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处于正常生理态、心肌缺血损伤病理态、低频或高频电针干预态时相关经穴皮肤血流灌注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探寻不同频率电针治疗心肌缺血损伤后其相关经穴反映的后效应。方法将50只雄性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经穴低频电针治疗组(经穴A组)、经穴高频电针治疗组(经穴B组)5组,每组10只。于第3次治疗结束后即刻、30 min、60 min应用激光散斑衬比成像技术观测各组大鼠双侧内关、郄门、天泉穴区和非经非穴对照点的皮肤血流灌注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内关、郄门、天泉双侧穴区皮肤血流灌注量均显著降低(P0.01,P0.05);低频或高频电针治疗后,各穴区皮肤血流灌注量不同程度升高,其中经穴A组内关、郄门、天泉双侧穴区均以治疗后即刻血流灌注量更接近空白对照组;经穴B组左侧3个穴位均以治疗后30 min更接近空白对照组,而右侧3个穴位均以治疗后60 min更接近空白对照组。结论低频电针在干预心肌缺血损伤时对穴区血流灌注量变化影响的即时效应优于高频电针;高频电针在干预心肌缺血损伤时对穴区血流灌注量变化影响的后效应优于低频电针。  相似文献   

2.
目的:借助大鼠心肌缺血损伤模型,观测低频电针刺激内关穴和非经非穴后相关经穴内关及非相关经穴足三里、阳陵泉皮肤温度的变化及规律性。方法:将40只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各8只,将24只心肌缺血模型大鼠平均分配在模型组、低频电针内关穴组、低频电针非经非穴组每组各8只。于第3天电针治疗后,应用红外热成像技术检测各组大鼠内关、足三里、阳陵泉穴区的皮肤温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大鼠在心肌缺血损伤病理态时相关经穴内关、非相关经穴足三里穴区温度均降低;与模型组比较,低频电针经穴治疗后相关经穴内关穴区温度显著升高。结论:与非相关经穴相比,相关经穴在大鼠心肌处于不同状态时存在一定的变化特征,且低频电针"内关"穴可以改善心肌缺血诱发的相关经穴温度下降的情况,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电针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内关、天泉穴区皮肤温度、血流量及去甲肾上腺素(NE)的影响。方法:60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1日组和3日组,2组再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低频电针组(2Hz,1m A)和高频电针组(100Hz,1m A),大鼠模型制备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电针左侧内关穴每次20min,每日1次,分别治疗1次和治疗3次。在第1次和第3次电针治疗结束后,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仪和红外热像仪检测各组大鼠内关、天泉穴区皮肤血流量和温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大鼠内关、天泉穴区皮肤组织中NE含量;采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 Tn T)浓度评价心肌状态。结果:内关穴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1日组和3日组的模型组皮肤温度、血流量显著下降(P0.05),NE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1日组和3日组的低频和高频电针组皮肤温度、血流量显著升高(P0.05),NE含量显著下降(P0.05)。天泉穴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1日组和3日组的模型组皮肤温度、血流量显著下降(P0.05),NE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1日组的低频和高频电针组皮肤温度、血流量、NE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3日组的低频电针组皮肤温度和血流量显著升高(P0.05),NE含量显著下降(P0.05),高频电针组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低频电针和高频电针提高急性心肌缺血损伤大鼠内关、天泉穴区皮肤温度和血流量可能与电针参与下调穴区皮肤组织NE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手厥阴经穴在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对体内钙网蛋白(CRT)含量及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方法 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针刺内关治疗组、针刺郄门治疗组和针刺合谷对照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冠状动脉,其余各组制备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其中3个针刺穴位组分别于针刺20min后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40min,心电图监测,再次针刺上述穴位20min,松扎,恢复冠脉灌流。假手术组于穿线后100min、模型组和各针刺穴位组于再灌注后60min,腹腔静脉取血并摘取心脏,观察血清CRT含量,检测心肌组织CRT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心肌组织CRT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针刺内关治疗组、针刺郄门治疗组血清CRT含量明显升高,心肌组织CRT表达呈高表达状态,与缺血再灌注模型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针刺合谷对照组与缺血再灌注模型组近似,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刺手厥阴经穴可明显提高体内CRT含量,促进CRT表达的上调,减轻了缺血再灌注造成心肌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手厥阴心包经穴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血清心肌酶CK、CK-MB、LDH、AST活性的影响,探讨经穴对靶器官的特异性作用机制。方法:5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冠状动脉,其余各组制备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其中3个针刺穴位组分别于电针大鼠内关穴、郄门穴或合谷穴20分钟后,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40分钟,心电图监测,再次电针上述穴位20分钟,松扎,恢复冠脉灌流;假手术组于穿线后100分钟、模型组和各针刺穴位组于再灌注后60分钟,抽取静脉血,分离血清,酶学速率法测定心肌酶CK、CK-MB、LDH及AST等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针刺手厥心包经穴(内关、郄门)组CK、CK-MB、LDH、ASK活性显著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非常显著(P均〈0.01)。结论:针刺手厥阴心包经穴可明显抑制心肌酶的活性,,这种效应在经脉(穴)与脏腑间存在相对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鼠心肌处于正常生理态、缺血损伤病理态时,低频电针和高频电针刺激"内关"后相关经穴和非相关经穴皮肤血流灌注量的变化情况。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低频电针组、高频电针组,每组8只。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复制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低频电针组和高频电针组于造模成功后分别以2Hz及100Hz电针左侧"内关"穴20min,每日治疗1次,于第3次治疗结束后检测各组大鼠心电图J点差值,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的含量,应用激光散斑衬比成像技术观测各组大鼠双侧"内关""足三里"及"阳陵泉"穴区的皮肤血流灌注量。结果:模型组心电图J点差值及血清中cTnT的含量较空白组及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1);低频电针组、高频电针组电针后心电图J点差值及血清中cTnT的含量较模型组均明显降低(P0.01,P0.05)。模型组双侧"内关""足三里"穴区皮肤血流灌注量较空白组显著降低(P0.01);低频电针组、高频电针组电针后,"内关""足三里"穴区皮肤血流灌注量较模型组均显著升高(P0.01)。各组"阳陵泉"穴区皮肤血流灌注量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大鼠心肌处于不同状态时,相关经穴穴区皮肤血流灌注量存在一定的变化特征,说明"内关"穴和"足三里"穴区皮肤血流灌注量可以相对特征性地反映心肌状态变化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手厥阴经“内关”“郄门”穴在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对心肌细胞钙超载的影响。方法:实验分空白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针刺“内关”治疗组、针刺“郄门”治疗组和针刺“支沟”对照组。电针大鼠心包经穴位20 min后,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40 min,心电图监测,再电针穴位20 min,松扎,恢复灌流60 min,摘取心脏,取心室肌制成心肌细胞悬液,细胞浓度为106个/mL,用DMSO溶解荧光染料,Fluo-3负载,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Ca2+的变化。结果:模型组细胞内Ca2+含量明显增高,荧光分布多,强度高。针刺心包经穴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针刺手厥阴经穴能有效地抑制心肌细胞的钙超载,减轻损伤的程度,起到保护心肌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针刺手厥阴心包经穴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针刺手厥阴经穴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机理。方法 :电针大鼠心包经穴位 2 0min后 ,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 40min ,心电图 (ECG)监测 ,再电针穴位 2 0min ,松扎 ,恢复灌流 60min,摘取心脏 ,制成细胞悬液 ,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 :模型组出现典型的细胞凋亡峰 ,凋亡率明显升高 ,针刺心包经穴组的凋亡率有明显降低 ,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 )。结论 :针刺手厥阴经穴能有效地抑制心肌细胞的凋亡 ,从而减轻细胞凋亡导致的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电针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大鼠心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探讨电针改善MIRI后心室重塑的潜在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LCZ696(阳性药对照)组,每组10只。通过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建立MIRI模型。电针组取双侧“内关”进行电针治疗,每次20 min,隔日1次;LCZ696组每日按60 mg·kg-1·d-1的剂量予LCZ696灌胃。以上干预连续21 d。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各组大鼠左心室射血分数(EF)和短轴缩短指数(FS);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含量;HE染色法观察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变化;Masson染色法观察大鼠心肌组织胶原沉积情况及心肌纤维化程度;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心肌纤维化标志物CollagenⅠ、CollagenⅢ、CTGF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炎性因子IL-1β、IL-18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针刺手厥阴经穴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细胞凋亡调控基因bcl 2、bax的影响。方法 :电针大鼠心包经穴位 2 0min后 ,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 4 0min ,心电图 (ECG)监测 ,再电针穴位 2 0min ,松扎 ,恢复灌流 6 0min ,摘取心脏 ,免疫组化方法分析凋亡细胞基因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bcl 2蛋白表达的阳性率较低 ,bax蛋白表达的阳性率明显增高 ,针刺心包经穴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针刺手厥阴经穴对细胞凋亡的不同调控基因有促进或抑制的作用 ,由此可以减轻由于凋亡细胞所导致的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电针手厥阴经"内关""郄门"穴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大鼠心肌组织CRTmRNA表达率的影响,探讨经穴与脏腑间的特异性联系。方法:50只Wistar大鼠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针刺"内关"治疗组、针刺"郄门"治疗组以及针刺"合谷"对照组5组各10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他4组均制备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假手术组穿线但不结扎冠状动脉。"内关"、"郄门"、"合谷"3组穴位针刺20 min后,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40 min,再次针刺上述穴位20 min松扎,恢复冠脉灌流60 min后摘取心脏取心尖部组织,采用RT-PCR方法测定CRTmRNA表达率,实验过程中心电图(ECG)全程监测。结果:假手术组CRTmRNA的表达很低,模型组与"内关"组、"郄门"组比较,CRTmRNA表达率下降非常明显;模型组与"合谷"组比较,CRTmRNA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内关"组与"郄门"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手厥阴经穴可有效促进CRTmRNA的表达,提高CRTmRNA的表达率,减轻胞浆钙超载对心肌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12.
实验共用家兔85只,观察激光针心包经内关和部门穴、胃经足三里穴、胆经阳陵泉穴、肺经尺泽穴、膀胱经心俞穴以及非经穴对家兔急性心肌缺血的影响。结果表明,激光针内关和部门穴能促使缺血心肌的恢复加快,而激光针足三里、阳陵泉、尺泽、心俞和非经穴的促恢复作用不明显,提示心包经穴位与心脏的联系具有相对特异性。  相似文献   

13.
14.
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在双肾双夹法复制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模型的基础上,应用栓线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电针对实验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MPO、TNF-α的影响。结果:电针可显著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缺损行为体征,同时明显降低脑组织MPO、TNF-α的含量。结论:电针水沟、内关、足三里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脑组织MPO、TNF-α水平,遏止炎症反应,减轻缺血再灌注继发性神经元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电针"额旁1线"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的实验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18只家兔随机分成3组,即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组(IR组)、电针治疗组(EA组)。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min,再灌注60min后制备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以再灌性心律失常、左心室功能和血清NO含量为观察指标。结果:EA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IR组(P<0.05),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及左室收缩压均高于IR组(P<0.01,P<0.05),血清NO含量显著提高(P<0.01)。结论:电针对心肌缺血再灌性心律失常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NO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测大鼠心肌不同状态下,体表相关经穴和非经非穴区皮肤血流灌注量的变化,探寻机体的机能状态与相关经穴的特异反映规律。方法:将10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均分成1日组、3日组,再各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低频电针经穴组和低频电针非穴组,每小组各10只。行干预后,即刻以激光散斑衬比成像技术分别观测各组各检测区域皮肤血流灌注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大鼠心肌缺血时,模型组"内关穴"区血流量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经穴组"内关穴"区血流量明显升高(P0.01),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大鼠心肌不同状态时,相关经穴区皮肤血流随之变化,具有一定的特征,相对非穴能较为特异地反映大鼠的心肌情况。  相似文献   

17.
<正>传统刮痧疗法是利用特制的牛角刮痧板,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依据循行经络或病变特点,涂抹刮痧油等介质在体表进行刮拭[1],从而起到治疗作用。目前多项研究证明,传统刮痧的作用机制与改善微循环密切相关[2-4]。经络刮疗法则是用牛角板在经络穴位上顺经进行无痛无痕的快速刮疗,无出痧,无外用佐剂,利用皮部与经络的关系,遵循经络以通为用的原则,自李定忠教授的经络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再灌注期不同时间电针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保护效应,并分别检测凋亡相关因子Bax、细胞凋亡抑制因子Bcl-2、自噬相关因子(Lc 3Ⅱ、Lc 3Ⅰ)的表达,探讨该保护效应与自噬和凋亡的相关性。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R 0min组、R 30min组、R 60min组、R 120min组,假手术组6只,其余每组12只。采用左前降支冠状动脉结扎术,缺血30min再灌注4h制备大鼠MIRI模型,假手术组仅穿线不结扎。各电针组选取双侧"内关"穴,分别于再灌注即刻、30min、60min、120min开始电针干预,电针20min。采用Evans Blue-TTC双染法观察各组心肌损伤面积及风险区面积,ELISA法检测血清肌钙蛋白cTn-Ⅰ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Bax、Bcl-2、Lc 3Ⅱ、Lc 3Ⅰ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R 30min组、R 60min组、R 120min组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减小(P0.05),各电针组风险面积明显减小(P0.01);与R 0min组比较,R 30min组、R 60min组及R 120min组梗死面积明显减小(P0.05),R 30min组、R 60min组风险面积明显减小(P0.05);与R 30min组比较,R 60min组、R 120min组心肌梗死面积和风险面积均明显升高(P0.05,P0.01)。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再灌注期血清cTn-Ⅰ、心肌Bax/Bcl-2、Lc 3Ⅱ/Ⅰ均有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R 0min组、R 30min组、R 60min组、R 120min组再灌注期的cTn-Ⅰ、Bax/Bcl-2、Lc 3Ⅱ/Ⅰ均下降(P0.01,P0.05);与R 0min组相比,R 30min组cTn-Ⅰ降低、Bcl-2表达水平升高(P0.05),R 120min组cTn-Ⅰ升高(P0.05);各电针组间比较,Bax/Bcl-2、Lc 3Ⅱ/Ⅰ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处理可能通过减少再灌注期的凋亡和自噬水平,降低心肌梗死面积,实现对MIRI保护效应,其中以再灌注30min时进行干预最佳。该心肌保护效应与降低自噬和凋亡相关,但相应的效应差异与Bax/Bcl-2、Lc 3Ⅱ/Ⅰ表达非依赖性。  相似文献   

19.
电针心包经经穴及非经穴对家兔缺血心肌电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44只麻醉兔上观察了电针"内关"、"中冲-劳宫-大陵"与。心包经上非穴点对缺血心肌电活动的影响。结果电针上述心包经穴位与非穴位点均可明显地:(1)促进缺血后心电图ST段及动脉平均压的恢复;(2)抑制MAPA的衰减;(3)加快MAPD5*及MAPD90的恢复过程。表明电针心包经经穴及非经穴点都能维持缺血心肌电活动的相对稳定,改善泵血功能,促进血压的恢复。说明心包经经穴与非经穴均与心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电针心包经经穴改善急性心肌缺血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刘俊岭  曹庆淑 《针刺研究》1999,24(4):282-287
本研究在兔、猫和大鼠急性心肌缺血(AMI)的模型上,多学科协作,采用多项指标,从生理功能和形态结构相结合的角度,探讨了电针心包经经穴改善AMI的外周和中枢作用机理。结果表明,①电针“内关”等心包经上的穴区及非穴区对缺血心脏的电活动和机械活动均具有良性调整作用;心包经在对心脏功能调整作用中是一个机能整体;心包经经穴的作用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对特异性;②电针可改善心功能和心肌能量代谢,其关键是改善了缺血心肌微循环;③电针改善 AMI的作用是与针刺抑制外周交感-肾上腺-CA系统及中枢的肾上腺素能和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在心肌缺血时的过度活动分不开的,同时与针刺增强 AMI时肾上腺皮质的功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密切相关。因此,电针改善AMI、保护心肌细胞、减轻损伤的局部作用是与其对机体的整体调节分不开的;临床在治疗冠心病时,应既要考虑心血管局部,又要注意到整体,努力提高病人全身的机能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