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后路颈椎板成形术钉棒固定与微型钛板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近期疗效。方法将47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23例行后路颈椎板成形微型钛板固定术(微型钛板组),24例行后路颈椎板成形钉棒固定术(钉棒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JOA评分、VAS评分、术后椎管矢状径、颈椎曲度、术后活动度影响及手术并发症等,评价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微型钛板组为(23.8±8.1)个月,钉棒组为(23.6±8.0)个月。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两组手术后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痛VAS评分:术前钉棒组显著高于微型钛板组(P0.05),术后两组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矢状径:两组术后3 d和未次随访时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和末次随访时微型钛板组颈椎曲度改善明显优于钉棒组(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活动度均较术前减少(P0.05),钉棒组减少的度数明显大于微型钛板组(P0.05)。结论后路颈椎板成形术钉棒固定与微型钛板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颈椎病神经功能改善相似,微型钛板对颈椎的活动度影响较少。  相似文献   

2.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13):1158-1163
[目的]比较PEEK棒杂交术与钛棒双节段融合术的临床结果及术后邻近节段退变(ASD)。[方法]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对44例双节段腰椎退变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杂交组21例,采用下位间隙融合,上位间隙不融合,椎弓钉PEEK棒固定;融合组23例,行双间隙融合,椎弓钉钛棒固定术。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欧式功能障碍指数(ODI)和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分析临床疗效。通过测量相邻节段椎间隙高度指数(DHI)、活动范围(ROM)、相邻节段椎间盘Pfirrmann退变分级,评价ASD。以末次随访腰椎CT二维重建评估椎间融合。[结果]末次随访时,两组术后VAS、ODI、JOA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杂交组无任何患者符合ASD的诊断标准。相比之下,融合组有6例患者发生ASD,发生率为26%,其中1例有明显临床症状,诊断为邻近节段退变病。两组分别出现1例螺钉松动,均无临床症状。[结论]应用PEEK棒杂交手术与钛棒融合手术治疗双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均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通过平均24个月以上的随访,结果显示PEEK棒杂交手术延缓ASD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中应用3块钛板固定(C3、C5、C7)和5块钛板固定(C3~C7)对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2年3月~2016年6月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89例。其中,29例列入3节段固定组,使用微型钛板固定C3、C5和C7三个节段;60例列为5节段固定组,使用微型钛板固定C3~C7五个节段。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费用、手术前后JOA评分、颈椎曲度、颈椎活动度改变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3节段固定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手术费用均少于5节段固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9~55个月,平均(30.62±12.34)个月。两组术后JOA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但术后6个月JOA评分改善率3节段固定组为(70.92±10.37)%,5节段固定组为(64.08±11.8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测量方面,两组患者手术前后颈椎曲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颈椎活动度均有丢失,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钛板3节段固定和5节段固定在治疗效果上无显著差异,但3节段固定组使用微型钛板数量少、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手术费用低,优于5节段固定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PEEK)棒半刚性固定系统应用于腰椎退变性疾病后路减压、椎体间融合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51例行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PLIF)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PEEK棒内固定组24例,钛合金棒固定组27例;均行标准腰椎后路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通过腰痛VAS评分及下肢痛VAS评分、ODI评分等指标评价临床疗效;采用改良Brantigan椎间融合标准评价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完整的术后随访资料。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腰痛及下肢痛VAS评分、ODI评分较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时,PEEK棒组患者腰痛VAS评分(1.9±0.4)明显优于钛棒组(2.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下肢痛VAS评分及ODI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根据改良Brantigan椎间融合标准,术后3个月PEEK棒组(83.3%,20例)融合率显著高于钛棒组(55.6%,15例),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6个月,PEEK棒组融合率为91.7%,而钛棒组融合率为81.5%(22例),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植骨融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PEEK棒-椎弓根螺钉半刚性内固定系统应用于腰椎退变性疾病临床治疗中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与传统钛棒内固定系统比较术后腰痛持续缓解明显,其长期疗效仍需要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责任节段腰椎融合术治疗高龄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60例高龄多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其中,82例减压术后仅行责任节段融合,78例减压术后行常规长节段融合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责任节段融合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均少于多节段融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节段融合组并发症发生率略高于责任节段融合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平均随访(24.59±3.25)个月,随术后时间推移,两组患者的VAS评分、ODI指数均显著下降,而JOA评分明显增加,不同时间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时间点,两组间VAS、 ODI和JOA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疼痛、行走、弯腰活动、劳动能力较术前均得到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影像检查显示随访过程中均未发生螺钉松动、断裂等现象,笼架未出现明显移位及下沉,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责任节段融合术治疗高龄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能有效地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且能达到预期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23):2139-2143
[目的]比较选择性减压融合与多节段减压融合治疗伴退行性滑脱的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36例伴有退行性滑脱的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选择性减压融合组(选择组,19例)和多节段减压融合组(多节段组,17例)。选择组仅对引起临床症状的部位进行减压,对术前存在腰椎滑脱或不稳的节段以及术后可能出现失稳的节段予以固定融合。多节段组对影像学所见的狭窄节段均进行充分减压、固定融合。比较两组的年龄、性别、病程、手术时间、失血量、减压节段和融合节段。用JOA、VAS及ODI评分评估临床疗效。随访拍摄腰椎X线片和MRI,观察腰椎稳定性。[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2年以上随访。多节段组的手术时间、失血量及融合节段均大于选择组(P0.05)。两组病例术后末次随访的JOA、VAS和ODI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0.05),末次随访的JOA、VAS和ODI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组减压未融合节段无医源性失稳表现。[结论]选择性减压融合与多节段减压融合治疗伴退行性滑脱的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疗效相当,选择性减压融合具有手术时间短、失血量少和创伤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9):1749-1753
[目的]探讨PEEK (polyetheretherketone, PEEK)棒系统的杂合术式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3月~2017年6月收治并符合纳入标准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20例的临床资料。男8例,女12例;年龄55~83岁,平均(68.20±6.87)岁;病变节段为L3~S1。采用PEEK棒内固系统进行融合与非融合结合的杂合术式进行治疗。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症状改善情况,Stauffer-Coventry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测量手术固定节段近端临近椎间隙高度(DSH)、活动范围(ROM)。[结果] 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1例术中硬膜撕裂予以缝合,未发生不良后果,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随访时间12~39个月,平均(18.55±4.66)个月。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01)。末次随访时,根据Stauffer-Coventry评价标准,临床疗效评价优15例,良3例,中2例,优良率为90%。术后无内固定断裂、松动及神经功能损伤等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邻近节段DSH、ROM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EK棒内固定系统联合应用杂合术式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临床早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Wiltse入路Dynesys内固定术及Wiltse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老年单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35例老年单节段腰椎椎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Wiltse入路Dynesys内固定术15例(Dynesys组),Wiltse入路TLIF 20例(TLIF组);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前及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手术节段和邻近节段活动度(ROM)。结果 Dynesys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低于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ynesys组术后5 d腰背痛VAS评分及ODI均优于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腿痛VAS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腰痛和腿痛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ynesys组固定节段ROM较术前减小,TLIF组固定节段ROM降至0°,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ynesys组上下邻近节段末次随访时的ROM较术前无明显改变,TLIF组上下邻近节段末次随访时ROM均较术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iltse入路具有出血量少、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点。相较于TLIF,Dynesys技术不需要支具外固定,允许早期活动,因不需植骨融合而避免了假关节的形成,能够保留固定节段部分ROM,减少邻近节段的过度活动,在治疗老年腰椎椎管狭窄症中具有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分析棘突间动态非融合装置Coflex与腰椎后路融合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中期疗效,探讨Coflex在预防相邻节段退变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2012年6月应用棘突间动态非融合Coflex和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L_(4、5)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Coflex组和融合组。患者于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对患者术前及术后随访时的腰椎侧位X线片及过伸、过屈侧位X线片和MRI片进行测量,用统计软件SPSS 18.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oflex组及融合组分别有20及22例患者被纳入本研究。两组患者术前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及随访时间均匹配。两组VAS、ODI评分末次随访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Coflex组L_(3、4)节段ROM与手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融合组L_(3、4)节段ROM末次随访(7.38±1.15)°比手术前增加(5.75±0.4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两组L_(3~4)和L_5~S_1椎间隙高度与术前比较有降低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Coflex组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改良Pfirrmann分级,共有4例升高,融合组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分级共有10例升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棘突间动态非融合Coflex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可达到与融合固定同样的中期临床疗效,并且在减少相邻节段退变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经Wiltse肌间隙入路Dynesys固定与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 纳入2015年1月~2017年4月收治的89例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后均随访2年以上,将47例经TLIF手术治疗者设为TLIF组,42例经Wiltse入路Dynesys固定者设为Dynesys组。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及上、下邻近节段活动度,比较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ynesys组住院时间、手术出血量显著低于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的ODI指数、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TLIF组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上、下邻近节段活动度均显著增加,而Dynesys组末次随访时的邻近节段活动度显著低于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Dynesys组ASD发生率显著低于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Wiltse入路Dynesys固定与TLIF手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能获得一致的远期疗效,但前者手术创伤更小,且能保留手术节段活动度,避免手术后邻近节段的过度活动,降低ASD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颈椎前路减压椎间桥形融合器(ROI-C)内固定术和后路单开门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13~2016年在本院手术治疗的50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其中,22例行前路减压椎间桥形融合器内固定(前路组),28例行后路单开门术(后路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结果、临床疗效、影像学结果和并发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路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小于后路组(P0.05)。平均随访(16.96±5.35)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组JOA评分、VAS评分较术前均显著改善(P0.05),两组同时间点JOA评分和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末次随访颈椎曲度(Cobb角)较术前均无明显改变(P0.05),组间相同时间点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末次随访ROM较术前均明显减少(P0.05),前路组ROM显著小于后路组(P0.05)。在并发症方面:前路组1例吞咽困难,2例假体位置不正,1例邻近节段退变;后路组1例C5神精麻痹,1例颈痛加重,1例邻近节段退变。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18%vs. 10.71%, P0.05)。[结论]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颈椎前路减压椎间桥形融合器内固定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住院时间短的优点,但更易发生术后颈椎活动度减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单边和双边椎弓根钉棒内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手术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14例)采用单边椎弓根钉棒内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术治疗;对照组(14例)采用双边椎弓根钉棒内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住院费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术后下地时间;定期采用JOA评分评价脊柱功能,复查X线片判断融合效果;复查MRI明确上下邻近节段椎体高度。结果观察组住院费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低于对照组,术后下地活动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和1年融合率和JOA评分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腰椎前凸角、矢状面平衡和颌眉角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椎后凸角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上、下邻近节段椎体高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边椎弓根钉棒内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获得较好的近期脊柱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中,比较3节段与5节段微型钛板固定的手术情况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7月-2018年3月采用该术式治疗的CSM患者73例,按微型钛板固定方式分成两组:A组43例,仅对C_3、C_5、C_7节段行微型钛板固定; B组30例,术中对C_3-C_7节段均行钛板固定。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医疗费用和临床疗效。结果与B组相比,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缩短,术中出血量亦显著减少,手术费用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和1年的JOA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但术后的JOA改善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3个月和1年的颈椎曲度显著小于A组(P0.05),组间颈椎活动度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内的轴性症状分级和总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钛板联合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CSM可取得良好疗效; 3节段"跳跃式"固定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并显著降低手术费用,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颈椎前路减压椎间桥形融合器ROI-C置入与传统钛板联合cage融合固定治疗连续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科行颈椎前路减压应用ROI-C或传统钛板联合cage融合固定治疗的连续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57例,25例患者采用ROI-C作为内置物(A组),32例患者采用cage和前路钛板作为内置物(B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术前JOA评分、术前颈痛VAS评分及手术节段均无统计学差异。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JOA评分、术后颈痛VAS评分、颈椎生理曲度(Cobb角)、手术节段前凸角、融合率、吞咽困难发生率及邻近节段退变率。结果:A组手术时间141.3±49.9min,术中出血量123.6±54.1ml,B组分别为168.3±44.4min和126.2±32.6ml,A组手术时间低于B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JOA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颈痛VAS评分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同时间点JOA及VAS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术前、末次随访时颈椎生理曲度分别为12.6°±7.3°、21.9°±6.2°;B组分别为14.3°±9.3°、19.6°±7.3°,两组末次随访时颈椎曲度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同时间点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术前、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前凸角分别为3.4°±5.6°、9.6°±5.5°;B组分别为4.4°±4.3°、9.1°±4.1°,两组手术节段术后前凸角较术前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术后有2例诉轻度吞咽困难,吞咽困难发生率8%(2/25),B组术后有10例诉轻度吞咽困难,1例诉中度吞咽困难,吞咽困难发生率34.4%(11/32),两组吞咽困难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3个月手术节段融合率88%(22/25),B组术后3个月手术节段融合率87.5%(28/32),末次随访两组手术节段均获得骨性愈合。A组50个邻近节段中有6个节段椎间盘信号发生退变或退变级别加重,B组64个邻近节段中有8个节段椎间盘信号发生退变或退变级别加重,两组邻近节段退变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颈椎前路减压后应用ROI-C固定治疗连续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可以获得与传统cage联合前路钛板固定相似的临床疗效,但使用ROI-C置入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吞咽困难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enterpiece钛板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后路非融合固定技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01—2013-10诊治的多节段(3节或3节以上)脊髓型颈椎病82例,22例行单开门丝线悬吊椎管扩大成形术(丝线组),27例行单开门丝线悬吊椎管扩大成形加侧块螺钉固定(钉棒组),33例行单开门Centerpiece钛板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钛板组)。结果与钉棒组比,丝线组与钛板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住院时间更短,术后1年颈椎活动度、颈椎曲率指数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丝线组与钛板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颈椎活动度、颈椎曲率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钛板组最窄椎管面积、JOA评分优于丝线组与钉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丝线组与钉棒组最窄椎管面积、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后路非融合技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方法有很多,但采用Centerpiece钛板行后路单开门固定手术效果较好,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oflex棘突间动态内固定系统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腰椎后路椎管减压棘突间植入Coflex棘突间动态内固定系统治疗23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患者。患者术前均接受腰椎MRI和CT扫描,证实相应节段因各个原因继发腰椎管狭窄。在患者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的腰椎正、侧位及动力位X线片上测量手术间隙椎间隙前、后缘高度及椎间活动范围,采用VAS评分及JOA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估。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5~24个月。术后患者腰腿痛症状及间歇性跛行均明显缓解,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术后3、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较术前明显下降,末次随访较术后3、12个月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由术前的(14.65±3.80)分改善至术后3个月的(25.12±1.96)分(P0.05)。椎间隙后缘高度及椎间孔高度较术前增加(P0.05),椎间隙前缘高度较术前略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节段仍保持一定活动度,但较术前有明显下降(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Coflex系统松动、断裂、脱出及相应棘突的骨折等并发症。结论 Coflex棘突间动态内固定系统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可较好地维持相应节段的稳定性、手术节段椎间隙、椎间孔的高度及活动度,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24):2209-2212
[目的]比较双横连与单横连长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6月~2014年9月,53例胸腰段骨折-脱位患者行后路切开复位长节段内固定术,其中27例选择双横连,26例选择单横连。记录两组术后伤椎节段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内固定并发症、JOA功能评分等,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围手术期并发症、卧床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15.9个月,术后佩戴支具时间、JOA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末次随访伤椎节段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横连组无内固定并发症,单横连组出现断棒1例,断钉1例,钉棒松动3例,两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胸腰段骨折-脱位行切开复位长节段内固定时,应采用双横连为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T定位内镜椎管减压术(CT guided endoscopic spinal canal decompression, CTESCD)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2010年6月—2020年6月,采用CTESCD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377例,根据患者临床与影像特点,335例采用椎间孔入路,42例采用椎板间入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手术,无硬膜囊撕裂和神经根损伤等术中并发症;经椎间孔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均显著低于椎板间组(P0.05),但两组在切口长度、术后下床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获随访6~123个月,平均(65.36±34.28)个月。随时间推移,两组VAS和ODI评分均显著减少(P0.05),而JOA评分显著增加(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VAS、ODI和JOA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椎管面积均显著增大(P0.05),突出椎间盘面积及突出物侵占比均显著减小(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患者影像特点选择相应的手术入路,采用CT定位内镜椎管减压术可有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前路减压Zero-p椎间融合器与传统钛板联合cage融合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0月采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的46例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使用Zero-p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内固定22例(A组,n=22),使用传统钛板联合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24例(B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术前JOA评分、手术节段分布均无统计学差异,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JOA评分及JOA改善率、融合率、吞咽困难发生率和邻近节段退变率.结果:A组手术时间为97.3min,术中出血量86.4ml;B组为103.5min 、90.6ml,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1例术后发生吞咽困难,B组8例术后发生吞咽困难,两组吞咽困难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后随访12~31个月,平均21.5个月,B组术后随访13~32个月,平均22.1个月,两组随访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A组JOA改善率为61%,B组为63%,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融合节段均获得骨性融合,A组44个邻近节段有4个节段椎间盘信号发生退变或退变级别加重,B组48个邻近节段有8个节段椎间盘信号发生退变或退变级别加重,两组融合率和邻近节段退变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Zero-p椎间融合器和传统钛板联合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均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但应用Zero-p椎间融合器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在前路颈椎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中应用零切迹自稳型颈椎融合器(ROI-C)与融合器并钛板固定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术后吞咽困难及远期邻近节段骨化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15年5月行ACDF治疗的108例颈椎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59例应用ROI-C固定(A组),49例应用融合器并钛板固定(B组)。在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测量颈椎Cobb角、颈椎弓深、上位邻近节段椎间隙高度,并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估患者颈椎功能。分别采用Odom法及Vaccraro标准进行手术疗效评定,记录2组术后吞咽困难及末次随访时邻近节段骨化发生情况。结果与术前比较,2组术后JOA评分明显提高,NDI明显降低,颈椎Cobb角和弓深明显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术后上位邻近节段椎间隙高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比较,术后JOA评分、NDI、手术疗效优良率和同时间点影像学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B组相比,A组吞咽困难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更低、持续时间更短,邻近节段骨化发生率也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ACDF中应用ROI-C治疗颈椎病安全、有效,与融合器并钛板固定相比,ROI-C能减少术后吞咽困难和邻近节段骨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