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15):1374-1379
[目的]探讨氩气等离子体(argon beam coagulation,ABC)对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GC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2015年6月间本院收治的32例骨巨细胞瘤患者;根据氩气等离子体使用情况,分成氩气等离子体组(试验组)及99%无水酒精组(对照组);术后从肿瘤复发、患肢功能等方面全面综合评价治疗效果。[结果]随访24~46个月,试验组无复发及病理性骨折,对照组复发率17%;试验组(ABC)及对照组(NABC)第3、6个月MST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4个月及末次随访两组MST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优良率92%高于对照组的78%。[结论]氩气等离子体可引起肿瘤组织坏死,不引起病理性骨折,同时控制局部复发率,可获得良好肢体关节功能,氩气等离子体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措施治疗骨巨细胞瘤。  相似文献   

2.
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乐斌  卓小为  刘建纯 《中国骨伤》2007,20(11):765-766
目的:回顾性分析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行手术治疗的病例,探讨骨巨细胞瘤手术病灶刮除与功能重建的方法与疗效。方法: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6~72岁,平均43岁。股骨下端骨巨细胞瘤14例,胫骨上端骨巨细胞瘤7例。无症状偶然发现者2例,膝关节周围疼痛肿胀伴活动障碍者19例。除1例采用截肢术外,对8例儿童及青少年采用瘤体扩大刮除、灭活、植骨治疗;对12例18岁以上成年人采用肿瘤扩大刮除、灭活、植骨及骨水泥充填,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20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48个月,平均42个月。术后肿瘤复发3例,切口液化坏死1例。膝关节功能按李强一等标准评价:优11例,良6例,差3例。结论:对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采用肿瘤扩大刮除、灭活、植骨或骨水泥充填重建功能,降低了肿瘤的复发率,并最大程度地保留了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3.
唑来膦酸(zoledronic acid,ZOL)是第三代双膦酸盐(bisphosphonates,BPs)药物,通过抑制破骨细胞介导的骨重吸收作用,降低骨相关事件,预防肿瘤治疗相关骨流失,提高骨密度,是目前乳腺癌骨转移的标准治疗之一。越来越多临床前研究及临床研究结果表明,ZOL这种骨改良药物,不仅仅是一种骨保护剂,还具有直接和间接的抗肿瘤活性,可降低肿瘤复发、转移,改善预后。ZOL早期应用于乳腺癌辅助治疗的应用地位得以提高,尤其是对于低雌激素水平(自然或治疗相关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手术方式的选择及临床疗效,讨论该病变可接受的外科治疗方式。方法 23例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患者(股骨远端10例,胫骨近端12例,腓骨近端复发并胫骨转移1例)根据病变的临床、影像学特点选择不同手术方式:9例行瘤段切除肿瘤假体置换术;13例行肿瘤扩大刮除瘤腔灭活骨修复和内固定术(植骨9例,骨水泥填充4例),1例行截肢术。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8~50个月。术后3例复发,肿瘤切除骨缺损修复组1例复发,肢体功能评分80%;肿瘤扩大刮除瘤腔灭活骨修复组2例复发,肢体功能评分95%。结论根据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对肿瘤复发的控制及后续治疗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治疗近膝部骨巨细胞瘤的效果。方法:对10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进行临床分析和总结。结果: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骨巨细胞10例,随访1-3年,平均1年4个月,无1例复发,无感染、松动和断裂现象。应用HSS膝关节评分进行分析,优8例,良2例,优良率为100%。结论:近膝关节部骨巨细胞瘤采用瘤段截除,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方法,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GCT)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骨巨细胞瘤协作组(天津医院、济南军区总医院、西京医院、浙医二院、南京军区总医院)2000年3月至2014年7月间所有膝关节周围GCT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按性别、年龄、发生部位、Campanacci分级、Ennecking分期、周围软组织受侵袭情况、病理性骨折程度和手术方式分别进行统计,分析膝关节周围GCT的临床特征。结果 共收集376例GCT患者,原发302例,复发74例;男198例,女178例;发病年龄12~78岁,平均(35.6±12.8)岁,男性发病平均年龄(37.4±13.2)岁,女性发病平均年龄(33.5±12.0)岁,女性发病年龄明显低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左膝关节175例(46.5%)、右膝关节201例(5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股骨远端202例(53.7 %)、胫骨近端174例(4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瘤体破坏偏心性304例(80.9%),中心性72例(19.1 %)。未发生骨折261例(69.4%),简单骨折73例(19.4%),复杂骨折42例(11.2%)。结论 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临床特征及影像学特点在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间存在差异,Campanacci影像学分级越高,其病理性骨折的发生率、囊外病变比例及采取边缘切除方式的比例就越高。  相似文献   

7.
对于骨巨细胞瘤、多发性骨髓瘤及肾细胞癌骨转移患者而言,病灶刮除术后的局部再次复发以及随之而来的骨质破坏是较难处理的问题。而双磷酸盐类药物唑来膦酸具有降低破骨细胞活力的作用,因此对于富含破骨细胞的骨巨细胞瘤来说,唑来膦酸的局部应用具有潜在的治疗功效。本研究分析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上释放的唑来膦酸的洗脱动态,并对其体外抗肿瘤效果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唑来膦酸在新西兰大白兔胫骨骨髓炎发生过程中对骨破坏进程的作用.[方法] 将新西兰大白兔35只分为三组,其中空白组5只,模型组(金黄色葡萄球菌于新西兰白兔右胫骨造骨髓炎模型)15只,唑来膦酸组(在模型组基础上联合使用唑来膦酸)15只,分别饲养2、4、6周后,进行X线片、血液WBC、CRP、骨钙素(BG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等相关指标检测.[结果] X线片Norden评分唑来膦酸组均低于模型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模型组与唑来膦酸组WBC、CRP第2周时最高,之后逐渐下降,两组间始终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两组CRP与空白组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唑来膦酸组BGP第2、4周时较模型组下降,具统计学意义(P<0.05).唑来膦酸组血清TRACP-5b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唑来膦酸组与空白组相比,自第4周出现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唑来膦酸在兔骨髓炎形成过程中能发挥一定的抑制破骨细胞活性作用,从而减缓骨破坏的进程,延缓骨髓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骨巨细胞瘤是一种具有局部侵袭性及溶骨性的交界性原发骨肿瘤,股骨远端及胫骨近端是最常见发生部位。该病好发于20~40岁人群,患者常主诉患肢疼痛、肿胀、无法负重。手术是治疗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主要手段,常见手术方式包括病灶内刮除及广泛切除。单纯病灶内刮除术后复发风险较高,联合各种辅助处理可有效降低术后复发率;广泛切除术后复发风险较低,但膝关节功能较差且并发症发生率增加。近年来涌现出许多针对该疾病的治疗方式,包括开发新型瘤腔填充材料、设计3D打印或个性化假体对瘤性骨缺损重建等。常用全身药物如双膦酸盐和地舒单抗的应用也为骨巨细胞瘤的治疗打开了新的局面。目前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仍是骨肿瘤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就其外科治疗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16例膝关节骨巨细胞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2年3月至2000年1月收治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患者16例,采用彻底切刮病灶后氩气束综合电刀反复烧灼残腔,自体髂骨T型或倒T型植骨,L-梯形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经6个月至7年随访,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1.
A case of multicentric giant cell tumor with synchronous occurrence in all three bones around the knee is reported here in view of its rarity. A 33-year-old average built male reported with complaints of severe pain, gradually increasing swelling around the right knee. A 3 × 2 cm swelling was present on the lateral aspect of the distal end of the right femur and a 3 × 3 cm swelling on the proximal part of the right tibia. Plain X-ray of right knee showed subarticular eccentrically located expansile lytic lesion in the lateral tibia condyle, lateral condyle of femur and patella. 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 and subsequent histology ascertained the diagnosis of giant cell tumor of the bone. The patient was treated successfully with curettage, bone grafting and methyl methacrylate cementing (Sandwich technique).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瘤体刮除骨水泥填充保膝手术与瘤段切除肿瘤型假体置换治疗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8年3月本科手术治疗的30例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患者.其中,17例采用瘤体刮除骨水泥填充治疗(保膝组),13例接受瘤段切除人工膝假体置换(置换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并探讨肿瘤复发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回顾性分析多中心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治疗现状,探讨影响手术方案选择、肿瘤复发以及肢体功能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5个骨肿瘤治疗中心2000年3月至2012年5月病理学确诊并经手术治疗的222例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患者,男120例,女102例;年龄(35.5±12.3)岁。肿瘤行囊内刮除术、切刮除术或边缘切除术。分析流行病学、形态学、影像学因素和临床特征,探索术后肿瘤复发、手术方式、术后肢体功能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行囊内刮除128例(57.6%),切刮除术13例(5.8%),边缘切除术79例(35.5%)。159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率为71.6%。 术后23例复发,复发率14.5%(23/159),术后至复发的时间(23.9±22.3)个月。囊内刮除术后复发率为19.0%,切刮除术为0,边缘切除术为8.9%,手术方式是影响术后复发的唯一因素。复发肿瘤的手术方式与首诊原发肿瘤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复发患者更倾向于边缘切除。病理性骨折、Campanacci分级、Enneking骨肿瘤分期以及有无软组织肿块可明显影响手术方式的选择。囊内刮除术后患者的国际骨肿瘤协会(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 MSTS)评分明显优于边缘切除,Enneking分期、有无软组织肿块、首诊原复发亦可明显影响患者术后肢体功能。结论 手术切除方式是同时影响术后复发与肢体功能的唯一因素。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探计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整块切除,酒精灭活瘤段骨复合假体重建的手术技术及预后。方法 2007年1月至2008年10月,对8例膝关节周围Campanacci Ⅲ级骨巨细胞瘤患者采用肿瘤整块切除,酒精灭活瘤段骨复合假体重建,男5例,女3例;年龄20~40岁,平均31岁。股骨远端5例,胫骨近端3例。4例为原发肿瘤、余4例为复发病例,其中2例伴有病理性骨折。术后根据国际骨肿瘤协会(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 MSTS)“骨与软组织肿瘤术后功能重建的评估标准”进行肢体功能评估。根据国际保肢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Limb Salvage,ISOLS)影像评分标准(复合移植)进行影像学评估。结果 随访38~67个月,平均54个月,未出现复发、转移、假体松动等。灭活骨与宿主骨平均愈合时间5.5个月。随访末期,MSTS评分为25~29分,平均为26.3分(88%),ISOLS复合移植评分为28~35分,平均为32.8分 (88.5%)。1例术后3个月局部疼痛,X线片显示宿主骨-灭活骨有轻微骨吸收,非负重功能锻炼,术后6个月复查骨吸收消失。“爬行替代”可能是酒精灭活骨复合假体重建的主要骨愈合方式,股骨病例的愈合时间略快于胫骨病例。结论 对于膝关节周围Campanacci Ⅲ级骨巨细胞瘤,采用整块切除并酒精灭活瘤段骨复合假体重建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T"形植骨治疗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治疗方法。[方法]本组回顾1995~2003年在本院住院的2l例骨巨细胞瘤病人,Campanacci Ⅰ~Ⅱ级。采用局部肿瘤刮除辅以自体“T”形髂骨植骨及苯酚治疗。随访18~24个月。[结果]19例病人随访期内愈合,负重无明显疼痛,膝关节功能无受限。2例病人8~10个月后复发。[结论]对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采用肿瘤刮除及自体髂骨“T”形植骨苯酚治疗是保存膝关节功能防止复发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骨巨细胞瘤辅助性化疗现代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骨巨细胞瘤的辅助治疗方法,化疗的必要性和适用范围一直存在争议.传统观点认为化疗不良反应大,可产生免疫抑制,影响骨质愈合;化疗药物一般只对增殖中的细胞有抑制作用,而骨巨细胞瘤细胞增殖比率不高,对化疗不敏感,疗效常不令人满意.进一步研究发现化疗药物对体外培养的骨巨细胞瘤细胞的克隆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这为骨巨细胞瘤临床化疗提供了理论依据.临床治疗中对恶性程度高或手术彻底切除的骨巨细胞瘤多采用全身化疗或局部化疗.有学者证实瘤腔内化疗确实能杀灭残存的肿瘤细胞,全身或局部化疗能降低骨巨细胞瘤复发率和转移率.骨巨细胞瘤化疗的适应证、药物选择和应用方式,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