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酒石酸美托洛尔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围术期的干预对术后心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随机将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接受PCI介入治疗的116例老年急性AMI病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病人均接受PCI介入治疗。对照组在围术期采用常规方法治疗且所用治疗药物无任何β受体阻滞剂,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酒石酸美托洛尔。比较2组病人治疗前后以及组间的不同时间点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结果 2组治疗后LVEDV、LVESD显著低于治疗前,LVEF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酒石酸美托洛尔应用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PCI围术期干预时,能够显著促进病人术后的心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合并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予以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观察其预防对比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的疗效及总体预后。方法纳入79例心功能不全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入院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II~III级,血肌酐177μmol/L]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其中36例于PCI治疗后行CRRT(后CRRT组),33例于PCI治疗前及治疗后均行CRRT(前-后CRRT组),其余10例为对照组,不予CRRT,仅予静脉水化及常规药物治疗。CRRT模式均为血液透析滤过,于术前8 h内和(或)术后12 h内进行。收集相应的临床资料,术前用Mehran法进行CIN的风险评分,冠状动脉造影术后予以Gensini评分。评估住院期间血清肌酐、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NGAL)和apelin浓度的变化趋势,以及CIN的发病率。1.5年后随访,评估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前-后CRRT组CIN发生率显著低于后CR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观察期内,前-后CRRT组肾功能水平显著高于后CR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后CRRT组500 d内随访终点(composite endpoint,CEP)发生率显著低于后CR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长期预后相似。结论心肾功能不全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术前及术后均行CRRT可能降低CIN的发病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钾镁合剂预防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围术期恶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20例STEMI并拟行急诊PC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PCI术前给予钾镁合剂;对照组PCI术前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比较两组PCI耗时和X线曝光时间,治疗后心律失常发生率、心电图检查结果、实验室指标水平变化、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PCI术后24 h、48 h心律失常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X线曝光时间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电图检查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心率(HR)降低,QT期间(QTc)延长,QT离散度(QTd)缩短,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后HR、QTc、QTd均无明显差异(P0.05)。心肌酶谱实验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的B型脑钠肽(BNP)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与治疗前比较BNP和CK-MB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两组休克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别(P0.05),但观察组皮疹、心力衰竭及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STEMI急诊PCI术前预防性应用钾镁合剂,可显著地减少PCI耗时和X线曝光时间,同时降低患者PCI围术期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梗死前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术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87例首次AMI患者 ,按梗死前有无心绞痛分为 3组 :A组 :无心绞痛史 30例 ;B组 :梗死前 4 8h内有心绞痛史 39例 ;C组 :仅在梗死前 >4 8h有心绞痛史 18例。所有患者均在发病 6h内行直接PCI术。术前术后动态监测心肌酶谱变化 ;术后 2周行99mTc心血池显像测定心功能和心室收缩同步性。比较 3组患者心功能和心室收缩同步性的差异。结果 :①B组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显著低于A组 (P <0 .0 1)。②B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峰射血率和左室峰射血时间均显著好于A组 (P <0 .0 1) ;左室舒张功能 :B组左室峰充盈率和左室峰充盈时间均好于A组 (P <0 .0 5 )。③B组左室相角程、左室半高宽和峰相位标准差均低于A组 (P <0 .0 5 )。以上各参数 ,C组和A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首次AMI前 4 8h内心绞痛发作可导致心肌缺血预适应 (Ischemicpre conditioning ,IP)的产生 ,并可保护有IP的AMI患者直接PCI术后的心功能和心室收缩同步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PCI围术期应用尼可地尔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中效果及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AMI患者86例,所有入选患者均接受PCI介入术治疗,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每组43例。两组患者均行急诊PCI术治疗,其中常规组给予硝酸甘油泵入治疗,实验组给予尼可地尔泵入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有创平均动脉压、肺动脉楔压)以及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FS)、心脏指数(CI)]改善情况。结果 经治疗,两组的有创平均动脉压升高,肺动脉楔压降低,且实验组治疗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两组的LVEF、FS、CI值均升高,且实验组治疗后的各指标升高程度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尼可地尔有助于改善AMI患者PCI术后心功能,优化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PCI术治疗的108例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访过程中是否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病人分为预后不良组(25例)和预后良好组(83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受试者血清FGF-21水平,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受试者血清MPO水平。分析FGF-21、MPO与AMI患者PCI术后MACE发生的关系及诊断MACE发生的效能。结果预后不良组血清FGF-21、MPO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GF-21+MPO诊断AMI患者PCI术后MACE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60,高于FGF-21、MPO单独诊断AMI患者PCI术后MACE发生的AUC。FGF-21140.41 ng/L和FGF-21≤140.41 ng/L的患者,MACE发生率分别为39.58%和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PO419.42μg/L和MPO≤419.42μg/L的患者,MACE发生率分别为35.00%和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ox单因素及Cox多因素分析显示FGF-21、MPO与AMI患者PCI术后MACE发生密切相关(均P0.05)。结论 AMI患者PCI术后血清FGF-21、MPO水平与预后有关。高水平的FGF-21、MPO与MACE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口服水化方案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PCI)治疗后造影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8年4月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监护室收治的AMI行急诊PCI治疗患者378例,随机分为强化口服水化组(实验组)108例和常规水化组(对照组)270例。两组均在就诊即刻、急诊PCI治疗后24 h、48 h及72 h测定血肌酐值、尿素氮浓度,计算相应估算肾小球滤过率;急诊PCI治疗后72 h比较两组CIN、术后心功能不全等发病率。结果实验组6 h口服水量为(934±317)mL,对照组6 h口服水量为(307±172)mL。两组造影剂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9±30)mL vs.对照组(104±31)mL,P0.05]。两组24 h静脉总入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43±391)mL vs.(823±450)mL,P0.05]。急诊PCI治疗后72 h内CIN发病率:实验组11例,发病率10.19%;对照组59例,发病率21.85%,两组CIN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MI急诊PCI治疗后6 h应用强化口服水化方案可有效减少急诊PCI治疗后CIN的发病率,并且口服量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用肢体缺血预处理的方法预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患者围术期心肌坏死。方法将拟行择期PCI治疗的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63例,经随机数字法分为预处理组(31例)及对照组(32例)。预处理组患者于术前用血压计袖套缠绕于上臂并充气达250mm Hg(1mm Hg=0.133kPa),持续5min后放气,重复3次,每次间隔5min,然后送导管室行PCI治疗;对照组不作预处理直接送到导管室行PCI治疗。入院时及术后12h查血清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主要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CI治疗后12h血清cTnI浓度均比术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22±0.016)ng/mL vs.(0.012±0.006)ng/mL,P0.01;(0.035±0.034)ng/mL vs.(0.010±0.005)ng/mL,P0.01]。与对照组相比,预处理组PCI治疗后12h血清cTnI浓度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22±0.016)ng/mL vs.(0.035±0.034)ng/mL,P=0.048]。围术期心肌坏死的发生率预处理组为12.9%(4/31),对照组为34.4%(11/32),预处理组围术期心肌坏死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9%vs.34.4%,P=0.045)。结论肢体缺血预处理可以降低PCI治疗围术期心肌坏死发生率,有一定的预防围术期心肌坏死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B型钠利尿肽(BNP)及心室重塑的影响。方法将60例AMI患者按有无行PCI术分为PCI组和非PCI组,检测不同时期血清BNP水平以及采用PhillipsIE33型多普勒超声仪测定患者1周左右的左心室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两组患者EDV、ESV和LVEF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24h、48h、72h时点血清BN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d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CI术对AMI患者进行早期再灌注可明显降低患者第7天的BNP水平,进而能改善AMI患者的左室功能及减轻左室重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龄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阿托伐他汀负荷剂量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住院接受PCI治疗的高龄冠心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负荷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比较两组PCI术前、术后24hCKMB、cTnI、CRP的水平及PCI术前、术后1个月LDL、TC的水平并随访观察两组患者1个月期间药物主要不良反应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1)常规剂量组PCI术后CKMB、cTnI、CRP水平均较术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剂量组PCI术后24h的CKMB、cTnI、CRP水平均高于负荷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在用药后1个月LDL和TC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负荷剂量组下降幅度更加显著(P<0.05)。(3)负荷剂量组1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肝转氨酶升高负荷剂量组3例,常规剂量组2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肌痛、骨骼肌溶解及肾功能受损等不良反应。结论高龄冠心病患者PCI围术期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能有效减轻心肌损伤,降低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且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影响,尝试拟定最佳检测时间截点来指导临床预后评估。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2年3月我院心脏中心收治的行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9例,根据干预方式分为急诊PCI组(n=50)和择期PCI组(n=39),分别记录术前、术后24~36 h、术后37~48 h的NT-proBNP床旁检测值和随访6个月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因NT-proBNP不符合正态分布,经自然对数(ln)处理后,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相关性检验。结果急诊PCI组患者NT-proBNP在术后24~36 h达到最高值,之后逐渐下降(P0.001);择期PCI组3个时间段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9,P=0.31)。虽然PCI治疗过程中NT-proBNP的变化有所不同,但不同的干预方案对NT-proBNP的总体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9,P=0.77)。术后24~36 h急诊PCI组的NT-proBNP水平高于择期PCI组(P0.001)。急诊PCI组6个月时LVEF值与术后37~48 h的NT-proBNP呈负相关(r=-0.8,P0.001),而择期PCI组LVEF与3个时间段的NT-proBNP值呈负相关(r=-0.9,P0.001)。结论急诊PCI患者术后37~48 h内的NT-proBNP水平可以较准确地评估患者的预后心功能,择期PCI患者入院时的NT-proBNP水平可很好地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梗死前心绞痛对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方法 216例糖尿病AMI患者,按梗死前48 h内有无心绞痛分为无心绞痛史组78例和有心绞痛史组138例.所有患者均在发病6 h内行溶栓或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后2 w行99mTc心血池显像测定心功能.结果 有心绞痛史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峰射血率(LPER)和左室峰射血时间(LTPER)均好于无心绞痛史组(P<0.05).有心绞痛史组左室峰充盈率(LPFR)和左室峰充盈时间(LTPFR)均好于无心绞痛史组(P<0.05).结论 梗死前心绞痛可以改善糖尿病AMI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使用尼可地尔预处理,从而减少PCI术中慢血流/无复流的总体效果。方法选自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接受PCI术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共1460例,随机分为尼可地尔干预组(728例)和对照组(732例)。其中尼可地尔干预组在术前使用尼可地尔预处理24 h,静脉滴注2 mg/h,在PCI术中观察患者支架置入术后冠状动脉血流灌注情况,评估靶血管开通后远端前向血流(TIMI血流分级),术后复查血生化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患者围术期并发症情况。结果入组患者平均年龄为(61.1±10.2)岁,男性76.1%(1111/1460),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4.9%(217/1460)。两组患者心血管主要危险因素以及血生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围术期使用规范的抗血小板药物和他汀类药物治疗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在围术期使用β阻滞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钙通道阻滞药治疗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比例比较(97.9%比98.5%, P=0.4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尼可地尔干预组患者术中无复流发生率(2.3%比4.4%,P=0.021)、围术期出现心肌损伤比例(5.9%比8.7%,P=0.02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CI术前使用尼可地尔预处理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可以有效预防术中无复流事件发生,有效保护心肌组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替格瑞洛对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动脉炎性反应及心功能的近期影响,探讨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徐州市中心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18例AC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9例,均实施经皮冠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并分别于围术期口服替格瑞洛、氯吡格雷。比较两组动脉炎性反应、心功能变化,并观察其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30 min、治疗后1 h血清炎性指标均较PCI治疗前显著下降;对照组治疗后30 min、治疗后1 h血清炎性指标均较PCI治疗前显著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CI治疗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均显著下降,其左心室缩短分数(F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心输出量(SV)均显著升高,观察组变化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CI治疗后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有效心输出量(CO)均未见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失访1例,对照组失访2例,其他患者均获得有效随访,随访时间(13.81±1.20)个月。观察组再发心绞痛发生率及主要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氯吡格雷而言,替格瑞洛在改善ACS患者PCI治疗后动脉炎性反应及心功能方面作用更为明显,且能够在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前提下有效降低患者短期内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其确切的疗效及良好的安全性值得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介入时机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治疗并确诊的AMI病人100例,根据介入时机分为直接组和择期组,各50例。直接组于6h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择期组在溶栓治疗后6h~48h行PCI治疗,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心功能、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B型脑纳肽(BNP)、肌钙蛋白T(cTnT)水平及1年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明显高于择期组,直接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血清CK-MB、BNP、cTnT水平明显低于择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直接组1年内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择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直接PCI治疗可有效减少AMI病人心肌损伤,有利于改善病人心功能及降低MACE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养心定悸胶囊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室性期前收缩、血清炎性因子与心率震荡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3月石家庄市第二医院收治的AMI并行PCI术病人11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7例。PCI术后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养心定悸胶囊,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24 h室性期前收缩次数、血清炎性因子[包括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白细胞介素-6(IL-6)]、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心率震荡[包括震荡起始(TO)及震荡斜率(TS)]变化情况。结果术后经8周药物治疗,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9.47%,高于对照组的71.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24 h室性期前收缩次数较治疗前均减少,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MMP-9、IL-6及hs-CR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 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TO较治疗前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TS较治疗前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LVEDV和LVESV均降低,LVEF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均无死亡病例发生,研究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4例(7.02%),低于对照组[9例(15.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AMI病人PCI术后采用养心定悸胶囊联合西药治疗能有效改善预后,减少室性期前收缩次数,调节心率震荡,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并减少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择期PCI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KillipⅠ~Ⅲ级AMI住院患者68例,AMI后10~14 d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梗死相关动脉(IRA)完全闭塞,依据是否行PCI将入选患者分为PCI组和对照组,并在住院和随访期间行C反应蛋白(CRP)、脑钠素(BNP)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两组术后1个月、6个月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测定两组AMI后7 d及6个月时CRP及BNP水平。结果 AMI后1个月,两组各项心功能参数无显著差异(P0.05),6个月时成功PCI组LVEF、LVESVI、LVEDVI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心功能下降,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PCI组CRP、BNP降低,与AMI 7 d时及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后择期PCI,开通IRA,可明显改善心功能及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炎症因子水平及GRACE评分评估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行急诊PCI治疗的AMI患者200例,其中58例术后1年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MACE组),142例术后1年未发生MACE(非MACE组)。术前及术后12~24 h内检测患者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金属肽酶含血小板反应蛋白基元1(ADAMTS-1)、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及GRACE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术前两组患者ADAMTS-1、Lp-PLA2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非MACE组患者hs-CRP水平、GRACE评分均低于MACE组患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及GRACE评分均较术前下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非MACE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及GRACE评分均低于MACE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非MACE组患者较MACE组患者炎症因子(除外hs-CRP)水平及GRACE评分降低程度更为显著(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s-CRP、ADAMTS-1水平及GRACE评分对AMI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有预测价值(P均0.05)。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显示,hsCRP、Lp-PLA2、ADAMTS-1水平及GRACE评分对AMI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有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70、0.720、0.723、0.831。结论炎症因子水平及GRACE评分评估PCI治疗AMI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及术后静脉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48h后血浆脑利钠肽(BNP)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变化及rhBNP的安全性。方法选择70例AMI患者,随机分为rhBNP治疗组(A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B组)。两组患者均行直接PCI术,A组:PCI术中及术后静脉应用rhBNP,先按1.5μg/kg负荷剂量静脉推注(3min),后按0.01μg·kg~(-1)·min~(-1)静脉滴注,持续48h;B组:PCI术中及术后应用生理盐水静脉滴注同期对照。同时观察静脉应用过程中患者有无血压下降、头痛、腹部不适、恶心呕吐等。两组在PCI术前、术后检测血浆BNP及CK-MB浓度。结果 (1)B组血浆BNP浓度高峰在PCI术后24h出现。在PCI术后156h两组血浆BNP浓度[B组(137±24)ng/L,A组(115±35)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2)A组术后60hCK-MB较B组明显降低(P0.05)。(3)相关分析显示,BNP与性别(r=0.303,P=0.024)、年龄(r=0.522,P0.001)呈正相关,与体质量(r=-0.504,P0.001)、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r=-0.317,P=0.032)呈负相关。(4)A组在应用rhBNP中出现不良反应14例,B组为16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4)。结论 AMI患者PCI围术期应用rhBNP安全可行;应用rhBNP可能减轻心肌损伤;血浆BNP浓度女性较男性高,与年龄呈正相关,与体质量、LVEF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伴左心力衰竭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钠素(atrialnatriureticpeptide,ANP)和脑钠素(brainnatriureticpeptide,BNP)二种因子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入选AMIKillipⅡ级患者40例作为试验组,在AMI1周内行PCI治疗,另入选AMIKillipⅡ级未行PCI治疗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试验组患者于AMI48h内,PCI术后24h,术后1个月时,对照组患者在相对应的时间,采集肘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析,测血浆ANP及BNP水平。结果两组间ANP、BNP水平比较,试验组患者AMI48h内,血浆ANP、BNP水平均与对照组相似,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PCI术后24h,术后1个月ANP、BNP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内比较,试验组患者PCI术后24hANP、BNP水平较AMI48h内减低,但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PCI术后1月ANP、BNP水平较术前明显回落,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在相对应的PCI术后24h,术后1个月这一时限ANP、BNP水平较AMI48h内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本研究发现AMIKillipⅡ级患者经PCI治疗可使血浆ANP、BNP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