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子宫剖宫产切口疤痕缺损妊娠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6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00例子宫剖宫产疤痕缺损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宫腔镜电切(宫腔镜组,50例)和阴式子宫瘢痕修补术(阴式手术组,50例)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缺损。结果阴式手术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少于宫腔镜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腔镜组术后并发症3例(6%),包括切口疼痛2例,切口感染1例;阴式手术组术后并发症12例(24%),包括切口疼痛5例,切口感染3例,肠梗阻4例,宫腔镜组术后并发症率低于阴式手术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阴式手术组经期恢复正常率高于宫腔镜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手术切除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缺损具有微创,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一定程度上优于宫腔镜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治疗子宫瘢痕妊娠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6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米非司酮片、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患者双侧子宫动脉灌注甲氨蝶呤治疗,并行子宫动脉栓塞术+超声引导下清宫术治疗。记录两组患者阴道出血量、血HCG转阴时间等指标,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阴道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血HCG转阴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血HCG下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成功率为86.05%明显高于对照组67.44%(χ~2=4.17,P=0.04)。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6.98%(3/43)明显低于对照组23.26%(10/43)(χ~2=4.44,P=0.03)。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超声引导下清宫术+双侧子宫动脉灌注甲氨蝶呤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开腹剖宫产瘢痕妊娠病灶切除联合子宫下段修补术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联合清宫术两种治疗方式在剖宫产瘢痕妊娠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09~2014年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并接受手术治疗的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245例,将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开腹剖宫产瘢痕妊娠病灶切除联合子宫下段修补术组(开腹组)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联合清宫术组(栓塞后清宫组)。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围术期资料及门诊随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种治疗方法的成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98.0%vs.96.0%,P0.05)。开腹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显著多于栓塞后清宫组[(95.0±48.4)ml vs.(23.0±17.6)ml](P=0.000)。开腹组患者术后血清β-HCG降至正常所需时间显著短于栓塞后清宫组[(30.7±10.7)d vs.(34.7±9.6)d](P0.05)。术后子宫下段前壁剖宫产瘢痕处异常回声消失的时间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35.7±10.8)d vs.(24.4±13.6)d](P0.05)。开腹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栓塞后清宫组[(77.0±15.0)min vs.(30.0±16.0)min](P=0.00)。开腹组患者的住院治疗费用显著低于栓塞后清宫组[(7 919.6±3 680.6)元vs.(15 285.6±2 962.9)元](P=0.00)。电话随访两组患者术后月经复潮的时间,开腹组显著短于栓塞后清宫组[(37.4±8.9)d vs.(40.9±7.2)d](P0.05)。结论开腹剖宫产瘢痕妊娠病灶切除联合子宫下段修补术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联合清宫术各有优点,均为安全、有效的剖宫产瘢痕妊娠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Bakri球囊填塞治疗中央型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按不同止血方法将中央型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宫腔Bakri球囊填塞法止血,对照组采用宫颈填纱联合B-Lynch缝合术止血。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及术后24 h内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子宫切除病例,对照组2例(6.67%)因止血无效行子宫全切除,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除2例子宫切除患者,其余患者术后月经均恢复正常。第42天复查彩色超声均提示子宫复旧良好,无宫腔粘连等并发症。结论 Bakri球囊填塞治疗中央型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止血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AWE)药物治疗和手术联合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68例剖宫产术后AWE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32例)口服孕三烯酮药物,观察组(36例)行病灶切除术联合孕三烯酮口服。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36例(100%)均获治愈,对照组中17例(53.13%)获治愈;随访6~12个月,观察组无复发病例,对照组中10例(31.25%)复发,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剖宫产史、腹壁切口瘢痕处经期疼痛性肿块及彩超扫查结果,即可确诊为AWE。一旦确诊应予以手术彻底切除并联合孕三烯酮口服治疗,可有效预防复发。严格掌握剖宫产的指征,规范进行手术操作,是预防剖宫产术后AWE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宫腔镜电切术联合左炔诺孕酮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本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11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病灶电切术,对照组患者术后予以黄体酮胶囊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术后予以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置入治疗,随访患者术后18个月,统计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经期、月经量和血红蛋白浓度变化情况,记录随访期间患者子宫内膜息肉复发情况,观察随访期间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术后6、12和18个月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经期和月经量均显著低于术前水平(t=17.291~53.074,P=0.000~0.0000.05),而血红蛋白浓度均显著高于术前水平(t=10.317~14.125,P=0.000~0.0000.05);且研究组患者术后6、12和18个月子宫内膜厚度、经期和月经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而血红蛋白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t=3.042~8.415,P=0.000~0.0000.05)。术后随访18个月内,研究组患者子宫内膜息肉总体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水平,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930,P=0.0150.05)。两组患者随访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16.36%和10.91%)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χ~2=0.695,P=0.4050.05)。结论宫腔镜电切术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可有效改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临床症状,减少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提高血红蛋白水平,预防子宫内膜息肉复发,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经阴道及腹腔镜手术路径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2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75例Ⅲ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路径分为两组:阴式手术组40例,采用经阴道子宫瘢痕妊娠病灶切除术+子宫修补术;腹腔镜手术组35例,采用腹腔镜瘢痕妊娠病灶切除术+子宫修补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手术。阴式手术组术中出血量少于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腹腔镜组,术后24 h疼痛评分和住院费用均低于腹腔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月经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式手术组术后无并发症发生,腹腔镜手术组发热2例、尿潴留1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子宫瘢痕妊娠病灶切除术具有疗效确切、止血效果好、手术快捷、术后恢复快、治疗周期短、费用低的优势,值得临床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宫腹腔镜联合修补术治疗剖宫产后子宫切口憩室的临床应用效果,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64例剖宫产后子宫切口憩室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子宫腹腔镜联合修补手术,对照组患者给予阴式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手术疗效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修复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腹腔镜联合术在治疗剖宫产后子宫切口憩室时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宫-腹腔镜手术治疗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对患者β-HCG及月经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06—2017-06间宁陵县人民医院收治的56例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患者。根据不同术式分为2组,各28例。观察组行宫-腹腔镜手术,对照组行传统清宫术。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月经恢复时间和β-HCG恢复正常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腹腔镜手术治疗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有利于患者β-HCG及月经恢复正常,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内生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宫腔镜手术治疗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医院2014年3月至2016年6月65例内生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临床诊治资料,其中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者为对照组(32例),采用宫腔镜手术治疗者为观察组(33例)。记录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术后宫腔引流量及术后住院时间,统计两组患者术后血β-hCG恢复至正常和月经恢复至正常的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44.1±4.8)分钟与对照组(68.9±7.1)分钟比较,t=16.54,P=0.00;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0,0.00)。观察组术后血β-hCG恢复至正常时间、宫腔引流量分别为(21.3±8.2)天、(21.7±3.3)ml与对照组(22.8±8.9)天、(22.8±3.5)ml比较,t=(0.70,1.30),P=(0.48,0.19)。观察组术后月经恢复至正常的时间为(42.7±4.3)天明显短于对照组(46.5±4.7)天,t=3.40,P=0.00;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与对照组比较,P0.05;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结论应用宫腔镜手术治疗内生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可减轻对患者的损伤,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宫腔超声造影对于剖宫产子宫瘢痕憩室的诊断意义及不同微创手术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3月至2015年10月因剖宫产子宫瘢痕憩室住院行手术治疗患者共52例,术前行经阴道超声及宫腔超声造影检查,并测量憩室相关指标,全部患者分为A和B两组,A组32例行宫腔镜剖宫产子宫瘢痕憩室修补术,B组20例行宫腔镜探查术+腹腔镜剖宫产子宫瘢痕憩室切除术+子宫修补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以及两种手术方案治疗效果。结果宫腔超声造影检查诊断剖宫产子宫瘢痕憩室准确率100%,经阴道超声检查准确率80.8%。阴道不规则流血持续时间5d时,测量憩室长度为(9.3±0.5)mm,症状≤5d时,其长度为(7.6±0.6)mm,两组的憩室长度有显著的差异(P0.05﹚;后位子宫,测量憩室深度为(7.5±0.4)mm,前位子宫,其深度为(5.9±0.4)m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住院天数均少于B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式均无手术并发症发生;A组手术有效率90.6%,B组有效率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超声造影在诊断剖宫产子宫瘢痕憩室时准确度更高,可以作为临床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剖宫产子宫瘢痕憩室的长度可能与症状的轻重有关,后位子宫较前位子宫更易发生剖宫产子宫瘢痕憩室;宫腔镜及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在治疗剖宫产子宫瘢痕憩室时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对于无生育要求的患者,宫腔镜手术是一种操作简便、恢复快且创伤小的治疗方案,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可选择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可以更好地修复憩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治疗外生型瘢痕妊娠对患者子宫内膜及远期妊娠情况的影响。方法:将64例外生型瘢痕妊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32)接受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n=32)接受经阴道孕囊注射甲氨蝶呤联合清宫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效果、术后6个月瘢痕形态与残余肌层情况、再次妊娠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月经复常时间、阴道流血时间、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转阴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瘢痕长度、宽度及深度观察组均小于对照组,瘢痕处残余肌层厚度及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瘢痕憩室类型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生型瘢痕子宫患者应用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治疗可有效促进瘢痕愈合、子宫内膜恢复,对改善远期妊娠结局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清宫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9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实施子宫动脉栓塞术,术后适时在超声引导下实施清宫术。结果 39例患者中,38例实施子宫动脉栓塞术48~72 h后在超声引导下顺利完成清宫术。清宫术中出血量为(47.24±11.32)m L,住院时间为(14.24±5.72)d,血β-HCG恢复正常的时间为(18.72±7.16)d。1例因术中持续性出血且无法有效控制,遂行经腹子宫瘢痕妊娠病灶切除并修补后痊愈。患者出院后均获随访6~10个月,月经恢复时间(46.13±9.32)d,未出现闭经等卵巢早衰症状。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清宫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对卵巢的内分泌功能影响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06—2013-06间收治的50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肌注治疗。对两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8.0%,对照组总有效率56.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血β-HCG转归时间、阴道出血量等,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具有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安全有效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研究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AIEMS)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39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将39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18例).观察组采用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孕三烯酮药物进行治疗,观察记录二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术后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均痊愈,治愈率100%,对照组18 例患者中治愈10 例,治愈率55.56%,二组患者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二组患者切口肿块、切口痛、经期肿块增大、经后期缩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21例患者症状基本消失,对照组部分患者症状好转或消失,二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12 个月,观察组无1 例复发,对照组6例复发,二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是一种医源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方法,降低剖宫产率,规范剖宫产手术,术中保护腹壁切口是预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图像分析技术辅助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8例增生性瘢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3例)和观察组(2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行软组织扩张术。观察组采用图像分析技术辅助软组织扩张术;一期置入扩张器前对瘢痕部位行三维激光扫描,并模拟切除瘢痕,计算缺损面积;二期术前行三维激光扫描测量扩张皮肤面积,确定能足够修复皮肤缺损时行二期手术。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注水时间、注水量、切口愈合时间、皮瓣成活率,以及术后6个月时切口瘢痕增生情况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其注水时间、注水量及切口愈合时间减少,皮瓣的成活率增高(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切口瘢痕的增生率降低,患者的满意度提高(P0.05)。结论采用图像分析技术辅助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可以为皮肤扩张程度及切除范围提供依据,从而改善增生性瘢痕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腹腔镜手术治疗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临床价值,进一步探讨其临床应用的优越性。方法:采用统一入组标准、同期临床对比研究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腹腔镜(腹腔镜组,n=18)与开腹(开腹组,n=18)病灶切除加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年龄、剖宫产次数、孕周、β-HCG值、包块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患者住院时间及住院总费用。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及费用多于开腹组,而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病灶切除加修补术可直观地看清腹腔内环境,具有确诊的作用,同时可行治疗性手术,微创,清除病灶彻底,康复快,是目前治疗子宫切口瘢痕妊娠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妊娠保守治疗的效果。方法将63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2组。观察组(37例)采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对照组(26例)给予甲氨蝶呤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阴道出血时间、出血量、β-HCG降至正常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妊娠,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双侧子宫动脉栓塞在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20年12月来本院就诊的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5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58例病人分为治疗组(n=29)和对照组(n=29)。对照组予药物保守治疗措施。治疗组予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记录两组刮宫术前准备时间、住院时间、血β-hCG恢复正常时间以及清宫术出血量和时间。结果治疗组的刮宫术前准备时间、住院时间、血β-hCG恢复正常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清宫术出血量和清宫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与药物保守疗法相比,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的效果更佳,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颅骨修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颅骨修补手术的不同时机将80例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分为2组,每组40例。观察组于去骨瓣减压术后1~3个月内实施颅骨修补术,对照组于去骨瓣减压术后4~6个月实施颅骨修补术。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2组患者术前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4周观察组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12个月,依据GOS评分,观察组预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行颅骨修补术,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