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研究多层螺旋CT重建与胸部X线片对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治疗前诊断提供参考基础。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疑似肋骨骨折患者1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男性71例,女性49例,年龄平均(39.67±5.28)岁。对所有疑似肋骨骨折患者均行胸部X线片和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进行检查,观察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对各类型裂骨骨折患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120例疑似肋骨骨折患者经影像学检查及复查后均确诊为肋骨骨折,且共计骨折189处。经检查诊断骨折类型,其中线性46处,不完全性28处,错位性83处,粉碎性32处。本研究结果显示,X线片检查共诊断肋骨骨折127处,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共诊断肋骨骨折174处,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检出率(92.06%)明显高于X线片检出率(67.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肋骨骨折的整体检出率极高,三维立体图像可有效降低诊断漏诊及误诊,适合临床检查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64排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诊断肋骨及肋软骨方面的临床效果、作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肋骨、肋软骨骨折患者共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行64排螺旋CT图像重建和X线检查,记录并评估CT重建技术与X线检查对肋骨及肋软骨骨折诊断准确率并进行比较。结果本研究80例患者,肋骨骨折共165根,肋软骨骨折共39根。单发骨折患者为26例,占32.5%,多发骨折患者为54例,占67.5%。CT三维重建检查肋骨及肋软骨骨折的整体诊断率显著高于数字化X线检查(t=8.9203,P0.05)。肋骨骨折方面,CT三维重建检查诊断率显著高于数字化X线检查,肋软骨骨折方面,CT三维重建检查的漏诊率显著低于X线检查(P0.05)。结论 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可以对肋骨及肋软骨骨折具有更高的诊断准确率,适合临床医师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分析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膝关节创伤骨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膝关节创伤合并骨折患者67例,对所有患者行X线检查和多层螺旋CT检查,X线检查均在膝关节创伤后8h以内进行正位、侧位平片照射,X线检查后7~15d以内再行多层螺旋CT检查。观察并比较多层螺旋CT及X线对膝关节创伤患者诊断准确率;记录并观察多层螺旋CT及X线对膝关节各部位骨折诊断情况。结果多层螺旋CT对膝关节创伤患者的确诊率(100.0%)显著大于X线检查确诊率(83.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923,P0.05);X线检查结果中,疑似骨折患者共7例,经多层螺旋CT检查证实此7例均有骨折,其中髌骨骨折3例,股骨下端骨折2例,胫骨平台骨折2例。X线检查共误诊或漏诊4例,其中纵行髌骨骨折患者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2例,误诊及漏诊病例均经多层螺旋CT的多层平面重建处理确诊。结论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优势显著,可从各方位直接清晰地显示关节内部结构及创伤后的骨折情况,弥补了X线片的不足,提高了膝关节创伤的诊断率,适合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128层螺旋CT在骨盆骨折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及评价128层螺旋CT在骨盆骨折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拥有完整的X线及128层螺旋CT影像资料的25例骨盆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两种影像检查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在25例患者中,X线诊断与最终诊断一致11例(44%),行128层螺旋CT检查补充后确定最终诊断14例(56%)。其在骶骨和髋臼骨折、骶髂关节脱位的诊断中较X线具有明确的优势,能清晰的显示骨折部位、程度,指导临床的诊断和治疗。结论128层螺旋CT检查对骨盆骨折的分类、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可作为有条件者骨盆骨折诊疗中必要的、常规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多层螺旋CT及磁共振检查对胫骨螺旋骨折伴后踝隐匿性骨折的诊断准确性。方法本研究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胫骨下段1/3螺旋骨折患者共61例,入院后先行X线检查,共发现12例患者伴有后踝骨折,对未发现后踝骨折剩余患者,在创伤后7天内行多层螺旋CT及磁共振检查。观察并评估多层螺旋CT、磁共振两种检查方法对此类复合骨折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结果对X线检查未显示后踝骨折者的49例患者行多层螺旋CT和磁共振检查,检查出后踝骨折者39例,多层螺旋CT检查的敏感度、准确率均小于磁共振检查(P0.05);通过多层螺旋CT及磁共振检查所示,49例后踝隐匿性骨折患者中,共有38例骨折累及骨皮质,占77.55%,其中多层螺旋CT检出38例,磁共振检出25例,骨折累及骨皮质方面,检查敏感性、准确率明显高于磁共振检查(P0.05)。结论对于骨皮质骨折,磁共振检查诊断率低于多层螺旋CT检查,创伤后病人如果临床症状明显,但行X线检查未能确定诊断者,应及时选用磁共振或者CT检查,对于本研究的复合性骨折,应将多层螺旋CT加重建作为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对老年复杂骨关节骨折的显像效果及分型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诊治的96例老年复杂骨关节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行数字X线检查与多层螺旋CT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显像效果及分型诊断结果。结果多层螺旋CT检查对骨折部位、骨折处数、移位碎骨片数的检出率(96.9%、96.0%、84.7%)均高于数字X线检查(79.2%、75.5%、56.3%);多层螺旋CT检查对分型诊断的准确率(93.8%)高于数字X线检查(70.8%);各组对比均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对老年复杂骨关节骨折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数字X检查,具有高敏感性、高特异性的特点,值得临床推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肋骨微细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临床怀疑肋骨骨折,常规X线平片显示阴性的病例,应用多层螺旋CT扫描并行采用薄层重建,常规采用骨算法重建层厚1mm的横断面图像,然后调入3D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5例数字化X线摄影均未见明确肋骨骨折,多层螺旋CT检出56处骨折,其中,多发骨折28例,单发骨折7例.结论:多层螺旋CT能准确诊断不同程度的肋骨骨折,可作为肋骨微细骨折的首选检查方法,多层螺旋CT显示肋骨无错位细微骨折优于数字化X线摄影.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对肱骨近端移位骨折分型的影响及在肱骨近端移位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治疗的肱骨近端移位骨折20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X线片检查,同时行肩部螺旋CT扫描和三维重建.根据Neer分型法对骨折进行分型,比较X线片和螺旋CT三维重建两种方法对肱骨近端移位骨折分型诊断的正确率,并评价螺旋CT三维重建在肱骨近端移位骨折治疗中的作用.结果经手术证实20例中Neer二部分骨折4例、三部分骨折9例、四部分骨折7例,普通X线片对肱骨近端移位骨折分型诊断的正确率为55%(11/22),螺旋CT SSD、MPR结合二维CT横切面图像对肱骨近端移位骨折分型诊断的正确率为90%(18/20),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所有螺旋CT三维重建资料均对治疗具有指导作用.结论对有手术适应证者,术前行螺旋CT三维重建对肱骨近端移位骨折分型及决定治疗方案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析CT三维重建对老年髋关节骨折的诊断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入院后均行X线、CT检查,以手术作为髋关节骨折类型的最终确定标准,分析研究CT三维重建对髋关节骨折的诊断情况。结果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共117处,CT三维重建对老年各类型髋关节骨折的诊断率均高于CT平扫、X线(P0.05);对于关节内小骨碎片诊断,漏诊率方面,CT三维重建为2.5%(2/80),常规CT扫描为8.75%(7/80),X线为18.75%(15/80),误诊率方面,CT三维重建为5.0%(4/80),常规CT扫描为12.50%(10/80)、X线为27.50%(22/80),CT三维重建均显著低于其他检查(P0.05)。结论 CT三维重建在诊断老年髋关节各类型骨折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寰枢椎X线DR(X-RayDigital Roentgenography)检查与螺旋CT(SpiralCT)检查对诊断小儿寰枢椎半脱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对12例小儿患者进行寰枢椎X线DR检查和螺旋CT检查及重建。结果 7例X线DR检查诊断为小儿寰枢椎半脱位,而通过CT检查和重建4例诊断为小儿寰枢关节半脱位,3例为正常;2例X线DR检查误诊为齿状突骨折、寰枢椎半脱位,CT重建清楚显示为寰枢椎畸形,分别为齿状突后弓缺如1例,齿状突发育不良1例;3例小儿在拍摄颈椎张口位时不配合,寰枢椎显示欠清,CT检查清晰显示为寰枢椎半脱位。结论螺旋CT检查和重建技术较X线DR检查更易显示小儿寰枢椎半脱位征象,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断率。  相似文献   

11.
螺旋CT三维重建在肱骨近端移位骨折分型及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对肱骨近端移位骨折分型的影响及在肱骨近端移位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经手术治疗的肱骨近端移位骨折20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X线片检查,同时行肩部螺旋CT扫描和三维重建。根据Neer分型法对骨折进行分型,比较X线片和螺旋CT三维重建两种方法对肱骨近端移位骨折分型诊断的正确率,并评价螺旋CT三维重建在肱骨近端移位骨折治疗中的作用。结果 经手术证实:20例中Neer二部分骨折4例、三部分骨折9例、四部分骨折7例,普通X线片对肱骨近端移位骨折分型诊断的正确率为55%(11/22),螺旋CT SSD、MPR结合二维CT横切面图像对肱骨近端移位骨折分型诊断的正确率为90%(18/20),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所有螺旋CT三维重建资料均对治疗具有指导作用。结论 对有手术适应证者,术前行螺旋CT三维重建对肱骨近端移位骨折分型及决定治疗方案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64排螺旋CT对胸廓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3-01—2015-01间收治的高度怀疑为胸廓骨折的51例患者作64排螺旋CT检查,采用容积扫描,构建三维重建图像。同时作X线平片检查,评估多层螺旋CT对胸廓骨折的诊断价值。结果 51例患者中,多层螺旋CT检出胸骨体骨折3例,胸骨柄骨折6例,胸腰椎骨折21例,肋骨骨折6例(共144处骨折,其中42处骨折复查提示骨痂变),肩胛骨骨折15例。X线平片未检出6例肋骨骨折。结论在胸廓骨折患者的临床诊断中,采用64排螺旋CT三维成像方案,可获取精确的三维图像,确诊不同类型骨折,且操作简单、扫描速度快、分辨率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X线与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手术治疗前行传统X线摄片和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以术中所见为最终标准,比较X线与16排螺旋三维重建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诊断准确率,以及两者对于骨折块数、骨皮质连续性和骨折端稳定性的观察效果。结果①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诊断准确率高于X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者更接近术中所见;②X线与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块数的观察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者更接近术中所见;③X线与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骨皮质连续性的观察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者更接近术中所见;④X线与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后骨折端稳定性的观察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者更接近术中所见。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后,16排CT三维重建与传统X线摄片相比,前者具有更高的诊断准确率,也能够更加真实的反映骨折后的局部状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分析X线片与多层螺旋CT检查对脊柱爆裂型骨折的诊断价值,为临床相关治疗提供参考基础。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脊柱爆裂性骨折患者98例,对98例患者分别行X线片(东芝MRADD50SRADREX系统)和多层螺旋CT(Siemens Emotion16扫描仪)检查。观察并记录脊柱爆裂骨折患者分别进行两种影像学检查的检查时间及费用,同时评估并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测率。结果多层螺旋CT对爆裂脊柱骨折的检查时间显著多于X线片对爆裂脊柱骨折的检查时间(t=9.2231),CT检查费用明显高于X线片检查(t=3.04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检测率(94.89%)显著高于X线片检测率(6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3594,P0.05)。结论对于脊柱爆裂型骨折的影像学诊断,虽然应用多层螺旋CT进行检查检测率较高,但临床医师仍需先以X线检查作为诊断基础,确定脊柱骨折位置及大致的损伤程度,然后再应用多层螺旋CT检查,确定脊柱骨折的相关细节及椎管狭窄是否伴有小骨块突入等。因此采用X线片和多层螺旋CT共同应用,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且准确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不同重建技术对复杂腕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5例X线诊断腕关节多发骨折患者进行MSCT扫描,采集数据后进行薄层处理、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re construction,MPR)、容积显示(volume rendering,VR)重建,将重建结果与X线平片对比观察。结果与X线平片比较,MSCT不同重建图像能全面、直观地显示相应的腕关节骨折、脱位及关节腔内骨片情况。MSCT诊断不同重建技术与临床符合率均为100%。MSCT与X线平片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MSCT各重建技术之间P〉0.05,不具有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层螺旋CT对复杂腕关节骨折能提供更多直观、立体腕关节损伤的信息,应做为常规检查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X线、16排螺旋CT及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用于诊断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准确率。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12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且均行X线、16排螺旋CT以及MRI检查,比较三者诊断准确率。结果 X线、16排螺旋CT、MRI对胸腰椎骨折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60.83%、90.00%,97.50%,对椎体骨折数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69.50%、91.49%、97.16%,对附件骨折数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73.03%、90.45%、96.63%,三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6排螺旋CT及MRI对于胸腰椎骨折及锥体、附件骨折数的诊断准确率高于X线,且而二者中MRI更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应用于临床诊断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8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数字X线摄影(DR平片)与多层螺旋CT进行检查,比较两组诊断效果。结果多层螺旋CT诊断胫骨平台骨折分型(Ⅰ型、Ⅱ型、Ⅲ型、Ⅳ型)准确率明显高于DR平片,P0.05;而在诊断Ⅴ型、Ⅵ型上无明显差异,P0.05。DR平片检出胫骨平台骨折例数为75例,占90.36%与多层螺旋CT检出96.38%(80/83)相比较,χ~2=2.434,P=0.118;而分型符合例63例,占75.90%,明显低于多层螺旋CT诊断96.38%(80/83),χ~2=14.586,P=0.000。两种方法在诊断伴髁间隆突骨折、伴腓骨小头骨折正确率上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多层螺旋CT诊断胫骨平台骨折可利用平扫与重建技术来更好的显示患者骨折情况,提高诊断准确性,避免漏诊,且可正确分型,更好的检出腓骨小头和髁间隆突等合并症,从而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螺旋CT三维重建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2004年38例胫骨平台骨折病例,手术前均行X线摄片,而后行螺旋CT三维重建并与手术对照。螺旋CT的扫描参数为层厚2~5mm,床速3~5mm,重建间距1.5~3mm。结果所有病例螺旋CT三维重建明确地显示了骨折,螺旋CT三维重建在骨折的分型和碎骨的描述上较平片优越,与手术中所见一致。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能够更为精确地显示胫骨平台的骨折情况,对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肘关节脱位并发骨折的解剖部位及数量,以多排螺旋CT检查结果为标准对X线片诊断肘关节脱位并发骨折的效能进行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肘关节脱位患者的X线及CT资料,其中男36例,女34例;年龄15~82岁,平均年龄39岁。结果 70例中67例CT检查显示有骨折。最常见的骨折部位为尺骨冠突42例,桡骨小头36例,肱骨小头28例。67例中有35例为多发骨折。X线片诊断肘关节脱位并发骨折的敏感性为62%,特异性为96%。结论肘关节脱位常合并有细微骨折及嵌插骨折,约50%的患者至少有2处骨折。X线片诊断肘关节脱位并发骨折的敏感性为62%,多排螺旋CT对肘关节脱位并发骨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赵海宾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4):220-221
目的:探讨螺旋CT重建技术表面遮盖重建(SSD)、容积再现(VR)、多层面重建技术(MPR)重建在在颌面部骨折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采用螺旋CT检查的疑似颌面部骨折患者6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SSD重建对下颌骨骨折的位置、范围、碎骨块的移位以及脱位的立体解剖图像及其与周围关系立体直观,显示脱位的空间位置明确,结果优于二维MPR图像;MPR在深处骨折显示上优于SSD;联合使用3种重建方法检查结果显示率为100%,明显优于单独一种重建方法;螺旋CT在骨折预后评价上明显优于X线平片。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颌面部骨折的诊断治疗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