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比较一种改良三尖瓣成形术与Kay成形术的成形效果,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人民医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60例功能性三尖瓣反流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将60例患者分为两组:改良三尖瓣成形术组(改良组),30例,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42.80±5.70)岁;Kay成形术组,30例,其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45.30±8.30)岁。术前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心功能分级(NYHA)和三尖瓣反流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住院及术后随访期间的右心房横径、右心室舒张期末内径和三尖瓣反流面积。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住重症监护室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全部患者痊愈出院。改良组随访时间为(19.62±8.65)个月,远期1例死于肺部感染;随访三尖瓣无反流13例,Ⅰ级反流14例,Ⅱ级反流2例,Ⅲ级反流1例,无Ⅳ级反流。Kay成形术组随访时间为(18.96±9.23)个月,远期死亡2例,分别死于顽固性右心衰竭和脑出血;随访无三尖瓣反流9例,Ⅰ级反流12例,Ⅱ级反流5例,Ⅲ级反流2例,Ⅳ级反流2例。术后早期改良组和Kay成形术组右心房横径[(4.51±0.85)cm vs.(5.69±1.21)cm]、右心室舒张期末内径[(2.85±0.45)cm vs.(3.47±0.83)cm]和三尖瓣反流面积[(4.17±2.54)cm2vs.(25.12±2.39 cm2)]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0.05);术后随访改良组和Kay成形术组右心房横径[(3.95±0.66)cm vs.(4.52±0.38)cm,P=0.7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右心室舒张期末内径[(2.59±0.63)cm vs.(2.98±0.47)cm,P=0.002]和三尖瓣反流面积[(8.76±3.45)cm2vs.(12.16±5.28)cm2,P=0.004]改良组优于Kay成形术组。结论改良三尖瓣成形术的远期成形效果优于Kay成形术。  相似文献   

2.
三尖瓣硬质人工瓣环成形术的中期效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硬质三尖瓣成形环对三尖瓣成形的中期效果。方法对风湿性心瓣膜病伴中、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应用硬质Carpentier三尖瓣成形环行三尖瓣成形术15例(人工瓣环成形组),术前三尖瓣每搏反流量31.9±7.6ml;并与同期16例行Kay及DeVega三尖瓣成形术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对照组术前三尖瓣每搏反流量25.3±6.9ml。术后对所有患者均进行随访,用彩色超声心动图观察术后三尖瓣反流情况。结果两组均无手术死亡,术后心功能分级均较术前提高1~2级。出院前和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三尖瓣反流量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1、2、3年,人工瓣环成形组三尖瓣反流量小于对照组(P<0.05,0.05,0.01)。结论应用硬质三尖瓣成形环对三尖瓣进行成形,其中期效果明显优于Kay和DeVega成形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三尖瓣人工软环成形术与非人工软环成形术相比是否具有更好的成形效果.方法 分析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55例继发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风湿性心脏病51例,房间隔缺损3例,室间隔缺损1例;三尖瓣成形中29例采用Kay成形术或DeVega成形术,26例行人工软环成形术.两组术前心功能分级、三尖瓣反流程度、肺动脉压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两组均无手术死亡,两组病人术后右心房、右心室缩小,与术前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随访6~40个月,非人工软环组出现三尖瓣重度反流3例;人工软环组未出现三尖瓣严重反流.结论 三尖瓣人工软环成形效果优于非人工软环成形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三尖瓣瓣环扩张伴轻度三尖瓣反流(TR)的二尖瓣置换术(MVR)患者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对患者心功能及TR程度的影响,为临床决定是否为二尖瓣置换术(MVR)患者同期处理三尖瓣瓣环扩张伴轻度三尖瓣反流(TR)提供客观依据。方法纳入2013年4~10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36例需施行MVR的患者,术前超声心动图提示全组患者轻度TR、且三尖瓣瓣环舒张期末内径/体表面积21 mm/m2。36例患者被随机分为三尖瓣成形组(TAPG组,n=18,其中男7例、女11例)和非三尖瓣成形组(NTAPG组,n=18,其中男6例、女12例),术后1周、半年复查超声心动图。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心律、体表面积、术前心功能分级(NYHA)、左心房径(LAD)、左心室径(LVD)、右心房最大长轴径(RAmla)、右心房中部短轴径(RAmmd)、心尖四腔心中部的右心室径(RVD2)、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分数(LVFS)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半年左心房室径较术前减小(P0.05)。TAPG组患者术后半年左心室长轴切面的右心室径(RVD1)、舒张期右心室游离壁厚度(RVWT)、三尖瓣瓣环舒张期末内径(TVAEDD)、三尖瓣瓣环收缩期末内径(TVAESD)较术前减小(P0.05),三尖瓣环缩短分数(PSTVA)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R程度较术前减轻(P0.05),右心室面积变化分数(RVFAC)、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较术前增加(P0.05);NTAPG组患者术后半年RVD1、RVWT较术前增加,TVAEDD、TVAESD、PSTVA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 RVEF较术前减小(P0.05),RVFAC增加但小于同期TAPG组患者,TR程度构成比改变(P0.05),但术后出现6例中度及中度以上TR。结论三尖瓣瓣环扩张伴轻度TR的MVR患者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将更有利于患者RVD1、RVWT及TVAEDD、TVAESD的减小,TR程度构成比的改善,RVFAC及RVEF的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用联合二瓣化和改良Kay成形术处理左心瓣膜手术患者三尖瓣瓣环扩张的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华西医院158例伴有三尖瓣瓣环扩张(三尖瓣瓣环径/体表面积≥21 mm/m2)的左心瓣膜手术患者应用联合二瓣化和改良Kay成形术处理三尖瓣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7例,女131例;年龄17~74(45.9±10.4)岁,心房颤动92例,窦性心律66例。三尖瓣反流(TR)程度根据超声心动图评价分为0~5级。结果 158例患者均康复出院。体外循环时间54~273(100.8±30.5)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25~162(64.5±22.0)min,阻断期间最低食管温度26.3~34.1(28.5±1.1)℃。术后随访3~19(11.0±5.0)个月。手术前、后三尖瓣反流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1.3 vs.0.4±0.8,P<0.05)。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右心房内径、右心室内径及左心房内径明显缩小,手术前、后右心房内径、右心室内径及左心房内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6.5±11.1)mm vs.(47.5±8.9)mm,P<0.05;(22.4±4.4)mm vs(.20.1±3.3)mm,P<0.05;(62.8±20.1)mm vs(.51.9±14.1)mm,P<0.05]。随访期间有中度以上TR 5例(3.2%,5/158),其中中度TR 4例,中-重度TR 1例。患者手术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变化不明显(60.4%±7.9%vs.59.6%±8.2%,P>0.05)。结论以三尖瓣瓣环径/体表面积≥21 mm/m2作为左心瓣膜手术患者三尖瓣成形手术指征较为合理。应用联合二瓣化和改良Kay成形术处理三尖瓣防止伴有三尖瓣瓣环扩张的患者术后TR的残留或加重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心包软环三尖瓣成形术与DeVega成形术、人工瓣环成形术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因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行三尖瓣成形术的227例患者临床资料, 按三尖瓣成形术分成3组动态队列:心包环组(89例)、人工瓣环组(61例)、DeVega组(77例), 分别进行1∶1倾向性得分匹配(匹配A:心包环组与人工瓣环组, 匹配B:心包环组与DeVega组), 成功匹配后纳入随访和资料收集, 随访过程中临床资料不完整的患者按匹配情况成对移出研究队列。比较术后1、6、24个月的随访结果。结果术后1个月各组的三尖瓣反流均较术前明显减少甚至消失, 右心房及右心室也较术前缩小,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各组的三尖瓣反流面积、右心房/室内径与术后1个月的结果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三尖瓣反流复发率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个月匹配A中的两组在三尖瓣反流复发率、三尖瓣反流面积、右心房/室内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匹配B中的心包环组与Devega组的右心房/室内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但De...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二尖瓣和/或动脉瓣置换术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的合理手术指征、方法及围术期的处理。方法回顾分析三尖瓣成形术治疗三尖瓣关闭不全136例,其中行Devega成形65例,人工环成形48例,Key,s成形23例。同时行二尖瓣置换94例,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42例。结果术后院内死亡5例,死亡率3.6%;迟发性心包填塞6例经心包引流治愈。术后随访2个月~8年,获访112例,5例死于顽固性心力衰竭,其余心功能明显改善。心脏超声示右心房及右心室较术前明显缩小。27例仍有轻中度返流。结论在瓣膜置换术中据三尖瓣环扩大的部位及返流程度,选择不同的成形方式对于三尖瓣关闭不全疗效满意。围术期及术后加强强心、利尿及扩血管治疗有效降低肺动脉高压,可进一步提高三尖瓣成形近、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三尖瓣关闭不全(TI)外科治疗时机、手术方式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3年1月至2010年10月手术治疗的282例TI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5例,女167例;年龄(42.00±15.90)岁。按手术方式分为三尖瓣置换术(TVR)34例,三尖瓣成形术(TVP)248例(包括改良De Vega成形术、Kay’s成形术、瓣裂修补术、人工瓣环成形术),评价患者疗效。结果术后早期死亡13例,死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7例,室性心律失常3例,感染性休克2例,心脏破裂1例。早期死亡率为4.61%(13/282)。手术时间(167.47±37.34)min,体外循环时间(109.67±27.98)min,主动脉阻断时间(66.20±18.42)min,住院时间(16.46±5.29)d。术后1年随访249例,三尖瓣反流改善总有效率为90.76%(226/249)),其中改良De Vega成形术有效率为91.41%(117/128),Kay’s成形术为80.49%(33/41),瓣裂修补术为92.31%(24/26),人工瓣环成形术为96.00%(24/25),TVP为96.55%(28/29)。术后肺动脉压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右心室内径缩小。结论对中-重度TI或瓣环明显扩大者,应积极手术干预;Kay’s成形术后三尖瓣反流复发率较高,人工瓣环成形术效果良好;对于瓣膜发育不良或毁损者应首选TVR。  相似文献   

9.
三尖瓣改良De Vega环缩术的成形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改进经典三尖瓣De Vega环缩术,探讨改良De Vega环缩术与经典De Vega环缩术相比是否具有更好的成形效果.方法 2002年1月到2005年8月对70例继发性三尖瓣反流的患者行De Vega环缩术.术前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改良De Vega环缩术组(改良De Vega组)和经典De Vega环缩术组(经典De Vega组),每组均35例.采用Ridit分析研究两组患者三尖瓣反流程度和心功能分级的差异,配对t检验分析两组患者右心室舒张期末内径变化.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的各项基本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改良De Vega组随访时间12.91±8.84个月,经典De Vega组随访时间13.61±11.21个月,两组随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De Vega组三尖瓣无反流12例,轻度反流17例,中度反流6例,无重度反流;经典De Vega组无反流7例,轻度反流19例,中度反流7例,重度反流2例.Ridit分析显示两组患者三尖瓣反流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De Vega组患者心功能Ⅰ级32例,心功能Ⅱ级2例,心功能Ⅲ级1例;经典De Vega组心功能Ⅰ级31例,心功能Ⅱ级2例,心功能Ⅲ级2例,两组经Ridit分析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改良De Vega组右心室舒张期末内径较术前显著缩小,经配对t检验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典De Vega组患者右心室舒张期末内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尖瓣改良De Vega环缩术的成形效果优于经典De Vega环缩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EdwardsMC3成形环在三尖瓣中、重度关闭不全患者中行三尖瓣成形术的近、中期效果,总结临床经验。方法 2004年6月至2007年12月我科收治心脏病(包括风湿性心瓣膜病、房间隔缺损、Ebstein畸形)伴中、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55例,其中男28例,女27例;年龄28~78岁,平均年龄50.50岁;三尖瓣中度反流22例,重度反流33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55例患者分为3组:DeVega成形组(DeVega组):18例,行DeVega成形术;硬质Carpentier成形环成形组(Carpentier组):12例,用硬质Carpentier成形环行三尖瓣成形术;EdwardsMC3成形环成形组(MC3组):25例,用EdwardsMC3成形环行三尖瓣成形术。术后比较3组的手术疗效,对所有患者均进行随访,在不同的时间采用彩色超声心动图观察术后三尖瓣的反流情况。结果术后3组患者均无手术死亡;随访55例,随访时间0.5~4.0年。术后心功能分级均较术前改善2~3级;术后3个月、1年和3年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MC3组三尖瓣反流明显少于其他两组(P0.05);与DeVega组和Carpentier组比较,MC3组患者三尖瓣反流的复发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应用EdwardsMC3成形环行三尖瓣成形术,其近、中期效果优于DeVega成形术和硬质Carpentier三尖瓣成形术,但其远期效果还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Ebstein畸形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1年8月河南省胸科医院51例Ebstein畸形患者经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29例;平均年龄15.8(0.8~48.0)岁;平均体重35.3(7.0~68.0)kg。Carpentier分型A型12例、B型34例、C型5例。超声心动图(UCG)提示:三尖瓣轻度反流7例,中度反流8例,重度反流36例。手术中应用褥式缝合上提隔瓣和后瓣,平行折叠房化右心室加三尖瓣环缩术21例,Carpentier法8例,二瓣化法11例,纵向折叠房化心室加三尖瓣成形术4例,三尖瓣机械瓣置换术3例,生物瓣置换术2例;另有2例因右心室发育不良仅做双向格林手术。17例患者于三尖瓣成形术后加做双向格林手术。结果围术期死亡2例,均死于低心排血量。术后随访49例,平均随访时间32(2~102)个月。随访期间心功能分级(NYHA)Ⅰ级30例、Ⅱ级19例;三尖瓣中度反流8例,轻度反流6例,无反流35例。3例三尖瓣机械瓣置换术患者的机械瓣、2例生物瓣置换术的生物瓣功能均正常。患者恢复正常的生活或工作,无需再次手术患者。结论对Ebstein畸形要根据不同的病情采取相应的手术治疗方法,可以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风湿性心瓣膜病三尖瓣关闭不全(TI)手术治疗的临床经验,以提高对该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1999年1月至2009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对167例风湿性心瓣膜病累及三尖瓣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男76例,女91例;年龄16.0~75.0岁(40.7±10.4岁);病程2.0~35.0年(13.2±3.8年)。112例轻度至中度三尖瓣反流采用改良或节段性De Vega成形术,40例中度或中度至重度三尖瓣反流采用Kay或改良Kay成形术;12例因瓣环扩张明显、反流量大,行人工瓣环成形术,三尖瓣置换术3例。术后观察三尖瓣反流情况,随访超声心动图结果。结果术后早期死亡6例,其中死于心搏骤停1例,肾功能衰竭2例,脑血管意外1例,心室破裂1例,纵隔感染致败血症1例。1例术中因低心排血量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治愈出院。随访159例,随访时间3~123个月,失访2例。随访期间心功能分级(NYHA)Ⅰ级115例,Ⅱ级32例,Ⅲ级12例。三尖瓣轻度反流15例,中度反流5例,重度反流2例。随访期间三尖瓣隔瓣与前瓣瓣环间直径(2.1±0.3 cm vs.3.5±0.4 cm,P=0.000)、三尖瓣瞬时反流量(1.8±0.6 ml vs.7.8±3.5 ml,P=0.001)和右心房容积(54.2±18.4 ml vs.67.8±22.5 ml,P=0.012)较术前明显减少或缩小;射血分数(56.1%±7.2%vs.54.3%±6.5%,P=0.313)较术前有所提高。结论心脏瓣膜病中TI需引起重视,应选择适宜的方法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3.
自体心包“C”形环三尖瓣成形术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自体心包"C"形环对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行三尖瓣成形术的疗效。方法 2009年3月至2011年1月贵州省人民医院行三尖瓣成形术11例,男5例,女6例;年龄32~57(43.80±12.20)岁。三尖瓣轻度反流3例,中度反流7例,重度反流1例。同期行二尖瓣置换术和/或主动脉瓣置换术和/或左心房血栓清除。术中用0.8%戊二醛固定15 min的自体心包片制作"C"形环,间断褥式缝合"C"形环至三尖瓣瓣环行三尖瓣成形术。随访患者心功能、超声心动图指标。结果 11例患者住院期间无死亡,住院时间15~28(21.10±3.80)d。1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28(18.50±7.00)个月。随访期间无死亡,无因三尖瓣反流或狭窄需再次手术者。术后有10例检查仍有三尖瓣反流,其中轻度反流9例,轻-中度反流1例,无重度反流。三尖瓣反流程度较术前降低(Z=-2.81,P<0.05)。术前与术后右心室内径[(19.95±5.11)mm vs.(21.57±12.81)mm,P=0.705]、右心房内径[(37.55±6.79)mm vs.(35.55±5.22)mm,P=0.31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自体心包"C"形环三尖瓣成形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二尖瓣手术同期修复中度及以下三尖瓣关闭不全对患者三尖瓣及右心功能早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2014年于阜外医院因二尖瓣疾病需要接受心脏外科手术合并中度及以下三尖瓣反流46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09例、女152例,中位年龄53.00(44.00,60.00)岁。根据是否同期行三尖瓣手术修复(包括DeVega术和Kay’s术的缝线成形和成形环植入)分为单独二尖瓣手术组(nTAP组,289例)和同期三尖瓣手术组(TAP组,172例),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右心室内径的变化。同时对43例三尖瓣环直径<40 mm的TAP组患者术前、术后右心室内径变化进行亚组分析,探讨三尖瓣手术对改善患者右心功能的影响。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为3.00(0.10~9.30)年。围术期无患者死亡。术后3个月,TAP组患者右心室前后径较nTAP组显著改善[右心室前后径变化分别为–1.00(–3.00,1.00)mm vs. 0.00(–0.20,2.00)mm,P=0.048]。术后3年,TAP组右心室前后径的改善仍然较nTAP组患者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利用人工瓣环行三尖瓣成形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继发性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的近、中期效果. 方法 2009年12月至201 1年9月四川省简阳市人民医院共有41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接受左心瓣膜置换术并同期置人人工瓣环行三尖瓣成形术,其中男12例、女29例,平均年龄49(21~67)岁.术前合并心房颤动38例,合并左心房血栓13例;三尖瓣微量反流2例,轻度反流5例,中度反流11例,重度反流23例;行二尖瓣置换术28例,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术13例.所有患者术后均经门诊随访(术后每3个月门诊复查1次),术后6个月复查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观察三尖瓣反流情况. 结果 术后心功能较术前改善2~3级,心功能Ⅰ级和Ⅱ级共3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患者随访6~27个月,随访期内无死亡.术后6个月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三尖瓣反流程度较术前明显减轻,微量反流和轻度反流共3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右心测值较术前明显缩小,右心室横径由术前20 mm降至术后17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利用人工瓣环行三尖瓣成形术治疗继发性三尖瓣关闭不全,其近、中期疗效明确,远期疗效需要继续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采用非环的三尖瓣成形技术的远期临床结果。方法纳入2006年1月至2011年3月我们施行的机械瓣二尖瓣置换且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并完成了术后≥5年超声心动图复查的患者401例,其中女309例、男92例,年龄17~71(46.2±12.0)岁;窦性心率66例、心房扑动2例、心房颤动333例,心功能分级(NYHA)Ⅱ级19例、Ⅲ级380例、Ⅳ级2例。三尖瓣成形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行瓣叶修补、二瓣化(bicuspidization)和改良Kay成形术。结果本组患者术后随访5~10(7.4±1.4)年。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远期右心房[RA,(57.6±13.0)mm vs.(49.3±13.2)mm]、右心室[RV,(23.2±4.7)mm vs.(22.0±3.6)mm]、左心房[LA,(59.7±19.0)mm vs.(53.6±14.7)mm]及左心室[LV,(49.3±8.6)mm vs.(47.7±6.2)mm]均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术前相比,术后远期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0.3%±8.9%vs.61.7%±8.3%)及左心室缩短分数(LVFS,32.6%±6.3%vs.33.8%±5.5%)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术前相比,术后远期患者三尖瓣瓣环舒张期末内径[TEDD,(35.9±5.7)mm vs.(32.8±5.9)mm]、三尖瓣瓣环收缩期末内径[TESD,(9.4±5.7)mm vs.(26.5±4.9)mm]均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术前相比,术后远期患者三尖瓣反流(TR)构成比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二尖瓣病变患者以三尖瓣瓣环径作为同期行三尖瓣成形的手术指征是合理的,采用非环联合的个体化三尖瓣成形术同样可获得较好的远期结果,此外对患者术后TR应积极给予口服利尿剂。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同期行三尖瓣成形(tricuspid anunloplasty,TAP)的二尖瓣置换(mitral valve replacement,MVR)术患者术后2年三尖瓣及右心室功能。方法纳入我院2012年4~11月术前超声心动图(ultrasonic cardiogram,UCG)检查提示存在三尖瓣瓣环扩张,仅有轻度三尖瓣反流(tricuspid regurgitation,TR),需行MVR手术的患者36例,年龄22~64(45.56±11.36)岁。按照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两组:TAP组,18例,行MVR同期行TAP,其中男7例、女11例,年龄(45.67±12.49)岁;NTAP组,18例,MVR同期不行TAP,其中男6例、女12例,年龄(45.44±10.48)岁。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体外循环资料。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及术后2年分别进行UCG评价。结果术后2年TAP组患者的右心房最大长轴径(the maximal long-axis of RA,RAmla)、中部短轴径(mid-RA minor distance,RAmmd)、左心室长轴切面右心室径(right ventricle dimension,RVD1)、右心室面积变化分数(right ventricular fractional area change,RVFAC)、三维右室收缩期末容积(3D RV end-systolic volume,3DRVESV)、三尖瓣瓣环舒张期末内径(tricuspid valve ann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TVAEDD)及收缩期末内径(tricuspid valve annular end-systolic dimension,TVAESD)均明显小于NTAP组患者,而右心室射血分数(righ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RVEF)、三尖瓣瓣环缩短分数(percent shorting of tricuspid valve annulus,PSTVA)则明显高于NTAP组患者,虽然术后2年两组患者三维右心室舒张期末容积(3D RV end-diastolic volume,3DRVEDV)之间的差异不明显,但TAP组患者上述指标的变化趋势明显优于NTAP组患者,此外术后2年TAP组患者的TR构成比明显优于NTAP组患者。结论三尖瓣瓣环扩张仅有轻度TR的MVR患者同期行TAP有利于患者术后2年三尖瓣及右心室功能的恢复,这对于减少术后远期患者TR的残留及加重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8.
改良Carpentier法矫治三尖瓣下移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改良Carpentier法矫治三尖瓣下移畸形(Ebstein畸形)的手术方法,总结其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0年8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3例Ebstein畸形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7例;年龄(26.8±13.5)岁。所有患者均采用改良Carpentier法矫治,手术方法包括:切除部分房化右心室,折叠环缩三尖瓣瓣环至适当的大小,用自体心包片扩大后瓣叶/隔瓣叶,移位缝合切下的部分前瓣叶(向内旋转后)、后瓣及隔瓣叶缝至正常的瓣环水平,移位相应的乳头肌、腱索,扩大修复瓣叶,加固瓣环,并矫正其他合并的心血管畸形。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恢复顺利,无死亡。超声心动图提示:三尖瓣功能良好,三尖瓣瓣叶均在正常位置;三尖瓣有轻度至中度反流3例,无反流或有轻微反流10例。心功能分级(NYHA)I~Ⅱ级。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15个月,平均8个月。术后3个月和1年分别复查超声心动图提示:三尖瓣启闭及右心室功能良好,三尖瓣无明显反流12例,1例出院时三尖瓣有中度反流患者转为轻度反流。所有患者恢复正常的生活或工作。结论改良Carpentier法矫治Ebstein畸形有较好的近期疗效,该手术方法切除无功能的房化右心室后重新缝合塑形,有利于右心室形态重建和功能恢复,通过自体心包片扩大瓣叶、充分的瓣叶移位及后乳头肌、腱索移位重建可达到良好的瓣膜成形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并总结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中、重度黏液样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远期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 分析1993年1月至2008年1月261例因中、重度黏液样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行二尖瓣成形术的患者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结果 围术期死亡7例,生存254例,生存患者二尖瓣成形效果良好.230例随访≥36个月,平均(77.3±30.3)个月,随访率90.6%;24例失访.多因素Cox regression分析显示,年龄≥60岁、左心室射血分数<0.50、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术后远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左心室射血分数<0.50、心功能(NYHA)Ⅲ-Ⅳ级、前瓣叶脱垂是术后远期二尖瓣再次中、重度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成形环或塑形带成形是术后远期二尖瓣再次中、重度反流的保护因素.结论 年龄≥60岁、左心室射血分数<0.50、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心功能分级Ⅲ-Ⅳ级、前瓣叶脱垂、成形环或塑形带成形等因素与中、重度黏液样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二尖瓣成形术后远期不良事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矫正型大动脉转位(cTGA)患者行形态三尖瓣"瓣中瓣"法置换术的方法及其术后早中期疗效。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收治11例cTGA患者,其中男9例,女2例;年龄(37.8±11.7)岁;体重(73.0±11.3)kg。均采用保留全瓣及瓣下结构即"瓣中瓣"法行形态三尖瓣置换术,同期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2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4例,肺动脉瓣成形术1例,功能右心室流出道疏通术4例,冠状动脉-肺动脉瘘修补术1例。术后随访患者纽约心脏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心胸比率、形态右心室的射血分数及其舒张期末内径、形态左心房舒张期末内径。结果 11例患者均生存并得到随访,随访(13.0±10.6)个月。术后随访时心胸比率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54±0.06 vs.0.57±0.09,t=1.581,P0.05),形态右心室射血分数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2.8%±9.0%vs.54.9%±9.5%,t=0.712,P0.05),形态右心室舒张期末内径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4.3±7.5)mm vs.(56.9±9.2)mm,t=0.988,P0.05],形态左心房舒张期末内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2.1±8.9)mm vs.(53.4±11.1)mm,t=3.286,P0.05],术后心功能分级较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40,P0.05)。结论 cTGA形态三尖瓣"瓣中瓣"置换术保留了形态右心室的几何结构形态,阻止了形态三尖瓣关闭不全对形态右心室功能的进一步损害;形态左心房功能及心功能分级明显改善;术后早中期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