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浮针联合中药药熨对颈型颈椎病急性发作期患者即刻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发作期颈型颈椎病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中药药熨治疗,观察组浮针+中药药熨治疗。比较两组在起效时间、治疗前、治疗后5min、治疗后60min疼痛评定(VAS)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起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5min,对照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0min,两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浮针联合中药药熨对急性发作期颈型颈椎病患者即刻镇痛效果明显,无不良反应,是急性发作期颈型颈椎病的理想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观察佐米曲普坦与排针平刺治疗无先兆偏头痛发作期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123例无先兆偏头痛发作期患者,收集到完整的患者资料供80例,将这80例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佐米曲普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排针平刺治疗,对比两组疼痛评分变化、血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P物质(SP)和β内啡肽(β,endorphin,β-EP)的表达水平、偏头痛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临床总有效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治疗后1 h、治疗后2 h、治疗后4 h与治疗前相比VAS评分均降低,观察组治疗后1 h、治疗后2 h、治疗后4 h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后1 h、治疗后2 h、治疗后4 h的VAS评分相比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与治疗前相比血5-HT、SP表达水平降低,但β-EP表达水平升高,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β-EP表达水平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角色限制维度、情感功能维度及角色妨碍维度评分相比均降低,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上述评分降低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佐米曲普坦与排针平刺治疗无先兆偏头痛发作期镇痛的临床疗效显著,镇痛效果较好,促进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辨经刺井结合“三风一针”对无先兆偏头痛患者急性期即时镇痛及脑血流速的影响。方法将60例无先兆偏头痛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辨经刺井穴结合“三风一针”透刺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针刺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各时间节点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值。对比分析两组无先兆偏头痛急性期经络辨证分型头痛治疗前及治疗后30 min时间节点VAS评分值。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基底动脉(BA)、双侧椎动脉颅内段(VA)、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双侧大脑前动脉(ACA)、双侧大脑后动脉(PCA)的平均流速值(MFV)。结果观察组患者各时间节点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经头痛VAS分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MCA、PCA、BA、VA的MFV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ACA的MFV改善方面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辨经刺井结合“三风一针”透刺法对急性期无先兆偏头痛患者有较好即时镇痛作用,并可改善患者脑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天麻白术汤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的临床价值。方法:将60例偏头痛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氟桂利嗪+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观察组给予针刺联合天麻白术汤治疗,比较治疗后2h内偏头痛缓解程度以及治疗8周后VAS评分情况。结果:治疗2h内观察组的总缓解率为80.0%,对照组为55.0%;观察组治疗8周后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天麻白术汤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可以较快地缓解患者头痛情况,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远近配穴针刺配合西药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期对患者即刻止痛效应及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发作期偏头痛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尼莫地平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远近配穴针刺治疗。比较两组即刻止痛效应和远期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发作次数、伴随症状、持续时间、头痛程度评分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远近配穴针刺配合西药治疗急性发作期偏头痛患者的即刻止痛效果较好,且可使发作次数减少,使头痛程度得以缓解,提高远期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天麻白术汤对偏头痛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 9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氟桂利嗪胶囊配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治疗组给予针刺联合天麻白术汤治疗。2周为1疗程,治疗4个疗程。观察并记录用药后2 h内偏头痛缓解程度,记录治疗后24 h、3 d、1周、2周、4周、8周VAS评分、治疗起始及结束时偏头痛发生频率和持续时间,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常规、肝肾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 h治疗组总缓解率77.08%高于对照组的58.33%(P0.05)。两组治疗前及治疗24 h、3 d后VAS评分差别不大(均P0.05),治疗后1、2、4、8周,治疗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高于对照组的81.25%(P0.05)。两组治疗前偏头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差别不大(P0.05)。治疗后,治疗组偏头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均低于治疗前(均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偏头痛发作频率差别不大(P0.05),但持续时间优于治疗前(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偏头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针刺联合天麻白术汤能有效缓解偏头痛急性发作患者2 h内头痛程度,减轻偏头痛恢复期疼痛程度,并降低复发频率和持续时间,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不同留针时间对无先兆型偏头痛患者眼部温度及即时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将66例无先兆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1组、治疗2组、治疗3组,每组22例。3组患者均采用针刺治疗,针刺后分别留针15min、35min、1h。采用简氏Mc Gill疼痛量表评价3组患者治疗2h后的即时镇痛效应,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15min、35min、1h眼部温度的变化情况,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疼痛分级指数(PRI)及视觉模拟评分(VAS)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其中治疗2组与治疗3组治疗后PRI及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1组(P0.01);治疗35min后,治疗2组与治疗3组眼部温度的变化幅度均明显高于治疗1组(P0.01);治疗2组总有效率为90.9%,明显优于治疗1组的63.6%(P0.01)和治疗3组的86.4%(P0.01)。结论:针刺治疗无先兆型偏头痛患者不同留针时间对眼部温度的影响及即时镇痛效应有所差异,留针35min时,眼部温度变化幅度达到最高,镇痛效果最佳,随着留针时间的延长,眼温变化幅度呈下降趋势,而疗效并未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平衡针疗法治疗无先兆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采用评价者盲法、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40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脱落1例,各19例。观察组穴取头痛穴(足背第1、2跖骨结合前凹陷处中点),对照组取对应的假穴位(足背第3、4跖骨结合前凹陷处中点),两组采用相同刺法,每天1次,每周5次,共治疗4周。于治疗前、后和治疗后4周随访时进行患者综合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综合评分及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累计头痛持续时间及头痛每月发作次数亦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但随访时VAS评分高于治疗后(P0.05)。对照组治疗后及随访时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及随访时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差值、治疗前与随访时差值综合评分与VAS评分组间比较,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治疗后与随访时差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平衡针疗法针刺头痛穴治疗无先兆偏头痛的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头痛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电针丘墟配合少阳经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无先兆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予电针丘墟配合少阳经针刺治疗;对照组30例,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均治疗4周。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记录患者偏头痛VAS评分、MSQ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为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VAS值、MSQ值均有显著变化,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丘墟配合少阳经针刺治疗可缓解偏头痛疼痛,改善偏头痛患者的MSQ值,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火针治疗无先兆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变化。方法将5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给予针刺配合火针治疗,1次/天;对照组给予口服氟桂利嗪胶囊,2粒/次,1次/晚。2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疗效和治疗前后VAS评分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为7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后VAS差值比较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刺配合火针治疗无先兆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优于口服西药组,能显著缓解患者头痛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远近配穴针刺对偏头痛患者急性发作期的即刻止痛效应及疗程结束4周后的远期总体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单盲的研究方法,选择符合无先兆偏头痛诊断、处于急性发作期的受试者60例,分为远近配穴组(A组)和非经非穴组(B组)各30例,每次治疗60 min,每周5次,连续治疗4周。分别记录患者治疗前、治疗60 min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以判定即刻止痛效应;以偏头痛计分法判断患者治疗前、疗程结束4周后的偏头痛症状,评价远期总体疗效。结果:针刺治疗60 min的即刻止痛效应,远近配穴针刺组明显优于非经非穴组;针刺疗程结束4周后的远期症状评分,远近配穴针刺组明显优于非经非穴组。结论:远近配穴针刺组在即刻止痛作用及远期总体疗效均明显优于非经非穴组,远近配穴针刺治疗偏头痛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川芎茶调散联合远近配穴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并进一步阐述川芎茶调散治疗偏头痛的作用机理。方法:选择60例发作期无先兆偏头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各30例,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远近配穴针刺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川芎茶调散化裁运用治疗。共治疗4周,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量表、偏头痛综合评分量表对两组治疗前后进行评价,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经4周治疗后,偏头痛患者两组量表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降低幅度更大(P<0.05);从总有效率来看,两组方法联合者在治疗后的总体有效率上更占优势(P<0.05)。结论:川芎茶调散联合远近配穴针刺在改善偏头痛患者临床症状具有明显的优势,减少了发作频率、降低了疼痛程度,进而改善患者生活,镇痛效果确切,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杵针治疗无先兆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接受杵针治疗,对照组接受普通针刺治疗,两组均为每日1次,每周5次,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VAS评分、脑动脉血流速度,并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0%,对照组80.0%,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和脑动脉血流速度均有明显改善,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杵针治疗无先兆偏头痛疗效肯定,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远近配穴针刺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期的效果。方法:9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用远近配穴针刺治疗。结果:治疗后60min两组VAS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首次治疗后第1个月内观察组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症状积分均略低于对照组(P>0.05);首次治疗后第2个月内观察组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症状积分、严重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远近配穴针刺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期能够达到较好即刻止痛效应,且远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无先兆偏头痛治疗中实施调神理结针刺法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2月—2021年1月收治的无先兆偏头痛患者100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针刺法,观察组实施调神理结针刺法,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疼痛指数评分(VAS)及心理状况自评量表SAS、SDS评分。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疼痛指数VAS评分(1.25±1.1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9±1.48)分,观察组SAS评分(41.39±7.04)分低于对照组的(44.28±7.16)分,观察组SDS评分(41.06±7.16)分低于对照组的(48.34±8.24)分,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无先兆偏头痛实施调神理结针刺法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疼痛程度,缓解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新设穴对神经根型颈椎病颈痛的即时镇痛效果。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以针刺新设穴治疗,对照组以针刺风池穴治疗,均留针30 min,出针后以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评价两组患者首次治疗前后即时颈痛程度变化情况,对比两组患者的首次针刺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即时VA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下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新设穴对神经根型颈椎病颈痛有显著的即时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氟桂利嗪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偏头痛(肝肾阴虚型)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均52例。对照组接受氟桂利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偏头痛发作次数、疼痛程度及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偏头痛发作次数、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偏头痛发作次数、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氟桂利嗪联合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偏头痛有效,能有效缓解患者偏头痛程度,减少发作次数。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固本通络法治疗无先兆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就诊于大厂回族自治县中医医院的144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给予固本通络汤剂,B组给予氨酚待因片,C组给予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疗程1周,观察4周。结果:3组治疗前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发作期疗效、预防性疗效和不良反应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总有效率比较,A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指数比较,A组与B组、A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率比较A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固本通络法治疗无先兆偏头痛,临床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天麻白术汤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8例偏头痛急性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所有患者均常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对照组患者加以针刺治疗,观察组患者加以针刺联合天麻白术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每周急性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和VAS评分进行对比。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8.24%,优于对照组的67.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每周急性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和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观察组每周急性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和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天麻白术汤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临床疗效确切,可减轻患者头痛症状,降低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偏头痛患者应用中药配合针刺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与分析。方法:选择70例偏头痛患者,按照患者就诊时间先后顺序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配合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VAS评分以及疼痛持续时间、发作次数、不良反应。结果:两组与治疗前比较均得到明显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呕吐等不良反应。结论:应用中药配合针刺治疗偏头痛患者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