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对先天性房间隔缺损合并房颤的患者,同期进行经皮左心耳联合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珠海市人民医院及四川省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13例先天性房间隔缺损合并房颤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即刻评价封堵疗效,并于术后45天,90天随访观察左心耳和房间隔封堵器的位置、血栓形成以及残余分流情况及患者临床表现。结果 13例患者均成功植入WATCHMAN左心耳封堵器及双盘式房间隔缺损封堵器。术后即刻封堵效果满意,房缺封堵器封堵器位置满意,固定,无残余分流,WATCHMAN封堵器符合PASS原则,术中无器械表面血栓,无心包填塞及血管并发症。随访结果显示,13例患者无新发脑卒中者;未发现心功能恶化者;未发现封堵器移位;未发现左心耳封堵器残余分流加重及器械表面血栓。其中1例患者自行转为窦性心律。结论 对先天性房间隔缺损合并房颤患者,同期实施左心耳联合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具有操作安全简便的特点,近、中期的随访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和心脏CT血管造影(CCTA)用于左心耳封堵术后随访检测器械相关残余分流(PDL)、器械相关血栓的效果。方法:纳入了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7月至2019年8月成功接受左心耳封堵术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患者术后45 d、术后6个月同时进行CCTA和TEE检查,分析对比封堵器PDL、器械相关血栓形成及不良事件等。结果:49例患者成功行左心耳封堵术(Watchman~(TM)封堵器35例,Lambre~(TM)封堵器14例),平均年龄(68.3±9.4)岁,CHA2DS2-VASc评分为(3.24±1.28)分,HASBLED评分为(2.61±1.37)分。术后45 d,49例患者完成TEE和CCTA随访,术后6个月,39例患者完成TEE和CCTA随访。术后45 d随访时,CCTA的PDL检出率明显较TEE高(87.7%vs. 67.3%,P=0.006),另外两种检测手段均在同一例患者中检出器械相关血栓。术后6个月随访时,CCTA的PDL检出率仍高于TEE(84.6%vs. 20.5%,P0.001)。45 d随访时检出的1例器械相关血栓患者,在6个月随访时TEE和CCTA均显示仍存在器械相关血栓,TEE显示血栓大小从23 mm×8 mm缩小到14 mm×3.4 mm。该组病例中有1例患者诊断心原性脑梗死,无死亡事件发生。结论:左心耳封堵术后45 d似乎不能完全封堵左心耳,CCTA比TEE监测到更多的PDL,可作为左心耳封堵术后随访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一站式"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联合左心耳封堵的短中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选择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结构性心脏病科住院的先心病合并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在全麻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介导下行先心病联合左心耳封堵。随访观察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共入选26例患者,1例术后即刻及释放后于封堵器周可见3 mm残余分流,术后随访仍有2~3 mm残余分流,余患者均未发生残余分流。所有患者随访期间封堵器形态、位置良好,无封堵器表面血栓形成、无心包填塞、无新发脑卒中、血栓栓塞、无出血相关并发症。结论先心病联合左心耳"一站式"封堵术安全、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传统左心耳封堵术需使用放射线及造影剂,但部分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因合并肾功能不全等疾病需避免使用放射线及造影剂,本研究旨在探讨单纯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皮封堵左心耳治疗房颤的可行性。方法:于2017-09至2017-12,入选合并慢性肾脏病Ⅳ期房颤患者5例。5例患者平均年龄(68.40±7.31)岁,平均体重(71.81±12.33)kg,平均左心耳开口直径(24.21±3.25)mm,术前平均肾小球滤过率(21.75±6.29)ml/(min·1.73 m~2)。患者均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下行经皮左心耳封堵术,术后1、2、3、6个月于门诊随访,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5例患者均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下完成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平均手术时间为(33.93±10.37)min,封堵器直径32/36 mm 2例,30/36 mm 1例,26/32 mm 2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3.80±0.75)天,均顺利出院。平均随访2个月时,未发生封堵器脱落等手术并发症。结论:单纯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行经皮左心耳封堵术治疗的11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包括术前准备中的心理护理和完善各项检查,术后护理中的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发症的预防、标准化抗凝的护理及生活护理,出院指导和随访等内容。结果 1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恢复良好,术后1天及45天~3个月复查食管超声心动图,确认封堵器位置良好,左心房及左心耳内未见血栓形成,术后3~6个月随访,未发生植入器械相关及抗凝治疗相关的并发症。结论护理人员熟悉专科知识、实施严密观察和有效护理有助于行经皮左心耳封堵术患者术后的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心房颤动(下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脑卒中是房颤最严重的并发症。左心耳封堵术(LAAC)是预防脑卒中的重要手段。然而,术后残余漏是LAAC的常见并发症,并可能导致手术疗效欠佳。多项研究发现,左心耳开口形态、封堵器压缩比、术者操作经验、左心耳封堵器类型对于残余漏都有明显相关性,盘式封堵器因为结构特异性,发生的残余漏要远小于塞式封堵器。本文就塞式封堵器与盘式封堵器对房颤患者左心耳封堵术后残余漏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经皮左心耳封堵术(LAAC)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中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纳入2014年8月至2018年6月在陆军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住院并接受LAAC治疗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计算CHA2DS2-VASc及HAS-BLED评分;在全麻下行LAAC,术后定期随访,复查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并对患者基线资料、左心耳测量数据、LAAC相关资料及术后抗栓方案进行汇总分析,比较LAAC前后TTE及TEE监测结果变化及转归。结果共259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接受LAAC,其中男118例(45.6%),平均年龄(68.2±8.6)岁。CHA2DS2-VASc评分(4.2±1.4)分,HASBLED评分(3.2±0.4)分;259例患者中256例(98.8%)LAAC获得成功,其中253例置入Watchman封堵器[平均直径(26.4±3.6)mm,封堵器平均压缩率(20.1±6.8)%],3例置入ACP封堵器。术后即刻TEE监测显示28例(10.9%)有少量残余分流(≤5 mm)。围术期较严重并发症4例(1.5%,4/259),其中3例(1.2%)为迟发性心脏压塞,均经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治愈,另1例考虑空气栓塞,未处理自行恢复。平均随访(25.9±7.9)个月,TEE发现器械相关血栓形成7例(2.7%,7/256),均经延长抗凝治疗或改服抗凝药物后血栓消失。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器械脱落、血栓栓塞及严重出血并发症。结论 LAAC作为预防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卒中的一项新技术,其临床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行左心耳封堵术的可行性及围术期、术后近期的安全性。方法:对17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入院当天及术后随访时常规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并于入院后进行CAHDS_2评分测定,对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进行左心耳封堵手术治疗。观察患者围术期及术后随访时封堵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7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8例TEE提示存在少量残余分流,围术期有2例术后存在穿刺点瘀斑,3例新发少量心包积液。平均随访45天时仅3例患者存在少量残余分流,未见左心房血栓形成及心包积液。结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行左心耳封堵术成功率高,围术期及近期随访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对非瓣膜性房颤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同期进行经皮左心耳封堵术联合冠脉介入一站式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珠海市人民医院2017年4月-2018年6月收治的5例房颤合并冠心病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后采用阿司匹林100mg Qd+氯吡格雷75mg Qd双抗1年,阿司匹林/波立维单抗长期使用的方案。术后即刻评价左心耳封堵及冠脉介入疗效,并于术后45天,90天随访观察左心耳封堵器的位置、血栓形成以及残余分流情况及患者临床表现。结果 5例患者均成功植入WATCHMAN左心耳封堵器及冠脉支架。术后即刻封堵效果满意,WATCHMAN封堵器符合PASS原则,冠脉介入治疗效果满意。术中无器械表面血栓,无心包填塞及血管并发症。随访结果显示,5例患者无出现脑卒中、心功能恶化者、封堵器移位、封堵器残余分流加重及器械表面血栓、心绞痛或心梗事件,且亦未发现皮肤瘀斑、消化道出血、脑出血等出血事件。结论 对非瓣膜性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同期实施左心耳封堵术联合冠脉介入一站式治疗的安全性可,有一定的可行性,近、中期的随访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Amplatzer Cardiac Plug(ACP,圣犹达公司)是第一款封堵左心耳近端的封堵器,目前在国内较少应用。本中心应用ACP封堵器成功行一例左心耳封堵。患者,68岁,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CHA2DS2-VASc评分为5分,为卒中高危患者。拒绝长期使用口服抗凝药,遂考虑行左心耳封堵术。测定左心耳开口直径最大25mm,锚定区21mm。选择26mm封堵器,植入左心耳后,测定固定盘压缩比13.5%,牵拉试验示固定良好,装置周围无残余漏,提示封堵成功。术后患者恢复好,第三天出院。ACP封堵器的应用为左心耳封堵术的开展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总结了房颤患者2例行ACP左心耳封堵术预防血栓栓塞的护理体会。主要包括术前护理、术中配合、术后护理及出院指导与随访等。认为ACP左心耳封堵术创伤小,闭塞成功率更高。通过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可以使患者积极主动的配合介入治疗,预防术后并发症,达到预防血栓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经胸小切口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封堵术前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初筛12例PDA患者,均符合封堵条件,仰卧位气管插管全麻后,沿食管将探头缓慢插入。手术前行TEE检查进一步明确PDA降主动脉侧及肺动脉侧内径、动脉导管长度及类型、血流方向,指导选择合适的封堵器。术中在TEE实时监测下行PDA封堵术,引导封堵器的正确放置,术后即刻评估封堵器的位置是否固定,是否有残余分流及并发症,术后3个月再行TTE随访。结果:TEE扫查下12例PDA均得到良好显示,其中7例为管型,5例为漏斗型,均适合封堵条件,在TEE的引导下成功完成封堵器的放置,并取得良好效果,动脉导管水平分流均完全消失,术后即刻及3个月随访均未见残余分流。结论:TEE对监测经胸小切口PDA封堵术中封堵器的放置及术后疗效评估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国产左心耳封堵器用于犬左心耳封堵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健康成年杂种犬20只,房间隔穿刺及左心耳造影后,在TEE指导下用一种新型国产左心耳封堵器进行左心耳封堵,于术后2d~1年观察左心耳有无移位、血栓以及内膜生长情况,评价封堵后心功能的变化。结果:20只犬中,1只穿刺房间隔时发生心脏压塞放弃封堵,1只因左心耳太小放弃封堵,18只即刻成功置入封堵器,封堵即刻成功率100%,1只即刻造影及TEE检查见中等量残余漏,1只术后3h因麻醉意外死亡。共17只饲养到实验终点。结论:TEE指导下利用国产左心耳封堵器行犬左心耳封堵观察1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心房颤动合并左心耳血栓行左心耳封堵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连续入选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周浦医院11例经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确诊左心耳血栓,抗凝方案治疗,但不能耐受长期抗凝及抗凝无效时,行左心耳封堵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纳入研究。结果 心房颤动患者包括阵发性、持续性和长程持续性心房颤动,平均年龄为78岁(57~93岁), CHA2DS2-VASc评分平均值为6.2(4~8)分,HAS-BLED评分平均值为3.6(2~6)分。左心耳血栓2型(近端至中端)和3型(远端)分别有2例和9例。3例患者抗凝治疗左心耳血栓消失后行左心耳封堵术,8例患者左心耳血栓存在情况下行左心耳封堵术(1例为2型血栓,7例为3型血栓)。2例患者左心耳血栓消失病例采用Watchman封堵器,其他患者均用LAmbre封堵器完成左心耳封堵术。1例患者左心耳LAmbre封堵术后住院期间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出院后随诊未再发生;其他病例未发生任何明显的围术期不良事件。术后8~12周TEE复查,3例发生左心耳器械相关血栓,继续抗血小板药物联合华法林或非维生素K口服抗凝药(NOACs)抗凝方案。中位随访时间为6(6,13)个月,随访期间未发生心血管和全因死亡、重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心力衰竭恶化和重大出血事件。结论 对于心房颤动合并左心耳血栓患者首选华法林或NOACs抗凝方案,抗凝无效或不能耐受、适宜左心耳封堵术的左心耳血栓患者,可选择左心耳封堵术作为替代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小婴儿经胸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室间隔缺损(VSD)患儿79例,拟行微创非体外循环下封堵治疗。术前行TEE检查,明确室间隔缺损的位置、类型、大小及边缘情况。选择合适的封堵器,术中TEE引导封堵器释放,评价即刻效果。术后1周内复查超声心动图。结果6例患者术前TEE剔除,69例患者封堵成功,4例封堵失败,转体外循环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术中TEE显示,64例无残余分流,5例有微量残余分流。术后1周内超声随访,均见封堵器位置良好,1例有微量残余分流。结论TEE对选择适合行封堵的VSD患者、选择合适的封堵器、引导封堵器的释放及疗效评价均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非风湿性慢性房颤患者最主要的并发症是血栓栓塞。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和外科手术可见绝大部分的血栓形成位于左心耳(LAA)内,只有少数位于左房(LA)内。经口服抗凝药物治疗可以明显减少房颤患者血栓栓塞的发生率。然而由于出血并发症、对双香豆素类药物过敏等原因,许多患者不适合抗凝治疗。这部分患者可通过介入途径行左心耳封堵术降低血栓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心房颤动 ( 简称房颤 ) 患者具有更高的卒中风险。左心耳被证实是房颤患者血栓形成的主要部位。经皮左心 耳封堵术是近年来发展的通过微创导管术封堵左心耳以达到预防房颤患者血栓栓塞的新技术。许多左心耳封堵器 已经正式上市或者进入临床研究阶段。Watchman 是当前使用最广、循证医学证据最多的封堵器。Protect-AF 研究 是第一个头对头对比华法林预防卒中的随机对照研究。目前,Watchman 成为目前第一个经过美国 FDA 批准的左 心耳封堵器。与此同时,国产左心耳封堵器 LAmbre 及 Lefort 也崭露头角并相继进入临床研究。左心耳封堵术开启 了全球预防房颤患者卒中治疗的新模式,即由“局部封堵、单次手术”替代传统的“全身抗凝、终生服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国产左心耳封堵器(LAMax~(TM))封堵犬左心耳的早期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30只健康杂交犬,体重为(27.8±3.7)kg,于左心耳封堵术前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及左心耳造影术,分别测量左心耳开口最大径、深度及LAMax~(TM)工作轴线,观察左心耳分叶,根据测量结果选择封堵伞大小及型号,进行左心耳封堵术,术后即刻再次行TEE及左心耳造影术评价封堵效果。结果:30只犬均完成左心耳造影,根据封堵器选择及释放原则,均成功封堵,其中27只应用LAMax~(TM),3只应用LAMax~(TM)plus,即刻封堵成功率100%。术后即刻TEE检查显示,30只封堵器形态良好;5只有残余分流,3只有少量心包积液,4只封堵伞盘对二尖瓣环造成压迫,锚定盘压缩比为10%~50%。结论:置入LAMax~(TM)早期有效、安全,TEE和左心耳造影相结合对LAMax~(TM)置入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初步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替代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引导、无全身麻醉的改良经皮左心耳封堵术(PLAAO)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对14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以TTE替代TEE引导、无全身麻醉进行PLAAO,术后定期临床随访,观察PLAAO相关主要不良事件。结果所有患者术中器械操作均获成功、无封堵相关严重并发症发生,即刻封堵成功率100%。住院及随访期间无PLAAO相关主要不良事件发生。本组14例患者改良局麻下TTE引导PLAAO患者手术时间及手术费用(不含麻醉及封堵器费用)分别为75~150(108±22)min及14601~33083(22491±5984)元。局麻患者较全身麻醉(全麻)患者每例节约麻醉费用960元。X线透视时间8~32(15.8±7.6)min。结论初步证实TTE替代TEE引导、无全身麻醉的改良PLAAO是安全有效的,这种方法简化了手术过程、有利于PLAAO的推广应用,但仍需更多病例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Watchman封堵器与ACP/Amulet封堵器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行左心耳封堵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方法 纳入标准为不适宜口服抗凝药物治疗、不能长期耐受抗凝治疗、具有高卒中或高出血风险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文献检索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交资料并交叉核对,如遇分歧则讨论解决,或交由第三名研究者协助判断。统计学分析采用RevMan5.4进行软件统计Meta分析,因结局指标为二分类变量,故采用比值比(OR)为效应指标,各指标均给出点估值和95%CI。当P>0.05且I2<0.5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主要观察终点为住院期间以及术后随访的总计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及脑卒中的发生率。次要观察终点为围手术期及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心包积液、心脏压塞和封堵器脱落)。术后随访期间安全性观察包括复查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封堵器相关血栓栓塞(device related thrombus,DRT)、残余漏≥5 mm及出血事件的发生率。 结果 共纳入8篇文献,共计1821人。其中Watchman组896人,ACP/Amulet组925人。主要观察终点:Watchman封堵器组全因死亡率为10.7 %,低于ACP/Amulet组13.8 %( OR:0.74, CI 95% CI: 0.55–0.99, P=0.04, I2=0% ),两组总计心源性死亡率、卒中发生率无差异。次要观察终点:包括心包积液、心脏压塞和封堵器脱落发生率无差异。术后随访的安全性观察:残余漏发生率(≥5 mm)Watchman组1.8 %高于ACP/Amulet组0.8 %( OR: 2.64, CI 95% CI: 1.09–6.41, P=0.03, I2=0% ),出血事件及封堵器相关血栓发生率无差异。 结论 应用Watchman封堵器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行左心耳封堵术对比ACP/Amulet封堵器有较低的全因死亡率。两组心源性死亡率、卒中发生率、围手术及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相当,且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