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患者,女,29岁,156 cm, 73 kg, 因“停经35+4周,腹痛 3 h余”入院。停经40 d余在本院行B超示:宫内早孕。孕40 d余出现轻微早孕反应,孕3月余自行消失。孕5月余自觉胎动,孕6月余在当地医院测空腹血糖:5.7 mmol/L,无口干、多饮、多食现象,之后连测3次空腹血糖波动于5~6 mmol/L,自行饮食控制血糖,未再监测。后正常孕检,未见异常。既往在本院行剖宫产术,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术后无特殊不适。入院查体:  相似文献   

2.
胃转流术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6例2型糖尿病患者行胃转流术.结果 本组患者住院10~12 d,术后3 d患者肛门排气进流质饮食,术后6 d进半流质饮食,术后9 d进普通饮食.2例患者术后5 d内每天静脉注射胰岛素,5 d后未再使用胰岛素和降糖药物,出院时空腹血糖4~5 mmol/L;其余4例术后7 d内静脉注射胰岛素,出院后改用口服降糖药,3个月后空腹血糖4~6mmol/L,予停用降糖药,提出术前全面评估患者病情、做好心理护理、控制血糖,术后加强血糖监测、胃管护理、营养支持、预防切口感染,注重出院指导和随访,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不同肠段小肠旷置术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和糖耐量的影响.方法 将40只Goto-Kakizaki(GK)大鼠随机分为旷置十二指肠组(A组)、旷置十二指肠和近端空肠组(B组)、旷置十二指肠和全部空肠组(C组)、旷置次全小肠组(D组)和假手术组(SO组)5组,每组8只.测定各组大鼠术前及术后1、3、6、12、24周空腹血糖;用葡萄糖3 g/kg灌胃,测定各组大鼠术前及术后1、24周口服葡萄糖后0、30、60、120和180 min耐糖血糖值,描制血糖值随时间变化曲线,计算糖耐量曲线下面积.结果 与术前比较,各旷置组术后各时间点空腹血糖、糖耐量血糖峰值和糖耐量曲线下面积均明显减少(B组术前和术后1周空腹血糖分别为(9.0±2.4)mmoL/L和(4.4±1.0)mmol/L、糖耐最血糖峰值和糖耐量曲线下面积分别为(20.8±3.1)mmol/L和(10.3±2.0)mmol/L、(2658±417)mmol·min/L和(1324±317)mmol·min/L,P<0.05或P<0.01);SO组空腹血糖在术后1、3、6周未发生明显变化(P>0.05),术后12周(9.1±2.4)mmol/L、24周(10.0±2.3)mmol/L显著高于术前(8.1±1.9)mmol/L,P<0.01);与术前比较,SO组糖耐量血糖峰值和糖耐量曲线下面积在术后1周未发现明显变化(P>0.05),术后24周糖耐量血糖峰时后移、峰值增高(25.6±2.0)mmol/L比(21.4±2.7)mmol/L,糖耐量曲线下面积明显增加(3422±360)mmol·min/L比(2667±377)mmol·min/L,P<0.01.与SO组比较,各旷置组术后各时间点空腹血糖、糖耐最血糖峰值和糖耐量曲线下面积均较SO组显著下降(P<0.05或P<0.01).各旷置组之间比较,B组术后各时间点空腹血糖、糖耐最血糖峰值和糖耐量曲线下面积均显著低于A组[术后24周B组和A组空腹血糖分别为(4.6±1.2)mmol/L和(6.2±1.5)mmoL/L、糖耐量血糖峰值分别为(9.7±2.2)mmol/L和(12.4±1.7)mmoL/L、糖耐量曲线下面积分别为(1230±293)mmol·min/L和(1599±264)mmol·min/L,P<0.05或P<0.01],对血糖控制和糖耐量改善效果优于A组,但与C组和D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肠旷置术可控制2型糖尿病大鼠的血糖并改善糖耐量,其中旷置十二指肠和近端空肠是临床可行的术式.  相似文献   

4.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35岁,因"反复晕厥、虚汗8月余,再发10天余"入院。8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晕厥、虚汗,伴意识不清,查血糖1.8 mmol/L,送院静滴葡萄糖注射液后缓解,后症状反复发作。外院查头颅核磁及胰岛素释放试验无异常。10 d前,患者再次出现虚汗、意识模糊,空腹血糖1.52 mmol/L,入院后查:糖化血红蛋白4.32 mmol/L,监测血糖波动于1.1~3.2 mmol/L,均进食后血糖升高,头颅CT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空腹血糖的雄性自发性糖尿病Goto-Kakizaki(GK)大鼠行胃远端大部切除及胃空肠Roux-en-Y吻合术对血糖的影响。方法 GK大鼠根据术前空腹血糖浓度分为4组(每组8只):A组(血糖10 mmol/L),B组(10~15 mmol/L),C组(15~20 mmol/L),D组(20 mmol/L),均行胃空肠Roux-en-Y吻合术。检测各组术前及术后1,3,6,12,24周空腹血糖水平和空腹血清胰岛素,计算血糖下降率和监测胰岛素的变化。结果各组大鼠24周血糖下降率为:A组32.6%,B组44.3%,C组40.3%,D组30.0%。各组术后血清胰岛素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仅就血糖控制效果而言,胃远端大部切除及胃空肠Roux-en-Y吻合术对各组大鼠空腹血糖出现不均一的控制效果,而以术前空腹血糖水平介于10~20 mmol/L的效果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68岁,体重43kg,1995年在本院诊断胃癌行胃大部切除。1999年5月12日行胃镜检查发现胃癌复发拟行手术。入院后血常规检查RBC 3.07×1012/L、H b 100g/L,血小板427.0×109/L,WBC 7.7×109/L,血糖4.9mmol/L,BUN 5.8mmol/L,BP 25/16kPa(190/l20mmHg),HR 68次/分,ECG示偶发室性早搏。6月14日以硫喷妥钠加琥珀胆碱诱导气管插管,N2O-O2-安氟醚吸入麻醉下经腹行残余胃全切及食管空肠吻合术,术中应用氨基已酸6g静注。术毕呼之睁眼,气管拔管后送入ICU。下午继续应用止血药维生素K120mg、止血敏2.0g、止血芳酸0.6g静滴。夜间患者深睡,次日晨呼之不醒,呈昏迷状态。  相似文献   

7.
对6例2型糖尿病患者行胃转流术。结果本组患者住院10~12d,术后3d患者肛门排气进流质饮食,术后6d进半流质饮食,术后9d进普通饮食。2例患者术后5d内每天静脉注射胰岛素,5d后未再使用胰岛素和降糖药物,出院时空腹血糖4~5mmol/L;其余4例术后7d内静脉注射胰岛素,出院后改用口服降糖药,3个月后空腹血糖4~6mmol/L.予停用降糖药。提出术前全面评估患者病情、做好心理护理、控制血糖。术后加强血糖监测、胃管护理、营养支持、预防切口感染,注重出院指导和随访,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8.
我院于1987年6月和9月为两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行空肠引流全胰腺移植术,认为此种术式较符合正常生理情况,术后均有胰腺功能,血糖正常。现将麻醉处理报道于下。例1:女,39岁,体重42Kg,确诊Ⅰ型糖尿病19年,长期胰岛素治疗,1971年因化脓性骨髓炎行左小腿截肢,并发糖尿病性肾病,视网膜病变,白内障及周围神经病变。胰岛素28u/日,空腹血搪由20.70mmol/L降至11.46mmol/L尿糖±~—。  相似文献   

9.
<正>患者,女,32岁,体重55kg,ASAⅠ级,因人流术后宫腔粘连拟行宫腔镜下检查术。患者2年前检查发现"垂体瘤",一直口服溴隐亭3.75mg/d,当年行"子宫肌瘤挖除术",后又行"宫腔镜下子宫息肉摘除术"。术前体格检查未见异常,Na+141 mmol/L,血糖4.33mmol/L,K+3.8mmol/L,均在正常范围内。入室BP 116/66mm Hg,HR 90次/分,SpO298%,静脉注射芬太尼0.05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45岁,体重60 kg.因"子宫肌瘤"入院,拟行腹腔镜子宫全切术.术前心电图、胸片未见异常,Hb 132g/L,血糖7.1 mmol/L,K+3.6 mmol/L,丙肝抗体阳性,谷丙转氨酶58U/L.入室后BP 118/75 mm Hg,HR 84次/分,SpO2 97%.  相似文献   

11.
女性,62岁,糖尿病史15年,1年前开始口服中药(具体成分不详)控制血糖,平时未监测血糖.2d前出现心悸、恶心、呕吐、发热( 38.5℃)、寒战,未治疗.10 h前意识不清,伴抽搐,在当地医院按照"脑梗死"治疗,效果差,于2011年5月31日21时转入我院.查体:T 36.5℃BP90/60 mm Hg,浅昏迷,舌头有咬痕,两肺未闻及湿啰音,心率120次min,律齐.辅助检查:白细胞11.6× 109/L,中性粒细胞0.878,血小板15×109/L,血葡萄糖35 mmol/L,BUN 21.5 mmol/L,Scr 107 μmol/L,血钠117 mmol/L,血钾3.31 mmol/L,血氯83 mmol/L,血钙1.84 mmol/L,血浆白蛋白16 g/L.血气分析pH 7.41.头颅CT示腔隙性脑梗死.入院后给予吸氧、补充生理盐水、纠正电解质紊乱、胰岛素降糖治疗,血压升至110/60 mm Hg.6月1日体温升至40℃,给予美洛西林舒巴坦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6月2日意识转清,仍高热.6月5日彩超示右肾集合系统低回声,右侧输尿管扩张.CT示右侧肾盂、肾盏、输尿管扩张,肾盏内小灶气体影.血培养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根据药敏结果改用亚胺培南控制感染,气肿性肾盂肾炎诊断明确.6月12日在我院泌尿外科行经皮肾盂造瘘术.6月13日体温迅速降至36.5℃,6月16日病愈出院.  相似文献   

12.
乳腺癌化疗诱发糖尿病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女,59岁.因"发现左乳无痛性肿物半年"于2001年9月3日入院.经充分术前准备后行左乳癌改良根治手术,术后病理示"浸润性导管癌",以CAF(环磷酰胺、阿酶素、5-Fu)方案化疗. 术后3个月(12月5日)拟接受第4次化疗而入院时发现体重较前明显减轻约5kg,且伴多饮多尿,查血糖22.5mmol/L,连续2次复查均为22mmol/L左右.患者否认既往糖尿病史,且前3次入院所查血糖均正常.故考虑此次为化疗诱发糖尿病,给予糖尿病饮食及口服优降糖、二甲双胍治疗,将空腹血糖控制于7mmol/L左右,并完成第4次化疗.此后,逐渐减药,至术后4个月止停用降糖药仅予饮食控制,空腹及餐后血糖均正常,复查监测至今血糖正常无波动.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肝癌伴低血糖昏迷报道较少 ,本文报道 3例原发性肝癌合并低血糖昏迷 ,分析昏迷发生的可能原因 ,以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1 临床资料病例 1,男 ,37岁 ,因右上腹不适 1月 ,发现肝占位5d入院。CT提示肝右叶 12 .6× 17.4 cm肝癌 ,门静脉右支癌栓。入院后检查 :肝功能 :Tbil 2 7mol/L、A:34.7g/L、G:36 g/L、AL T:6 1,蛋白电泳 γ球蛋白 33.4 % ,AFP>10 0 0 ug/L,空腹血糖 2 .6 5mmol/L。诊断 :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 ;肝炎后肝硬化。入院后予以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后第 9d凌晨患者突然出现头晕、心悸、胸闷、大汗淋漓 ,随之神智不…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14岁.因"口干、多饮、消瘦一月余"收住内分泌科.既往史:出生40 d因肠梗阻行胃空肠吻合术,2年半前因"慢性胰腺炎、胰管结石、环状胰腺、十二指肠闭锁"行"胰头和部分十二指肠切除,十二指肠胰腺套入式吻合,十二指肠胆管吻合术(图1)".查体:腹壁旁正中可见陈旧性手术瘢痕,腹围55 cm,BMI 14.02.辅助检查:空腹血糖36 mmol/L,糖化血红蛋白14.3%;血清淀粉酶135 IU/L,尿淀粉酶806 IU/L;Na+ 128 mmol/L,Cl- 93 mmol/L,ALT75 IU/L,AST 48 IU/L,ALB 33.9 g/L;乙肝标志物:HBSAg(+),HBeAg(+),HBcAb(+);上腹部CT示"胰管扩张,胰腺假性囊肿(图2)".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40岁,170 cm,70 kg,ASA Ⅱ级,因"腹腔包块"拟在全身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入院后实验室检查示尿酸1 115 μmol/L,血钾4.3mmol/L,血磷1.2 mmol/L,血钙2.0 mmol/L和乳酸脱氢酶1 792U/L均升高,予以别嘌呤醇0.2g、3次/日,氢化可的松0.2 g/d、肠外营养支持及胃肠减压治疗.患者入室后开放外周静脉并行桡动脉置管测压,BP 135/75mmHg、HR 122次/分、SpO2 99%、体温38℃.静脉注射咪达唑仑2 mg、芬太尼0.2 mg、丙泊酚100 mg及罗库溴铵70mg行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术中以芬太尼0.2 mg、丙泊酚6~10 mg·kg-1 ·h-1、顺式阿曲库铵0.06~0.07 mg·kg-1 ·h-1维持麻醉.手术开始后15 min,BP降为82/40mmHg,静脉注射去氧肾上腺素100 μg,1 min后BP升至101/52 mm Hg.手术历时53 min,术后安返麻醉恢复室.10 min后患者心搏骤停,立即行心外按压、呼吸机辅助通气,同时静脉注射肾上腺素1mg.动脉血气分析示:pH 7.21,PaO2 75 mmHg,PaCO2 35 mmHg,K+ 8.5mmol/L.  相似文献   

16.
正患者,男,44岁,2017年4月12日不慎被机器绞伤右下肢,右下肢自膝关节处完全离断,处于失血性休克状态。入院后积极补液的同时完善相关检查,于联合阻滞麻醉下急诊行右下肢完全离断伤截肢术。术后入住ICU。术后血常规:WBC 7. 7×109/L,RBC 2. 84×1012/L,HGB 89 g/L,PLT 75×109/L。术后第1天输4 U去白悬浮红细胞、360 ml冰冻血浆,冷沉淀20 U,无输血不良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1例肝移植患者术后使用胰岛素泵联合持续血糖监测系统(CGMS)进行血糖控制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科室于2015年11月收治的1例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该患者术后使用胰岛素泵联合CGMS进行血糖控制。结果本例患者的血糖控制时间为4 127 min。血糖控制参数:最大值9.8 mmol/L,最小值4.7 mmol/L(自觉无头晕、乏力等低血糖症状),平均6.9 mmol/L,目标血糖达标时间为4 030 min,占98%。血糖变异参数:标准差(SD)为1.1 mmol/L,血糖不稳定指数为7.32(mmol/L)~2/(h·d),平均血糖波动幅度为0,平均日内血糖改变为3.4 mmol/L。控制期间营养情况:肠内营养的碳水化合物用量为115 g,全胃肠外营养的碳水化合物用量为516 g,胰岛素用量为139 U(用量均值为2 U/h),平均采样时间为109 min。肝移植术后3周患者痊愈出院,术后1个月随访无不适,复查糖化血红蛋白为4.9%。结论胰岛素泵联合CGMS的血糖控制效果较好,但该结论仍需要大样本、多中心及前瞻性的随机对照试验给予证实。  相似文献   

18.
胃癌根治术后应激性高血糖与外科感染关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B-1式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血糖的变化,探讨其与胰岛素抵抗及外科感染的关系及血糖控制的意义。方法:对82例行B-1式胃癌根治术患者手术前后空腹血糖进行比较,并根据血糖水平,分成血糖浓度正常组和血糖浓度异常组,比较两组术后切口及腹腔感染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术后血糖均有上升,和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术后血糖≤8.3 mmol/L35例,术后血糖〉8.3 mmol/L 47例。术后血糖浓度〉8.3 mmol/L的患者较≤8.3 mmol/L患者术后应激性血糖浓度增高明显,切口及腹腔感染发生率显著提升,并发症发生明显增加。结论:胃癌手术应激可引起术后胰岛素抵抗,术后严密的血糖监测和合理、适量的应用胰岛素,是避免患者术后血糖升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1987年1月至1995年12月,作者共收治食管癌及贲门癌820例,其中合并糖尿病者16例,占1.95%(16/820),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诊断标准 食管癌及贲门癌的诊断依术后病理诊断为准。糖尿病的诊断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确诊。(1)有糖尿病症状,空腹血糖≥7.84mmol/L或随机测血糖≥11.2mmol/L;(2)无论有否糖尿病症状,反复测空腹血糖≥7.84mmol/L;(3)口服75g葡萄糖后1h和2h血糖均≥11.2mmol/L。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59岁,体重62 kg,以右股骨颈骨折收住入院.患者13 d前步行摔倒右侧着地,感觉右髋部疼痛肿胀,就诊拍X光片示右股骨颈骨折入院治疗.既往高血压病史10年,糖尿病病史5年,自行间断服药,未曾系统治疗.入院后检查:血精17.44 mmol/L,尿糖19.44 mmol/L,尿酮体15mmol/L,经内科会诊系统治疗12 d后,血糖7.95 mmol/L,尿糖0.5 mmol/L,尿酮体(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