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究关节镜下肱二头肌肌腱固定术及切断术治疗肩袖损伤合并肱二头肌长头腱(long head of the biceps tendon,LHBT)的效果。方法 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对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在本院进行手术的108例肩袖损伤合并LHBT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临床及随访研究。依据患者采取的不同手术方式分为固定组(52例)与切断组(56例),固定组患者采用关节镜下肱二头肌肌腱固定术,切断组采用关节镜下肱二头肌肌腱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Form,ASES)、关节活动度测量(range of motion,ROM),比较两组手术时间、负重时间、愈合时间及大力水手征(Popeye畸形)的发生率。结果 (1)与术前相比,固定组与切断组患者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均下降,ASES评分均上升,P<0.05;(2)与术前相比,固定组与切断组患者末次随访时ROM指标中前屈、体侧外旋、...  相似文献   

2.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20):1825-1830
[目的]研究关节镜下肱二头肌长头腱与冈上肌腱联合固定术治疗肩袖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月~2015年3月,关节镜下利用冈上肌腱与肱二头肌长头腱联合固定术治疗巨大肩袖损伤40例,其中男16例,女24例;年龄33~64岁,平均(51±5.6)岁。术前查体Neer征、Hawkins征、Speed征、Jobe征等阳性,肱二头肌长头腱压痛阳性。术前肩关节功能Constant-Merly评分(51.1±8.3)分,美国肩肘医师协会(ASES)评分(49.2±5.3)分,VAS疼痛评分(6.2±1.9)分。镜下探查发现除肩袖撕裂外,均伴有肱二头肌长头腱严重磨损。将冈上肌腱与肱二头肌长头腱联合固定修复肩袖损伤,术后上肢制动,Constant-Murley、ASES和VAS评分及影像学指标评估疗效。[结果]手术时间平均(60±16.3)min,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再撕裂等手术相关并发症。4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24个月,平均(14±2.6)个月。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功能Constant-Merly评分(88.2±5.6)分,美国肩肘医师协会(ASES)评分(90.4±6.1)分,VAS疼痛评分(1.2±0.8)分;与术前相比,Constant-Merly和ASES评分均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VAS疼痛评分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巨大肩袖损伤伴肱二头肌长头腱严重损伤采用关节镜下冈上肌腱与二头肌长头腱联合固定术修复,有利于增加肩袖修复的牢固性,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肩袖损伤修复术中两种肱二头肌长头腱(long head of biceps tendons, LHBT)断裂和处理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肩袖损伤合并LHBT断裂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完成肩袖修复后,37例患者采用挤压钉固定LHBT,35例采用带线锚钉缝合套扎固定LHBT。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学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挤压固定组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套扎固定组[(61.4±2.5) min vs (70.2±2.6) min, P<0.001]。随访(16.4±1.5)个月,随时间推移,两组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ASES功能评分显著增加(P<0.05)。末次随访时,挤压固定组患者的ASES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套扎固定组[(13.3±0.2) vs (12.1±0.2), P<0.001],而VAS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恢复完全负重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术后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的CHD均显著增...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关节镜下肩袖修复中肱二头肌长头肌腱(long head of the biceps tendon,LHBT)固定术后近端切断与否,对可修复的肩袖撕裂伴LHBT损伤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20年6月符合选择标准的68例LHBT损伤合并冈上肌肌腱撕裂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关节镜下肩袖修复中LHBT固定术后近端切断与否分为LHBT固定不切断组(A组,32例)和LHBT固定切断组(B组,3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侧别、术前冈上肌撕裂宽度及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量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屈肘肌力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量表、UCLA评分、VAS评分评估患肩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通过肩关节Y位X线片测量肩峰间距(acromionhumeral distance,AHD),末次随访时通过肌骨超声测量两组患者患肩外展0°、30°、60°及90°时AHD和肩峰-大结节距离(acromion-greater tubercle distance,AGT)。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40,P=0.463)。两组患者均获随访,A、B组随访时间分别为(13.0±0.7)个月和(13.1±0.8)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27,P=0.899)。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屈肘肌力均达Ⅴ级。A组术后6例(18.75%)、B组9例(25.00%)出现并发症(包括患肩疼痛、三角肌萎缩、肩袖再撕裂),均无神经血管损伤、术区感染、关节僵硬、LHBT痉挛痛及Popeye畸形等并发症发生,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85,P=0.535)。两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的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量表、UCLA评分及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3、6个月B组上述评分均优于A组(P<0.05),术后12个月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肩关节Y位X线片测量示,两组末次随访时AHD均较术后即刻减少,但差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247,P=0.212);末次随访时A组AHD显著大于B组(t=-2.291,P=0.025)。肌骨超声检测外展抬肩过程中,外展0°-30°A组AHD和AGT减小程度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展0°-60°A组AHD和AGT减小程度及外展0°-90°A组AGT减小程度均明显小于B组(P<0.05)。结论 关节镜下肩袖修复中LHBT固定术后近端切断与否均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LHBT固定术后切断LHBT近端结构与保留LHBT近端结构相比,前者6个月内疼痛缓解更明显,后者肩关节上方稳定性更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改良手术切口修复与关节镜下修复巨大肩袖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自2014-01—2017-01诊治的42例巨大肩袖撕裂,23例采用改良手术切口切开修复(切开组),19例在关节镜下修复(关节镜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6个月疼痛VAS评分、肩关节功能Constant评分,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42例均获得至少6个月随访。与关节镜组比较,切开组手术时间更短,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术后6个月时肩关节功能Constant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中出血量、术后6个月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关节镜手术,采用改良手术切口修复巨大肩袖撕裂能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能更有效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介绍巨大肩袖损伤(irreparable massive rotator cuff tears, IRCT)镜下阔筋膜移植重建上关节囊(superior capsular reconstruction, SCR)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效果。[方法] 2018年1月—2020年1月,对27例IRCT采用上述手术治疗。全面关节镜检查后,清理退变及无张力组织,肱二头肌长头腱根据情况切断固定或转位。按实际缺损情况,切取同侧大腿阔筋膜,制备移植物。滑轮技术将移植物引入,采用关节盂侧锚与肱骨侧锚钉固定,并与周围组织缝合。[结果] 27例患者手术顺利,无神经、血管损伤并发症。术中20例同期行肩胛下肌修复,20例行LHBT转位加强,7例行LHBT切断。术后手术切口愈合良好。随访时间(19.4±3.1)个月,随时间推移,CMS、ASES和UCLA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而VAS评分显著减少(P<0.05)。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术后AHD显著增加(P<0.05)。移植物形态保持良好。[结论]镜下阔筋膜移植上关节囊治疗巨大肩袖损伤技术可行,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关节镜下肩峰减压肩袖清理术治疗老年不可修复性巨大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1—2019-12采用关节镜肩峰下减压肩袖清理术治疗的28例老年不可修复性巨大肩袖损伤,比较术前与术后6个月疼痛VAS评分、ASES评分、Constant评分。结果 2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至少6个月的随访。术后3例出现关节僵硬,但不影响日常生活。术后6个月疼痛VAS评分较术前降低,ASES评分、Constant评分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节镜下肩峰减压肩袖清理术治疗老年不可修复性巨大肩袖损伤简单有效,术后恢复较快,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肱二头肌长头肌腱退变性损伤行肩关节镜下结节间沟高位腱固定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慢性退变性损伤病例,均为肱二头肌长头肌腱退变性撕裂且不伴肩袖撕裂,采用肩关节镜下结节间沟成形结合双线锚钉高位腱固定术。比较术前、术后3 d、14 d、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rating scale of the 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和Constant评分,并统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37例患者均获得了术后6个月的观察和随访,无一例出现大力水手征,2例在术后3个月和6个月仍存在轻度疼痛性肌痉挛。与术前相比,术后的VAS评分持续显著下降,尤其在术后1个月以后下降更为明显。肩关节ASES评分和Constant评分也较术前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肩关节镜下结节间沟成形结合锚钉高位腱固定术是治疗退变性肱二头肌腱病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关节镜下缝线桥分层修复术治疗肩袖分层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5月—2015年5月符合选择标准的54例肩袖分层撕裂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8例行关节镜下缝线桥分层缝合修复,对照组26例行关节镜下缝线桥全层缝合修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侧别、撕裂类型以及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肩关节Constant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ASES)、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评分、肩关节前屈活动度、体侧外旋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并比较两组肩关节功能评分、活动度及肩袖再撕裂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延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83,P=0.000)。术后两组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12个月,两组术后12个月时UCLA、ASES、VAS、Constant评分及肩关节前屈、外旋活动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试验组4例(14.3%)、对照组5例(19.2%)患者发生肩袖再撕裂,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37,P=0.626)。结论关节镜下缝线桥分层修复术治疗肩袖分层撕裂,在肩关节功能评分、肩关节活动度及术后再撕裂方面与传统缝线桥全层固定术比较无明显差异,而且手术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性评价肩峰成形术在关节镜下肩袖修复过程中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BM、CNKI、VIP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8年3月10日。检索肩袖修复与肩峰成形治疗肩袖损伤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比较两组患者Constant评分、ASES评分、UCLA评分、VAS评分和再手术率。应用RevMan 5.3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RCTs,共586例肩袖修复病例,其中肩峰成形组301例,非肩峰成形组28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肩峰成形组的Constant评分显著高于非肩峰成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2.98,95%CI 0.87~5.09,P=0.006);随访12个月时,肩峰成形组VAS评分显著低于非肩峰成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0.61,95%CI-0.85~0.36,P=0.003),前者再手术率也显著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14,95%CI 0.03~0.62,P=0.010)。但两组在ASES评分和UCLA评分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肩袖损伤的患者,肩关节镜手术中行肩峰成形术在Constant评分、再手术率方面优于不做肩峰成形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全肩关节镜下两种缝线桥技术治疗肩袖损伤的疗效。方法 将86例肩袖损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采用全肩关节镜下双滑轮无结缝线桥技术治疗,43例)和对照组(采用全肩关节镜下传统缝线桥技术治疗,43例)。记录两组手术情况、疼痛VAS评分、Constant评分、ASES评分、UCLA评分、肩关节活动度。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12个月。(1)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疼痛VAS评分:两组术后1、2个月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 Constant、ASES、UCLA评分:术后2个月两组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肩关节上举、内收、外展、后伸、前屈:术后2个月两组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肩关节镜下微创手术治疗肩袖损伤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症状,改善肩关节功能,采用双滑轮无结缝线桥技术与传统缝线桥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全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与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肩袖修补术临床疗效的比较。方法回顾性研究了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在2004年3月至2006年12月间,对56肩(55例患者)肩袖撕裂患者进行两种修补方法的疗效比较,至少随访19个月,平均随访27个月。分为A组30肩(29例患者),B组26肩(26例患者);A组患者采用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肩袖修补术;B组患者采用全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患者随访资料包括,住院时间、并发症、关节活动度、肌力、MRI评价术后肩袖愈合情况等,并进行UCLA、VAS及ASES评分,两组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后ASES、UCLA、VAS评分测试结果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组间术后评分改善情况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发现A组再撕裂4例(13.3%),B组再撕裂3例(11.5%),两组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撕裂患者与肩袖完整患者相比,术后ASES、UCLA、VAS评分的改善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关节镜下肩袖修补与小切口肩袖修补治疗肩袖撕裂的临床疗效在2~3年的随访期内并无统计学差异,再撕裂的发生率为10%~15%,肩袖再撕裂与肩袖完整患者在功能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经肌腱修补术和转全层撕裂修补术治疗肩袖关节侧部分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肩袖关节侧部分撕裂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经肌腱修补组(采用经肌腱修补术,23例)和转全层修补组(采用转全层撕裂修补术,23例)。比较两组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UCLA评分、ASE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以及术后恢复活动时间。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2个月。术中及术后均无神经血管损伤、锚钉脱出及深部感染、肩关节功能明显受限等并发症发生。术后MRI和彩超复查肩袖肌腱再撕裂情况:转全层修补组发现2例,经肌腱修补组未发现。疼痛VAS评分、UCLA评分、ASES评分:末次随访时两组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 <0.05),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末次随访时肩关节活动度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恢复日常活动时间转全层修补组早于经肌腱修补组(P <0.05)。结论关节镜下经肌腱修补术和转全层撕裂修补术治疗肩袖关节侧部分撕裂,均可显著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但经肌腱修补术的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较慢。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肩关节镜下与开放式肩袖修补术治疗中度肩袖撕裂的近期疗效。方法以80例中度肩袖撕裂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40例)行开放式肩袖修补术,研究组(40例)行全肩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统计两组手术指标,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疼痛反应及肩关节功能评分,观察术后3个月内并发症。结果两组手术耗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和创口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VAS、ASES、Constant、UCLA评分、前屈活动度和外展活动度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50%)显著低于对照组(25.00%)(P0.05)。结论肩关节镜下与开放式肩袖修补术均可有效治疗中度肩袖撕裂,然而肩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医源性创伤更小,术后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单纯微创钢板固定与钢板联合肩袖张力带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5年5月本科手术治疗的47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其中,24例采用单纯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单纯钢板组),23例采用钢板联合肩袖张力带内固定(钢板-肩袖固定组)。比较两组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情况,以及肩关节疼痛评分(VAS)、Constant-Murley评分、UCLA评分、DASH评分、盂肱关节活动度(ROM)和肱骨颈干角。[结果]钢板-肩袖固定组的手术时间、围术期出血量均大于单纯钢板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围术期VA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7例患者平均随访(26.14±2.18)个月。随术后时间延长,两组的Constant-Murley评分及单纯钢板组的UCLA评分显著增加(P0.05),而DASH评分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同时间点钢板-肩袖固定组的Constant-Murley评分、UCLA评分和DASH评分均优于单纯钢板组。此外,随时间延长,两组的ROM均改善,其中,钢板-肩袖固定组前屈-后伸ROM及外旋-内旋ROM有显著改善(P0.05),钢板-肩袖固定组ROM优于单纯钢板组。随术后时间延长,两组肱骨颈干角均有丢失,但钢板-肩袖固定的颈干角丢失少于单纯钢板组。[结论]对于肱骨近端骨折采用微创钢板联合肩袖张力带固定,可改善肩关节功能恢复,降低内翻畸形及大结节复位丢失。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关节镜下肩峰减压加肱二头肌长头腱(LHBT)切断与单纯肩峰减压治疗肩峰撞击综合征的疗效,探讨LHB切断的适应证.方法 2006年2月至2008年5月,对42例(42肩)肩峰撞击综合征的患者采用关节镜治疗,其中24例行单纯肩峰减压成形手术(A组),18例行肩峰减压的同时附加LHBT切断(B组),患者平均年龄为65岁(50~75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疼痛程度、活动度及随访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术前均有明显的肩关节疼痛、无力和活动受限,手术前后采用Constant评分评估患者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42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5个月(12~24个月)随访,A组患者Constant总评分从术前平均38.3分(20~54分)改善至术后67.3分(47~89分),21例(87.5%)患者术后满意.B组患者Constant总评分从术前平均38.1分(18~54分)改善至术后68.6分(47~88分),16例(88.9%)患者术后满意,两组Constant总评分和满意率比较差异均尢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2周疼痛缓解较A组有明显改善(P<0.01),但术后1年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下肩峰减压成形对肩峰撞击综合征有明显疗效,LHBT切断能短时间缓解肩关节的疼痛.经过半年以上保守治疗无效、肩关节严重疼痛不能缓解或疼痛加重、运动要求不高、肩关节镜下发现LHBT有病变的老年患者(>65岁)是LHBT切断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肱二头肌肌腱切断治疗老年可修复性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从而为老年肩袖损伤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指导。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采用肩关节镜治疗肩袖损伤老年患者60例,根据是否行肱二头肌长头腱切断分为两组:切断组(关节镜下肩袖修补并肱二头肌长头腱切断术)30例,对照组(单纯关节镜下肩袖修补)30例。术前和术后运用视觉模拟(VAS)评分法、Constant-murley(CMS)评分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评分进行疼痛和功能评定。结果两组术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VAS评分较术前均有改善;对照组在术后6个月时较术后3个月改善不大,组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CMS及UCLA功能评分与术前比较都有明显提高;通过组内CMS评分中外展和前屈功能比较,术后1年和术前都有明显提高,组间对比术后1年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针对老年肩袖损伤患者,肩关节镜下肱二头肌长头腱切断对肩关节功能无明显影响,有效降低术后残留疼痛,该手术方式值得在临床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修补术与全关节镜下修补术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治疗的肩袖损伤86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即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修补组(A组)和全关节镜下修补组(B组)。A组46例,男25例,女21例;平均年龄(52.8±7.8)岁;采用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肩袖修补术治疗。B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平均年龄(53.2±9.5)岁;采用全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度、肌力情况以及ASES、UCLA、VAS评分。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18~35个月,平均20.8个月。A组患者术后肩关节外展活动度(131.4±18.8)°,外旋(64.9±8.8)°,内旋(63.7±7.3)°;B组患者术后外展活动度(132.3±16.9)°,外旋(65.1±9.4)°,内旋(64.4±8.1)°;两组术后肩关节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但术后两组患者肩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患者ASES评分88.4±8.9,UCLA评分29.6±3.6,VAS评分1.4±0.3;B组患者ASES评分89.5±9.6,UCLA评分30.8±4.1,VAS评分1.3±0.4;治疗后两组ASES、UCLA评分较治疗前增加,VA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但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修补术与全关节镜下修补对于肩袖损伤均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可以提升手术治疗安全性及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系统评价肩关节镜下肩袖修补联合应用富血小板血浆(PRP)对肩袖撕裂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影响。方法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 databases、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NM)、中国知网(CNKI)以及万方数据库等,全面检索关于PRP应用对肩袖撕裂修补安全性和有效性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年限为建库至2016年9月。按照既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审阅文献,严格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提取各项指标数据并利用Rev Man 5.3软件对资料进行Meta分析。对PRP组与对照组间的再撕裂率、Constant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ASE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行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对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UCLA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行随机性效应模型分析,对巨大和小范围肩袖撕裂再撕裂率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最终共纳入随机对照试验文献14篇,患者929例,其中PRP组466例,对照组46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PRP组较对照组术后再撕裂率降低[RD=-0.12,95%CI(-0.18,-0.07),P0.01]、术后Constant评分提高[MD=2.43,95%CI(1.11,3.76),P0.01],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UCLA评分[MD=-0.01,95%CI(-1.38,1.35),P0.05]、ASES评分[MD=0.27,95%CI(-1.43,1.97),P0.05]、VAS评分[MD=-0.34,95%CI(-0.72,0.03),P0.05]及并发症[RD=0.05,95%CI(-0.02,-0.12),P0.05]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PRP应用可降低肩袖撕裂修补术后再撕裂率、提高术后患者生活质量,但应谨慎预防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下保留肱二头肌长头腱的肌腱固定术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早期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0月至2014年4月,对43例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患者施行保留肱二头肌长头腱的肌腱固定术,其中男16例,女27例,年龄39~60岁,平均50.6岁。术前与术后3、6、12个月进行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肩关节评分及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SES)评分。结果所有患者术程顺利,平均随访14.2个月(12~18个月)。术前ASES评分为(15.65±6.06)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为(39.80±11.21)分,UCLA肩关节评分为(13.25±3.77)分,术后12个月 ASES 评分为(34.70±2.47)分,Constant‐Murley 肩关节评分为(86.00±6.35)分,UCLA肩关节评分为(31.75±2.40)分。术后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UCLA肩关节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患者疼痛缓解,未出现复发,无一例发生肱二头肌长头腱回缩引起的大力水手征。结论肩关节镜下保留肱二头肌长头腱的肌腱固定术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早期疗效满意,可有效避免肌腱止点固定松动导致的肌腱回缩相关并发症,是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