阻、结肠梗阻、机械性肠梗阻、绞榨性肠梗阻的准确度均高于腹部X线平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诊断急性肠梗阻的敏感度为86.00%、特异度为80.00%、与病理学结果的一致性Kappa值为0.604、R值为0.611;腹部X线平片诊断急性肠梗阻的敏感度为68.00%、特异度为66.67%、与病理学结果的一致性Kappa值为0.276、R值为0.298。多层螺旋CT诊断急性肠梗阻的临床价值优于腹部X线平片。  相似文献   

11.
急诊床旁超声在腹部损伤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急诊床旁超声在腹部闭合性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7例腹部闭合性创伤超声影像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行急诊床旁超声检查,诊断符合率分别为:肝损伤92%,脾损伤93%,肾损伤80%,胰腺损伤50%,空腔脏器损伤67%,肠系膜血管损伤100%,腹膜后血肿100%.结论 急诊床旁超声是诊断腹部创伤致内脏破裂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腹腔实质器官损伤中CT影像学表现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外伤所致腹部脏器损伤的159例患者行平扫和(或)增强扫描,增强扫描采用动脉期、实质期,肾脏加做延迟期,与行增强扫描复查病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59例病例中,98例CT诊断为腹腔实质脏器挫裂伤,经手术与临床追踪得到证实,22例为单纯空腔脏器损伤或脊柱、骨盆骨折,39例为阴性,检查阳性率为75.5%(120/159),诊断符合率为98.1%(156/159).结论 CT检查能清楚显示实质脏器内损伤情况、包膜下血肿、腹膜后血肿、腹腔积液量,能对损伤的程度进行分级,正确选择扫描技术在腹部损伤诊断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探讨B超检查对闭合性腹部损伤中的诊断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闭合性腹部损伤患者128例,入院就诊后行B超检查,并行手术治疗,根据手术结果对照分析B超检查闭合性腹部损伤准确率。结果经过B超检查和手术结果对比观察所示,128例闭合性腹部损伤患者中经手术证明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患者93例(占72.66%),B超诊断准确率为91.40%,经手术证明腹部非实质性脏器损伤患者35例(占27.34%),B超诊断准确率为74.29%,B超检查腹部闭合性实质器官损伤准确率优于非实质性器官准确率。结论 B超检查诊断闭合性腹部损伤有较高的准确率,可为临床进一步准确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因此是闭合性腹部损伤诊断的首选方法,适合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CT对急诊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本院接诊的急诊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的CT资料,对比手术所见,评价CT对急诊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断符合率。结果63例腹部闭合性损伤中共发现腹腔内实质性脏器和空腔脏器损伤77处,损伤脏器主要包括脾脏、肝脏、肾脏、胰腺、胃、空肠等,并且在CT平扫时可清晰显示腰椎部骨折及腹水情况,其中有1例漏诊,漏诊率为1.59%。结论 CT不仅能清楚显示闭合性的盆、腹腔脏器的损伤,还能对损伤进行初步的分级,对急诊腹部闭合性损伤有很重要的诊断价值,可快速精准的对患者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膜后血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经手术探查49例腹膜后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手术患者死亡5例(10.2%),其余均痊愈。结论扩张型、搏动型腹膜后血肿应及时切开进行探查、止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部CT和数字胃肠造影术对胃癌脏器转移、肿块范围和手术适应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于本院行数字胃肠造影和腹部CT检查的胃癌患者纳入50例,检查结果均已得到手术和病理学证实。观察两种检查方法的影像学结果,并对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经数字胃肠造影显示50例胃癌患者特征:黏膜破坏40例、恶性溃疡10例、胃腔狭窄12例、胃蠕动异常36例、充盈缺损12例。腹部超声CT特征显示:胃腔内肿块36例、胃壁增厚30例、胃腔狭窄36例、幽门梗阻4例、周围淋巴结及远处脏器转移19例。数字胃肠造影诊断胃癌灵敏度95.52%、特异度76.48%,Kappa=0.753;CT诊断灵敏度92.11%、特异度73.49%,Kappa=0.779。结论腹部CT与数字胃肠造影术在临床中诊断胃癌各存在不同优势和不足,而腹部CT对淋巴结诊断、肿块范围和远处脏器转移及手术适应症评估中较数字胃肠造影有明显优势,但两种诊断方法结合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探查术在急诊腹部外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5年8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62例经腹腔镜探查的腹部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2例腹部外伤患者均于镜下作出诊断,诊断准确率100%。46例于镜下完成探查手术(其中探查阴性10例及腹膜后血肿2例未作特殊处理),16例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40~180min,平均100min,住院时间3—24d,平均9d。所有患者均治愈,无肠漏、腹腔内大出血、腹腔脓肿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腹腔镜探查术应用于急诊腹部外伤具有创伤小、诊断准确率高、恢复快以及诊断和治疗兼顾等优点,可有效地降低阴性剖腹探查率,提高治愈率,值得基层医院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诊断性腹腔穿刺术对闭合性腹部损伤及急腹症床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9例闭合性腹部损伤及急腹症患者共行诊断性腹腔穿刺148次,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结果 61例首次穿刺结果阳性,27例第2次穿刺结果阳性,11例患者经过3次腹腔穿刺后结果仍然为阴性,其中有3例(3.03%)经B超以及手术探查确诊。腹腔穿刺阳性率为88.89%。结论诊断性腹腔穿刺术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对闭合性腹部损伤及急腹症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超声诊断闭合性腹部损伤后小肠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超声诊断闭合性腹部损伤后小肠损伤的价值。方法分析34例闭合性腹部损伤后小肠损伤超声声像图表现,并与X线、CT等诊断方法比较。结果闭合性腹部损伤后小肠损伤超声表现为腹腔内积液、游离气体、腹部低回声团块、局部肠壁回声改变、门静脉内流动性气体微泡。结论腹部超声检查在闭合性腹部损伤后小肠损伤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闭合性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患者进行超声与CT检查,对其临床诊断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7年10月医院收治的闭合性腹部损伤患者51例,对其分别进行超声与CT检查,通过将其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对两种影像学检查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结果 51例闭合性腹部损伤患者中,其中43例为实质性脏器损伤,超声诊断38例为实质性脏器损伤,诊断符合率为88.4%,CT诊断39例为实质性脏器损伤,诊断符合率为90.7%,两种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检查平均使用时间、平均费用方面,超声检查明显低于CT检查,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闭合性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具有快速、经济,且诊断率高等优势,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