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检索中国医院知识仓库、万方数据库、Pub Med等中英文数据库,收集各数据库自创建日期至2016年8月公开发表的关于棘球蚴病临床表现的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使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2007建立数据库,利用R 3.2.3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计算棘球蚴病分型、脏器出现率、严重程度分级及其构成和病死率。结果共纳入165篇文献,总计18 613例患者。细粒棘球蚴病患者和多房棘球蚴病患者分别占93.74%(17 447/18 613)、5.78%(1 076/18 613)。病灶出现率最高的脏器为肝(63.70%,11 857/18 613),其次为肺(24.13%,4 492/18 613)。棘球蚴病严重程度分为无症状、轻(中)症、重症,分别占6.17%(1 139/18 458)、66.12%(12 204/18 458)、27.71%(5 115/18 458),多房棘球蚴病的严重程度高于细粒棘球蚴病(χ2=164.560,P0.05)。棘球蚴病术后1年病死率为0.83%(155/18 613),其中多房棘球蚴病术后1年病死率为2.27%(19/842),高于细粒棘球蚴病的0.70%(102/14 587)(χ~2=24.811,P0.05)。提示棘球蚴病以肝为主要病灶器官,多房棘球蚴病的严重程度和病死率均高于细粒棘球蚴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棘球蚴病流行现状,为制定科学的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于2016年8-10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阿里地区噶尔、改则、普兰、札达、革吉、日土和措勤等7个县进行棘球蚴病流行情况调查,对居民进行腹部B超检查,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对调查对象予以诊断,对疑似病例辅以血清学筛查。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每个村抽取20名当地村民;每个县抽取一所县完全小学4~6年级学生,每个年级不少于50名学生,采用一对一问答式进行防治知识和行为调查。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阿里地区7个县22个行政村4 740名居民进行棘球蚴病检测,检出棘球蚴病病例111例,检出率为2.34%(111/4 740),其中细粒棘球蚴病病例94例,检出率为1.98%(94/4 740);多房棘球蚴病病例13例,检出率为0.27%(13/4 740);未分型病例4例,检出率为0.08%(4/4 740)。棘球蚴病检出率居前3位的县依次为措勤县3.76%(31/824)、改则县3.18%(32/1 007)、噶尔县2.13%(18/847),且7个县人群的棘球蚴病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816,P0.01)。男女性别比1∶1.92,女性的检出率为2.93%(73/2 489),明显高于男性的1.69%(38/2 251)(χ~2=8.008,P0.01)。60~岁年龄组检出率最高,各年龄段棘球蚴病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161,P0.01)。不同职业人群棘球蚴病检出率最高为牧民3.34%(78/2 338)。牧区棘球蚴病检出率最高,为2.53%(87/3 437)。结论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是棘球蚴病高发地区,女性,牧民,年龄60岁以上组应为重点防治人群。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西藏自治区林芝市棘球蚴病流行情况。方法于2016年8-10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按牧区、农区、半农半牧区和城镇等4种不同生产类型地区,在墨脱、朗、米林、察隅、波密和工布江达等6个县抽取行政村。各县按人口数确定抽取行政村的数量。每个行政村抽取200人,对1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腹部B超检查,对疑似病例辅以血清学筛查,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对调查对象予以诊断。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每个村抽取20名当地村民,每个县再抽取1所县完全小学4~6年级学生,每个年级不少于50名学生,采用一对一问答式进行防治知识和行为调查。每村抽取20户养犬户,每户仅采集1条犬的粪样(1~3 g),ELISA检测犬粪棘球绦虫抗原。每个行政村抽取当地繁育、宰杀的羊(猪)10只或牛5头,检查肝、肺等脏器,记录动物年龄和发现的包囊数量。在检出多房棘球蚴病患者的行政村的居民居住地周围1 km范围内捕捉各种成年鼠(不少于300只),剖检鼠肝、肺棘球蚴感染情况。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抽取6个县28个行政村开展调查,B超检查5 016人,检出棘球蚴病病例47例,其中细粒棘球蚴病病例42例(占89.36%),多房棘球蚴病病例5例(占10.64%)。6个县均检出细粒棘球蚴病病例,工布江达、察隅、波密等3个县发现多房棘球蚴病病例。男、女性的棘球蚴病检出率分别为0.78%(17/2 167)和1.05%(30/2 849)。年龄最小的为2岁,最大的为93岁,各年龄组均有病例检出,人群棘球蚴病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χ~2=16.151,P0.05)。不同文化程度人群的棘球蚴病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73,P0.05)。林芝地区只有两种生产类型,半农半牧区的检出率为1.01%(44/4 376),高于农区的检出率(0.47%,3/640)(χ~2=1.733,P0.05)。男性和女性半农半牧区的检出率均为最高,分别为4.02%(8/199)和3.43%(7/204)。犬粪棘球绦虫抗原阳性率为3.59%(18/501),家犬和野犬粪棘球绦虫抗原阳性率分别为3.21%(11/343)和4.43%(7/158),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67,P0.05)。察隅县啮齿类动物棘球蚴感染检出率为1.45%(5/345)。仅1头猪检出棘球蚴感染。人群总的棘球蚴病防治知识认知合格率为27.40%(385/1 405),不同县人群总的棘球蚴病防治知识认知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020,P0.05)。结论林芝市6个县均有细粒棘球蚴病病例分布,3个县发现多房棘球蚴病病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甘肃省棘球蚴病病例特征,为人群棘球蚴病筛查和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分析2014—2015年甘肃省棘球蚴病流行调查中发现的495例棘球蚴病病例特征,用Spss 20.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495例棘球蚴病病例分布于55个县(区),以细粒棘球蚴病流行为主、占97.98%,多房棘球蚴病占2.02%;病例平均年龄52岁,男女性别比为1∶1.12,汉族(占60.00%)、藏族(占39.94%)、农民(占60.20%),以及文化程度低者(文盲占39.80%、小学占39.39%)是该病的重点人群;B超影像特征显示,485例细粒棘球蚴病例以感染早期的CL型(37.73%)和CEⅠ型(35.46%)居多,10例多房棘球蚴病例在各型均匀分布,病例中以单包囊为主(占79.39%),病灶直径小于8 cm(占84.24%)居多,以单个脏器寄生为主,侵犯的主要脏器为肝脏,单纯肝脏寄生病例占总病例的95.15%。结论甘肃省棘球蚴病分布广泛,应针对重点人群开展人群筛查和健康教育;加强基层筛查人员B超和免疫学检测技术培训,提高对感染病例的早期发现及进行鉴别诊断的能力,开展多种途径的病人发现模式,提高腹部以外脏器感染病人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5.
2007年新疆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棘球蚴病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2007年新疆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人群棘球蚴病主要流行现状及其分布特征.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在该县抽取铁布肯乌散乡、那仁和布克牧场2个地区的居民,用问卷调查、血清免疫学和B超检查等方法进行人群棘球蚴病流行病学现况调查.结果 调查人群B超及手术史检出的棘球蚴病患病率为9.0%(64/712),血清学阳性率为15.6%(111/712),其中细粒棘球蚴病患病率为8.7%(62/712),多房棘球蚴病患病率为0.3%(2/712).不同职业、年龄、家庭屠宰牲畜和饮用水源的人群细粒棘球蚴病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职业以牧民患病率[13.4%(27/201)]最高,年龄以20~<40岁年龄组人群患病率最高(12.8%),但不同性别、民族及文化程度人群细粒棘球蚴病患病率和血清学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细粒棘球蚴病在该地区高度流行,职业、年龄及饮用水源可能是其主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西藏自治区4种生产类型地区棘球蚴病流行现状。方法于2016年8-12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和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西藏牧区、农区、半农半牧区、城镇等4种不同生产类型地区共7个地(市)(拉萨市、林芝市、山南市、昌都市、日喀则市、那曲地区、阿里地区)70个县(区)的调查村,对1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B超检查。结果共B超检查77 049人,检出棘球蚴病患者1 230例,检出率为1.60%,其中细粒棘球蚴病占87.64%(1 078/1 230)。4种生产类型地区人群棘球蚴病检出率以牧区人群的最高,为2.48%(572/23 038),农区最低,为0.78%(29/3 719),半农半牧区和城镇分别为1.46%(470/32 173)和0.94%(159/16 899);4种生产类型地区人群棘球蚴病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1.670,P0.05)。男性和女性棘球蚴病检出率均以牧区最高,分别为2.05%(220/10 756)和2.74%(352/12 854);牧区(2.74%)和半农半牧区(1.66%,310/18 632)的女性棘球蚴病检出率均高于男性(2.05%;1.14%,160/14 011)(χ~2=11.899,P0.01;χ~2=15.347,P0.05)。不同年龄组的人群棘球蚴病检出率以牧区的60~岁年龄组最高,为5.56%(130/2 338),城镇15岁年龄组未检出;农区、牧区和半农半牧区的人群棘球蚴病检出率均随年龄组增高呈上升趋势,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_(趋势)=39.057,179.698,100.914;P0.05)。不同文化程度的人群棘球蚴病检出率以牧区的文盲人群最高,为3.21%(438/13 633),城镇的学龄前儿童未检出;不同生产类型地区的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及以上人群棘球蚴病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9.676,16.683,16.650,11.222;P0.05)。不同居住方式人群的棘球蚴病检出率以半农半牧区的夏季游牧冬季定居人群最高,为4.09%(73/1 783),牧区和农区的其他居住方式人群未检出;4种生产类型地区的不同居住方式人群棘球蚴病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3.452,P0.01)。结论西藏4种生产类型地区人群棘球蚴病检出率以牧区最高,其中高年龄组人群、文盲人群、女性人群应列为重点防治对象。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棘球蚴病流行现状。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16年8-10月抽取日喀则市17个县(区)(亚东县于2012年已调查)的调查村,对1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B超检查,疑似病例辅以血清学检测,计算人群棘球蚴病检出率,推算患病率和患病人数。每个调查村随机抽取家畜(猪、羊)10头或牛5头,采用内脏剖检法调查家畜棘球蚴病患病情况。发现细粒棘球蚴病病例的县,在患者居住地周围和犬经常活动的区域捕捉各种成年鼠数不少于300只,检查啮齿类动物棘球蚴感染情况。每个调查村随机抽取20个养犬户,采集犬粪,ELISA检测棘球绦虫抗原。随机抽取每个调查村20名村民,每个县抽1所完全小学4~6年级学生,采用问卷形式调查人群棘球蚴病防治知识认知情况。结果B超共检查日喀则市18个县(区)96个调查村21 497人(包含2012年调查的亚东县的数据),检出棘球蚴病患者289例,检出率为1.34%。推算人群患病率为1.10%,推算患病人数为7 792例。检出病例中以细粒棘球蚴病为主,占90.31%(261/289)。全市18个县(区)均有细粒棘球蚴病流行,13个县(区)同时发现多房棘球蚴病病例。不同县(区)中,仲巴县检出率最高,为4.03%(33/819),仁布县最低,为0.24%(2/833);不同地区棘球蚴病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963,P0.05)。女性棘球蚴病检出率为1.50%(191/12 737),高于男性的1.12%(98/8760)(χ~2=5.676,P0.05)。不同年龄组中,≥70年龄组棘球蚴病检出率最高,为2.75%(22/799),1~9岁年龄组检出率最低,为0.34%(12/3 479);人群棘球蚴病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χ~2=61.390,P0.05)。不同文化程度中,文盲人群检出率最高,为1.56%(190/12 214),小学、大专及以上人群检出率较低,分别为1.04%(74/7 086)和1.08%(4/372);不同年龄组棘球蚴病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502,P0.05),且有随文化程度增高而呈降低的趋势(χ~2趋势=5.704,P0.05)。不同职业中,牧民的棘球蚴病检出率最高,为2.68%(76/2 831);不同职业棘球蚴病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110,P0.05)。不同生产类型中,牧区的棘球蚴病检出率最高,为1.83%(85/4 654),农区最低,为0.91%(75/8 285);不同生产类型人群的棘球蚴病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450,P0.05)。终宿主犬粪棘球绦虫抗原阳性率为4.73%(92/1 946),家犬(5.42%,66/1 218)和野犬(3.57%,26/728)的棘球绦虫粪抗原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55,P0.05)。中间宿主啮齿类动物棘球蚴感染检出率为1.02%(3/293),家畜(牛、羊)棘球蚴感染检出率为11.61%(67/577)。人群棘球蚴病防治知识认知合格率为33.08%(1 500/4 534),且小学生的棘球蚴病防治知识认知合格率(39.57%,1 064/2 689)高于居民的(23.63%,436/1 845)(χ~2=125.541,P0.05)。结论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人群和动物棘球蚴病/棘球绦虫病流行情况重,女性、高年龄组、低文化水平、牧民人群应为重点防治对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掌握青海省玛沁县人体棘球蚴病感染状况,为该地区棘球蚴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包虫病诊断标准(WS257-2006)》,使用B超扫描和间接血凝试验对玛沁县所辖乡镇1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棘球蚴病患病情况和血清学调查。在优云乡、当洛乡和下大武乡采集犬粪,采用ELISA法进行棘球绦虫粪抗原检测。结果B超结果显示,玛沁县人群棘球蚴病检出率为7.4%(116/1 561),细粒棘球蚴病和多房棘球蚴病检出率分别为5.3%(82/1 561)和2.2%(34/1 561)。人群血清抗体阳性率为23.8%(307/1 288)。82例细粒棘球蚴病患者中,23例棘球蚴直径10 cm,占28.1%(23/82),最大径者为18 cm。棘球蚴占位数量≥2个的患者24例,占20.7%(24/116)。玛沁县男性和女性患病率分别为5.3%(40/753)和9.4%(76/80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职业人群中家务、僧侣和牧民的棘球蚴病患病率较高,分别为18.0%(11/61)、12.2%(5/41)和11.1%(84/758),不同年龄组中以60岁以上和30~40岁人群棘球蚴病患病率最高,分别为18.2%(24/132)和10.3%(31/302),10岁以下儿童患病率为2.9%(18/628)。玛沁县棘球蚴病患病率最高的3个乡依次为优云乡、昌麻河乡和当洛乡,患病率分别为11.7%(29/247)、9.5%(6/63)和8.4%(54/645)。共采集犬粪199份,其中棘球绦虫粪抗原阳性54份,阳性率为27.1%(54/199),优云乡的阳性率为40.4%(23/57),显著高于其他两乡(P0.05)。结论玛沁县以细粒棘球蚴病为主、多房棘球蚴病为辅的混合流行区,以女性、家务和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较高,地区分布上主要集中在优云乡、昌麻河乡和当洛乡。  相似文献   

9.
分析超声诊断的1 917例青海省肝棘球蚴病病例,了解当地肝棘球蚴病的分型特点及流行特征,为防治及效果评价提供依据。收集青海大学附属医院2013年1月至2019年3月腹部超声诊断为肝棘球蚴病的1 917例病例的主要信息,利用SPSS 19.0软件对不同类型、性别、年龄、民族的肝棘球蚴病患者数量进行χ2检验分析。1 917例肝棘球蚴病病例中,细粒、多房、混合棘球蚴病患者人数分别为1 041例(占54.3%)、 867例(占45.2%)、 9例(占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男、女性肝棘球蚴病患者人数分别为914例(占47.7%)和1 003例(占5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0~19岁、 20~39岁、 40~59岁和≥60岁肝棘球蚴病患者人数分别为148例(占7.7%)、 739例(占38.6%)、 735例(占38.3%)和295例(占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藏族、汉族、回族、蒙古族和其他民族患者人数分别为1 564例(占81.6%)、 256例(占14.9%)、 66例(占3.4%)、 19例(占1.0%)和11例(占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实变型细粒棘球蚴病患者(340例,占32.7%)和浸润型多房棘球蚴病患者(442例,占51.0%)数量最多。青海省肝棘球蚴病以细粒棘球蚴病和多房棘球蚴病为主。  相似文献   

10.
青海省久治县人群棘球蚴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人群棘球蚴病流行现状,为科学制定青藏高原本病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应用ELISA检测及B超探查综合确定人群棘球蚴病的感染与患病情况。结果人群棘球蚴病ELISA检测阳性率为29.26%(287/981)、患病率为8.01%(124/1549)。其中细粒和多房棘球蚴病患病率分别为5.42%(84/1549)和2.52%(39/1549)、两型混合患病1例,多房棘球蚴病所占构成比为31.45%(39/124)。结论进一步证实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为棘球蚴病混合存在流行县,县内棘球蚴病危害极为严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昌都市人群棘球蚴病和终宿主棘球绦虫感染的现状。方法 2016年8-10月,在昌都市下辖的江达、贡觉、类乌齐、丁青、察雅、八宿、左贡、芒康、洛隆、边坝和卡若等11个县(区),按牧业区、半农半牧区、农业区和城镇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行政村。每个行政村抽取常住居民200人进行B超检查,对疑似病例进行ELISA检测血清棘球蚴特异性抗体作进一步筛检,计算人群患病率。每个行政村抽取20户养犬户,收集犬粪,ELISA检测犬粪中棘球绦虫粪抗原。每个行政村抽取当地繁育、宰杀的羊(猪)10只或牛5头,检查肝、肺等脏器,记录动物年龄和发现的包囊数量。在检出多房棘球蚴病患者的行政村的居民居住地周围1 km范围内捕捉各种成年鼠(不少于300只),剖检鼠肝、肺棘球蚴感染情况。每个行政村随机抽取20名居民,每个县抽1所完全小学,在4~6年级每个年级抽不少于50名学生,以问卷形式对居民和学生进行棘球蚴病防治知识与行为调查。结果共调查了昌都市11个县(区)的68个行政村,11个县(区)均发现细粒棘球蚴病病例,除芒康县外的其余10个县(区)均发现多房棘球蚴病病例。人群B超患病检出率为1.44%(206/14 289)。昌都市人群棘球蚴病推算患病率为1.50%,推算患病人数为9 842人。检出病例中细粒棘球蚴病占81.07%(167/206)。人群棘球蚴病检出率以≥70岁年龄组最高,为4.05%(9/222),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χ~2=33.706,P0.05);牧民棘球蚴病检出率最高,为4.66%(103/2 208),不同职业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8.146,P0.05);文盲人群的棘球蚴病检出率最高,为2.00%(149/7 455),检出率随文化程度增高而呈降低的趋势(χ~2=6.831,P0.05);牧业区、半农半牧区、农业区和城镇棘球蚴病检出率分别是1.71%(48/2 800)、1.69%(144/8 506)、0.43%(11/2 578)和0.74%(3/405),不同生产类型人群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335,P0.05)。终宿主犬粪棘球绦虫抗原阳性率为5.74%(78/1 358)。中间宿主啮齿类动物棘球蚴感染检出率为2.17%(2/92),家畜(猪、牛、羊)棘球蚴感染检出率为12.09%(41/339)。居民棘球蚴病防治知识认知合格率为17.83%(271/1 520),学生为21.82%(340/1 558),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14,P0.05))。结论昌都市棘球蚴病流行范围广,居民患病率和感染风险均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棘球蚴病流行现状。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6年8-10月抽取那曲地区安多、班戈、比如、嘉黎、那曲、尼玛、聂荣、申扎、双湖、索县等10个县(区)(巴青县2012年已调查)的调查村,对1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腹部B超检查,计算人群棘球蚴病检出率,推算人群患病率和患病人数。采用内脏剖检和PCR结合的方法调查牛、羊和啮齿动物等中间宿主棘球蚴感染情况。ELISA检测犬粪棘球绦虫抗原。每个调查村随机抽取20名居民,每个县抽1所完全小学的4~6年级小学生,采用问卷形式进行棘球蚴病防治知识认知情况调查。不同人群的棘球蚴病检出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B超共检查11个县(区)58个村11 897人,检出棘球蚴病患者382例,检出率为3.21%。推算那曲地区患病率为3.37%,患病人数为15 565例。11个县(区)均检出细粒棘球蚴病病例,7个县(区)检出多房棘球蚴病病例。检出病例以细粒棘球蚴病为主,占88.74%(339/382)。女性棘球蚴病检出率为3.66%(236/6 451),高于男性的2.68%(146/5 446)(χ~2=8.77,P0.05)。不同县(区)人群中,以安多县棘球蚴病检出率最高,为6.00%(50/833),班戈县最低,为1.44%(12/833);不同县(区)人群棘球蚴病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2,P0.05)。不同年龄组人群棘球蚴病检出率以≥80岁年龄组最高,为10.00%(8/80),1~9岁年龄组最低,为0.3%(5/1 665);不同年龄组棘球蚴病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29,P0.05),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χ~2趋势=123.29,P0.05)。不同职业间棘球蚴病检出率以其他职业最高,为5.94%(13/219),学生最低,为0.19%(2/1 075);不同职业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51,P0.05)。不同文化程度人群中,非文盲人群棘球蚴病检出率为2.61%(88/3 377),低于文盲人群的3.45%(294/8 520)(χ~2=5.29,P0.05);不同文化程度检出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62,P0.05)。那曲地区仅牧区和半农半牧2种生产类型,牧区人群棘球蚴病检出率为3.37%(339/10 072),高于半农半牧区的2.36%(43/1 825)(χ~2=4.75,P0.05)。小型啮齿类动物仅调查比如县,共检查黑唇鼠兔304只,棘球蚴感染检出率为0.33%(1/304)。共检查家畜(牛、羊)366头,棘球蚴感染检出率为5.74%(21/366),其中以申扎县最高,为32.5%(13/40)。检测犬粪棘球绦虫抗原阳性率为10.08%(109/1 081)。人群棘球蚴病防治知识认知合格率为31.01%(824/2 657),小学生的棘球蚴病防治知识认知合格率(34.29%,539/1 572)高于居民的(26.27%,285/1 085)(χ~2=18.93,P0.05)。结论那曲地区同时有细粒棘球蚴病和多房棘球蚴病流行,且检出率和推算患病率较高,女性、高年龄组、低文化程度、牧区人群为棘球蚴病重点防治对象。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本实验通过研究对比不同时间两种肝棘球蚴病灶周围组织纤维化情况,进一步了解肝棘球蚴病的病理生理发展过程,为肝棘球蚴病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建立动物模型,使用HE,Masson染色以及COL1,COL3、α-SMA、TGF-β1免疫组化染色对比观察两种肝棘球蚴病在不同时间纤维化情况的不同。结果 随着时间的变化肝细粒棘球蚴病灶周围纤维化由弥漫到聚集,可形成连续致密的纤维外膜;肝多房棘球蚴病灶周围组织纤维化始终为弥漫性,无法形成连续质密的纤维外膜。细粒棘球蚴组病灶周围COL1(r=-0.768,P<0.05)、COL3(r=-0.781,P<0.05)、α-SMA(r=-0.867,P<0.05)、TGF-β1(r=-0.854,P<0.05)的表达强度与时间呈负相关,多房棘球蚴组病灶周围COL1(r=-0.349,P>0.05)、COL3(r=-0.037,P>0.05)、α-SMA(r=-0.107,P>0.05)、TGF-β1(r=-0.148,P>0.05)的表达强度与时间无相关性。 无相关性同时观察到两种包虫周围细胞外基质胶原含量不同,细粒棘球蚴组I、III型胶原比高于多房棘球蚴组(Z=-3.23,P<0.05)。结论 相较于多房棘球蚴,细粒棘球蚴病灶周围可产生连续致密的纤维外囊。细粒棘球蚴在外囊形成后纤维化进程减弱或停止,多房棘球蚴在整个病程中均有活跃的纤维化反应。细粒棘球蚴相较于多房棘球蚴外囊的I/III型胶原比值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2019年四川省色达县棘球蚴病流行情况,为优化棘球蚴病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6—2019年对四川省色达县2周岁以上常住人口开展棘球蚴病调查,2019年调查家犬、牦牛和啮齿类动物棘球蚴感染情况,分析人群和动物棘球蚴病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16—2019年色达县人群棘球蚴病总患病率为3.72%(1 613/43 362),其中细粒棘球蚴病、多房棘球蚴病和混合型棘球蚴病患病率分别为1.72%(745/43 362)、1.98%(860/43 362)和0.02%(8/43 362)。牧区居民棘球蚴病患病率为4.13%(1 577/38 149),显著高于半农半牧区(0.69%,36/5 213)([χ2] = 151.82,P < 0.05);男、女性人群棘球蚴病患病率分别为3.76%(819/21 787)和3.68%(794/21 5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19,P > 0.05)。学生患病类型以细粒棘球蚴病为主,占93.78%(422/450);牧民患病类型以多房棘球蚴病为主,占72.16%(801/1 110),患病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588.57,P < 0.05)。游牧人群棘球蚴病患病率为4.58%(1 008/22 021),显著高于定居人群(2.83%,605/21 341)([χ2] = 91.88,P < 0.05)。2019年家犬棘球绦虫抗原阳性率为0.19%(4/2 157),牦牛棘球蚴病检出率为8.00%(16/200),啮齿类动物棘球蚴病检出率为3.10%(31/1 000)。结论 四川省色达县棘球蚴病流行较严重;需持续加强传染源控制,强化对患病人群救治力度,及时加强对游牧人群及宗教人士的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5.
青海省达日县棘球蚴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棘球蚴病的流行分布现状,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于2007年8~9月对达日县6个乡各2~3个自然村的3周岁以上常驻牧民分别用B超、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IHA)和间接ELISA法(重组Ag B和Em 18抗原)检查两型棘球蚴病患病和感染情况。并调查当地啮齿类动物、牦牛、绵羊和野犬的感染情况,对采集的棘球绦虫和棘球蚴用PCR-RFLP方法进行虫种鉴定,并确定其基因型。收集牧民的家犬粪便,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粪抗原阳性率。 结果 共调查牧民1 723人,B超查出棘球蚴病患者236例(占13.7%),其中囊型和泡型棘球蚴病患病率分别为5.5%(95/1 723)和8.2%(141/1 723)。男、女性棘球蚴病患病率分别为11.6%和16.0%(χ 2=7.0,P<0.05)。家犬粪抗原阳性率为11.3%(31/275)。剖检9只无主犬,其中5只棘球绦虫感染阳性,对检获的虫体经PCR-RFLP鉴定,1只犬感染细粒棘球绦虫,基因型为G1,4只犬感染多房棘球绦虫。牦牛、绵羊的细粒棘球蚴感染率分别为26.4%(14/53)和5/16,对从牦牛、绵羊检获的细粒棘球蚴经PCR-RFLP鉴定,基因型均为G1。捕获高原鼠兔239只,石渠棘球绦虫感染率为11.3%(27/239)。 结论 达日县存在细粒棘球绦虫、多房棘球绦虫和石渠棘球绦虫的分布,泡型和囊型棘球蚴病在人群中严重流行,犬是细粒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主要传染源。  相似文献   

16.
为掌握全国棘球蚴病防治进展,总结防治经验,发现存在的问题,对2022年全国棘球蚴病防治工作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截至2022年底,全国共有370个棘球蚴病流行县(市、区、旗) 29 926个流行村。2022年全国流行县(市、区、旗)现有棘球蚴病患者25 227例,平均患病率为58.35/10万(25 227/43 232 609)。细粒棘球蚴病15 554例,多房棘球蚴病8 169例,混合感染255例,未分型1 249例。新发现棘球蚴病患者1 270例,其中细粒棘球蚴病991例,多房棘球蚴病89例,混合感染5例,未分型185例;<12岁人群102例,≥12岁人群1 168例。2022年,全国棘球蚴病流行省(自治区)共开展人群腹部超声筛查3 576 121人次,其中,<12岁人群筛查751 440人次,≥12岁人群筛查2 824 681人次;血清学检测超声筛查疑似人员17 404人次。2022年370个监测点<12岁人群超声筛查患病率为0.02%(60/287 437),其中新发现患者占患者数的40.00%(24/60)。Ⅰ、Ⅱ类流行县(市、区、旗)监测点≥12岁人群超声...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棘球蚴病的伤残权重,推算我国棘球蚴病的疾病负担。方法于2016年12月-2017年3月,在甘肃、青海、四川、新疆等4个省(自治区)各选取1家棘球蚴病定点医院,调查1个月内的所有棘球蚴病住院病例;每个省(自治区)抽取2个棘球蚴病流行县,每个县抽取25例棘球蚴病病例,共计200例。根据《国际功能、伤残健康分类》和健康调查简表SF-36,编制棘球蚴病患者生命质量调查表,对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调查。分析棘球蚴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和伤残权重,根据我国棘球蚴病的患病率、现患人数、不同严重程度的伤残权重和人口学资料,计算棘球蚴病的疾病负担,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患者的生存质量、疾病严重程度进行参数检验和非参数检验。结果从甘肃、青海、四川、新疆等4个省(自治区)分别收到调查问卷76、95、79、89份,共339份;有效问卷分别为76、91、79、88份,共334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8.53%(334/339)。男性占46.4%,女性占53.6%,平均年龄45.15(4~79)岁。细粒棘球蚴病病例占73.65%(246/334),多房棘球蚴病病例占24.85%(83/334),未分型病例占0.15%(5/334)。无症状、轻症、中症、重症、死亡病例分别占40.58%、40.88%、10.80%、5.26%、2.49%。棘球蚴病患者的平均生存质量评分为0.716,其中细粒棘球蚴病患者为0.735,多房棘球蚴病患者为0.66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64,P0.01)。男性患者生存质量评分为0.739,女性患者的为0.69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86,P0.01)。无症状、轻症、中症、重症、死亡的伤残权重分别为0.257、0.280、0.359、0.363和1.000,棘球蚴病平均伤残权重为0.302。人均伤残损失寿命年为1.864,其中细粒棘球蚴病患者为1.64年,多房棘球蚴病患者为2.55年,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69,P0.01)。估算我国棘球蚴病的伤残损失寿命年为29.36万人年、减寿年数为2.88万人年,疾病负担为32.24万人年。结论棘球蚴病在我国的流行范围广,疾病负担重,对当地居民的危害不可忽视,亟需加大对该病的防治力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甘孜州棘球蚴病流行地区石渠县、甘孜县和白玉县的患病情况,为制定棘球蚴病精准防控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9—2021年分别对石渠县、甘孜县和白玉县的棘球蚴病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调查,记录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信息,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腹部B超和血清学检查。采用卡方检验对率进行比较,检验水准为α=0.05。结果在3县的35个乡镇开展研究,共纳入1 209人进行腹部B超检查。检出阳性病人989名,其中多房棘球蚴病患者占60.71%,细粒棘球蚴病患者占26.87%;患者年龄介于6~92岁;女性患者占61.09%;牧民和文盲患者分别占77.15%、78.97%。结论在棘球蚴病流行县,多房棘球蚴病患者占比较大,患者以女性、牧民为主,且文化程度较低,应对这部分人群密切检测,做到精准化防控。  相似文献   

19.
为掌握全国棘球蚴病防治进展,对2021年全国棘球蚴病防治工作数据进行了汇总和分析。截至2021年底,全国共有370个棘球蚴病流行县(市、区、旗) 30 421个流行村,流行乡常住人口4 758.41万人。2021年全国流行县(市、区、旗)现有棘球蚴病患者26 773例,平均患病率为0.06%(26 773/47 584 117),其中细粒棘球蚴病16 625例,多房棘球蚴病8 327例,混合感染311例,未分型1 510例;新发现棘球蚴病患者1 346例,其中细粒棘球蚴病1 075例,多房棘球蚴病86例,混合感染7例,未分型178例;<12岁人群147例,≥12岁常住人群1 199例。2021年,全国棘球蚴病流行省(自治区)共开展人群腹部超声筛查447.17万人次,其中,<12岁人群筛查87.15万人次,≥12岁常住人群筛查360.02万人次;血清学检测11 358人次。2021年370个监测点<12岁人群超声筛查患病检出率为0.02%(72/336 959),其中新发现患者占检出患者数的58.33%(42/72);≥12岁常住人群中,Ⅰ、Ⅱ类流行县(市、区、旗)监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四川省甘孜州棘球蚴病流行病学特点,为改进棘球蚴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SPSS19.0和Epi info3.5软件,对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2006-2011年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棘球蚴病疫情数据和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6-2011年累计报告病例8 939例,累计患病率818.7/10万,其中牧民占88.9%(7 949/8 939);全州18个县均有病例报告,病例分布乡镇占总乡镇的66.8%(217/325),以牧区和半农半牧区为主,石渠、色达2个牧业县报告病例占总病例数的84.3%(7 535/8 939);最小年龄1岁,最大99岁,平均年龄41岁,20-60年龄组占84.3%(7 534/8 939);男女性别比为1∶1.19,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P<0.01);2011年儿童血清学阳性率3.0%(126/4 231)及牲畜内脏棘球蚴病阳性率11.1%(496/4 465)较2007年4.2%(395/9 413)、13.9%(906/6 496)均有所下降(P<0.01),2011年犬粪抗原阳性率21.9%(3 532/16 099)与2007年阳性率21.8%(826/3 7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川省甘孜州的棘球蚴病流行依然严重,须进一步加大综合防控力度,以减轻和遏制棘球蚴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