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处于正常生理态、心肌缺血损伤病理态、低频或高频电针干预态时相关经穴皮肤血流灌注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探寻不同频率电针治疗心肌缺血损伤后其相关经穴反映的后效应。方法将50只雄性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经穴低频电针治疗组(经穴A组)、经穴高频电针治疗组(经穴B组)5组,每组10只。于第3次治疗结束后即刻、30 min、60 min应用激光散斑衬比成像技术观测各组大鼠双侧内关、郄门、天泉穴区和非经非穴对照点的皮肤血流灌注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内关、郄门、天泉双侧穴区皮肤血流灌注量均显著降低(P0.01,P0.05);低频或高频电针治疗后,各穴区皮肤血流灌注量不同程度升高,其中经穴A组内关、郄门、天泉双侧穴区均以治疗后即刻血流灌注量更接近空白对照组;经穴B组左侧3个穴位均以治疗后30 min更接近空白对照组,而右侧3个穴位均以治疗后60 min更接近空白对照组。结论低频电针在干预心肌缺血损伤时对穴区血流灌注量变化影响的即时效应优于高频电针;高频电针在干预心肌缺血损伤时对穴区血流灌注量变化影响的后效应优于低频电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鼠心肌处于正常生理态、缺血损伤病理态时,低频电针和高频电针刺激"内关"后相关经穴和非相关经穴皮肤血流灌注量的变化情况。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低频电针组、高频电针组,每组8只。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复制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低频电针组和高频电针组于造模成功后分别以2Hz及100Hz电针左侧"内关"穴20min,每日治疗1次,于第3次治疗结束后检测各组大鼠心电图J点差值,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的含量,应用激光散斑衬比成像技术观测各组大鼠双侧"内关""足三里"及"阳陵泉"穴区的皮肤血流灌注量。结果:模型组心电图J点差值及血清中cTnT的含量较空白组及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1);低频电针组、高频电针组电针后心电图J点差值及血清中cTnT的含量较模型组均明显降低(P0.01,P0.05)。模型组双侧"内关""足三里"穴区皮肤血流灌注量较空白组显著降低(P0.01);低频电针组、高频电针组电针后,"内关""足三里"穴区皮肤血流灌注量较模型组均显著升高(P0.01)。各组"阳陵泉"穴区皮肤血流灌注量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大鼠心肌处于不同状态时,相关经穴穴区皮肤血流灌注量存在一定的变化特征,说明"内关"穴和"足三里"穴区皮肤血流灌注量可以相对特征性地反映心肌状态变化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借助大鼠心肌缺血损伤模型,观测低频电针刺激内关穴和非经非穴后相关经穴内关及非相关经穴足三里、阳陵泉皮肤温度的变化及规律性。方法:将40只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各8只,将24只心肌缺血模型大鼠平均分配在模型组、低频电针内关穴组、低频电针非经非穴组每组各8只。于第3天电针治疗后,应用红外热成像技术检测各组大鼠内关、足三里、阳陵泉穴区的皮肤温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大鼠在心肌缺血损伤病理态时相关经穴内关、非相关经穴足三里穴区温度均降低;与模型组比较,低频电针经穴治疗后相关经穴内关穴区温度显著升高。结论:与非相关经穴相比,相关经穴在大鼠心肌处于不同状态时存在一定的变化特征,且低频电针"内关"穴可以改善心肌缺血诱发的相关经穴温度下降的情况,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高频电针刺激"内关"穴和非穴后对大鼠"内关""天泉"穴皮肤血流灌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30只雄性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成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高频电针"内关"组、高频电针非穴组5组。高频电针"内关"组采取每日电针大鼠左侧"内关"穴,高频电针非穴组采取每日电针非穴。于治疗结束30 min后,应用激光散斑衬比成像技术检测各组大鼠双侧"内关""天泉"穴区域的皮肤血流灌注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各穴位血流灌注量均降低(P0.05),且双侧"内关"穴区皮肤血流灌注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高频电针"内关"穴组心肌缺血情况有所改善,且心肌处于不同状态时,"内关"穴区皮肤血流灌注量变化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电针"内关"与"太渊"穴预处理对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的保护效应差异及部分作用机制。方法:9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内关组、太渊组,每组24只。内关组与太渊组大鼠分别选取"内关"与"太渊"穴进行电针预处理,刺激电流1mA,频率2Hz,每次20min,每日1次,共干预7d。假手术组、模型组固定相同时间,不予电针干预。模型组、内关组、太渊组大鼠在末次电针24h后进行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复制,假手术组在开胸后仅在相应部位用针空穿1次,不进行结扎。分别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缺血面积、梗死面积,心肌组织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活性及水通道蛋白1(aquaporin 1,AQP1)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的心肌缺血面积、梗死面积、AQP1蛋白表达及PKC的活性显著升高,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内关组大鼠的心肌缺血面积、梗死面积、PKC的活性和AQP1蛋白表达较模型组和太渊组均显著减少(P0.01,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电针预处理后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组织AQP1蛋白表达和PKC活性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电针"内关"穴预处理可显著降低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组织AQP1蛋白表达和PKC活性,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PKC活化进而抑制AQP1蛋白表达,从而发挥其心肌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电针"内关"穴对实验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细胞内钙超载及内源性保护物质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影响,为针刺防治心血管疾病及经脉脏腑相关理论提供实验依据。方法:5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电针内关组、电针列缺组、电针合谷组。采用冠脉结扎法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各电针组于冠脉结扎前后各电针20 min(30 Hz/100 Hz,2~4 mA)。硝酸还原酶比色法检测各组心肌组织NO、NOS的含量,在Fluo-3/AM染色后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检测心肌细胞内Ca2+荧光强度。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心肌组织NOS含量明显降低(P0.05),心肌细胞内Ca2+荧光强度明显升高(P0.01);电针心包经"内关"穴组与模型组比较,心肌组织NO、NOS含量明显升高(P0.05),心肌细胞内Ca2+荧光强度明显降低(P0.01);电针肺经"列缺"穴及电针大肠经"合谷"穴与模型组比较,各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心包经"内关"穴可上调心肌内源性保护物质的水平,降低Ca2+超载,且这种效应存在经脉(穴)与脏腑间的相对特异性联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测大鼠心肌不同状态下,体表相关经穴和非经非穴区皮肤血流灌注量的变化,探寻机体的机能状态与相关经穴的特异反映规律。方法:将10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均分成1日组、3日组,再各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低频电针经穴组和低频电针非穴组,每小组各10只。行干预后,即刻以激光散斑衬比成像技术分别观测各组各检测区域皮肤血流灌注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大鼠心肌缺血时,模型组"内关穴"区血流量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经穴组"内关穴"区血流量明显升高(P0.01),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大鼠心肌不同状态时,相关经穴区皮肤血流随之变化,具有一定的特征,相对非穴能较为特异地反映大鼠的心肌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手厥阴心包经穴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血清心肌酶CK、CK-MB、LDH、AST活性的影响,探讨经穴对靶器官的特异性作用机制。方法:5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冠状动脉,其余各组制备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其中3个针刺穴位组分别于电针大鼠内关穴、郄门穴或合谷穴20分钟后,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40分钟,心电图监测,再次电针上述穴位20分钟,松扎,恢复冠脉灌流;假手术组于穿线后100分钟、模型组和各针刺穴位组于再灌注后60分钟,抽取静脉血,分离血清,酶学速率法测定心肌酶CK、CK-MB、LDH及AST等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针刺手厥心包经穴(内关、郄门)组CK、CK-MB、LDH、ASK活性显著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非常显著(P均〈0.01)。结论:针刺手厥阴心包经穴可明显抑制心肌酶的活性,,这种效应在经脉(穴)与脏腑间存在相对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手厥阴经“内关”“郄门”穴在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对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影响,阐明电针手厥阴经穴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理。方法:Wistar大鼠50只,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针刺“内关”治疗组、针刺“郄门”治疗组和针刺“支沟”对照组。在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根部穿线,电针大鼠穴位20 min后,造模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40 min,心电图监测,再电针穴位20 min,松扎,恢复灌流60 min,摘取心脏,透射电镜下观察心肌组织线粒体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心电图ST段抬高明显,与针刺“内关”及针刺“郄门”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支沟”组ST段变化趋势与模型组近似,二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线粒体内室水肿、空泡变,嵴减少,形成较宽的电子透亮区。“内关”及“郄门”治疗组嵴排列整齐,仅见部分线粒体轻度水肿。结论:电针手厥阴经穴可明显减轻线粒体超微结构的病理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起到了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手厥阴经“内关”“郄门”穴在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对心肌细胞钙超载的影响。方法:实验分空白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针刺“内关”治疗组、针刺“郄门”治疗组和针刺“支沟”对照组。电针大鼠心包经穴位20 min后,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40 min,心电图监测,再电针穴位20 min,松扎,恢复灌流60 min,摘取心脏,取心室肌制成心肌细胞悬液,细胞浓度为106个/mL,用DMSO溶解荧光染料,Fluo-3负载,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Ca2+的变化。结果:模型组细胞内Ca2+含量明显增高,荧光分布多,强度高。针刺心包经穴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针刺手厥阴经穴能有效地抑制心肌细胞的钙超载,减轻损伤的程度,起到保护心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电针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内关、天泉穴区皮肤温度、血流量及去甲肾上腺素(NE)的影响。方法:60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1日组和3日组,2组再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低频电针组(2Hz,1m A)和高频电针组(100Hz,1m A),大鼠模型制备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电针左侧内关穴每次20min,每日1次,分别治疗1次和治疗3次。在第1次和第3次电针治疗结束后,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仪和红外热像仪检测各组大鼠内关、天泉穴区皮肤血流量和温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大鼠内关、天泉穴区皮肤组织中NE含量;采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 Tn T)浓度评价心肌状态。结果:内关穴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1日组和3日组的模型组皮肤温度、血流量显著下降(P0.05),NE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1日组和3日组的低频和高频电针组皮肤温度、血流量显著升高(P0.05),NE含量显著下降(P0.05)。天泉穴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1日组和3日组的模型组皮肤温度、血流量显著下降(P0.05),NE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1日组的低频和高频电针组皮肤温度、血流量、NE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3日组的低频电针组皮肤温度和血流量显著升高(P0.05),NE含量显著下降(P0.05),高频电针组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低频电针和高频电针提高急性心肌缺血损伤大鼠内关、天泉穴区皮肤温度和血流量可能与电针参与下调穴区皮肤组织NE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电针预处理"内关"穴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MIRI)大鼠腺苷A1受体的表达及腺苷含量的影响,探讨电针"内关"穴抗MIRI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电针"内关"穴组和电针"环跳"穴组,每组10只。电针"内关"组和电针"环跳"组分别在造模前给予电针刺激,每次20 min,1次/d,共治疗7 d。各组分别于预处理结束当天行冠脉结扎法建立MIRI模型。记录造模前后心电图II导联T波电压值,HE染色及透射电镜检测心肌病理形态学的变化,高效液相法检测血清腺苷的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腺苷A1受体的表达。结果:造模后各组大鼠II导联心电图T波电压显著上升,与术前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电针内关组T波在结扎40 min和再灌注60 min后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和电针环跳组(P0.01)。心肌HE染色及超微结构: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组心肌损伤较严重,肌纤维紊乱,部分溶解,小血管扩张;与模型组比较,电针内关组心肌损伤较轻微,肌纤维大多正常,心肌有明显改善;电针环跳组心肌损伤严重,细胞结构模糊,肌纤维紊乱,肌丝断裂、溶解,线粒体空泡化。腺苷A1受体的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的腺苷A1受体的表达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内关组腺苷A1受体表达显著增强,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腺苷含量:与假手术组比较,MIRI组腺苷含量显著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内关组腺苷含量显著上升(P0.01);环跳组腺苷A1受体的表达及腺苷含量虽高于模型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内关穴对大鼠MIRI具有预保护作用,可改善MIRI大鼠的心电图T波,减轻心肌的病理损伤,而这种保护效应的产生可能与电针内关穴上调腺苷A1受体的表达及增加血清腺苷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电针手厥阴经“内关”“郄门”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组织CaMKⅡmRNA水平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3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内关组、针刺郄门组、针刺对照组,每组10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并在结扎冠脉前分别电针大鼠双侧“内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22包经“内关”“郄门”穴治疗心肌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针刺“内关”治疗组、针刺“郄门”治疗组、针刺“支沟”对照组。后3组电针相应穴位20min后,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40min,心电图(ECG)监测,再电针穴位20min,松扎,恢复灌流60min,摘取心脏,取心室肌制备心肌细胞肌浆网,定磷法测定三磷酸腺苷酶(Ca^2+-ATPase)活性的高低;用Northen-Blot方法测定肌浆网Ca^2+-ATPasemRNA的相对含量。结果:模型组Ca^2+-ATPase活性明显降低,Ca^2+-ATPasemRNA的表达下降。针刺心包经“内关”穴组和“郄门”穴组Ca^2+-ATPase活性和Ca^2+-ATPasemRNA表达均发生明显变化,与模型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针刺“支沟”穴组酶活性与基因的表达和模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手厥阴,22包经穴“内关”“郄门”穴可提高心肌细胞肌浆网Ca^2+-ATPase的活性,促进Ca^2+-ATPasemRNA基因的表达,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程度,增强心肌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大鼠心肌缺血损伤后,经穴皮肤组织中环磷酸鸟苷(cGMP)的特异性变化及电针“内关”对其的干予作用。方法6只雄性Wistar大鼠作为正常组,18只大鼠制备心肌缺血后,分为模型组、高频组、低频组,高频组和低频组分别予100、2 Hz电针双侧“内关”,针刺时间20 min。治疗完毕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内关”、“天泉”、“外关”及“足三里”等穴区皮肤组织中cGMP的含量。结果心肌缺血模型组的“内关”、“天泉”、“外关”及“足三里”穴区cGMP含量较正常组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01);而高频或低频电针“内关”后,上述穴区cGMP含量较模型组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01)。结论高频或低频电针“内关”可保护大鼠心肌缺血损伤,其机制可能与降低心脏相关经脉穴区cGMP含量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不同频率电针"内关"穴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液中血管活性物质含量的影响,并分析不同频率电针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高频电针组及低频电针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min并再灌注40min造成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高频电针组及低频电针组于结扎成功即刻起分别以120Hz及20Hz持续电针"内关"穴50min。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血浆内皮素(ET)、心钠素(ANP)、血栓素B 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含量,并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各组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血浆ET、ANP、TXB2含量显著升高(P0.05),血浆6-Keto-PGF1α含量显著下降(P0.05),血清NO含量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高频电针组和低频电针组的血浆ET、ANP、TXB2含量均有显著降低,血浆6-Keto-PGF1α含量及血清NO含量显著升高(P0.05)。高频电针组血清NO含量显著高于低频电针组(P0.05)。结论:电针大鼠"内关"穴可以调节血管活性物质,这可能参与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的治疗作用。此外,不同频率电针对血管活性物质的调节作用不完全相同,这可能是不同手法针刺疗效存在差异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电针"内关"穴对心肌缺血大鼠心肌氯离子通道调控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经穴效应特异性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模型组、内关穴组、列缺穴组、非经非穴组各15只。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建立心肌缺血模型。内关穴组取"内关"穴,列缺穴组取"列缺"穴、非经非穴组取"天枢"与"神阙"连线中点进行电针治疗,每日治疗1次,治疗7d。Western blot法和Real time-PCR法分别检测心肌组织蛋白激酶C(PKC)和氯离子通道基因囊性纤维化跨膜传导调节因子(CFTR)及钙激活氯通道(CLCa 1)的基因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PKC、CLCa l、CFTR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内关穴组、列缺穴组及非经非穴组大鼠心肌PKC表达明显下降(P0.05),内关穴组和列缺穴组与非经非穴组比较PKC表达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内关穴组、列缺穴组及非经非穴组心肌CLCa l基因表达显著降低(P0.05),列缺穴组、非经非穴组与内关穴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列缺穴组与非经非穴组比较显著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内关穴组、列缺穴组CFTR基因表达显著下降(P0.05),列缺穴组、非经非穴组与内关穴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而列缺穴组与非经非穴组比较显著下降(P0.05)。结论:电针不同穴位对心肌缺血大鼠心肌PKC、CFTR、CLCa 1的表达有不同的影响,"内关"穴具有特异性效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电针手厥阴经"内关""郄门"穴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大鼠心肌组织CRTmRNA表达率的影响,探讨经穴与脏腑间的特异性联系。方法:50只Wistar大鼠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针刺"内关"治疗组、针刺"郄门"治疗组以及针刺"合谷"对照组5组各10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他4组均制备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假手术组穿线但不结扎冠状动脉。"内关"、"郄门"、"合谷"3组穴位针刺20 min后,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40 min,再次针刺上述穴位20 min松扎,恢复冠脉灌流60 min后摘取心脏取心尖部组织,采用RT-PCR方法测定CRTmRNA表达率,实验过程中心电图(ECG)全程监测。结果:假手术组CRTmRNA的表达很低,模型组与"内关"组、"郄门"组比较,CRTmRNA表达率下降非常明显;模型组与"合谷"组比较,CRTmRNA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内关"组与"郄门"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手厥阴经穴可有效促进CRTmRNA的表达,提高CRTmRNA的表达率,减轻胞浆钙超载对心肌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心包经穴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心肌组织ATP、ADP和AMP含量的影响。方法:电针大鼠心包经穴位20分钟后,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40分钟,心电图(ECG)监测,再电针穴位20分钟,松扎,恢复灌流60分钟,摘取心脏,取心尖部心室肌。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心肌组织匀浆中3种物质的含量。结果:模型组ATP含量明显降低,而ADP和AMP含量显著升高;针刺心包经穴组ATP含量升高,ADP和AMP含量明显减少,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意义(P<0.05,或P<0.01)。结论:针刺手厥阴心包经穴可明显改变ATP、ADP和AMP含量,保护心肌的有氧代谢,降低氧自由基的产生,从而有效地保护心肌细胞。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电针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大鼠"内关"穴区Toll样受体4(TLR 4)、髓样分化因子88(MyD 88)以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内关"抗心肌缺血再灌注的作用与TLR 4/MyD 88/NF-κB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正常电针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和假电针组,每组8只。采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法制备MIRI大鼠模型,造模前5d开始电针预处理,电针组、正常电针组、假电针组针刺"内关"穴,并给予相应的电针干预,每次30min,每日1次,连续5d。Real-time PCR法检测大鼠"内关"穴区TLR 4、MyD 88和NF-κB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心电图(ECG)-J点显著升高(P0.01),电针组与模型组和假电针组相比,ECG-J点高度降低(P0.01)。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内关"穴区TLR 4、MyD 88和NF-κB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电针组与模型组、假电针组相比,"内关"穴区TLR 4、MyD 88和NF-κB mRNA的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电针预处理能降低MIRI大鼠"内关"穴区TLR 4、MyD 88和NF-κB mRNA的表达水平,因此针刺信号的启动-传递-放大可能与TLR 4/MyD 88/NF-κ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