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骨软骨瘤临床常见 ,但骨软骨瘤骨折却鲜见报道。笔者自 1986年 7月至今共诊治骨软骨瘤 380例 ,其中 10例发生骨软骨瘤骨折。1 临床资料本组男 8例 ,女 2例。年龄 :9~ 14岁 9例 ,30岁 1例。骨软骨瘤骨折发生部位 :肱骨上端 1例 ,股骨内髁 3例 ,股骨外髁 1例 ,胫骨上端内侧 5例。有局部直接外伤史者 2例 ,有剧烈运动史者 6例 ,有长期快速行走史者 2例。所有病例均表现为患处突然疼痛、肿胀 ,进行性加重。局部可闻及骨擦音者 6例 ,局部抽出不凝血者 8例。所有发生骨折的骨软骨瘤均具有细而长的茎或茎短粗但顶端膨大的特点。X线确诊6例 ,CT…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儿骨样骨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48例小儿骨样骨瘤的临床特点、X线特点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均经手术治疗,术后无复发,病变部位疼痛、跛行、脊柱侧凸症状均消失.无植骨反应,无病理性骨折.[结论]根据小儿骨样骨瘤的临床特点、患病部位疼痛及X线可见典型的瘤巢,诊断并不困难.因本病痛苦大,确诊后应早期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笔者于2010年4月收治1例距骨骨软骨瘤,予手术切除后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病例报告 患者,男,34岁,因“右踝关节酸痛3年余”为主诉就诊.查体:右踝关节无肿胀,皮肤无破溃,局部无表浅静脉曲张,足趾末梢血运好,于距骨前正中处可触及肿块,质硬,局部无压痛及叩击痛、无移动,关节活动正常;X线片示:右距骨骨软骨瘤[1].诊断“右距骨骨软骨瘤病”.入科后行“右距骨骨软骨瘤切除术”,术后切除组织病理示:右距骨骨软骨瘤.随访半年未复发.2讨论  相似文献   

4.
背景:骨样骨瘤是于1935年由Jaffe首次报道的一种良性成骨性疾患,具有界限清晰的局限性病灶。最常见的部位为股骨、胫骨等长干骨,而足踝部的骨样骨瘤较为少见。目的:研究足踝部骨样骨瘤的临床特点以及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足踝中心确诊的7例足踝部骨样骨瘤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2例,平均发病年龄21.5岁。受累部位:距骨5例,跟骨2例。发病至确诊时间平均为16个月(8~25个月),症状为疼痛,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可缓解。2例发病之前有相关部位的外伤史。3例曾于我院或外院诊断为其他疾病,并行相关手术治疗。1例外院确诊骨样骨瘤,手术切除后1年复发。所有患者均接受肿瘤刮除+植骨治疗。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4个月(2~24个月),患者疼痛症状均消失,未见病灶复发,无植骨反应,无病理性骨折。结论:足踝部骨样骨瘤发病少见,其临床表现容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所以,需要密切结合患病部位的临床表现、完善的影像学检查和准确的组织活检做出明确诊断,并给以相应治疗。  相似文献   

5.
骨样骨瘤的病理机制与诊断治疗(附1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骨样骨瘤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以及临床诊治方法。方法 总结1993-1999年收治的骨样骨瘤13例,其中男9例,女4例,平均21.5岁。发病部位为股骨颈3例、股骨5例、胫骨3例、肱骨1例、尺骨1例。全部病例均行病巢切除术。结果 全部病例术后均经病理证实为骨样骨瘤,术后症状即消失,随访1-6a无一例复发。结论 该瘤以疼痛尤其夜间痛为特征,其疼痛可能为瘤巢内前列腺素E2增高所致,彻底切除瘤巢是治疗的关键,提倡精确定位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踝关节后方隐匿性小片骨软骨撕脱骨折的病例资料,探讨其发生机理、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病人的资料。2003年9月~2006年6月共收治6例,男4例,女2例,年龄27~38岁。6例均有明确踝关节扭伤史,无明显骨折脱位而早期行保守治疗,2例未予固定4例予石膏固定3周。所有病例伤后均有踝关节后方持续疼痛及关节处压痛,行走时及静息时均有胀痛感,疼痛可向小腿后方或足底放射。6例病人在受伤当时均未诊断撕脱骨折,伤后4个月~1年入院,X线侧位片可见踝关节后方小骨片影,正位片可不明显,其中4例经CT检查示踝关节后方小片骨折,其部位与临床症状部位一致。6例病人均予手术治疗。根据X线片及CT所示骨折部位选择内后方或外后方入路显露踝关节后方,术中见关节内骨块均为关节囊附着处的小片软骨撕脱,切除骨片,功能位石膏固定踝关节1周后即予下地行走。[结果]6例病人均于手术后症状消失,随访6个月~2年(平均1年4个月)无复发。[结论]踝关节后方小片骨软骨撕脱骨折的临床表现有其特征,但在早期容易漏诊,应引起重视,保守治疗无明显效果,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介绍关节镜下内后方入路行跟距骨联合切除治疗疼痛性跟距骨联合的手术技术与疗效。[方法]2014年7月~2017年3月,采用关节镜下经内后方入路跟距骨联合切除治疗疼痛性跟距骨联合患者12例。自后内侧建立通道,用刨刀刨除踝关节后方的脂肪组织,充分暴露出母长屈肌腱,然后刨除母长屈肌腱外侧的脂肪组织,充分显露出跟骨、距骨、胫骨的后缘。关节镜下可见骨性联合完全替代了关节间隙,用磨钻由后向前顺序磨除骨联合。采用VAS疼痛评分、美国足踝外科(AOFOS)后足评分,以及术后患者主观满意度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12例患者获得24个月随访。疼痛VAS评分由术前(6.82±0.80)分减少至末次随访时(1.52±1.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OFOS后足评分由术前(48.80±6.85)分提升至末次随访时(86.90±7.4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主观疗效满意度调查:满意8例,较满意2例,一般2例;满意率83.33%。12例患者术后24个月复查踝关节X线片未见跟距骨桥复发征象。[结论]对跟距关节无骨性关节炎、跟距骨联合面积未达到整个跟距关节面1/2的疼痛症状的骨联合,关节镜下行跟距骨联合切除术短期疗效优良。  相似文献   

8.
肋骨骨软骨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肋骨骨软骨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结合本组3例患者,总结肋骨骨软骨瘤的临床特点。分析临床漏诊误诊的原因。结果:3例均手术治疗获得效果好。结论:肋骨骨软骨瘤临床少见表现多样,是造成漏诊误诊的主要原因,CT、MRI检查均能确诊本病,对于隐蔽性更强、上述检查仍不能定性的病理可明确诊断,手术切除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11):1052-1056
<正>骨软骨瘤(spinal osteochondromas)是一种发生在骨表面,顶端有软骨帽覆盖的良性骨肿瘤~([1])。大多发生在长管状骨的干骺端,约占骨肿瘤的9.3%,占骨良性肿瘤的36%左右~([2])。然而,发生在脊柱的骨软骨瘤在临床上较为罕见。除此之外,目前尚未查阅到椎旁骨软骨瘤压迫输尿管的相关病例报道。本文就本院发现的1例L_(3、4)椎体旁骨软骨瘤压迫左侧输尿管的病例,并结合自1999年至今国内文献报道的有症状的单发性腰椎骨软骨瘤20篇文献共33例,对脊柱骨软骨瘤的病因、发病情况、诊断、临床表现及治疗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介绍骨软骨移植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距骨软骨缺损的手术技术及初步结果。[方法]对8例距骨软骨缺损行自体骨软骨移植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治疗。术前制定植骨方案。踝关节前侧入路暴露胫骨及距骨磨损的软骨面并预制植骨圆形凹槽,于股骨外侧髁非负重软骨面取大小与预制植骨凹槽相同的柱状软骨,挤压置入预制凹槽内部,同时注入富血小板血浆。[结果] 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24.5±4.4)个月,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踝关节VAS评分显著降低[(7.3±1.0),(1.0±0.3), P<0.05],AOFAS踝与后足评分显著增加[(43.3±4.4),(87.6±5.7), P<0.05]。术后24个月踝关节的生存率达到100%。[结论]骨软骨移植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距骨软骨缺损技术可行,近期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